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20-12-15 02:55林圣哲陈江枝蔡欣然陈燕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胆囊复发率结石

林圣哲, 李 戈, 陈江枝, 蔡欣然, 陈燕凌

胆囊结石(胆石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scopy assisted removal of cholecyscithiasis, LRCL)作为治疗胆石症的重要术式之一,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采用。尽管LRCL这一术式得到不断改进与发展,但其术后仍存在较高的胆结石复发率,影响术后复发的原因目前仍未完全清楚。为分析LRCL后胆石症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笔者收集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合并数据以扩大样本量,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综合评价影响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对LRCL术后胆石症复发的预防及保胆手术适应证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纳入标准 (1)所有关于LRCL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的一级文献,参照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的评价标准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5分以上纳入研究。(2)对胆囊结石复发和未复发的因素进行比较。(3)文献分析资料完整,结构设计完整,各研究采用的方法类似,患者纳入和排除的标准类似。(4)有明确的样本量,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及其对应的复发例数。

1.1.2排除标准 (1)重复报告、病例报道、会议论文、论文质量差,报道信息太少等无法利用的文献。(2)非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方法行保胆取石术。(3)文献中未见报道比值比(odd ratio,OR)或从文献中无法推算。(4)不符合纳入标准。

1.2文献检索策略 两位评价员各自对以下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相关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检索时间2008年8月-2018年8月。中文检索关键词:保胆取石术、复发或危险因素;英文检索词:cholecystolithotomy and recurrence or risk factor。

1.3文献数据提取的质量评价 两位研究者独立检索并浏览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提供阅读文献的题目和摘要,初步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可能符合要求的文献,通过获取全文做进一步评估,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利用已查到的参考文献进行交叉检索,以获取更多文章,避免遗漏。若两位检索者出现分歧,可通过讨论解决;若讨论未果,可请第三位检索者裁定。若对文献中相关的方法学不明或相关数据缺乏,可通过电子邮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取得全文或相关资料。两位研究者各自就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资料提取,采用NOS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NOS总分共9分:0~4分为质量较差的研究,5~9分为质量较好的研究。两位研究者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独立评分;若出现评价分数不同,则通过讨论或请第三者协商解决。

1.4统计学处理 二项分类资料采用OR合并统计量,连续变量资料采用计数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合并统计量。无法定量的数据通过表达予以定性评价。文献变量有明显统计学异质性(P<0.10,I2>50%)时,合并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所有分析都采用Revman 5.0软件下的Metafor软件包完成(Wolfgang 2010)。计算合并OR及其95% CI,绘制森林图,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发表偏倚采用Egger’s检验。采用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展示。

2 结 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出596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33篇,中文文献563篇。通过阅读并分析摘要,排除与本课题无关的文献560篇,剩下36篇文献作进一步评估。通过阅读全文,并根据课题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排除文献24篇,最终纳入12篇文献(1篇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均为LRCL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共有7 214例纳入研究,术后结石复发942例[1-12],详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2.2复发率和危险因素 文献报道的复发率差别较大(4.5%~42.26%)。最终纳入15个危险因素,包括:胆囊功能异常,胆囊壁厚度,结石多发,胆石症家族史,肥胖(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油腻饮食,急性胆囊炎发作史,服用熊去氧胆酸,运动,年龄,性别,少数民族。

2.3不同因素对复发率影响的累计效应值与95% CI

若置信区间与0无交叉,表示该因素对复发率有显著影响,否则表示该因素对复发率无显著影响(图1)。

2.4不同因素与结石复发的关系

2.4.1胆结石家族史与胆囊结石复发的关系 8项研究[1,2,5-7,11]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图2),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1,df=7,I2=68.2%),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胆结石家族史的患者组复发比例高于无家族史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1.37,95% CI=0.76~1.98,P<0.01)。纳入文献的漏斗图基本对称,无明显的发表偏倚。

2.4.2胆结石数量与胆囊结石复发的关系 8项研究[1-4,7,8,10,11]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图3),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df=7,I2=75.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胆结石数量≥3个的患者组复发比例高于胆结石数量<3个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1.11,95% CI:0.31~1.92,P<0.01)。纳入文献的漏斗图基本对称,无明显的发表偏倚。

2.4.3肥胖(BMI≥25 kg/m2)与胆囊结石复发的关系 5项研究[3,5,6,9,11]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图4),各研究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31,df=4,I2=22.6%),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患者复发比例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1.04,95% CI:0.61~1.48,P<0.0001)。纳入文献的漏斗图基本对称,无明显的发表偏倚。

2.4.4油腻饮食与结石复发的关系 5项研究[2,5-7, 11]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图5),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df=4,I2=78.4%),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油腻饮食组的复发比例明显高于清淡饮食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1.41,95% CI:0.45~2.37,P<0.01)。纳入文献的漏斗图基本对称,无明显的发表偏倚。

2.4.5高脂血症与结石复发的关系 3项研究[3,9,11]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图6),各研究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45,df=2,I2=0.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组中的复发比例明显高于无高脂血症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1.12,95% CI:0.65~1.58,P<0.001)。纳入文献的漏斗图基本对称,无明显的发表偏倚。

2.4.6服用熊去氧胆酸与结石复发的关系 4项研究[1,4,7, 12]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图7),各研究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15,df=3,I2=39.4%),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服用熊去氧胆酸组患者复发比例明显低于未服用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0.85,95% CI:-1.46~-0.24,P<0.01)。纳入文献的漏斗图基本对称,无明显的发表偏倚。

