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盛京地区洪涝灾害及救助措施初探
——以《黑图档·咸丰朝》所见

2020-12-12 20:21赵彦昌
关键词:内务府盛京咸丰

赵彦昌 樊 旭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清朝在乾隆时出于保护“龙兴之地”,独占盛京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维护满洲八旗生计等考虑,对盛京地区采取封禁政策,禁止流民等前往盛京等地开垦土地。但到了清朝后期,为增加财政收入对东北逐渐弛禁,大量民人纷纷进入盛京地区。由于民人的大量涌入,盛京地区出现了放垦开荒、滥砍滥伐等现象。将果林和牧场等开垦为耕地,虽一时缓解了生计,但由于土地过度开垦,果林等大量废弃,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加之当时降雨过多,咸丰年间皇庄土地多次遭遇洪涝灾害,水冲沙压,使得土地的抗灾能力、自我恢复能力下降。本文主要依据《黑图档·咸丰朝》中的相关文献史料,从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影响、灾害成因以及当时政府的赈济举措等几方面入手,来研究清朝咸丰时期盛京地区的皇庄所遭遇的洪涝灾害及因此引发的社会关系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一、《黑图档》所见的洪涝灾害及其环境影响

(一)连年大范围受灾

道光朝涝灾遗留,在《黑图档·咸丰朝》中有部分关于洪涝的往来文书虽属于咸丰朝时期,但其所处理的灾害事件实为道光朝时期的遗留。咸丰元年(1851年)《佐领岫云等为铁岭界内官地被水不能开垦请免粮事呈请转咨总管内务府》是咸丰朝时期处理道光朝遗留洪涝灾害问题所形成的公文,反映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曾发生大规模洪涝,并且影响深远,至咸丰时期仍不能复垦,文中记载:“会计司案呈,据催长福德等呈称:查道光二十八年正月二十八日,准总管内务府咨开,本府题奏,盛京庄头等承种地亩,于道光二十六年被涝成灾,沙石压盖地亩一顷以上者,给限二年;五顷以上者,给限三年;十顷以上者,给限四年;十五顷以上者,给限五年,令其开垦,届限之时,仍照旧例征差,限满如果不能开垦,俟庄头呈报到日,派员会同地方官复行详细查验,交与地方官注册,照现有好地方核算,等语。今查十顷以上者给限四年,已届限满。随据庄头陈士新、申天恩等呈报,此项水冲沙压地亩,自呈报以来,其近河者已被水冲,与河稍远者俱成坑坎,沙石压盖,实不能开垦,等情呈报前来。”〔1〕“会查的庄头陈士新承领陈光先领名当差官地伍仟伍佰三十二亩内,被水冲压官地三段,计地壹仟壹佰零玖亩玖分壹厘陆毫,委被水冲沙压不堪,现在均系沙迹冲成坑坎,内中并无堪可垦复之处属实,其中并无虚捏情弊。”〔2〕“会查得庄头申天恩承领申廷林领名当差官地壹万肆拾玖亩内,被水冲压官地一段,计地壹仟壹佰伍拾伍亩贰分,委被水冲沙压不堪,现在均系沙迹冲成坑坎,内中并无堪可垦复之处属实,其中并无虚捏情弊。”〔3〕“查庄头陈士新承领铁岭镶白旗界内官圈地内,于道光二十六年间呈报被水冲沙压地壹仟壹佰零玖亩玖分壹厘陆毫,今已期满,查堪实不能开垦,按亩核计,照例免过差粮二成在案。又,庄头申天恩承领铁岭正蓝旗界内官圈地内,于道光二十六年间呈报被水中沙压壹仟壹佰伍拾伍亩贰分,今已期满,查勘实不能开垦,按亩核计,照例免过差粮一成在案。”〔4〕从以上文书中可看出,陈士新所承领庄头受灾土地大约是五分之一左右,申天恩承领官地受灾土地面积大约是十分之一左右,且两处官地在四年之后,仍然不可垦复。可见,在咸丰朝之前道光时期洪涝就多处可见,受灾范围广,并且受灾情况已较为严重,多处受灾之地处于难以恢复的境地。

