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敏中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学术贡献与启示

2020-12-20 03:45浪,王
图书馆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

李 浪,王 渝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杜定友、沈祖荣等历史人物常常被后人缅怀与总结,孔敏中作为我国早期公共图书馆运动的推动者,也曾高度活跃在我国图书馆界的舞台上,但我们却找不到其完整的生平介绍。此前,人们对孔敏中的认识仅限于1930年宋景祁撰写的《中国图书馆界人名录》中百余字的简单介绍,略知他在1930年之前的部分履历。本文详细考证了孔敏中的生平事迹、学术活动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对研究民国时期图书馆史及予以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启示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1 孔敏中生平考略

据孔敏中(1899—1984)的孙子孔祥虹口述,其祖父祖籍江苏省江阴县长寿镇人[1],为家中第四子,亦为最小者[2],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九(1899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孔敏中从事图书馆的履历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1 清华大学结缘图书馆,事业积淀成就

民国十年(1921年)秋,孔敏中进入北平清华大学图书馆[3]。据《清华人文学科年谱》记载:“1928年11月16日,戏剧社在工字厅召开第1次全体大全。到会者40余人。李健吾当选为本年社长。聘请王文显、温德、孔敏中、毕树棠为顾问或名誉社员。”[4]宋景祁在《中国图书馆界人名录》中也提道:“至民十七(1928年)秋清华行政改组,调任该校外国语文系助教。”[3]由此可以推断1928年,罗家伦上任国立清华大学校后,大力裁员,孔敏中由图书馆转入外国语文系任助教,后因其他学校聘请,离开清华大学。

1.2 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任职,指导图书馆事业发展

孔敏中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夏天,应辽宁同泽中学之聘,任教员及图主任之职,同年冬,改应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图之聘[3]。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馆刊1932年第2—3号介绍:“1930年4月17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主任孔敏中先生参观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5]

1.3 中央研究院出版品国际交换处从事出版业,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1930年11月2日孔敏中在上海市商会图书馆参加第六届中国图书馆协会会员大会,并作题目为《国际出版品交换处概况》的演讲,由此可以估算其于1930年下半年开始就职于中央研究院出版品国际交换处,1932年12月18日参加第七届中国图书馆协会会员大会,并成为执行常务委员。

孔敏中撰写的《忆鲁迅在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一文记载,1933年前后其在当时的伪中央研究院名下的出版品国际交换处工作,整编欧美各国政府机关等寄赠的书报。交换处即在研究院上海部办事处内。当时鲁迅老师住在虹口区山阴路。民权保障同盟开会,有时因时间紧促等原因,杨氏——同盟会执行委员之一,曾几次命我驱车去接[6]。其中,杨杏佛派孔敏中去接鲁迅的缘由在于孔敏中太太是许广平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同学[7]。

1.4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短暂任职

俞颂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概况》一文记载:“该馆成立之初仅有主任赖伯钧先生及助理一人,其后由徐寅初先生执掌馆务,复请助理三人,再后二十二年度春……是年秋,徐寅初先生解职,由孔敏中先生断任,聘陈岭梅先生担任中西文编目,馆员三人分掌流通及中西图书刊物登记等事宜……二十二年冬,孔先生辞退。”[8]可见,孔敏中1933年夏天离开中央研究院出版品交换处,1933年秋任职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后出国深造,1933年冬天离开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1.5 留学德国,深化造诣

孔敏中离开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经历可从其撰写的《中德道上两旬记》一文中找到头绪。

《中德道上两旬记》为孔敏中民国二十五年二月十一日至三月一日期间日记,日记记载:“民国二十五年二月十一日上午往中央研究院请丁总干事出证明书。”[9]由此可以推断,孔敏中在1933年冬天离开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后有可能又回到中央研究院任职。又据孔敏中日记所载:“民国二十五年二月十二日下午,乘坐‘伯力号’轮船,由上海启程,到民国二十五年二月十七日抵达‘海参湾’,次日又乘坐火车”[9],“一路西行,经由西伯利亚,穿越苏联、波兰两国,于三月一日抵达德国柏林”[10]。据后辈所述,孔敏中曾在德国汉堡大学攻读国际公法与图书馆学,1938年在汉堡大学中国文化语言研究院任讲师,兼中国学生会会长及华侨协会会长。

