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复贫血为表现的不典型老年胃癌1例报告

2020-12-13 21:32罗经宏
老年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病史复查消化道

罗经宏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老年病区,广东惠州516001

患者男性,86岁,因头晕、乏力、纳差于3个月内反复4 次入我院住院治疗,首次住院时查血常规示Hb 54 g/L,经输血治疗后好转出院。其后在3 个月内3次因头晕、乏力症状加重多次住院治疗,复查血常规示明显贫血,但直到第4 次住院时才明确诊断出贫血的病因。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27 年前有结肠癌根治术病史,10 年前有胃癌根治术病史,自诉无明显肿瘤复发。3 年前发现有贫血,Hb 波动于80~93 g/L,曾诊断为G-6-PD缺乏,未输血治疗。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贫血貌,心肺腹查体无特殊,四肢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超敏CRP、降钙素原、心肌酶5 项、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HIV-AB、甲状腺功能5 项、糖化Hb、Hb 电泳、抗核抗体1(ANA1)谱、免疫固定电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无异常;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051;凝血5 项示D-二聚体710 ng/mL;肿瘤4 项示铁蛋白8.96 μg/L,癌胚抗原13.8 μg/L;综合生化示Na+131.8 mmol/L,Cl–95.3 mmol/L;免疫8 项示CRP 11.98 mg/L;贫血6 项示血清铁3.5 μmol/L,总铁结合力102.2 μmol/L,铁蛋白14.8 μg/L。头胸腹CT 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缺血,脑萎缩,肺气肿,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双肾多发囊肿,前列腺增生,胃腔饱满,胃窦部稍缩窄”;骨髓涂片分析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骨髓细胞内铁染色阴性;流式细胞结果、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相关抗原检测、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无异常;4次住院共查4次大便常规,其中有2次隐血试验阳性;血常规示反复的明显贫血,伴Hb 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最低达45 g/L。因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患者家属不同意行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检查,故在前3次住院时均未能对贫血原因明确诊断。

第3 次出院后,规律给予护胃、补铁、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患者一般状况逐渐变差。在第4 次住院期间,患者反复出现进食后呕吐,多为酸臭宿食,多次行呕吐物胃液隐血试验阳性;复查全腹CT示胃术后改变,胃腔饱满,考虑幽门梗阻可能,胃底小弯侧、胃角处胃壁增厚(大小约3 cm×3 cm),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请胃肠外科会诊,考虑胃癌复发并幽门梗阻,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家属不同意手术。请介入科会诊建议留置空肠管治疗,患者家属也拒绝,要求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护胃、加强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无明显好转,期间多次复查血常规Hb 最高达93 g/L,未再发生之前的贫血短期内明显加重的情况,但患者逐渐衰竭,并于此次住院期间死亡。最终诊断考虑为胃癌并消化道出血。

2 讨论

本病例为老年人常见的贫血,在诊治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①因贫血而在近3 个月时间内反复住院4 次;②虽完善了较多的检查,但在前3 次住院期间均未能明确诊断;③经输血治疗后贫血改善,Hb反复多次在短期内急剧下降,但无明显溶血及失血的表现;④家属的意愿在诊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治疗决策是否正确仍需商榷;⑤胃部病变在1个月余时间内进展迅速。

贫血是老年人极为常见的疾病表现,多与造血系统的造血机能老化有关[1]。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脱落、味蕾萎缩,胃肠功能也减退,势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造血原料的缺乏;老年人常伴随的慢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失血、糖尿病、肿瘤等,均可引起或加重贫血的发生[2,3]。贫血原因多为缺铁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肿瘤性贫血、肾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消化道出血等,但很多患者往往存在综合的因素[4~7]。老年性贫血多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等,往往发病缓慢,早期症状轻微,极易与老年人心脏病、肿瘤及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症状相混淆,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8,9]。但老年人即使轻度贫血也会广泛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10],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本病例在诊治过程中,多次因贫血加重入院,按照贫血的原因完善相关的检查,前3 次均未能明确诊断,到最后明确诊断历时约2 个月,考虑原因如下:①第1次住院时患者一般状况可,经输血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既往有贫血病史,曾诊断为G-6-PD缺乏,未进一步完善骨髓等相关检查;②患者症状的不典型,在发病的近3个月时间里,曾多次出现短期内Hb明显下降的情况,按照贫血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失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及红细胞生成减少)分析,可能性较大的原因为失血性贫血和红细胞破坏过多,但无明显溶血性贫血的检查依据;虽然曾查4次大便常规有2次隐血试验阳性,但自始至终患者无呕血、排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而且大便性质均为黄色,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惑;③患者家属的诊治意愿不积极,患者既往有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癌根治术后病史,虽自诉定期复查未见明显复发,但有2 次大便常规隐血试验阳性,查癌胚抗原升高(13.8 μg/L),不排除消化道肿瘤及消化道出血,但患者家属不同意行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检查,只同意完善胸腹部CT(未见明显消化道肿瘤征象);④患者多次住院贫血未能明确诊断,一般状况逐渐变差,未能排除消化道肿瘤的情况下,未及时复查相关影像学检查,直到患者出现幽门梗阻时复查全腹CT提示胃底小弯侧、胃角处胃壁增厚,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结合病史、症状及体征,最终诊断为胃癌并消化道出血。

该病例给我们以下启示:①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始终不放弃对病因的寻找,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角度,考虑最可能的诊断,并完善针对性的检查;②患者第1次住院为心血管内科,诊治思路受到一定的专科局限性,在目前专科越分越细的情况下,专科往往只解决专科相关的问题,对其他系统的问题缺乏重视与关注,往往嘱患者到相关专科进一步就诊;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合并多种疾病,需要综合的评估及诊治;③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这就更需要我们临床医师有扎实的基本功,从复杂的临床资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终明确诊断;④在当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医疗环境下,家属的意愿在治疗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往往受知识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患者家属的决策从医学的角度上不一定是最佳决策。如患者在一般状况尚好时不同意行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检查,存在幽门梗阻时不同意手术及留置空肠管对症治疗,这也需要我们加强沟通艺术的培养,在最佳医疗决策及患者家属意愿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猜你喜欢
病史复查消化道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勘 误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强化复查机制 提高抄表质量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