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国梦高度

2020-12-12 20:21左雪松
关键词:总书记美丽理念

左雪松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科学发展思维的认识深化与理念升华,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实现中国梦的战略规定性,不仅以“美丽”维度塑造中国梦的“底色”,更以“全新”高度提升中国梦的“成色”,彰显新时代中国梦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事业谋新篇、为政党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指向。

一、中国梦的绿色意蕴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美好夙愿。中国梦就其发展目标、发展形态与发展方式而言,蕴含美丽、现代化与文明的三大绿色意蕴。新时代充分理解和把握中国梦深厚的绿色意蕴,对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美丽中国梦的绿色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美丽中国既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目标,中国梦包含着追逐美丽的生态向度。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将美丽视为探索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美学与政治哲学,新中国70年是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7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和期盼“美起来与绿起来”的70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以“绿化”“美化”“园林化”等措辞来强调改造与改善环境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美丽”勾勒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展现民族复兴的生态宣言,即中国梦是美丽之梦,美丽中国是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中国,拓展了民族复兴的美丽梦境,美丽中国成为我们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与主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党首次将“美丽”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起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序列。中国梦涵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五大整体性目标,新时代美丽中国梦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着人民对美丽环境的希冀,开启中国梦发展的新时代与新境界。绿色是美丽的底色,美丽中国是绿意盎然的中国,美丽中国梦蕴藏绿色和谐之美,美丽中国梦也是绿色之梦,新时代实现美丽中国梦,提出了绿色发展的要求并指明绿色发展的方向,绿色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梦必由之路,丰富了美丽中国梦的生态内涵。新时代面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与追求美丽的动力,通过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勾勒出实现美丽中国梦的绿色路径,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期待生态环境的“由黑变绿”与“由绿生美”的华丽转变,以绿色为美丽中国梦增光添彩。

其次,现代化中国梦的绿色意蕴。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表明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现代化的进程与中国梦的追逐是从双重主题上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现代化是中国梦的场景、路径和诉求,中国梦是现代化的指向、动力与旋律。“中国梦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构建了中国现代化的话语范式,揭示了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折射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催生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构建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3〕这就寓意着中国梦是现代化之梦,前赴后继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孜孜所求的理想和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在这三种含义中,现代化是形态,社会主义是灵魂,民族复兴是主体。”〔4〕这也意味着新时代中国梦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其中,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梦不仅体现对中国梦的美丽追求,也体现了现代化内涵的生态拓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5〕这是从“种际”角度提出绿色现代化的新命题,中国梦被赋予了绿色属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本质上是绿色发展推动的绿色现代化。”〔6〕中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现代化,美丽中国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之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7〕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现代化超越了传统工业文明的黑色现代化,通过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超越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变征服、改造与驾驭自然为尊重、顺应与保护自然。恩格斯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8〕新时代推进绿色现代化,要注重生产高效、关系和谐与持续状态的三大基本要求,要注重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转化,要注重优质生态产品与优美生态环境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环境恶化了,大家整天生活在雾霾中,吃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洁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居住不到宜居的环境,那样的小康、那样的现代化不是人民希望的。”〔9〕

再次,文明中国梦的绿色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10〕中国梦作为“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之梦,既是五千年从未间断的中华文明的复兴之梦,也是顺应当今时代潮流之梦。“中国梦的实现必然开创一种新的人类文明,这是由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必然与西方式的现代化不相同所决定的。”〔11〕从文明类型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在本质上是文明之梦。“中国梦不只是国家、民族的梦想,也是新的文明梦”〔12〕。当下中国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凸显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文明方式,以绿色和谐擦亮中国梦的文明底色。当今某些发达国家常以环保卫士自居,但其却是全球生态危机的始作俑者,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其在漫长工业化进程中过度消耗资源以及大量排放污染,不论是从总量还是从人均角度来看,其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均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他们甚至通过所谓“生态顺差”来实现所谓的清洁之梦,即将高能耗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且设置生态壁垒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这种清洁的“美梦”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破坏全球生态与加剧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基础之上,对世界与他国而言,是灾难也是噩梦,西方政界与学界对这种“以全球供养少数国家”的做法毫不避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2010年在接受澳大利亚电视台采访时道出:“如果超过十亿的中国居民也像澳大利亚人、美国人现在这样生活,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陷入十分悲惨的境地,因为那是这个星球所无法承受的。”〔13〕美国学者大卫·哈维指出资本主义“对于污染问题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把它们移来移去。”〔14〕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说道:“中国人民关注自己国家的前途,也关注世界的前途。”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生态链的重要组成,中国没有也不会采取像资本主义那样的生态殖民主义,而是立足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以绿色发展的文明理念思维与方式,通过节能减排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以绿色的美丽中国梦贡献清洁的美好世界梦,驳斥与消除中国环境威胁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15〕中国绿色发展是世界的福音而非噩梦,这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也敦促发达国家履行自身国际义务与承担应有国际责任。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国梦是实现美好世界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16〕我们党是具有人类情怀、全球史观、国际视野、世界眼光与全球思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提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梦,也是倡导“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发展”的世界梦。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党站在“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高度,以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将民族科学发展融入全球生态链中加以考察,既与时俱进又与世俱进,既讲爱国主义又讲国际主义,以其中国化、民族化与本土化思维观念深深打上世界性、全球化、国际范的鲜明烙印,是放眼美好世界对美丽中国的总体谋划,也是立足美丽中国对美好世界的战略支持,以宽广眼界观察美丽中国与美好世界的必然邂逅。江泽民说:“所谓宽广的眼界,一是要有历史的深远眼光,一是要有世界的全局眼光。”〔17〕在全球化时代,绿色发展的美丽中国梦包含了对民族国家的生态谋划与对人类未来的绿色思考。“从人类文明、人类进步、人类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梦与世界梦,对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乃至人类梦具有重要意义。”〔18〕绿色发展理念既符合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又代表人类发展的共同福祉,既描绘美丽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又勾画美好世界梦的同心圆,两者相得益彰。“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19〕