咸丰时期,根据《黑图档·咸丰朝》记载,咸丰元年至十一年间盛京皇庄多年多处土地遭受洪涝灾害。咸丰元年《盛京户部为查清各地庄头遭受水灾地亩数事咨盛京将军衙门》一文反映了当时顾得禄庄头羊草官甸受灾面达三分之一,纳租余地受灾面有六分之一,文中记载:“查内务府庄头顾得禄在伊该管会计处呈报,盖州正黄旗界长西屯处羊草官甸六千一百零一亩七分内被冲地二千二百八十亩零一分五厘五毫,又承领纳租余地六百八十四亩内被冲一百零七亩六分六厘。”〔5〕咸丰二年《总管内务府为盛京庄头受灾地亩应免官粮等项数目相符应予核销事》一文反映了当时多处庄头受灾面八分,共三百多顷的地亩,实有二百四十多顷受灾,文中记载“据将军衙门派员查勘取具被灾地亩数目印甘册结咨送到案,即将送到地册查对被灾八分之庄头乌林阿金有陈李有庄文焕李玉吉长庆等六名原种官圈地三百一顷九十二亩八分,共应额交官粮一千九百二十石折,实被灾地二百四十一顷九十亩二分四厘。”〔6〕《佐领岫云等为造送被灾地亩免纳粮石清册事呈请转咨总管内务府》一文反映了咸丰二年多地受灾达八、九分,严重影响耕种,秋收无望,文中记载:“查得咸丰二年五、六七月内陆续据本署庄头乌林阿等六名呈报:身等承领坐落辽阳界内当差官地,因于本年五、六、七月间雨水连绵,河水泛涨被水淹涝,月致灾八、九分不等,实于秋收无望,只得据实呈报,恳祈案下恩准查验施行,各等情呈报前来。”〔7〕咸丰七年《盛京将军衙门为牛庄等地旗人承种遭灾册地额征钱粮缓征事咨盛京内务府等》中记载:“查勘得开原镶黄等九旗领催兵等承种伍田地亩势实属临河洼下致灾七分,又据委员佐领奇车布哈尔尚阿等详称,会同牛庄广宁防守尉查勘得牛庄正白正蓝镶红等三旗界并白旗堡各项旗人承种红册地亩禾委因雨水涝伤实系歉收,其余租升科伍田各地系续行讨垦地势洼下,有被淹较重者成灾七分拟请蠲缓租赋。”〔8〕由此可见,晚清时期盛京地区洪涝灾害发生之频繁,受灾之广,各庄头受灾范围少则六分、七分,多则八分、九分,连年大范围的洪涝严重影响正常耕种,使得庄头秋收无望。

(二)同地反复受灾

一处官地多次受灾,《佐领岫云等为广宁庄头官地被水请免差粮呈请转咨总管内务府》一文中记载:“查庄头魏常禄名下原承种官地伍仟伍佰二十九亩内,于道光十五年间被水冲沙压一千一百二十九亩,期满查勘,实不能开垦,照例免差粮二成在案,下剩官地四千四百亩,除免差二成,按款纳差。又于道光二十九年首报官地被水冲沙压,经委员界官查明,实被水冲沙压地二千二百亩,应免差粮四成,其官地被冲压,于道光三十年随在恳请是否准其冲压免差,迄今尚未示复,本署未敢擅免差粮,仍照旧征差亦在案,该庄头除此净剩官地二千二百亩。又于道光三十年首报,于本年六、七月间河水涨泛,冲兑官地,不堪耕种,随派委员会界查验明确,实被新开河河水冲兑、沙石压盖,不能耕种地壹仟二百五十五亩三分,应免差粮二成,加具连衔印结、印册,呈报户部转咨前来,本署随即备文呈请,应否照依从前官地被冲之例办理,仰希速为示复到日遵办。再,查本署庄头等每年额交十成差粮,遇有被冲官地,复准按成免差。今庄头魏常禄承种官地陆续被冲,照例共应免差八成,仅剩官地九百四十四亩七分,照例应纳二成差粮,伊系四等庄头,一成差粮十九石二斗,共剩二成差粮计三十八石四斗,不敷抵销喂养牛羊口份以及杂项差徭。”〔9〕魏常禄庄头在道光十五年其所承官地在受灾之后,仍有可耕官地四千四百亩,到道光三十年经过多次水冲沙压,其所承官地可耕之地仅剩九百四十四亩,可见当时土地受灾十分严重,多处官地被水冲压,且有很大一部分官地在受灾之后,由于受到沙石压盖,难以恢复开垦,皇庄内可供耕地面积随着连年的洪涝在不断缩小。

