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
——浅谈幼儿园外出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2020-12-17 08:01
幼儿100 2020年30期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园外出实践活动是每个幼儿园都会组织的一项常态活动,这在家长看来也是惯例,每到春季会有春游,每到秋季就会有秋游。幼儿园希望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幼儿接触大自然,接触不同的地域文化,接触现代科技,在这样的过程中拓宽幼儿的眼界,增长知识面,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但在具体组织落实的时候,幼儿的收获是多少?曾几何时,活动中家长不断地带着孩子拍照拗造型,一处风景一处留念,照片留下的是证明“我真的来过”,但只是停留在提醒“我来过了”的层面,教育意义在哪里?当这样的实践活动不断地重复以往,于家长,于孩子,于教师,于幼儿园会有什么样的思考?

其实自2011年,我园就开始着手儿童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我园市级课题“以生活事件为载体,培育幼儿信息素养的实践研究”中明确了培养幼儿对周边信息具有敏感性,并能掌握获取信息的方式,学会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为幼儿终身发展及学会学习奠定基础。在过程研究中形成了我们的特色活动之一,即“瞳言无际”外出实践活动。

因此,从2016年开始,我们每学期都会设计一次不同的外出实践活动,有瞳言生活——徒步活动,有瞳言红军——绿舟行,有瞳言家乡——品玩乡味,有瞳言古镇——探秘朱家角等等,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乏听到一些关于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声音。

一、听真声音

(一)听家长的真实想法(来源于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家长)

每次春游的实践活动都要经过家长委员会的同意才能够进行。和以往一样,这次的家长委员会活动除了谈论本学期的工作之外,也进行了春游活动的征询,可是勾选同意的背后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春秋游这种活动其实没有什么意思,路上的时间就要花2 小时,玩的内容也都是玩过的,没有什么劲。”

“是的,我也这么觉得,带着孩子走一圈没多大意思,平时自己也能够去。”

“其实老师也很累的,没劲的,我看老师一直在固定的地方坐着。”

“其实外出走走挺好的,放松一下,但是怎样才能有趣点呢?”

……

(二)听教师的只言片语(收集于活动中,活动后教师的闲聊)

“这次的小红军的活动真能让孩子们懂得红军的辛苦吗?”

“到东方绿舟搞个运动性的活动,赋予红军的名号,孩子就能够感受到红军当年的千辛万苦了吗?”

“我感觉去东方绿舟只是停留在老师臆想的层面,是老师觉得有意义。”

“路程远,花钱,就找个大草坪,穿个红军服,意义在哪里?”

“其实不去绿舟,在幼儿园也能搞,效果是一样的。”

“时间短,走的路多,赶来赶去只为拍照,肚子饿得咕咕叫。”

……

二、细思量(分析和思考)

家长层面:认为外出实践活动并不能单纯停留在只是走出去看看,玩玩项目的阶段,如果是走马观花还不如不出去。家长对于外出实践活动的认识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层面:原来费劲心力组织的活动,教师并不认可,形式多过对幼儿发展没有实际意义。教师更加追求的是在活动中能够直接体现的活动价值,以及对幼儿发展具有的真实意义。

思考:到底要什么,怎样的活动才是大家都认可和追求的?

(一)想想我们的初衷

“践行信息素养启蒙教育,放眼孩子美好未来”是我们的办园理念,开展“幼儿信息素养的启蒙教育”,是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表达信息、分享信息,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围绕问题或者感兴趣的话题能够主动观察,主动询问,主动收集信息,并能够大胆地表达和分享,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支撑,为幼儿今后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那么在办园特色背景下开展外出实践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园内又做了些什么?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在园内的培育就融合在一日生活之中,但是对于外出实践活动来说其实就是专项的特色活动,还是需要围绕培育信息素养这个目标进行实施。在生活事件中,我与自己,我与自然,我与社会,在幼儿园园内就能够达到目标了吗?