1.6 回国投身教育事业

孔祥虹称孔敏中于1940年回国并滞留上海,1941年与巴尔泰在上海创办华德中学,并任训育主任一职[2]。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全国各地名为接收,实则“劫收”,上海便是如此。同济大学派人四处联系交涉,才弄到一些房屋作校舍,其中完整接收的是原华德中学,后并入附中。孔敏中此后先后任教于南洋女中、绍兴越兴中学、第六十一中等学校,1951年任职于上海育才中学,直到退休[2],1984年病逝。

2 孔敏中图书馆学术活动探略

2.1 提议案,参会议

1925年,中国第一个全国图书馆的学术组织——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协会会章规定每年举行会员大会一次,讨论要案,选举委员,并请专家及名人演讲图书馆学术。事实上未能按年举行,但也曾一年开过两次,截至1936年6月26日,协会成立12年,共举行年会8次。1929年孔敏中与杜定友、李小缘、冯陈祖怡等人先后向大会提出“本会应编制新旧图书馆学丛书案”“请协会组织建筑委员会研究计划图书馆建筑案”等议案并获通过。“设立检字委员会研究完善之汉字排检法案”[11]、1930年11月2日在上海市商会图书馆孔敏中参加第六届会员大会,担任本届会议文书,会上作“国际出版品交换处概况”之演讲。1932年12月18日,孔敏中参加第七届会员大会,并成为执行常务委员。会上他以“中华图书馆事业,很需要同仁们的摇旗呐喊”为由,提出“协会组织中华图书馆事业促进委员会案”,并提出相应办法,如函各地协会、组织中华图书馆事业促进会、从事贴标语、新闻投稿等文字鼓吹[12]。

2.2 陪专家,促宣传

近代国门开禁以来,西洋来中国游历的多为传教士、商人或政客,20世纪20年代则有杜威、孟禄、罗素·杜里舒等学者,但美国学者罗少,而美国图书馆领域所来的学者尤是绝无仅有的。1925年正值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之始,鲍士伟(Arthur E.Bostwick)代表美国图书馆协会来华考察。鲍士伟时任圣路易公共图书馆馆长,孔敏中称其为“图书馆的组织家与行政家,对于我们图书馆的组织与行政方面可给指导”[13],此次来华主要宣传公共图书馆理论。孔敏中在鲍士伟来华之前就发表《来调查我们图书馆的鲍先生》及《来调查我们图书馆的鲍先生》(续完)二文,向学界同仁对其生平履历作详细介绍,此外文中还枚举了鲍士伟的十种图书馆学专著,直言“实在是经验于图书馆问题的,我们不妨尽量的信任他”[14],为鲍士伟对我国图书馆进行调查作了铺垫。鲍士伟来华后,孔敏中作为主要陪同人员之一,踊跃参加到宣传公共图书馆理论的运动中来。他对公共图书馆理论的宣传集中体现在对鲍士伟的介绍及对其图书馆学理论的翻译介绍。

2.3 做演讲,推事业

据现有可靠资料来看,孔敏中先后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辽宁同泽中学图书馆、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等处工作,除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任职8年外,在其他馆任职时间均不长,但他都为这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图书馆工作之余,孔敏中还到各处演讲,推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930年4月17日,孔敏中受苏州图书馆协会邀请,参观苏州图书馆并进行“现代图书馆事业及其服务者”的演讲,介绍了现代图书馆事业的概况,论述了现代图书馆事业的意义及其从业者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质[15]。1935年,他在无锡社教联合讲习会上作演讲时,高度评价图书馆教育,认为:“图书馆教育能独立亦能助人,那么与旁的教育比较之后,图书馆教育,称炎为‘万能教育’亦无不可。”[16]孔敏中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足以载入史册,推动着我国图书馆事业不断前进。

