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角下泰国社会演进及文化特征分析

2020-12-19 17:42李小梅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王朝时期泰国

李小梅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 临沧677000

据泰国史料记载及社会学家推测,泰国有着800~1000年的史前历史,从素可泰王朝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约700多年。泰国社会和文化的演进时间长、过程复杂,共经历了史前时期,泰国建国到封建社会高度发展时期,受西方文化影响时期,民主改革时期到今天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每一个发展时期社会和文化有不同的特点,但又延续不断地演进成为泰国今天的文化特征。从社会和文化演进过程分析泰国各时期特点,探究泰国文化特征及其优、劣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演进过程及特点

(一)史前时期

政治方面:泰国史前社会主要是不同支系的泰族村落或者部落,村长或部落族长就是管理者,村长由村民推选,村民自愿服从村长管理,村长和村民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职业都是农民,村长和村民的区别在于村长所掌握的宗教知识多于村民,在经济地位上也略高于普通村民。人们相互扶持、相互依赖。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是平等宗亲关系。

经济方面:泰国一直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泰国史前时期的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捕鱼、打猎为辅,因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影响,其先民从小规模的村落开始就一直从事农业活动至今,具有较早的稻作文化历史。泰国保存下来的许多民俗文化节日都和农业或者水稻种植有关,如:春耕节,火箭节等。

文化信仰方面:据泰国史料记载,史前其先民的信仰主要有:1、灵魂信仰。认为万物有灵,灵魂对人类的起源和人的生命都起着重要作用,灵魂是人的精神,与人的生、死、祸、福息息相关,认为自然万物都有灵魂。2、鬼神信仰。认为大自然中的任何现象都和鬼神有关,和人类世界一样,鬼神也有善恶、地位高低之分,神有天神、山神、地神、树神、水神、谷神等。3、祖先信仰。为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在万物有灵的影响下,认为亲人去世后会变成祖先神保佑子孙后代,整个家族的祖先会成为族神保佑家族的兴旺发达,同时,还会把为家族或为国牺牲的英雄奉为英雄神,世代受人敬仰。4、原始自然崇拜。因无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而对其进行崇拜,如,动物崇拜、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等。

泰国史前社会和文化特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亲如一家,使用同样的语言、从事同样的职业,大家相互扶持相互依赖,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信仰鬼神、信仰祖先,农业经济为主,依赖水稻种植。原始的鬼神文化、灵魂文化、自然文化等本土文化成了这一时期主要文化特征。这些特征是泰国文化核心元素和基础,对泰国人社会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建立国家到泰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时期

经过史前800~1000年的发展,泰国社会由集聚性的先民村落、部落逐步发展成“城邦”,再由各“城邦”发展成为小的诸侯国。公元1781年,室利·因陀罗尼领军战胜高棉军队,脱离高棉的统治,建立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泰国人建立的国家—素可泰王国,开启了泰国的第一个王朝。从素可泰王朝的兰甘亨大帝开始到切克里王朝(曼谷王朝)三世约500多年历史属于泰国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时期占泰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经历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及曼谷王朝前期,对泰国社会文化影响最大。

政治方面:从史前的“宗亲式”管理模式到素可泰王朝“父与子”式的管理模式,再到阿瑜陀耶王朝“君与臣”式的管理模式,发展到阿瑜陀耶王朝后期的王权神化“神与人”式管理模式,最终变成王权绝对至上的君主专制统治模式。阿瑜陀耶时期“萨迪那”土地分封制的实施,进一步加固了泰国君主专制的统治,导致泰国社会分成多个等级,并在文化信仰,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方面有了极大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等级制度。

经济方面:从以水稻种植为主的自然经济发展到水稻种植与家禽圈养并进的农业经济,再发展到以农业经济为主和以买卖为目的商贸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改变,拉开了人们的贫富差距,加速了泰国社会等级划分。

文化方面:印度文化、中国文化相继传入泰国,使得泰国文化从本土文化兼容并蓄的接受外来文化。其先民的信仰从灵魂信仰和鬼神信仰融入了佛教中的生死轮回、善恶有报的思想。佛教信仰和万物有灵的本土文化占主导地位。由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变,泰国社会产生了国王、王室阶级、僧侣阶级、平民阶级、奴隶阶级等极大阶层,造成了泰国社会各阶层之间信仰和文化的不同,产生了不同阶层的文化,例如:皇室文化、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奴隶阶层文化。

