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2020-12-19 05:51孙芳芳衣高峰耿军祖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乳腺导管筛查

孙芳芳,衣高峰,耿军祖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 烟台 264100

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在乳腺MRI中应用最广的功能成像技术,显著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1];表观扩散系数(ADC)获取简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后处理,是DWI的定量指标。在个体化医疗时代,基于细胞及分子水平的DWI技术有很大的潜力及应用前景,本文将就近年来DWI-ADC值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DWI原理

DWI可以检测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能力,水分子扩散越受限,信号强度的减低越小,图像信号越高。然而在活体内受心跳、毛细血管灌注等人体宏观及微观生理活动的影响,MRI中常用的ADC值是成像体素内所有不规则运动的总和,不单是水分子扩散[2],所以临床上常用ADC值表示病变的扩散程度[3]。b值为扩散梯度因子,进行DWI扫描时,用小b值序列受组织中微灌注效应的影响大,影响图像准确性,用高b值序列,信号衰减明显,图像质量下降,多项荟萃分析认为DWI扫描b值选择800~1000 s/mm2时,乳腺DWI图像信噪比高、质量佳,对乳腺病变诊断效果最好[1,4]。

2 应用进展

2.1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与乳腺良性病变相比,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旺盛,水分子扩散受限,ADC值降低,同时恶性肿瘤中的微血管数量多,灌注产生的相反效应也增加,但由于高细胞密度效应超过灌注产生的相反效应[5],所以恶性肿瘤ADC值是降低的。有学者对13 847个乳腺病灶进行meta分析,发现ADC值可以用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6],有研究也认为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高于恶性病变[7],并且ADC值选取1.23×10-3mm2/s作为诊断阈值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由于b值的选择及ADC值的测量方法不同等原因,所以目前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ADC阈值尚未达成共识[6,8]。

随着研究的深入,通过DWI-ADC值对病灶的病理类型进行鉴别也成为可能。有研究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的ADC值低于纤维腺瘤等其他良性病变[9-10];研究发现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的ADC值低于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11],而另有研究发现导管原位癌的ADC值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10]。可以看出,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高,ADC值有下降趋势。但是良恶性病变ADC值存在重叠,如乳腺黏液腺癌ADC值不仅较其他恶性肿瘤高,而且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可达到(1.99±0.33)×10-3mm2/s[12-14],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注意,当病变的ADC值过高时要注意排除乳腺黏液癌的可能。

2.2 评估乳腺癌预后及预测分子分型

与乳腺癌预后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1)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的状态、病变的组织学分级等传统预后因素;(2)ER、PR、HER-2、Ki-67等生物预后因素[15-16]。而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可将乳腺癌分为5种亚型:Luminal A 型、Luminal B Her-2(-)型、Luminal B Her-2(+)型、Her-2过度表达型和三阴型[16-17]。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DWI-ADC值与以上预后因素及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性的分析,希望通过无创的DWI技术对乳腺癌的预后进行评估。

2.2.1 结合传统预后因素进行评估 病灶大小是预测恶性肿瘤的独立因素[18]。有研究将肿瘤按大小分3个亚组,比较发现各亚组间的ADC值显著不同,即ADC值与肿瘤大小有相关性[19];而也有研究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ADC值与多种预后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2 cm的肿块与2 cm的肿块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对于ADC值与腋窝淋巴结状态,多个研究也持不同观点。Kim等[20]发现淋巴结转移组肿瘤ADC值均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也有学者认为淋巴结阳性组肿瘤ADC值较阴性组显著降低[21];而Park等[19]认为腋窝淋巴结状态与ADC值无相关性。

肿瘤组织学分级越高,侵袭性越强,预后越差。大部分研究认为高级别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低于中、低级别肿瘤[21-23];而Surov等[6]对870名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发现,虽然低级别肿瘤有相对高的ADC值,但ADC值用于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很低,无法用于预测组织学分级。

2.2.2 结合生物预后因子进行评估 对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ADC值相关性方面,现有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Suo等[16]发现ER、PR阳性组的平均ADC值均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ER的表达抑制血管的生成,导致肿瘤灌注减少[24],加上高细胞数量效应,导致ER阳性肿瘤ADC值更低;也有研究认为ADC值与ER、PR无显著相关性[10];另有学者发现ER、PR阳性肿瘤ADC值是增加的[22]。

Her-2的高表达常发生在侵袭性较强、预后差的肿瘤中,在Her-2阳性肿瘤中,ADC值预计会下降[10]。如Catalano等[25]发现HER-2阳性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低于HER-2阴性肿瘤;但更多研究得出相反结论,原因是HER-2过度表达导致乳腺癌血管生成增加,肿瘤血流灌注增加,最终导致ADC值升高[16,19,21]。

Ki-67是细胞增殖指数,对乳腺癌有独立的预后价值[26]。多数学者认为肿瘤ADC值与Ki67指数呈负相关[11,20]。但是Surov等[6]发现,虽然Ki-67高表达(25%)肿瘤与Ki-67低表达(<25%)肿瘤之间的ADC值不同,但ADC值与Ki-67呈弱统计学相关,即ADC值不能预测Ki-67的表达有学者对肿瘤组织中ToPo-IIα、P53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与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但未发现存在相关性[15]。