3 孔敏中研究成果析略

孔敏中在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的同时,更注重在活动后总结、反思、整理,将学术研究成果发表于各大报刊上,以供图书馆同仁参考。本文将其学术成果分为原著成果、记述成果、译著成果展开述略。

3.1 原著成果

1921—1929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任职期间,是孔敏中学术成果频出的黄金时期,详见表1。

表1 孔敏中图书馆学学术成果一览表

续表1

《来调查我国图的鲍士伟》和《来调查我们图书馆的鲍先生(篇续)》写在在鲍士伟来华考查前,文章对鲍士伟的生平、著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给予高度评价,为其来华调查起到了预热作用。同时,文章还表达了对鲍士伟来华进行公共图书馆思想宣传、考察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指导的殷切期望。

《鲍博士与公共图书馆》一文首先认为“公共图书的效用,能增加公民的知识,扩张教育的普及,国家赖以强盛”[17];其次在介绍美国公共图书馆概况后,重点阐述了鲍博士“勤极的工作”态度对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迅猛发展的影响[18];最后,回顾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种种,并“深信图书馆与一国文化关系甚大,在我急盼图书馆的效用即速实现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中”[18]。

《图书馆是完全的教育机关》一文着重强调图书馆的性质即“现代图书馆事业是一种发达一国教育的利器”,并阐释原由:“一、人人时时有极便利的求学机会;二,各人知识程度的高底,没有像学校那样因为分班教授之故而受限制;三、也没有年龄的区别,老幼一堂终身享受读书乐;四、职业上无拘束,专门的,普通的,随志趣定取舍;五、男女无欺,无贵无贱,教育平等;六、其他种种利益。”[19]。文章还强调“图书馆的目是在使全国或者可说全世界的人都有读书的机会”[19]。

孔敏中的《中国图书馆学术文字索引》虽然没有最终形成终稿,但它记录了我国近代图书馆学初兴历程中的学术研究成果。

孔敏中在离开清华大学图书馆后,从事教育事业数十年,仍然关注着图书馆界的状况,其撰写的《民国三十六年度出版界之总检讨》一文对民国三十六年度我国图书出版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并对各类图书的出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3.2 记述成果

孔敏中在独立著述外,还特别重视对图书馆学者专家们演讲的记录。《欧美图书馆概况》一文即以戴志骞的演讲为蓝本进行记述。戴志骞1924年到1925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Librarianship》,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撰写的第一篇图书馆学方面的博士论文[20]。1925年上海国民大学开设图书馆学系,邀请戴志骞进行演讲,孔敏中将演讲内容记录下来,形成书面文字,分两期刊载于《清华周刊》(1926年第24卷第17、18期)上。此文分美国之部和欧洲之部,介绍了欧美各国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的概况,特别强调大学图书馆管理法的应用。

3.3 译著成果

孔敏中的译著成果颇为丰厚,先后译有《洪水之书》《图书馆馆员为智慧上底外科医家(上、下)》《图书馆与小学校》《“现代图书馆”的意义》。

《洪水之书》载于1925年3月23日、1925年3月24日、1925年3月26日的《晨报副刊》,其原作者为美国作家、教育家范达克,原著名为《The Flood of Books》,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古代、近代、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及图书出版状况。

《图书馆馆员为智慧上底外科医家》分别载于1925年5月12日、1925年5月13日的《晨报副刊》,原著为鲍士伟,原文名为《The Librarian,the surgeon of the mind》,原载于《美国图书馆学杂志》1925年第50卷第5期。此文为鲍士伟1925年3月1日在圣路易牙科学会的演说稿。文章将图书馆员比喻为外科医生,认为“我们服务图书馆的人,是近于智慧方面的行道者。在读者已读或未读某书之前,倘若发生困难,总是来到我们那里。这种困难,大都是读者感到散漫与难解决的问题——亦是我们责任之所由来也”,强调图书馆的读书指导的重要性。