(三)水淹与沙盖

水淹沙盖,在咸丰年间皇庄内所遇的洪涝有时并不是单纯的河水泛滥,同时还会伴随沙石压盖,如咸丰五年《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查勘水冲沙压地亩酌面差粮造册事呈请咨总管内务府》一文中记载:“据庄头魏常禄呈报身此项水冲沙压地亩自呈报以来,其近河者已被水冲,与河稍远者俱成坑坎沙石压盖,实不能开垦。”〔10〕《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铁岭界内庄头遭受水灾地亩期满均不能开垦事呈请咨盛京内务府》中记载:“庄头陈士新承领陈光先领名当差官地五千五百三十二亩内被水冲沙压官地三段,计地一千二百零九亩九分一厘陆毫委被水冲沙压不堪,现在均系沙迹冲成坑坎,内中并无堪可垦复之处。”〔11〕水淹沙盖更是对洪涝的雪上加霜,进一步加重了洪涝灾害的影响程度,沙石冲击、掩盖土地,严重降低了土地的自我恢复能力,使得多处庄头土地多年难以复垦,加速庄头实用耕种面积的缩小。这种水冲沙压的灾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土地被过度利用,导致土地沙化严重,容易遭受沙石冲压。皇庄土地所遇洪涝灾害一方面由于自然雨水过多,但另一方面果林、废林等非耕田被过度开垦,土地的过度利用也是其造成水冲沙压,加剧其涝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多年洪涝的社会成因

一般来说,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东北地区的气候、地质地貌等。在气候方面,东北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形成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暴雨、冰雹、大风、干旱、低温冷害、霜冻、雪灾和沙尘暴等等。”〔12〕地质地貌方面,“水文条件使得东北地区受气候影响较大,很多地区周边遍布大小河流,每当众河河水因雨暴涨,灾情自然频繁发生。”〔13〕这些自然因素是东北地区洪涝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条件,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通过查阅《黑图档·咸丰朝》往来文书的记载,分析清末盛京皇庄所遇洪涝在社会方面的成因。

(一)过度垦荒,生态破坏

清代后期东北地区开始弛禁,大量民人涌入盛京地区,为获得更多的耕地面积,不得不对原始非耕种之地进行开垦丈放。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外国列强侵略,这样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得清廷财政困难,“开发荒芜的东北大地,实现东北土地的价值,以尽地利,逐渐成为清政府中贤明人士之共识。”〔14〕《黑图档·咸丰朝》中就记载有皇庄部分土地丈放开垦征租的相关内容。

巨流河等地开荒征租。《盛京户部为派员赴界会办巨流河等地开荒增租等事咨盛京内务府》中记载:“盛京户部为咨行事办理呈报开荒事务处呈案查玉国才、李宗头等首报巨流河界网户屯村北闲荒一处约有一百余绳,又李万仲、王福文等首报网户屯村西北河约有一百余绳,又头项李万盛等首报网户屯村处旧有闲荒一段约有三百余亩,内有柳林一段作为该屯牧养,均经本部先后随案到界查办。各在案续据王国才等呈称伊与李万盛等所首荒地系届毗连一处,伊首报在先该界不与查丈,谨将李万盛等首报在后地亩查丈造册报部呈请派委贤员查丈等情声明前来随札巨流河该界官查复,并将李万仲王福文等所首荒地饬令该界赶紧查办造报等因在案。续据馆达王国才等复为前事呈诉又于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九日准盛京将军衙门咨据巨流河掌路记佐领都隆阿呈称职遵即调取界存四至底册携带绳弓,亲赴界存网户屯处传齐乡保耆老以及首地人等眼同查阅册载坐落网户屯处,有内务府镶黄旗兵丁马厂一处仅注长五里宽三里并无载有庄向四至……”〔15〕。可见当时巨流河等地原为闲荒,为充分利用土地以增收赋租,由官府统一实行开荒。开荒地有三百多亩,由专人携带绳弓到界内查丈土地,并造册注明各地具体坐落,再派官员复查进一步查明详情。足以见得当时政府对开荒十分重视,开荒工作可谓声势浩大。