(二)跟着初衷走走

其实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只单纯局限在幼儿园园内,更需要走出去看看,接触更加广阔的天空,收集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以此来充实自己的信息量,丰富和构建知识经验。

因此基于以上思考,在大班主题“我们的城市”实施过程中,为了让幼儿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美,我们预设围绕金泽古镇举行一次外出实践活动——“探秘金泽”。

三、我们的行动

(一)预设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

基于信息素养培育的前提,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和网络信息,了解到金泽古镇和别处不同的是,金泽的古桥非常有名,并且有很长的历史,奇妙的是每座桥的造型特点都是不同的,那么围绕桥可以做文章,让幼儿自己想方设法去通过观察、比较、查找等方式感知金泽古桥,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1.走进桥乡金泽。

参观金泽古桥,请导游讲解古镇各个景点(桥乡的故事,桥的故事等),目的是帮助幼儿熟悉路线,在导游讲解的过程中初步输入对桥的认知信息。

2.桥乡知多少。

大草坪休息时,进行亲子互动问答赛“桥乡知多少”,目的是对刚才导游讲解的信息进行分享,看看孩子们到底能够掌握多少。

3.探秘金泽古桥。

分组完成找桥的任务:提供任务信封,一组成员找两座桥(A+B),教师只提供一个线索,其余线索通过查找幼儿自己收集。

(二)深入实地考察,完善活动方案

俗话说得好:“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活动前现场考察是必须要做的。只有亲临目的地,才能够打有把握的仗,活动前必须对活动的地点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为设计活动提供保障。

从现场确定了找桥的线索并进行照片拍摄,为后续的线索制作提供保证。

预设方案:A 桥:局部特征;B 桥:拼图;C 桥:周边环境;D 桥:语言提示;E 桥:摩斯密码

(三)全方位考虑,确保活动顺利

分组 任务卡 线索卡每组有相应的队旗和队标(颜色不同),和后续的查找都要匹配每组带有队标的大任务信封,里面有明确的要求,要找两座桥线索是查找的依据,藏匿于各处images/BZ_18_208_2190_422_2326.pngimages/BZ_18_450_2195_555_2326.pngimages/BZ_18_558_2193_705_2326.pngimages/BZ_18_751_2193_1001_2329.png

(四)开展活动,外出实践

按着预设方案,进行活动的实践,从参观了解—分享表达—任务挑战。

(五)观察活动,反思优化

亮点:

任务意识凸显

围绕任务进行挑战的活动受到家长和幼儿的欢迎,在整个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且情绪高涨。

信息素养凸显

参观时的信息输入,分享时的信息分享和梳理,任务完成时的信息运用,在整个活动中凸显。

不足:

家长在前,幼儿在后

活动中家长的状态比幼儿积极,总是独当一面,不管是线索的查找和阅读,还是分享时的问题回答,包括找到线索后和队友的协商,似乎总是家长在做,幼儿反而成了助手。

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1.任务线索卡的设计成人化。

很多的任务卡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呈现,不适宜幼儿阅读,成人阅读之后急于完成任务就不会细细地讲述给幼儿听,造成幼儿并不清楚要做什么。

适宜幼儿阅读的任务卡该如何呈现呢?考虑到学龄前幼儿对文字不熟悉,并且平时幼儿记录的时候都是用图画来体现表征,因此选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符号和简单明了的图画来说明任务,才是适宜幼儿阅读的。

2.家长的指导意识不强。

家长对活动价值不清楚,一是不知道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目标,二是不清楚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对于这个问题,单纯说教肯定不会有效,所以集中性的家教微沙龙更为直接。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说明活动流程以及对幼儿的培育目标后,针对平时亲子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家长一定的建议:明确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意义,幼儿要在前,家长在后关注幼儿,并及时鼓励支持。给予幼儿等待的时间,让幼儿尝试自己去完成等。

四、我们的再行动

基于“探秘金泽”实践活动的反思和分析,为后续实践活动的设计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此,本学期“农家孩子农家乐”外出实践活动的设计就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

(一)活动目标

1.在农家活动中,通过挑战任务形式,亲近自然:仔细倾听,认真观察,能够围绕任务进行植物的查找和识别,过程中尝试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乐意表达、分享。

2.在喝茶品茶中,通过分享和表达加深对植物、家乡文化及特色的了解,进一步增进亲子情感。

(二)活动流程

第一部分集合和家教指导教师分享:1.活动安排和流程以及注意事项。2.家长在外出实践活动中的指导策略。前往美丽乡村蔡浜1.领取农活任务卡。2.完成农活小任务:辨识植物、采摘植物、种植植物。3.农活忙完喝茶去:按照线索找到农家,并找到自己的集合点。第三部分农家孩子吃茶咯第二部分农家孩子忙农活1.喝茶噶山湖:家乡知识问答+分享农活收获。2.小手做茶司:制作茶点塌饼。

