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20-12-21 03:41温小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策略

温小忠

【摘要】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階段,而他们在小学的受教育方式,影响成人后的品行。小学的《道德和法治》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加有助于他们的多方面发展。在新的教学环境下,随着教学改革逐渐深入,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有了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各个方面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提高《道德和法治》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道德法治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小学学习的关键课程,想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必须开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小学教育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人生价值观,而小学的《道德和法治》课程可以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有助于他们多方面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新环境下,小学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也有了新的认识,由此产生了促进学生长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育战略。小学《道德和法治》教材中的每一幅图画、每一次对话和每一次提醒,都是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学习的素材。

一、运用情景教学法

在创造教学情境时,必须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小学《道德和法治》的课堂上,老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道德法治学习情况,摸清楚学生具体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多少,对学生查漏补缺,建立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的情景类型,比如,在进行社会道德品质教育时,可以创设老人过马路和丢失东西的情景,看学生们的反应及做法,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从这些小情景中查看学生的合作意识、法律意识及道德意识。从学生交流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本身,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在与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可以研究学生的反应能力,以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安全地玩》一课时,结合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了解游戏场所与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学习如何远离这些安全隐患,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在熟悉法律知识之后,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老师不用一一解释,学生都可以根据他们所积累的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以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情感教育可以从情感交流方面出发,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道德和法治》,也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讲述一些道德和法律的故事,以PPT或者是短视频的方式分享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道德和法治》理论的事件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洞察力,使了解了法治的重要性,并使学生有机会真实体验《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心理价值。实践证明,情感共鸣是提升《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关键途径。如今,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在一定激情的条件下,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道德和法治》的课堂上,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授《家人的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几个相关问题:“早上上学,是谁为你做的早饭?是谁送你上学?是谁放学接你回家?你感觉自己的家人对自己好不好?有没有在家庭中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借助这些问题引出“家人的爱”这个主题,在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深化教学内容,围绕“健康、安全的生活”或“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从法理角度讲述家庭关系,如,在孩子年幼时,父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老师通过创设典型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道德法律素质得以提升。

三、在课堂上运用教学留白

小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不断积累新的学习经验,从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年来,在小学教育方面,课堂留白运用得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往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样的教学方法会造成学生听课疲惫不堪,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要采用课堂留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每一节课老师不能上满,留下10至15分钟课堂时间,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记忆。课堂留白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留白提高了道德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可以用他们的想象力思考;课堂留白不断强调某些道德思想和习惯,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认知能力。

四、变被动学习为有效学习

《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比语文数学更加难以掌握,知识复杂程度也更高,但为了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解决常见的问题,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研究,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扩大意识,使学生走出过去的漩涡。以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学习比较排斥,态度不是很积极,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枯燥无味。学生在课堂上也极其容易跑神,能掌握的知识很少。其实,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法,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且会取得两倍的实际效果。因此,老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助于提高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以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通常被忽略,很多学校和家长都不够重视,把这节课让给语文或者是数学老师上,学生也因此不再想要学习这门课,凡是接触到这门课,都是被动认识,从来不会在课下主动复习该课程知识。教师要不断重塑教学思想,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复习,以克服学生的被动学习状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育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进行展开,以活动为手段,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各种活动,有条不紊地学习道德法律知识。如每周升旗仪式、小组会议、小组讨论等活动,学校每月举办关于法律和条例的讲座、会议以及知识竞赛,这些都对学习《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有促进作用。鼓励学生多关注相关的法治课程,如,《道德控制》《基本的法律规则》等。让学生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定期活动。让学生课下从事热爱祖国的活动,对学生实施奖励政策。比如,在《道德与法治》的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小红花奖励,或者是笔记本奖励,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为今后学生学习道德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六、总结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时刻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法治教育正在发生着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讲授,需要着重关注道德操守的实施和法治教育,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法治课堂进行结合,在课下,可以开展各种法治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为学生今后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9-3-18].https://www.sohu.com/a/302403400_456069.

[2]刘天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 2017(47):69.

[3]黄惠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幸福生活指南,2018.

[4]陈强.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4):373.

[5]胡晓雪.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14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