楧萼废林试垦。咸丰八年《户部为盛京将军庆祺奏准试垦楧萼废林以充经费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户部为奏祈事山东司案呈内阁抄出,盛京将军宗室庆奏请试垦楧萼废林以充经费一折,咸丰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奉上谕庆祺奏请试垦楧萼废林以充经费一折。盛京楧萼正林树株繁盛,每年采取贡差足敷周转。其废林十二处,除已有树株责令林头林丁照旧培养外,所有无树开荒三千六百余亩者照所请分别等则试垦三年。自咸丰十一年起按照等则一律征租,作为宫殿贴补之需,每年造册咨报总管内务府核销,其余钱文作为津贴丁力,余着照所议办理该衙门知道钦此于二十七日抄出到部相应恭录,上谕抄录原奏行文盛京内务府遵照可也。”〔16〕可见咸丰年间国家财务较为紧缺,在保证贡差数额的同时,政府部门提出将部分久旷的楧萼废林开垦耕种,先试垦三年,三年后统一征租。所得租银用于宫殿贴补,丁力津贴等。政府在选择开垦放租之地时,也会考虑开垦之地是否可作为长久耕种之地,抵抗雨水冲刷的能力,以及是否影响送贡差徭。《宗室庆祺为奏请试垦楧萼废林征租贴补宫殿零修工程以节经费》一文记载:“据报详查,马厂系牧放官马之区,必须地面宽大方足牧养,一经开垦现时所留之荒固敷应用,但耕种日久带犁多开地面即行狭窄殊有碍于牧于至捕鱼河池,所有淤摊之处俱与低洼水泡相连,诚恐开地后若遇雨水过大之处时,一经冲刷仍成低洼水泡难保久远,且有碍于补取送贡差徭。惟查楧萼正林九处株繁盛,每年采取贡差不过只用两三处,其余六七处树株令其舒养枝条足敷周转,其废林十二处旷闲已久难有树木,因土脉不宜大半枯干,纵使加意栽培亦恐难期畅茂。近来附近居民时有私开耕种情事前派员查禁无如一经查拿即行逃匿难已屡经平毁而委员去后,偷种如前,实因地方远阔忽去忽来碍难查禁。职等再四思维,与其久旷地利至被愚民私垦,莫若试垦征租。”〔17〕《宗室庆祺为奏请试垦楧萼废林征租贴补宫殿零修工程以节经费》中记载:“至楧萼废林十二处既称旷闲已久难有树木大半枯干,且称正林九处树株繁盛,每年采取贡差不过只用两三处足敷周转各等语则是废林十二处已成无碍闲荒,诚如该佐领等所称与其久旷地利致被愚民私垦,莫若试垦征租,既可免其私开并可贴补办公之项,合无仰恳天恩俯准将楧萼废林十二处招令看林头目林丁认领试垦三年,自咸丰十一年起按照等则一律征租,以四千千作为宫殿贴补零星活计之用,每年造入正项报销册内汇总咨报总管内务府核销,其余一千六百余千作为津贴丁力,如蒙俞允将来宫殿各座遇有应行贴补之处即可随时贴补以省大工。”〔18〕可见,当时试垦楧萼废林是出于充分利用土地,免被民人私垦,同时还可贴补办公之项等多方考虑。大量的过度垦荒虽可缓解人民一时的耕种需求,维持政府的税收,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了土地的再生能力。

(二)滥砍滥伐,水土流失

为获得耕地,很多民人对果林等进行滥砍滥伐,使得原始的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使其水患频发,大大破坏了植被涵养水源和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如咸丰五年已退差丁黄永才勾串民人李自江、李自海等砍伐果树开刨地亩,《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斥令民人李自江等退出砍伐果树开创地亩并治罪事呈请咨奉天府尹衙门》中记载:“园丁黄永公呈称为砍伐果树开刨地亩遣断毁椿砌词控良肯恩提究惩办以救差丁而重贡品事情因身在开原正黄旗界黄家屯居住,旧有官设果园一处四至均有官立红椿为限历年阖户差丁在此,园丁采办各色贡品按款依限赴司交纳送京讵意近年以来有已退差丁黄永才勾串民人李自江李自海等恃强拔弃红椿砍伐各色树株无数,刨到红椿树五十余棵,开刨地十数余段致身阖户差徭无措。”〔19〕咸丰八年林丁张信等被控毁坏果林私垦地亩,《都察院为请查办园丁乔景旭控林丁张信等毁坏果林私垦地亩事咨盛京内务府》中记载:“都察院为咨行事据奉天民人乔景旭以毁坏果林强占开垦等词赴院呈控凡据供年四十四岁辽阳州人,系盛京内务府镶黄旗岫云佐领属下掌仪司园丁充纳各项口味差徭情因本司册内原载有楧萼果林五十六处至道光五年奏准分拨礼部三十余处外,有二十一处仍是本司管理园丁采办林丁看守,该界官查报此内废林十二处,堪垦五千九百三十八亩沙荒在外令养树粪可滋生不意,林丁张信于道光二十六年毁此十二处废林,首报开垦已耕种二年,蒙前任将军奕公爷查知于二十八年复奏封禁,孰知封后伊复与林丁鲍福珍等将石山坨湾……四处废林尽行开垦,月牙子铜起湾小背三处成林开有十分之四,杏树坨西腰子两处废林亦各有开种。又有林丁张德□开小烟笼蒲河套量马坨三处废林,虽有园林在界呈控被张信舞弄手眼永不赴案,即该界官亦恐私行升科事发规避失察,于是此事积压不办,而盗开者益多,张信等愈肆无顾忌。……”〔20〕