中国绿色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要将美丽中国梦放在美好世界梦之中加以整体关照。首先,观大势——风险全球化。全球化时代各国生态系统相互关联,任何民族的片面性与狭隘性日益成为不可能,生态风险没有国界,空气流动无须护照,化学烟雾平等普适。“贫困是分等级的,烟雾是讲民主的。”〔20〕其次,识大体——命运共同体。风险全球化要求各国应该牢固树立同呼吸共命运、祸福相连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基于全球生态链与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再次,谋大事——行动合作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21〕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携手应对,打破“纳什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绿色发展理念是对“相互拆台一起垮台、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等质朴道理的深刻启示。最后,行大义——义务主动性。“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22〕曾几何时,我们摆脱落后挨打与贫困挨饿的局面,如今不能再陷入黑色挨骂的境地。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以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刀口向内”魄力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在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一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强调中国争取尽早实现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但要看到这个问题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也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处置。”〔2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美丽中国梦注定与美好世界梦协同而行,其既“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首先,梦想互联。绿色发展理念是深刻把握世界历史脉络,从美丽中国惠及绿色世界的空间互联性来实现、维护与修复全球的绿色正义。40年改革开放既创造了中国奇迹也贡献了中国力量,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没有退路与后路,也不会走转嫁危机的邪路与歪路,而是开辟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与正路来承担国际责任。其次,梦想互通。尽管不同国度拥有不同梦想,但绿色清洁美丽是各国共同心愿。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不是偏离人类文明大道的另类与异类,是“和而不同”又“天下大同”的正道。再次,梦想互鉴。打造美丽家园是全球共同夙愿,既是美美与共也是各美其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各国文明要交流、互鉴与共存。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发展哲学,既弘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生态观,又创新了高效持续、和谐包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论,为美好世界注入了中国元素。最后,梦想互助。面对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中国积极为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15年宣布设立200亿元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2016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

三、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国梦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4〕路不同梦不同,梦不同路不同。绿色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必然选择,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内敛而且具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因为社会主义并非民族国家的狭隘,而是全人类事业的崇高,绿色发展理念彰显社会主义价值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绿色发展理念一出场就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五位一体”框架之下,绿色发展之路呈现鲜明的社会属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经济之富强、政治之民主、文化之文明、社会之和谐与生态之美丽的蕴含。十九大报告把“美丽”列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视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度与深度。作为复合理念,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与生态文明价值的有机统一,说到底是合理调节生态关系的制度、体制与机制问题。在马克思眼中,一定社会结构及其制度形态对所处其时代的生态关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恩格斯说:“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25〕绿色发展理念需要从“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的社会变革高度去认识其出场的时代价值,旨在彻底地批判与回答资本主义绿色发展为何不可能,避免陷入社会主义绿色发展可能的“自我表扬”。

