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斯
(作者单位: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正面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是大势所趋。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逐步减少常规化石能源消耗,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我国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也走过了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多年来,我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稳居世界第一,已成为世界新能源发电头号装机大国。
近两年来,产业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增长模式已与前些年大为不同,新能源行业的未来究竟在哪里?如何促进新能源的快速、健康、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文将提出一些展望与思考。
在新能源发电技术实现跨越式进步的同时,开发成本也在大幅下降。据统计,新型风电机组和光伏电池板的发电能力正以年均约7%和0.5%的速度提升,而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开发成本分别比5年前降低了约30%和50%。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新投运风电、光伏项目,综合成本已与当地燃煤发电成本相当,新能源平价上网逐步成为现实。在近期北方部分地区投标的一些项目中,上网电价普遍呈现出低于当地火电脱硫标杆电价的趋势。随着行业不断发展,我国新能源具备平价上网条件的区域将持续扩大。
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迅速扩大,给国家财政造成很大压力,早日实施无补贴上网的需求十分迫切。2018年,国家能源局出台通知,终止了执行近10年的新能源标杆电价政策。2019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的19号文又加快了新能源向平价上网的发展步伐。同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为已核准的原标杆电价项目划定了投产的最后期限,逾期不能投产的将不享受原标杆电价。从政策方面看,我国新能源实现全面无补贴上网的步伐还将进一步加速。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个促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政策文件,电网公司也提出了涉及电网建设、调峰能力建设、统一规划研究、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多项具体促进措施,对新能源消纳产生持续利好,弃风、弃光限电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2018年,全国弃风、弃光率分别为7%、3%,同比分别下降5个和2.8个百分点。国家电网已承诺到2020年根本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将弃风、弃光率控制在5%以内。
但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各地电力需求增长趋于缓慢。以“三北”地区为例,虽然近两年限电问题大为好转,但为避免再次出现早期新能源爆发式发展带来的严重限电情况,电网对新增并网新能源仍持普遍谨慎的态度,对新增规模仍进行严格控制。在利于规模化开发分散式项目的中东南部地区,电网也对项目接入的最终容量进行严格论证和控制。
新能源作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加快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配合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绿证交易制度的实施,对促进新能源消纳将是一大利好。抓紧建立新能源配额制,落实配额制主体责任,有助于打破跨省区电力市场交易壁垒,促进新能源跨省区消纳和新能源电力优先利用;支持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企业开展市场化交易,通过积极参与市场化交易,可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同时,强制性配额制实施形成的倒逼机制,将活跃绿证交易市场,缓解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2020年之后的新能源平价时代,不断完善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强制配额与绿证将继续为我国新能源发展提供支持。
早些年,新能源开发企业数量较少,相关核心技术被有限几个大企业垄断,各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新能源投资,部分项目甚至受到地方一路“绿灯”的优待,逐步形成了一些主流开发企业包办投资、建设、运维等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开发模式。近些年,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和参与门槛的降低,各类资本、设备制造厂、民营企业等均开始涉足新能源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伴随而来的是各地政府对新能源项目开发要求和附加条件的不断增加。以海上风电为例,引入制造业、允许地方投资平台参股开发等条件几乎已成基本要求;北方大基地外送项目方面,开发潜力较大、外送条件较好的资源区域,早在开展规划之前,就已有多方主体提前参与布局,或在当地投资配套产业,或取得地方授权牵头开展规划,利用各种手段获取在后续资源分配及项目投标等方面的优先权。
另一方面,全国各省积极完成生态保护、城市规划等红线划定工作,各地环保、电网接入等政策不断完善和规范化,规划、环评、土地、林地、接网等手续审批普遍收紧,新能源项目开工标准不断提高,新能源开发正经历由粗放式到精细化的发展转变。
在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为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新能源将经历从标杆电价到竞价、平价甚至低价的过程,行业洗牌、产业升级在所难免,之后真正的优质企业才能摆脱束缚、脱颖而出。