当时民众和政府对土地的过度开垦种植,使当时盛京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虽然农田增加了,增加了一时的粮食产量,减轻一时赋役压力,但人进人退,大量果林、草地等的减少,破坏了盛京地区的生态平衡。植被面积的大量萎缩,其涵养水的能力遭到人为破坏,也就引发了草地沙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当时盛京皇庄土地多次遭受洪涝灾害,耕地被水淹沙盖,难以复垦。

三、政府的赈灾救济举措

面对盛京皇庄多年多地遭受洪涝灾害,咸丰时期清政府延用嘉庆、道光时期有关皇庄土地受灾后的处理办法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一)仓动拨粮

“清代粮仓的种类繁多,作用也不相同,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官仓,二是民仓。官仓由政府直接加以控制,户部监督并委托各省布政使督察管理,有京仓、通州仓、漕运仓和各州县的常平仓。民仓设于城乡,由民间自行筹办,公举所管之人,但也要受政府的干预和监督,主要有社仓和义仓两类。”〔21〕清廷在盛京地区也设有旗仓,“旗仓存储的粮食来源于清政府对东北旗地及部分民地的额征赋粮。”〔22〕发生灾害后清政府会开展一定的赈灾救济活动,由各所属城旗仓动拨粮食赈济灾民。在《黑图档·咸丰朝》可以查到盛京地区相关拨动民仓赈灾救济的记载,《盛京将军衙门为由各城旗仓动拨粮食赈济灾民事咨盛京内务府》一文中记有:“查今岁金州复州二城界被灾五六分,正身旗人大口八万八千八百三十三名小口一万一千九百六十名,应领初赈一月口米业由各城旗民仓动拨关领。”〔23〕

哪城受灾即由哪城旗仓拨粮救济,但为防止官员中饱私囊,该受灾城的拨粮活动由另一城出派委员进行监管。《盛京将军衙门为由各城旗仓动拨粮食赈济灾民事咨盛京内务府》中记载:“派员前赴本衙门关领散放完日,即将被灾大小口数领过何城何仓米数及折价银两分晰造册加结咨送盛京户部奉天府尹衙门并本衙门以备核办至动发。义州旗仓米石出派广宁委员防御德云监放,广宁旗仓米石出派锦州委员佐领桂伶监放,庆远旗仓米石出派锦州委员佐领恩裕监放,锦州旗仓米石出派义州委员佐领常陆监放,岫岩旗仓米石出派辽阳委员防御特贺布监放,凤凰城旗仓米石出派岫岩委员佐领萨凌阿监放,辽阳旗仓米石出派岫岩委员防御祝保监放,开原旗仓米石出派内城委员协领集尔哈布监放。”〔24〕可以看出这些地方委员之间是没有相互性的,一城旗仓发放由另一城派员监放,所委派的人员在总体之间形成环形监督的模式,而非相互交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各城监管官之间的相互包庇徇私。

所领口米的多少主要根据受灾严重程度、受灾人口数量,如《盛京将军衙门为由各城旗仓动拨粮食赈济灾民事咨盛京内务府》中记载:“较重,领一个月米二百四十二石六斗二升五合;较轻,应领口米一个月一百零三石一斗二升五合……”〔25〕《盛京户部为由盖州旗仓拨给灾民一月口粮事咨盛京内务府》一文中记载:“查册开内务府镶黄旗属下被灾人等大口八百九十三名口小口四十八名口,应领预借一月口米二百二十九石二斗五升,正黄旗属下被灾人等大口一百零二名口小口十四名口,应领预借一月口米二十七石二斗五升,均发在盖州旗仓关领,相应饬盖州城守尉仓官等以内务府发委员持领带领灾户关领。”〔26〕

