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小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2020-12-19 20:09周天媛
关键词:水谷素问运化

周天媛,张 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肠易激综合征实际上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其特征是腹痛或者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它在世界范围内多发。现依据罗马Ⅲ诊断标准[1]它现在分为四种临床亚型: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以及不定型(IBS-U)。而在中国又以腹泻型发病率最高[2]。近几年通过观察已成为小儿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疑难疾病,当今现代医学对于该症型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表示不明确,认为多与病后或者精神心理障碍相关,治疗总体以对症为主,作用相对有些局限。中医对本病的研究,通常将其归于“泄泻”、“便秘”等范围,当然很多专家对中医分析多有论述,但迄今没有定论。该病病程相对长、症状易反复、属于难治愈的小儿疑难病症,虽然不会直接增加患儿伤残率以及死亡率,但给患儿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而且消耗大量医疗资源,给父母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经济负担,值得给予关注和重视。已成为在儿科领域重要探讨课题之一。现通过对相关书籍的阅读、在门诊跟随导师出诊对患儿的观察和思考,尝试从五运六气角度对小儿IBS-D进行论述。

读明代《医学六要·五运要略》,五运者为动度,天地之间运行之,主管一年之运化和命令。木、火、土、金、水五行运动的即为五运,匹配天干用来推测一年的气运以及春、夏、秋、冬包括长夏这五个季节它们的气候以及其变化规律[3];在《内经·素问》中对六气的形容是风、火、暑、湿、燥、寒。这六气一一对应地支用来推演一年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规律。核心理论是气的运化理论,即通过将一年的五运和六气结合来阐释宇宙和人体气的运化即宏观和微观的整体和局部关系,进而全面研究这每一年气候之变化和疾病之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五行物质,木气主疏泄,火气主宣通,土气主运化,金气主收敛,水气主封藏。春木主载“生”,夏火则主宰“长”,秋金主载“收”,冬水主载“藏”,中土主管运化。这样的生长收藏运化,即五行的动度。六气者,风火暑湿燥寒,正常情况下六气被称为生命本源,但如果其太过或者不及或者来去时不当,六气则异常即变为六淫之气,六淫属于“邪气”,邪气会致患儿发病。读《素问·至真要大论》,那么患儿疾病的始生,都是因为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因为它们的运化而变化。通过剖析可用于知晓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机理。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泄泻的根本原因是中焦脾胃存在寒湿,寒则不升湿则不运,清阳难升,脾无法为胃消其水谷、行其津液,那么胃内食物消化不良,浊气只能下行导致,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如果清清之气在下,则会导致飧泄”,且《素问·脏气法时论》也说如果有脾胃疾病,脾虚则腹胀肠鸣,食谷不消化则发生泄泻;没有湿那么则不会发生泄泻,《景岳全书》更加细致的提出如果吃饭不应节,起居习惯不良,导致脾胃被伤,那么水反常为湿,谷不消化为滞,精气不能正常运化,那么污浊下而成为腹泻,这些都表明泄泻与患儿体内湿气困,脾阳难升这二者间有着必要联系,而排泄废物出自于大肠,另一部分水出于膀胱,之所以能运化,为气之所能行。而肝脾之脏下陷。读《内经》所谓是食物进入胃,脾阳上升,脾气发散,上疏于肺,而肺气属降气,它可通调水道,下能够输于膀胱,即遍布水精,五经同时运行。水进入膀胱而不是大肠,那么糟粕只能向下,但为什么不至滑泄呢,依靠于脾阳的升散。而《素问·水热穴论》曰:“至阴者,盛水也”,论述水为“至阴”,水比谷难以消化,就像阳衰败土湿盛,脾阳难升,无法蒸腾水气,结果是水谷与糅合,下传大小肠,即为泄泻。疏泄的权利,在于肝脏,土因木而达。水进入大小肠却不进膀胱,是肝木主其疏泄命令不能下达膀胱而针对大肠,所以致泄却非藏也。木因水而生,因土而长,寒水湿土,“木”的生长艰难,木郁生风,就更想疏泄,但膀胱空空哪里有可泄的一部分,但大肠却因水谷聚集难行而充满,所以泄泻发病。因为湿土限制木气的上行,郁但又要有出口故下行。读《血证论》肝木主疏泄,假设食物水谷难以运行,原因为肝的清阳难升,那么中满腹泻等症,很难避免。读《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引申为患儿情绪和其气的一种解释是患儿高兴则气散,生气则气激,悲伤则气聚,受惊则气动,如果脏腑之间有问题,那么很容易气乱则发生泄泻,水寒及土湿是小儿(IBS-D)的根本,木郁而风动是其表现,根本上是患儿脾胃受伤随后是肝贼也就是情绪的影响。不排除期间也有肝木郁生风热,或肝火生燥,亦或津液损耗。治疗总体是对寒水和湿土的治“本”即渗湿温燥利水,临床导师经验为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加减药味以疏患儿肝郁、清其肝热、润其肝木或降少阳或少阴君相之火,具体要以临床患儿症状为准。

猜你喜欢
水谷素问运化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脾主运化浅议
关于《素问》“味归形形归气……”的注释
《内经》足六经理论比较研究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