附任务卡1:

附任务卡2:

1.解读任务卡1。

(1)针对两种植物(青椒,蚕豆),找找,说说,记录是在哪块菜地找到的。

(2)针对两种植物(香葱,青菜),找找,按照要求的数量进行采摘,并记录是在哪块菜地找到的。

(3)到19 号菜地拿取植物秧苗,到18 号菜地进行种植。

完成任务后到敲章处敲章,并相应地分享你的任务。

2.解读任务卡2。

按照线索找到农庄,并洗手,找到1 号桌入座。

完成任务后到敲章处敲章,并相应地分享你的任务。

农家地图

(三)活动实施

策略 现场照片 过程内容和效果1.指导家长在前images/BZ_20_346_672_680_894.png在整个活动实施前,组织家长进行了沙龙活动,关键交代了活动的安排,并且在与家长的互动分享中,梳理家长在今天活动中的角色扮演,以及指导一些小窍门。例如孩子遇到问题时,要鼓励,用语言来激励和引导,例如提供小锦囊“几个说和几个不说”,让家长在点滴中明白为了孩子的发展,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方式和方法。2.亲子解读任务images/BZ_20_346_935_511_1100.pngimages/BZ_20_515_935_680_1100.png表格的解读任务老师们也交给了家长,建议:首先让孩子仔细观察,是否看得懂,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孩子去理解任务的内容。包括过程中对地图的解读等,放手给家长,创造更多的亲子互动的机会。3.活动推进,幼儿在前images/BZ_20_346_1153_511_1302.pngimages/BZ_20_515_1153_680_1302.png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明确了今天活动的任务,家长在过程中也尝试站在孩子身后,更多地给予孩子表现的机会,鼓励孩子进行仔细观察,遇到问题可以怎么做,包括向菜农求助也是一种好方法。

五、实践后的感悟

幼儿园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推进在不断地思考和优化,根据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必须制订清晰明确的活动方案,有条不紊地为幼儿创造户外的“课堂”。我们从“走马观花”向“深度体验”不断转变,收获不仅是家长和幼儿,还包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外出实践活动的经验。

(一)立足幼儿发展是基础

幼儿发展是关键,以幼儿为本设计的活动才能够真正地体现其存在的价值,每次活动都要站在幼儿的立场去思考和衡量。不管是活动的形式,还是活动任务的设计、难度的衡量都要精准而有效。

比如说任务难易程度:要结合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进行衡量,是否适宜。

比如说任务单的呈现:思考什么样的任务适合幼儿解读,应该是幼儿能够看得懂,并会使用最简单的文字符号和数字等记录。

(二)围绕特色和主题是方向

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倡导的是对幼儿发展的一种培养方式,是针对本地区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的,那么社会实践活动也要紧紧把握这个大方向,思考如何从特色中入手,挖掘现有的本地资源。本园的特色是信息素养的培育,那么如何在大自然、社会环境中挖掘有效的教育价值点也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围绕主题进行信息收集、记录、整理、分享和表达,同时结合幼儿园基础课程的实施,比如说“我们的城市”“有用的植物”等等,为课程中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实践。

(三)挖掘本土资源是优势

外出实践活动的资源是指幼儿园开展外出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社区资源、本土资源以及本园的家长资源。一是基于幼儿安全性因素的考虑,就近可以不用长途跋涉;二是就近资源不会脱离幼儿生活的经验,都是幼儿最为熟悉的部分。比如我们金泽镇商榻社区:古镇、新农村、鱼米之乡、阿婆茶文化等等,都是切入口,都是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利用好就能够成为幼儿宝贵的经验。

(四)家教活动指导是保障

由于幼儿年龄的关系,出于安全考虑,外出实践活动基本上都是家长陪同参加,在亲子接触互动的过程中家长的指导意识有很关键的作用,所以针对活动的开展目的,活动的流程安排,活动中家教指导的有效性格外要进行思考,家教微沙龙的实施是直接关系到整场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关键保障。

总之,一场外出实践活动的设计,除了上述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细节要去把握,关键要细致,不断地从幼儿发展来思考,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作为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考察和核对,确保整场活动高效地实施,让幼儿在过程中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园家长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