马克思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26〕绿色发展理念的当代出场是对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性根源给予深刻揭示、对其生产方式反生态给予深层批判、对资本逻辑大行其道给予深入剖析。马克思指出:“在私有财产和金钱的统治下形成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真正的蔑视和实际的贬低。”〔27〕不可否认,资本主义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对环境破坏程度也比以往一切时代所产生的危害都要多,都要大。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而资本则是国际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由于资本无限逐利的天性、唯利是图的本性与不计后果的特性,使得生产消费的无限扩张带来生态关系的极度紧张,过度消费造成巨大浪费,非绿色与反生态造成过度征服自然的后果、破坏环境的苦果、掠夺资源的恶果,“生产谋财”引发“生态要命”,“见物不见人、见利不见义”形成人、自然与社会的三重异化。马克思指出:“完全违反自然的荒芜,日益腐败的自然界,成了他的生活要素。”〔28〕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不断扩大全球资源占有,生态危机也在向全球蔓延扩散。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认为当今威胁地球所有生命的生态问题是资本逐利的逻辑造成的,为了保持资本增值与缓解生态矛盾,资本主义对内通过技术革命消解供给不足,对外则通过产业转移转嫁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同自然以及自身的和解,必须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必须有效节制资本。恩格斯指出:“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29〕

列宁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30〕历史与现实已经充分证明,实现持久永续的绿色发展,显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行不通,因为建立在资本逻辑上的资本主义无法克服其固有的生产矛盾,也无法提供彻底有效的生态方案。马克思提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31〕绿色发展理念彰显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核心原则是以人为本而非“以资为本”,以实现普惠生态权益为立足点与出发点,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注人与自然的统筹兼顾,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进行合理地扬弃,最大限度尊重、顺应与保护自然,整合了人类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马克思指出:“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32〕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绿色发展是以公有制的基本保障、以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生态良好的“三生融合”,实现包括美丽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绿色GDP”概念提出者、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柯布表示希望中国可以引领世界走向生态文明。

四、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中国梦

上述我们从制度变革视野探究了绿色发展的社会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其制度的最大优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在党,美丽中国梦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梦,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它是新时代党执政思维的理性升华与执政方式的深刻变革,体现新时代我们党治山理水的绿色责任、生态使命和美丽愿景,展示我们党高瞻远瞩的执政态度、执政能力和执政形象。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33〕。

第一,绿色发展理念遵循科学执政的规律性。首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问题的政治本质。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34〕无论是大跃进“全民大炼钢运动”对资源环境的巨大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所导致“山顶种稻与湖心插秧”“毁林造地与围湖造田”等逆生态现象时有发生,还是改革开放后唯GDP的政绩观诱导“先黑后绿”的发展观,表明生态问题深层次是政治问题。詹姆斯·奥康纳说:“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源损耗和污染更多的是政治而非经济问题。”〔35〕其次,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传统发展模式中的一对两难矛盾。”〔36〕绿色发展强调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不是只顾经济发展的“竭泽而渔”,也不是只管保护环境的“缘木求鱼”。再次,绿色发展理念确立了生态优先的重要原则。面临“要钱与要命”两难抉择,绿色发展承认自然环境的先在性和本原性,坚持“养鸡生蛋”非“杀鸡取卵”、“放水养鱼”非“竭泽而渔”,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做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习近平总书记说:“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7〕最后,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了全球绿色发展浪潮。2008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在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呼吁各国更加注重绿色执政,促进绿色经济增长,修复全球脆弱的生态系统。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演讲中就强调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新时代我们党审时度势,以绿色发展理念抢占新一轮全球绿色竞争的制高点与增长点。

第二,绿色发展理念体现科学执政的人民性。立场决定立论。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38〕一语道破绿色发展理念的党性要求,绿色是民生底色,绿色发展理念彰显发展为公、绿色为民的真挚情怀,实现党性与理性、主旨与主题的高度统一。以“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为例。第一,小康要全面,绿色很关键。小康生活是绿色健康的生活,全面小康期待绿色健康,当下绿色健康成为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有学者认为这是从“肠胃之饿”到“心肺之患”。如果“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是常态,那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则是奢望。第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天绿色正在装点小康社会新梦想,代表了美好生活新希望。百姓要小康更要健康,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更期盼“绿起来”,“盼环保”超过了“盼温饱”,“求生态”超过“求生存”。民有所呼,党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39〕第三,小康要建成,绿色要先行。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全面小康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饮水清净等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倡导生态优先与绿色先行,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治气、净水、增绿、护蓝上下足功夫。

第三,绿色发展理念彰显科学执政的担当性。绿色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的思维与正确的立场,也需要主体的敢于担当。能否有效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与执政党的责任感、能动性密切关联。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山理水、迫在眉睫的历史责任和艰巨使命,必须以强烈使命感、高度自觉性,承担起修复、治理、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执政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思想认识由“浅绿”转变到“深绿”、由“一般意义”发展到“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理念一系列讲话就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真实写照。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习近平总书记说:“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40〕。