2.4.7其他因素与结石复发的关系 其他各种因素与复发之间关系的合并OR值及95% CI分别为:性别0.13(-0.59,0.86)、糖尿病0.55(-0.97,2.07)、运动0.62(-1.30,0.06)、高血压病0.94(-0.56,2.43)、胆囊壁厚度≥3 mm 1.46(-0.00,2.92)与结石复发无明显联系。胆囊功能异常2.87(1.78,3.95)、少数民族0.65(0.47,0.84)、急性胆囊炎发作史1.41(0.86,1.96)可能是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表2)。

表2 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及异质性检测结果

2.5模型诊断 针对数据偏倚性的漏斗图及检验表明,漏斗图左右对称(Z=1.545 6,P=0.122 2),结果受数据偏倚性影响小,结果可靠(图8)。

2.6敏感性分析 采用考察单项研究对总合并效应量的影响来进行敏感性分析。如果敏感性分析前后结果无本质改变,说明Meta分析结果较为可信。若敏感性分析得到明显不同结果,提示结果不可信。本研究对所有危险因素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与之前结果比较,所有因素合并效应量后无实质改变。

3 讨 论

LRCL具有术中创伤小、可保留胆囊生理功能、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因而安全性好、疗效佳,已经成为胆石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3],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一直是困扰医患的主要问题。有文献报道,LRCL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大多数发生在术后5~6年[14],不同报道之间结石复发率差别较大。早期发表的文章,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较高[15]。随着LRCL开展逐渐增多,近几年文献报道复发率为4.5%~25%,但也有报道复发率高达42%[11]。

目前结石复发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显示,多发结石、结石家族史、肥胖、油腻饮食、高脂血症是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混合效应模型检验发现,这5个因素对复发率的提高作用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QM=0.688 2,df=4,P=0.953)。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可降低结石复发。而胆囊功能异常、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少数民族可能是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但这些因素入选文献较少,故未参与同其他因素比较。性别、年龄、糖尿病、是否运动、胆囊壁厚度等因素与结石复发无明显关系。

进一步分析显示,有胆结石家族史的患者LRCL术后结石复发率是无胆石症阳性家族史患者的15倍,表明胆石症阳性家族史是LRCL术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这可能与家庭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成分有关。对于此类患者应慎行LRCL。胆囊结石复发率的高低与术前结石的数量成正比[2],术前B超检查示多发胆囊结石的患者,其术后结石复发的概率是单枚胆囊结石患者的6.787倍[7],其原因可能是胆囊结石多发的胆囊中促成核因子较多,术后胆汁成分并未发生改变,故复发风险较高。虽然LRCL是在胆道镜直视下取石,但是胆囊内小的结石易被遗漏,而且由于取多枚结石导致的手术损伤概率增加,引起术后胆囊内膜部分缺如,并形成瘢痕[16]。更有相关研究指出,多发结石患者胆囊壁增厚,胆囊管相对较窄,胆囊功能较差,更易引起胆汁淤积而导致结石复发[6]。本研究显示,肥胖、高脂血症、油腻饮食是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油腻饮食、血脂增高可引起胆汁中脂类水平升高,使胆囊内胆固醇浓度增加,胆固醇过饱和后以固体形式析出,导致胆囊结石形成;且在肥胖症患者体内,羟甲基二酰辅酶的活性增强导致胆固醇的合成增加,可能与胆结石的形成有关[17]。而BMI明显升高的患者,进行保胆手术也会增加术后结石复发率。由此可见,术前减肥有利于降低术后结石复发。

胆结石患者常常存在胆囊功能异常。由于功能异常的胆囊无法有效地将胆汁从胆囊排出,致使胆汁淤积于胆囊,这是胆囊结石的重要成因[17]。有研究表明,排胆分数值降低的胆石症患者进行保胆手术,术后胆石症复发率高[19]。另外,胆囊炎急性发作史也增加了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风险。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导致胆囊壁水肿,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从而引起胆囊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同时,胆囊炎急性发作也会导致胆囊内胆汁淤积、浓缩并形成微小的结晶与颗粒,最终形成新的结石[20-21]。本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胆囊功能异常和胆囊炎急性发作史是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但由于只纳入2项研究,文献的样本量较少,还有待更大样本量的Meta分析确认。

本研究发现,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可以降低术后结石复发,建议患者术后规律口服熊去氧胆酸以减少结石复发。熊去氧胆酸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减少术后结石的复发[22]:(1)改变胆汁成分,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避免结石形成。(2)溶解胆固醇类结石。(3)促进内源性胆汁酸分泌,拮抗其细胞毒性作用并保护细胞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运动、高血压病、胆囊壁厚度与结石复发无关。尽管高龄患者保胆术后的结石复发率与青年人比较没有明显差别,但高龄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其他基础疾病,为降低手术风险,很多医院把高龄患者作为保胆手术的禁忌证。糖尿病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关系目前还无明确的定论。张惠卿等[9]研究发现,糖尿病是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无明显关系,但其确切关系仍需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得以验证。虽然有研究认为,胆囊壁厚度是保胆手术后结石复发因素[23-24],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胆囊壁厚度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无明显关系,可能与入组的病例比较少有关。

如何减少和预防结石复发、合理选择保胆适应证是本研究的重点。根据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胆囊单发结石、无结石家族史、无肥胖(BMI<25 kg/m2)、胆囊功能正常、无胆囊炎急性发作史、无高脂血症的患者更适合保胆取石术。对于胆囊多发结石、有胆囊结石家族史的患者,应谨慎选择保胆手术,警惕其复发的可能。对于拥有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可服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以降低复发风险。

猜你喜欢
胆囊复发率结石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哪些胆囊“要不得”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