集成式心理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10 02:09徐伟王权张敏何佳孙永华
河北医药 2020年23期
关键词:集成式体腔视网膜

徐伟 王权 张敏 何佳 孙永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主要作用在于提高血管通透性以及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大量释放参与了多种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例如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1,2]。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是目前国内外所公认的可减轻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有效手段,且临床应用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3,4]。然而,该治疗方式可能引起眼内压增高、眼内炎等不良反应,加之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5]。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集成式心理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予以科学分析,旨在为促进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患者的康复提供方案思路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我科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84例患者,记为干预组。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24~86岁,平均年龄(56.22±10.58)岁;疾病类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3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4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糖尿病视网膜变39例。另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科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23~85岁,平均年龄(56.30±10.61)岁;疾病类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2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4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9例,糖尿病视网膜变39例。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6]:(1)受试者均拟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2)年龄>20岁;(3)无临床病历资料缺失。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无法完成研究者;(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重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集成式心理护理干预:(1)入院阶段:入院时护士应热情接待,责任护士尽快探望新入院患者,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心理和身体基本情况。如是首次住院患者,护士应重点向患者介绍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配合等注意事项,让患者熟悉了解疾病,有助于减轻对疾病知识缺乏的恐惧,提高患者的医从性。对于反复进行玻璃体腔注药的住院患者,给予患者家庭般的温暖,不断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治疗的信心。(2)围术期:护士应加倍关心患者,了解患者心理动态,科学恰当地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必要性、过程及配合注意事项。术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术眼敷料、眼压等情况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主诉,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出院阶段:对于视力未提高患者,使患者能够正确理解和看待手术的必要性,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对于术后视力提高患者或反复注射患者,护士应给患者着重强调遵医嘱的重要性,做好正规用药、自我监测、不适随诊、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ETDRS视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完成受试者心理状态的评价[7]:上述2个量表均包含项目20个,SAS/SDS相关项目评分1~4分/1~3分。总分越高预示心理状况越差。以满意度评估量表完成对患者满意度的判定[8]:涵盖(十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为(十分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ETDRS视力评分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及对照组ETDRS视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ETDRS视力评分比较 n=84,分,

2.2 2组不良反应评价 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不良反应评价 n=84,例(%)

2.3 2组心理状况评价 治疗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心理状况评价 n=84,分,

2.4 2组满意度评价 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VEGF抑制剂成为新型抗新生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药物,且其用于黄斑水肿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9,10]。然而,玻璃体内注射属于有创治疗途径,自身便存在导致化脓性眼内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风险,且药物于玻璃体内存在时间相对较短,需反复注射[11-13]。反复注射不但给患者本身带来身体上的痛苦,高昂的费用,亦会使患者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加之对远期效果的担忧等,从而促使患者极易产生紧张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利于疾病的治疗[14,15]。由此可见,在以往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分别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加强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可能发挥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的作用,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表4 2组满意度评价 n=84,例(%)

本文结果发现,治疗后干预组及对照组ETDRS视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集成式心理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视力的改善。分析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是部分患者由于担心反复注射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注射风险,加之视力恢复的不确定性,均会可能加重负性情绪,继而降低其治疗依从性,不利于视力的恢复。而集成式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从而促使其以放松的心情面对手术,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达到改善视力的目的[16,17]。此外,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了集成式心理护理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究其原因,可能是集成式心理护理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必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从而可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进一步减少手术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必要损伤,继而达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目的。另外,治疗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了集成式心理护理的实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考虑原因可能是集成式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掌握疾病以及手术相关知识,从而避免因对疾病和手术未知而引起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该护理方式可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且护理过程中要求患者家属参与其中,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进一步改善其心理状态[18]。本文结果还显示了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了集成式心理护理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集成式心理护理的实施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良好建立,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依赖。

综上所述,集成式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和心理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集成式体腔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基于老年驾驶人的多模态集成式交互设计研究
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损失后的恢复规律及恢复期中轴器观察*
集成式天然气输送压缩机直驱永磁电机研究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瑞萨电子的集成式驾驶舱技术是汽车智能驾驶舱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18年奔驰E300仪表提示“盲点辅助系统停止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