建国到泰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时期社会和文化特点:统治者和被统治完全是不同阶层的人,社会等级划分严重,产生了不同的阶级文化。随着佛教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一时期文化呈现出本土文化与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三)受西方文化影响时期

泰国500多年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害怕西方文化会破坏泰国本土文化,所以对西方国家采取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直到曼谷王朝四世才开始接受西方文化。曼谷王朝四世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泰国社会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时期。其实,自阿瑜陀耶王朝开始就不断有西方传教士到泰国,将西方文明及科学技术传入泰国,并教授泰国上层人士学习英语、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等,但未得到统治者的主动接受,直到曼谷王朝四世王才因为对西方文化感兴趣而采取亲西方的政策,主动接受西方文化。

政治方面:泰国的统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为抵制西方对泰国的侵略,采取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方式,为了保全泰国国家独立,和西方十几个国家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使泰国变成了一个名义上独立,而事实上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此形势下,泰国的统治者不得不在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改革本国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制度,逐步废除落后、琐碎的封建礼仪和封建礼教;逐步实行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国体、政体,重新划分各阶层的社会财富分配和税收制度;学习西方教育制度开办现代学堂,为后期民主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除了和西方殖民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保全国家的独立性,统治阶级还采用了对西方各国实行“风向追随”的外交方式,使泰国成为东南亚各国中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

经济发面: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转变成了农业经济,又由农业经济发展为农业工业经济和民族工业经济,经济制度的改革,使得泰国社会得到发展,文化得以进步。

文化方面:这一时期的泰国不断学西方的语言、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引入了西方文化,例如:西方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资本商业文化等。西方文化的引入影响了泰国社会文化,但没有撼动泰国本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主导地位。

受西方文化影响时期社会和文化特点:政治统治上逐步从学习西方语言、科学技术到接受西方文化及政治体制,采用建立外交关系和“风向追随”的外交方式来保全国家独立,文化上不断在本土文化、佛教文化上融入西方文化。

(四)民主改革到今天经济高度发展时期

1932年泰国进行了民主改革运动,推翻了泰国历史上长达500多年的封建独裁专制制度,取消奴隶制度,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度,从此,泰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国家。

政治方面:不断进行民主革命改革,实行更加民主的政治管理方式,每过几年泰国都会经历一次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党派冲突或暴乱,以期让泰国民主改革更加彻底,但都不成功,君主立宪制的制度没有发生改变。外交上积极加强区域合作、实行经济外交、文化艺术外交等,提高了泰国国际影响力。

经济方面:实行以农业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为辅的经济政策,实施泰国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政策,为泰国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方面:融入了更多的国际文化元素,文化内容增多,更加的丰富多彩,但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元素基本不变,只是不断融入新的内容。

民主改革到今天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泰国社会文化特点:君主立宪制制度不断变革,但不能彻底解决各等级阶层利益冲突,民主改革不够彻底,议会制君主立宪的制度不变。经济方面依然以农业为主,经济形式更加多样化,文化方面融入了更多国际文化元素,人们的价值观发生改变,但以佛教文化为主导核心文化元素不变。

二、泰国文化特征

泰国社会在经历了上述几个时期的演进,为顺应世界的发展形势,自愿接受外来文化并按照泰国人的性格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文化,使得泰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但消失掉的和融入的相比较,融入的比消失的更多,文化内容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泰国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但是,依然可以看出泰国文化中保持不变的元素和特点即泰国人显著的价值观,例如:热爱自由,维护国家独立,以自己民族文化为豪,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财富,喜欢娱乐等。泰国文化在改变或不断融入新文化的同时依然保持原有泰族民族文化特征,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泰国文化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性

泰国文化是一个接受外来文化较多的混合文化,容易接受和融入在文化冲突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例如,泰国史前历史时期,高棉文化在中南半岛山处于领先地位,泰国接受和融入了许多高棉文化的元素,尤其是在语言、着装和印度婆罗门教的管理制度和风俗习惯方面,泰国官方文字,泰语就是由素可泰王朝兰甘亨大帝在高棉文基础上创立的。通过高棉传入泰国的印度婆罗门教对泰国宗教文化影响也极大,同时,接受佛教的传入并奉为国教;接受中国政治管理方式来加强泰国封建君主专制;接受西方教育、科技及现代文明甚至政治体制。泰国民众不会歧视外国人,甚至主动学习先进文化国家的礼仪,主动到比自己国家更发达的国家去学习、旅游。所以,泰国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融入其他文化,这是泰国文化最主要的表现,也是使泰国社会从一个规模较小的王国发展到今天统一、独立、繁荣国家的根源。