2016年,《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到203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15%,2030年达到20%。由于新能源技术逐渐成熟,市场日趋合理,发展潜力巨大,为实现我国能源转型战略和碳排放目标,我国必将持续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预见,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长率仍将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当前,迪拜光伏项目投标电价已低至1.69美分/千瓦时,2020年美国风电将按照3美分/千瓦时的长协价格上网,巴西、加拿大的风电拍卖价格已具备与火电同台竞争的能力,菲律宾等国也已开启风电、火电等所有发电商同台竞价的模式。总体来说,对标国际市场,我国新能源上网电价及开发成本还可进一步下降,技术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从能源转型战略角度来看,新能源具备成为替代能源的巨大潜力,即要在去补贴的同时与火电形成正面竞争的成本优势,这才是新能源可持续、良性和长远发展的基础。
近些年,国内部分开发商急功近利,以各种方式不断扰乱市场秩序。进入无补贴时代后,直接面对真实的电价、缩水的利润和激烈的竞争,实力弱、开发意愿不坚定的企业将逐渐出局或被兼并融合,行业内将进行重组、洗牌与变革,行业的整体开发能力、智能化水平、决策能力以及市场化程度都将有极大的提高和革命性的发展。
从负荷分布、技术水平、生态环保和长远发展看,我国电力行业将沿着本地化和去中心化的大思路发展,新能源也应该回归其本来应该的模样。传统风、光资源较好的北方地区未来将转变为以低成本大基地加外送为主的模式,这一区域很快将由平价进入低价时代,并随着特高压外送通道不断投运,消纳将保持在较好水平。中东南部地区逐步转变为以点状集中式和分散式加就近消纳为主的模式,部分优质资源将率先实现平价。海上风电因靠近负荷集中区,将通过规模效应形成成本降低的发展优势。
国家能源局发文规定,主动转平价的已核准项目将成为解决电网接入和消纳的第一优先级,新核准平价项目为第二优先级,已核准原标杆电价项目为第三优先级。全国范围内已核准未取得接网手续的项目积压众多,大部分如果不主动转平价,其接网机会将十分渺茫。预计未来在我国新能源限电问题持续改善的同时,能否顺利接入电网短期内仍是新能源开发的竞争因素之一。为保持我国新能源一定的开发强度,各开发企业、项目抢夺接网和消纳优先权的情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新能源开发企业作为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应当在行业发展的转折时期起到引领作用,扮演重要角色,对新能源事业应负有责任、义务、担当和情怀。在未来市场化环境下,新能源开发企业应对全行业进行正面宣导,打破社会上“风电致霾”“垃圾电”等偏见,为新能源发展争取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同时,应对新能源行业内的交流合作起到积极作用,主动协调和促进包含政府和电网在内的各方加强合作,维护行业有序、良性竞争环境。
新能源开发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因地制宜实施开发举措。在北方地区,积极整合“大平台”,兼顾各方利益,形成对北方大基地项目进行大规划、长远规划以及电网外送通道的同步规划和推动的态势。在中东南部地区,利用电力消纳好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布局点状集中式和分散式风电项目,同时优化造价控制和运行维护水平。在海上,应充分认识目前成本仍居高不下、工程进度难把控等风险,在稳步开发已有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人力投入,加快技术、装备创新,做好经验总结、技术储备、施工装备等积累以及对未来的研判,等待更好的机会。在海外,紧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期,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海外市场的调研和预判,通过合作等各种手段,积极发掘和布局广阔的海外市场。
新能源开发企业要以业界的标杆水平为目标,主动制定符合自身水平的高发展标准,培养超前和开阔的发展眼界。应注重提升管理能力、人员素质、技术储备、融资能力、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管理能力关系到企业能否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人员素质决定一切工作能否顺利高效地开展。技术储备是保持行业先进和横向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融资能力则直接影响到项目开发成本。开拓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外,应对我国大量已有项目的技术经验进行总结,充分整合和利用资源评估、设计咨询、运行维护等行业内各方技术支持力量,加强对已投运项目的后评价,挖掘、剖析运行数据反映的内在问题和本质,为后续项目的优质发展、精细化运维及管理水平提升等提供更深入、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指导。
对于无补贴后新能源项目来说,盈利和亏损本就是一线之隔、一念之差,如不慎选设备、挖掘最大效益,将无法具备市场化竞价能力。在项目设备的选型方面,开发企业应紧跟高质量设备不断升级换代的大潮流,如大型化风电机组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流方向,转化效率不断提升的新型光伏组件也在不断涌现。在项目前期设计评估方面,要注重可促进精准度和深度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让一些个性化技术的经济价值在前期设计中充分体现。同时在前期工作中做好对后期运维方案的研究和优化,前期工作要覆盖全生命周期。在工程和运行方面,“能感知、会思考、自控制、可判断”已成为发展方向和普遍共识,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着重强化新能源电站故障预判、决策支持、少人甚至无人值守等多种功能。
众所周知,光伏发电因其较好的负荷特性、装机灵活、低廉的综合成本以及较大的造价下降空间,未来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我国光伏总装机预计2020年即会超越风电,成为装机最大的新能源发电形式。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新能源形式,如氢能、光热、海洋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都在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探索性试验。现阶段应充分做好各类新能源技术储备,积极开展战略性布局,未来让新能源成为真正的主流能源,减轻地球负担,增加人类福祉。
传统新能源时代正在谢幕,新的发展时代已开启序章,在新能源的“新时代”,所有新能源人应当不忘初心、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共同努力、真抓实干、砥砺前行,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壮大和早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