五、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1〕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显性标志。国家富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富足与强盛,包含国强国富,国富不一定国强,但国强必须国富,国富包括物质富有与精神富足。我们党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绿色富国”的重大命题,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富美,彰显对新时代强国之道与富国之源的科学把握,开掘绿色发展的“宝库与富矿”。2015年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综合影响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42〕马克思强调财富就其本质来说是人施展能力的全面发挥,借助物的形式来表现其发展方式与实现程度。绿色发展是生态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三重建构,以自然财富为基础,实现劳动财富、自然财富、人文财富的均衡增长,实现资源与财富有机统一、劳动与价值高度契合、物质与精神情理交融,是发展观、生态观、财富观与文明观的有机融合。习近平总书记说:“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43〕。

不可否认,国家富强必须以雄厚物质为基础,以现实生产力为前提。马克思认为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才能充分涌流。我们党作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绿色发展是在资源可承载与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使“自发”的自然发生力转化成“自觉”的社会创造力,使“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恩格斯指出:“没有自然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44〕马克思也提出了“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的重要论断,他认为自然与社会的双重生产力共同形成现实生产力,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现实生产力都必须维持在自然生产力可承载的限度内,通过劳动创造出来,否则社会财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威廉·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恩格斯指出:“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45〕新时代,习近平先后强调“生态就是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命题,蕴含“绿水青山”的自然生产力与“金山银山”的社会生产力的辩证智慧,既是崭新的发展理念,也是全新的财富观念,矫正传统自然生产力的无名性与社会生产力的无限化,纠偏自然资源的无主论与无偿性。

恩格斯说:“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46〕绿色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真”相、“善”举与“美”景的有机统一。首先,绿色之真。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47〕作为规律性的真理认识,绿色发展理念化解了发展与保护的对立,变零和博弈为双赢之道。马克思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48〕其次,绿色之善。苏格拉底说善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目的。至善才能至真,绿色发展涉及种际与人际的道义关联,呈现“内际”到“外际”的立场转换与生态善举。马克思说:“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49〕种际冲突实质则是人际异化,人为的环境恶化寓意人类文明的退化。马克思所言:“人们对自然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50〕网上热议企业家悬赏20万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不仅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深层次背后是对他人乱作为的不满与政府不作为的担忧。绿色发展强调既不能以损害同代人的发展为代价,也不能削弱后代人满足自身的发展能力。恩格斯说:“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51〕再次,绿色之美。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52〕这种美的尺度彰显规律性与目的性相吻合,十九大报告提出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哲学命题的美学思考,回归自然人化与人自然化的有机统一,正如康德说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让人愉快的,绿色发展重在实现由黑变绿、由绿生美的华丽转型。

六、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国梦是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

文化兴则国运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3〕如果说绿色发展的国家富强侧重物质硬实力,那么绿色发展的民族振兴则是强调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54〕绿色发展理念实质是文化价值理念,只有具备绿色发展的“文化芯”才能立起美丽中国的“民族魂”。恩格斯指出:“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55〕绿色文化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人与他人和谐共进、人与社会和谐共融的观念总和,既蕴含中华民族最深层的自然法则,又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绿色元素。我们党作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民族兴盛高度推动绿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构起民族复兴的绿色认同,不仅是绿色的时代风尚,更是从思想到理想、心理到伦理、管理到治理的深刻变革,为实现美丽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

首先,发展绿色文化需要文化自省。习近平总书记说:“在现实生活中违法排污、违规建筑、乱砍滥伐、乱掘乱挖、乱捕滥杀等无视生态规律的行为还时有发生,究其深层原因是我们还缺乏深厚的生态文化。”〔56〕生态危机引发人类焦虑的根源在文化。唐纳德·奥斯特在《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中认为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而不在生态系统自身。文化觉醒需要对生态问题进行深入反省与理性思考,以自省态度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是对自然的文化建构。普列汉诺夫说:“我们自己对自然界的态度是由我们的文化发展进程所决定的。”〔57〕正如美国作家梭罗在其《瓦尔登湖》中有句经典名言——当文明改善了房屋的时候,它却没有同时改善了居住在房屋中的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绿色文化,在终极意义上是引导和规范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绿色文化自省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辩证扬弃,也包含对外来文化的甄别借鉴,既不赞同人类中心主义,也不倒向自然中心主义,强调理念的以人为本与行动的低碳循环。

