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给“他”力量

2020-12-17 08:01
幼儿100 2020年30期
关键词:资源幼儿园家长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教育是多方面配合完成的,一线教师也努力让更多的家长主动走进课程,让更多的“他”成为课程的一股力量。家长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职业、爱好、特长,每一个“他”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能丰富课程。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文化传承功能,更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仅靠教师单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动员家长,让更多的“他”参与到课程中,和幼儿一起了解中秋,从而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幼儿心田。

一、开启“他”力量,发现“他”的优势

家园共育的本质是“共”,强调幼儿园与家长共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共”同之前,我们也需要对“他”进行一定的了解,挖掘“他”的优势,发现“他”的力量。

(一)知己知彼——以幼儿的需求为需求寻找“他”

1.破冰行动——活动前的调查。

为了了解家长对中秋节的认识和有关节日的教育资源,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中秋节主题活动”的调查,主要涉及的问题有:您是哪里人?你们那里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中秋节马上要到了,您会带幼儿开展什么活动?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得到了以下信息。(见表1)

表1 活动前调查表

2.私人订制——创建家长资源库。

家长资源很丰富,但都是零散的。如何让不同的家长资源为我们所用,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对家长的特长、爱好进行了相关联的调查,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在主题中运用。(见表2)

表2 家长信息调查表

(二)有依有据——以幼儿为需求找准“他”

随着中秋主题活动的开展,家长资源库建立后不是所有的资源都需要进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主题的发展,教师对“他”资源的价值进行甄别,在利用过程中要让资源不断流动。

1.高选择性——甄别“他”资源的价值。

每一位家长都有着不同的职业、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这些不同特性下选择最合适的“他”,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价值判断。哪些“他”适合这个主题,哪些“他”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等。让他们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中,是幼儿园对教育资源的积极利用。

2.双向互动——促进“他”资源的有效流动。

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家长积极参与外,幼儿园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这是一种双向互动,并不是单线活动,有进有出,有来有往,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感情。只有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双向互动,才能促进共同教育。

二、开发“他”力量,让“他”创生出课程内容

作为最了解幼儿的家长,在幼儿园的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掌握着课程设计最重要的依据。家长不同的特性,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因此,在主题开展过程中,与家长形成合力,利用家长不同的优势,让家长以不同的身份进入课程中,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见图1)

图1 家长的不同身份

(一)由客为主——“他”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中秋的活动内容颇多,有关于中秋的习俗、文化、由来等活动。如此大的信息量和涉及面,仅靠幼儿园里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也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这时,我们需要发挥家长资源,家长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1.“术”业有专攻,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

随着主题的开展,幼儿对月亮有了很多的遐想与疑问,这时候有家长就开发了一系列有关月亮的活动,在“他”的带领下,中秋主题生成了一些有意义的小活动。(见表3)

表3 家长生成的主题活动

2.“朋”自远方来,了解各地方文化特色。

活动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秋节等虽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但地方特色也不尽相同。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如何让不同的文化都能自然地融合,就需要一些远道而来的家长朋友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图2 家长进课堂(1)

案例1:少数民族过中秋

××妈妈来自美丽的傣族,她说他们那里是不过中秋的,到海盐以后才有了过中秋的习俗。(见图2)

××妈妈来自湖北土家族,他们那里过中秋有“摸秋”的习俗,在中秋节当天发现邻居家的瓜熟了就可以偷偷摸回来,代表越摸越有,硕果累累。(见图3)

图3 家长进课堂(2)

案例2:各个地方过中秋

××妈妈来自福建闽西,她说在他们那里过中秋是非常隆重的,每家每户都要挂灯笼。

××爸爸来自陕西,他们家乡中秋节晚上除了要吃月饼,还要把水果放在月亮下,边赏月边吃水果,石榴是必须要吃的。

(二)有力后盾——“他”成为课程资源的提供者

家长对幼儿的兴趣和学习习惯有着第一手的直觉,更容易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在主题开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收集各种资料,捕捉课程的生成点。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为主题活动提供相关的材料,以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1.小材大用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家园共同准备的学习材料是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的基础。在主题开展过程中,家长收集的照片、制作的海报、带来的绘本故事等便是最多最熟悉的资源。不同材料的呈现,可以让幼儿在这些材料上直接获取信息。(见表4)

表4 学习材料的用处

2.特别的“他”,给特别的支持。

每一个“他”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成为课程的一员。在群体中,有一部分家长会提供具有特殊性的材料,并被幼儿园有效利用,这些特定的家长对幼儿园课程产生了积极、主动的影响。例如有家长是小学科学老师,针对研究月亮的活动,带来了相关的研究视频;有的家长是文化馆工作人员,为幼儿带来了地方上较有特色的舞蹈《嫦娥奔月》《西瓜灯》等。