(二)泰国文化具有较高的张弛度

泰国文化在自我调节和接纳外来文化时,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能够做到只吸收能够适应自己本土文化的内容,能够持续保持自己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东西,而丢弃破坏本民族文化特性的东西。泰国文化的张弛度,泰国文化看似薄弱,但深入研究,却具有“外柔内刚”的特性。泰国在每一次遇到列强侵略或者世界大战时,都会采用“风向追随”的政策来化解危机,最终保持国家的独立性。虽然,有时泰国或长或短的失去国家的管理权,但始终保持独立。泰国历史历经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切克里王朝(也称曼谷王朝),每个朝代均有同时期存在的比他更强大的国家,但各朝代均采用“风向追随”的外交政策,比如,泰国史前历史时期,中国南诏国、古高棉国先后都控制过中南半岛一带,当时,泰国各诸侯国均依附上述强权国家;1247年素可泰成立,到1438年王朝覆灭,素可泰王国采取泰族部落或小王国联合或者依附孟、高棉强国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政治统治方式和文化融合方式;1351年到1767年是阿瑜陀耶王朝时期,长达417年,是泰国历史上封建集权最为显著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依附中国、并同时和印度、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交好,以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1767至1782年的吞武里王朝时期,依附中国,采用中国中央集权制管理方式;1782年至今的切克里王朝,初期依附中国,中后期到民主革命时期,先后亲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将“风向追随”的政策发挥到了极致,最终使泰国成为制衡各殖民主义国家在东南亚地区的“缓冲国”,避免了同各殖民主义国家开战而出现让泰国四分五裂的情况,成功脱离了让泰国变成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成为东南亚地区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这是泰国人民最为引以为豪的事情。

泰国人张弛有度的意识除了让泰国保持独立外,还使泰国社会有了在各殖民主义国家激烈斗争下强有力的保护伞。泰国文化的张驰度成为泰国社会统一、独立、繁荣发展的一项特殊能力。

(三)具有泰民族的高度稳定性和紧密性

泰国人具有自身强大自豪感,主要表现在:热爱群居,热爱聚集性活动,热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这些行为在平常情况下并不表现出来,因为,这一特性会被其他更具体更需要的物质性价值观所掩盖。但不管怎样,泰国人民在面对重大自然灾难或外国侵略等危机时,都会团结一心,共同战胜困难。除此之外,泰国人不管以何种原因移居国外,大家都是聚集在一起,因为大家具有相同的作为泰国人的大文化背景。只有在危机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表现出高度的紧密性、稳定性以及高度民族自豪感,这是泰国始终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的重要原因。

(四)泰国文化其他特征

在泰国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泰国文化除了有以上三项显著优势特征外,还有其他特征,例如:喜欢享乐,安于现状、过度信仰佛教、神灵、命运等文化。这些文化特性使泰国社会发展缓慢、人民性格平和。笔者认为泰国文化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有四个方面:一是过分的崇尚个人主义,这点主要和泰国上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有关,使得上层管理者之间经常在工作中矛盾重重,工作缺乏合作性而低效率;二是强调自由主义,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喜欢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三是过分的信仰神灵庇佑,泰国大多数人信仰神灵,相信命运,而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和金钱去举办各种活动和仪式;四是过分崇拜有钱、有权人士,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这些都源自于泰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等级观念及西方文化中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是泰国民主改革不彻底,经常发生社会冲突的原因之一。

三、结语

泰国社会演进时间长,过程复杂,各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看似各不相,但又有贯穿整个泰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泰国文化所具有的显著特征是让泰国能够摆脱殖民统治,保持独立并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泰国文化从原始的本土文化到融入高棉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西方文化等,逐步形成以佛教文化为主导,多种文化并存或相互交融的现象,对泰国民族团结、民族壮大、国家独立、社会发展都取着重要作用。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显著特征和优劣性。泰国文化能够保持自身高度的调节性,保持高度的张弛性,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紧密性,这些文化特性对泰国文化的独特性、泰国民族性以及泰国国家独立性方面都取着积极作用。但泰国过分崇尚个人主义、过分强调自由主义,过分相信命运、寄希望于神灵等文化特征都会影响泰国人民的性格及阻碍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王朝时期泰国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泰国的“验胆美食”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泰国的中秋节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
THE INVARIANCE OF STRONG AND ALMOSTSPIRALLIKE MAPPINGS OF TYPE β AND ORDER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