(二)蠲缓租赋

蠲缓租赋可分为按受灾比例以及受灾面积。按受灾比例,即根据皇庄内土地受灾比例相应豁免或减免差粮。根据《黑图档·咸丰朝》记载,受灾土地占比一分至四分,不减免;受灾五六分,免钱粮一分;受灾七分,免钱粮二分。如咸丰二年黑图档《总管内务府为盛京庄头受灾地亩应免官粮等项数目相符应予核销事》记载:“查得道光十年经总管内务府奏准后,庄园人等承种官地如遇旱涝欠收仍照嘉庆四年以前民地被灾成例一体豁免。被灾五六分者免钱粮一分,被灾七分者免钱粮二分。”〔27〕按受灾面积的,即直接按照皇庄内受灾土地的范围大小,如《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查勘水冲沙压地亩酌面差粮造册事呈请咨总管内务府》一文中记载:“查盛京庄头等承种官地于道光二十九年三十两年被涝成灾沙石盖压地亩一顷以上者给限二年,五顷以上者给限三年,十顷以上者给限四年,十五顷以上者给限五年。令其开垦届限之时仍照旧例征差。”〔28〕如果到限之时,受灾土地仍未开垦则按照能垦之地核算应交差粮,“限满如果不能开垦,后该庄头呈报到日派员会同地方官复行详细查验交地方注册造现有好地核算征差。”〔29〕

但是这些所谓减免的钱粮也并非完全免去,而是改为延期或分年以其他劳役代征,《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造送伍田受灾豁免积欠钱粮清册事呈请咨盛京户部》中记载:“速将豁免道光三十年一千积欠各项地租银并渔船票税银两,按款分晰造具花名细册加具切实印结,限于四月初十一千耑差星飞送立待汇册送部仍将未经入豁之即年被灾缓征各款迅即查明另册结报,以便俱奏,毋得稍有延迟,至应豁免款内如有续征之项,于何月日催收若干于册内注明。”〔30〕分年以其他劳役代征,具体代征规定有按照土地受灾比例的,如《总管内务府为盛京庄头受灾地亩应免官粮等项数目相符应予核销事》中记有:“其蠲剩粮石,被灾八分作三年代征,被灾五六分者分作二年代征。”〔31〕有按照所欠官差折合计算的,如咸丰三年《总管内务府为盛京庄头被灾地亩与应免官粮等项数目相符应予核销之题本》中记载:“被灾八分之庄头乌林阿、金有、陈学有、庄文焕、李玉吉、长庆等六名,原中官圈地三百一顷九十二亩八分,共应额交官粮一千九百二石,折实被灾地二百四十一顷九十亩二分四厘。照例按成核计,应免官粮七百六十石八斗,喂养牛羊等项抵销官粮四百四石二斗一升八合八勺,蠲剩粮七百三十六石九斗八升一合一勺,奉献三年代征。自三年为始,相应将庄头等原有官地亩数目、被灾地亩成数、应免官粮数目、喂养牛羊等项抵销官粮数目照例造具细册。”〔32〕可见当时盛京皇庄内面对严重土地的受灾,政府所采取的减免豁免差粮政策,其实并未改变严苛的赋役征收,底层的庄丁在土地受灾无地可耕的情况下仍然背负着代征差粮。

结语

总之,咸丰时期由于弛禁政策,民人大量涌入,耕地面积及其他资源的有限性使盛京地区出现众多土地开荒和滥砍滥伐的现象。当时在开荒时,并未注意土地的合理利用,过度开荒、滥砍滥伐破坏了盛京地区的原始生态环境,破坏了植被的涵养水能力,使得咸丰时期皇庄内多次发生涝灾,多处土地被水冲沙压,甚至有些土地难以恢复,无法复垦。部分土地无法复垦,但壮丁佃户等确仍需背负着劳役赋税,这就迫使其又得重新开垦好地,其实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可见,清朝时期的土地问题不仅涉及生产关系研究、东北经济研究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猜你喜欢
内务府盛京咸丰
道光年间公文往来特征分析:基于《黑图档·道光朝》的研究发现★
论盛京文化——从清前史规划讨论谈起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盛京银行:报表里还藏着多少不良资产?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朝鲜朝使臣所见清代东北盛京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乾隆皇帝的荷包》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