(三)华丽转身——“他”作为不同的人力资源进课程

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我们对不同家长的差异性资源进行价值判断后将部分转为有用的资源,不仅能弥补资源的不足,也能拓宽教师的思维,从而丰富整个课程。

1.嘉宾有约——“小特长”,展现“他”的独特魅力。

家长义工就是家长来当老师,担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我们一般会选择有某方面特长的家长,或者是某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家长。例如,在中秋主题中,我们会教幼儿来做月饼,需要招募家长义工,各班就会邀请比较擅长烘焙的妈妈来做月饼,家长的参与配合能使教学活动更丰富。(见图4)

图4 妈妈做月饼

2.幕后工作——“小任务”,赢得“他”的积极合作。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常受到人力、物力的制约。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向家长发出援助信息,希望得到他们的援助。中秋主题的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编排、共同演出的一场音乐剧《嫦娥奔月》,在演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园没有专门的录音设备,教师缺少剧目的录制与剪辑能力,这时候我们就会邀请有这方面资源的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进来。

三、丰富“他”力量形式,让“他”优化节日课程

对幼儿园课程来说,家长不是旁观者,“他”是参与者之一,在主题开展中,他们是共同的建设者和合作者。参与了整个过程,家长对于节日的教育活动理解得更加深入,并将课程延伸到家庭,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进一步拓展节日的教育价值。

(一)生活里的“他”,拓宽幼儿的视野

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与家长、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下建构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在园的活动,生活中的“他”也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实践场地,让幼儿的活动更丰富,体验也更多。

1.实践分队——大带小,走进社会大观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在中秋这个节日主题中,为了扩大幼儿的视野,我们将节日教育活动融入社会实践,于是“他们”带着小小的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大社会。例如参加图书馆的中秋诗歌朗诵、制作灯笼等,了解更多的节日文化。

2.有爱小组——小变大,打破家与家的界限。

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家庭与家庭之间组成小组,成立了家庭友爱小组。有的一起制作材料,有的相约晚上一起赏月,有的参与到了每天的月亮观察中,有的则是表演。多样化的友爱小组活动,打破了家庭与家庭的界限,实现家庭与家庭之间合作,有利于幼儿与幼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共同成长。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他”,让交流“零距离”

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家园合作也在建立新的模式。互联网打破时空的限制,让更多的资源便捷地走进课堂。很多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提供纸质的材料,但又很想与幼儿园互动。于是,我们便通过网络平台,让大家的交流更方便,也让家长的参与更简单。

1.嘟嘟成长记——记录点滴,成为一日生活的摄影机。

在现代技术的背景下,我们每个班幼儿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园地,也就是“嘟嘟成长记”。在这里,家长和教师都可以上传幼儿生活的点滴,××参加诗歌朗诵了,××看了一本《月亮生日快乐》的书……在这里,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都可以零距离看到每一个幼儿的生活。它就像一部摄影机,将幼儿在园在家的生活进行摄录,使家长和教师都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与生活。

2.微信小课堂——经验交流,成为家园联系的传达机。

微信是使用率较高的软件,鉴于此我们就要利用好这个软件,让家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更好地交流经验。在中秋这个主题中,我们开设了小课堂,传送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文章,推送一些家长的活动。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交流育儿心得,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彼此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四、回味“他”带来的力量,让“他”留有痕迹

陈鹤琴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他”走进课程,带来了什么?

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力“汇合”的结果,所以当“他”力量注入时,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一个广泛的、由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的成人组成的群体交往,不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家庭和教师所提供的空间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更多元,幼儿的思路更开阔。

当各种家长资源走进幼儿园,忙于工作的家长有了更多的机会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幼儿课程,且不再是简单地出钱出力,而是真实、深度地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看客”变为“主客”,让更多的家长和幼儿一起探索学习,也使家长对幼儿教育有了新的理解。

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家长资源,逐渐明晰了“他”在课程资源中作为“开发者”“提供者”这些清晰的角色定位。也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中来,发挥其作用,将家长纳入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以此促使家长和幼儿园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幼儿更多能力的发展。

家园合作,不是一方为主,另一方为辅的“配合”,而是共同携手。“他们”是节日活动的共同建设者和有效合作者,家长对节日活动理解得更加透彻,对课程开展的支持和配合才会更加有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的参与,让家长从单一的合作者、参与者升级为课程建设者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资源幼儿园家长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给资源分分类
欢乐的幼儿园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