其次,发展绿色文化需要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8〕文化自信是对文化内涵的充分肯定、对文化品质的坚定信念、对文化理念的高度认同。我们发展绿色文化自信的底气植根于中华传统生态观的滋润,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指导,并随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而越发自觉自省。首先,中华生态文化是绿色文化自信之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质朴、深刻、美妙的生态哲学智慧,需要撷取其绿色的精髓、精神与精华,对其“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固本节用”的绿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论是绿色文化自信之魂。继承不是简单的复制与复古,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对其合理扬弃,实现传统生态观的现代转型,包括“生态惠民与绿色民生”的基本立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基本观点以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基本方法。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生态场景是绿色文化自信之源。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广泛而深刻,其实践创新宏大而独特,给绿色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与广阔空间。

再次,发展绿色文化需要文化自觉。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衡量生态文化是否在全社会扎根,就是要看这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否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59〕要使绿色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念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首先,主体建构。绿色发展要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使绿色文化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60〕其次,本体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61〕绿色文化是文明和谐友善的生态价值观,需要内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滋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62〕再次,载体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63〕绿色文化需要通过机制建构,进行有效性培育与渗透,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培养公民绿色意识,规范公民绿色行为,激发公民绿色审美,强化“谁保护谁受益、谁受益谁付费、谁破坏谁担责”的绿色法治文化意识,凸显生态有偿、补偿与赔偿的绿色公正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64〕

七、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国梦是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65〕今天绿色正在点燃幸福生活的新期望,美丽正在描绘现代化的新蓝图。如果说发展是幸福的硬道理,那么绿色也是幸福的硬任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绿色的健康底色,任何幸福之梦都将昙花一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66〕绿色发展承载实现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梦,彰显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67〕近年来随着物质丰裕,人们越发关注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渴望优美的自然风光。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直言不讳——如果环境问题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我们逐步意识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场过程中不能缺乏绿色在场,要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美丽中国,抓住了当下制约人民幸福的绿色症结,实践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马克思说:“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68〕任何发展理念的出场都预设着特定幸福观念的在场。“唯GDP论的经济增长方式隐含着物质主义的幸福观。”〔69〕经济发展提升物质幸福、文化发展实现精神幸福,绿色发展的时代出场必然唤醒生态幸福的当代在场,开辟了寻求幸福的绿色通道,开启人类幸福观的生态向度。生态幸福观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为核心原则,谋求生态、生存、生产与生活融合的新型幸福观,与原始文明的自然主义幸福观、农业文明的神本主义幸福观、工业文明的物质主义幸福观相比,当属最高的层次、境界与形态。

马克思指出:“废除作为人民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70〕生态幸福观的出现也是对当下幸福悖论的现实反思。幸福和不幸是相对的,当代社会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赤字与资源透支。幸福悖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在1974年首次提出,揭示收入增长与幸福水平的反向变动。苏格拉底基于人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对幸福加以讨论,强调幸福观并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生态意义上的“幸福悖论”指的是“经济人的幸福”与“生态人的不幸”同时并存,误将幸福寄托在物质增长之上,奉行增长优先、物质至上、消费无限与科技万能的非理性狂热。蕾切尔·卡逊强调人类过度信奉与盲目崇拜获利的速度、数量与快捷,这是罪恶滔天。当下非绿色发展带来幸福的滞涨与萧条,发展为了幸福却制造了不幸。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既有高楼林立又有雾霾围城,在“十面霾伏”的场景中关于“你幸福吗”的采访成为人们诟病的话题。当年邓小平针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过:“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71〕精神使幸福变质,生态使幸福变味。习近平总书记说:“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72〕绿色发展理念是深刻认识幸福无限追求与环境有限承载的边界限度,矫正非理性发展的绿色偏差,真正实现绿色让环境更美丽、环境让生态更和谐、生态让生活更美好、生活让人民更幸福的良性循环。

用绿色发展理念重建持久、和谐与愉悦的幸福观,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是应对当前生态危机与破解当代幸福悖论的有效之举,马克思主义“初心”就是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幸福是其终极关怀与最高命题。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复合命题,包含绿色的公平与发展的效率两个层面,集中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两大基础性问题:幸福的源流。它与其他发展理念的差异重点不在于幸福之源的探究,而是侧重幸福之流的思考,在马克思眼中幸福本质是人对其本质的全面占有,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创造,绿色发展理念追求生态幸福是站在人的本质立场上,以“以人为本”置换“功利理性”,通过人与自然和解实现人对本质的全面占有,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种际与人际的和解,改变人的本质异化所导致的幸福异化,资源环境成为创造新生活的有力依托,其不能反过来成为支配控制人的异己力量。否则,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73〕

综上所述,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集中彰显中国梦的多重战略规定性,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自觉与绿色自信,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我们党对自身执政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规律的新认识。

猜你喜欢
总书记美丽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