2.2.3 预测分子分型 LuminalA型乳腺癌属于低增殖型,预后较好,Her-2过度表达型和三阴型乳腺癌预后较差[27],各亚型对化疗反应也不同,所以术前确定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很重要[16]。有学者发现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肿瘤ADC值均显著高于LuminalA和Luminal B亚型,原因可能是肿瘤侵袭性强、坏死率高,同时细胞膜屏障作用减弱,肿瘤内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减低[28];部分学者也发现在乳腺癌5个亚型中,HER-2过表达型的ADC值最高[16,20];也有学者认为ADC值不能预测乳腺癌的分子亚型[29]。

2.3 预测乳腺癌患者远处转移风险

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对于DWI-ADC值是否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性,研究观察了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DWI-ADC值及患者3年内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发现3年内无转移患者肿瘤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转移者,并且认为ADC值低于0.75×10-3mm2/s的患者在随后的3年内发生转移的可能性更大[30]。Kim等[31]也就此方面与肿瘤最小和最大ADC值,以及ADC差值(最大和最小ADC间的差值)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发现远处转移组较无远处转移组有更低的最小ADC和更高的ADC差值,并且肿瘤的ADC差值越大,患者的无转移生存时间越短。以上研究肯定了ADC参数与乳腺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风险之间存在关联,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制订随访复查计划,但是国内外对ADC值预测乳腺癌患者转移风险方面的研究较少,需要更多更大样本进行观察。

2.4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

新辅助化疗(NAC)指术前进行全身化疗,降低复发风险,提高保乳率及生存率[32]。DWI可以从分子水平评估肿瘤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帮助临床医师筛选对NAC不敏感的患者,调整治疗方案。近年来用DWI技术监测乳腺癌对NAC的病理反应成为研究热点。Bedair等[33]发现肿瘤NAC前ADC值越低,越易获得病理完全缓解;很多学者发现,由于NAC后有效者治疗后肿瘤发生坏死,细胞数量减少,扩散受限度减轻[28,32,34],所以NAC有效者化疗后ADC值高于无效者,且NAC后ADC值高于NAC前ADC值。佟颖等[34]发现有效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小于无效组,且肿瘤体积减少值与ADC增加值呈正相关,所以ADC值可有效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也有学者认为ADC值不足以预测乳腺癌NAC的治疗反应[35]。

由于DWI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及各研究中选取ADC阈值的差异,导致用ADC值准确预测NAC后病理完全缓解仍然具有挑战性,同时由于乳腺癌具有异质性,今后进行更多基于肿瘤亚型的相关性分析也是必要的,因此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评估DWI技术预测NAC疗效的最佳量化标准。

2.5 乳腺癌筛查

早期发现病变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美国放射学会建议普通女性人群从40岁开始进行年度乳腺X线摄影检查,而高危女性应更早进行乳腺X线摄影筛查,然后根据个体情况补充对比增强MRI(DCE-MRI)或者超声检查[36]。但是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检测性能较低,DCE-MRI虽然有很高的诊断性能,但其相对昂贵。DWI是一种快速MR成像技术,不需要使用造影剂,减少了扫描时间和成本。Yamada等[37]发现基于DWI的非增强MRI简化方案对乳腺癌检测性能与DCE-MRI的检测性能相媲美。有学者研究DWI在检测乳腺X线摄影隐匿性乳腺癌的性能时发现,DWI比超声有更高的检测性能,甚至可以作为替代性补充筛查技术[38-39]。在常规乳腺X线摄影筛查时加上DWI快速无增强MR检查是否可以成为新的乳腺癌筛查标准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也有学者认为不需要在所有筛查中都进行DWI扫描,仅对初筛时发现可疑病变的女性进行联合DWI的多参数MR成像的二次评估,可以降低活检率[40]。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支持或反对将DWI纳入乳腺癌筛查方案中,所以需要更多的研究。

3 局限性及展望

目前DWI技术及其量化指标AD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是可以看出对其临床应用及获取ADC阈值时,各研究间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限制其应用及标准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DWI成像空间分辨率低,对小病灶不敏感,观察及测量时易产生误差;(2)各研究中设备场强的不同及选取b值的差异,尤其是b值对ADC值影响较大;(3)ADC值的获得方式各异,既往常用单一或多个层面勾画ROI得到ADC最小值或平均值,近年来全容积直方图及人工智能技术测量ADC值快速发展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DWI-ADC在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评估乳腺癌预后及预测分子学分型、预测乳腺癌患者远处转移分险、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及乳腺癌筛查中有重要价值,未来有望成为一种成像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此外一些DWI新技术的开发使其仍有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例如扩散张量成像是在常规DWI上提供了有关扩散方向性和各向异性的更多信息,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可区分血管内灌注和血管外微结构扩散成分,有助于进一步表征肿瘤的微结构和微环境。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开发更高清的DWI技术,在其临床应用及阈值标准化方面进行更多的探讨,相信其有望纳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更好地协助乳腺癌的诊断。

猜你喜欢
乳腺导管筛查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筛查与干预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男性也会得乳腺疾病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