《图书馆与小学校》载于1925年5月22日的《晨报副刊》,原文名为《The library and the school》,作者乔伊·摩根(Joy E.Morgan),原载于《图书馆杂志》1924年11月第49卷第18期。文章在分析各公立、私立大学校日益发展的同时,还提出要“专重初级小学旅行强近教育之办法”,呼吁“各学校必须设立校园书馆”。文中还列举了四种办法:“第一,购置儿童图书学校为儿童购置书籍;第二,各校设立图书馆,当派专员任其事;第三,聘请或派送图书馆专员;第四,创办完备的馆学校,以养成有用之图书馆人材。”[21]

《“现代图书馆”的意义》载于1925年6月2日、1925年6月3日的《晨报副刊》,取材于鲍士伟所著《美国公共图书馆》第一章内容。文章讲述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西方现代图书馆迅速发展的状况,指出现代图书馆的特质:“现代的图书馆所需要的是自动的,而非昔日那样格式的被动。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图书馆不单是看守和保藏馆内的书籍,而要使各部书都能接近到馆外的人们面前,供他们利用。”强调所谓现代图书馆的意义:“就是因为他有伟大的利益:(一)出借书籍为家庭之用,(二)书库开放,(三)图书馆备有舒畅的如同在自己家庭内那样房屋,(四)有专备儿童用的屋子,(五)和学校合作的长处,(六)各图书馆的借贷法的准许,(七)开馆时间之长久,(八)有用的目录与书单的置备,(九)巡回图书部和家庭图书部的分别的便利,(十)公开讲演和各种展览会的帮助……这各种的利益,便是现代图书馆的意义。”[22]

4 孔敏中图书馆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的启示

4.1 图书馆人守初心方能成大业

初心之源,精神之钙,执着信仰,矢志不渝。图书馆人的初心就是最初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梦想和追求。1986年,“图书馆”一词传入中国,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开始在探索中前进,这百年的历程有高潮也有低迷,但图书馆人并没有停下脚步,支撑他们不断行进的动力就是他们原初的图书馆梦想。由于史料缺乏,我们未能找到孔敏中早年的学求经历及所学专业,但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看,孔敏中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八年,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后从事教育事业的他仍然不忘关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2 汲取前辈学术力量激发内在动力

鲍士伟于1925年4月26日至6月16日来华考察中国图书馆事业,先后在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武汉、长沙、开封、太原、北京等地考察各类型图书馆,宣传美国图书馆事业。孔敏中作为当时的陪同人员之一,对鲍士伟的学术思想及学术地位非常赞赏和推崇。他汲取其中的学术精华,于1925年在《晨报副刊》先后发表了很多图书馆学原著及译著成果,极大地振奋了处在新图书馆运动热潮中的中国图书馆界,推动了民国早期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3 知行合一,强图救国

西方图书馆作为西学东渐的一种能够启迪民智的机构与制度被引入,最初是基于救亡图存需要的,其研究更为注重图书馆能够行使其教育职能,满足民众的知识需求。20世纪2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兴起发展,像孔敏中这样一批图书馆学研究者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不仅身行力践,了解民众与图书馆相关的需求,宣传推广现代图书馆理念,还潜心研究并创新图书馆基础理论,阐释现代图书馆效用、应用、意义。作为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馆长的孔敏中,不仅是图书馆先进理论的积极倡导者,也是积极的实践者,他努力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这种探索的热忱与执着的精神和强图救国的理念是值得敬佩的。

5 结 语

由于原始资料的局限,孔敏中早年的求学经历无法进行详细考证。本文挖掘孔敏中之孙孔祥虹口述史料、民国著作、报刊等所见文献资料,在宋景祁《中国图书馆界人名录》中对孔敏中生平记载的基础上,考证并补充了其应有但事实上却又缺失的生平,厘清孔敏中的图书馆学术活动,探究其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对当今图书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去图书馆
简讯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
图书馆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图书馆学概念衍进二百年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