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逻辑关系的严密性
——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为例

2020-12-22 10:03娃,石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务学籍教学管理

高 娃,石 伟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1415)

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方针政策的新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内涵建设的新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更需要先进的教学设施,作为教学运行的保障。所以教务处应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引进合适的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快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信息化服务。解决缺少实时数据共享,信息滞后、漏报的隐患,信息孤岛化现象,易出错、易返工等问题。

1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是2016年6月先由原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而成,因群团组织下的学历教育剥离改革,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历教育部分2016年12月融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成为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公办高职学院。现有奉贤、杨浦、宝山三个校区,主校区为奉贤校区。学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近12000人,将近60个专业。三校在融合后,各方面体量叠加,教学管理压力相应的成倍增加。以目前的师生数量,结合三校区现有的硬件条件,要想实现教学高效有序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城建职业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是原三个学校使用不同的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教学管理模式也不同,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及使用程度也不同,对融合、统一管理只能进行有限的改变。其中原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先后用过几个管理系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无法满足学院的发展要求,2015年重新签订了顶点公司,顶点公司为学院量身定制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正因为是量身定制,有可塑性、可延伸性,也正巧城建职业学院的主校区是原工会学院校区,所以三校区教学管理系统暂定用顶点公司。

三校合并初期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基本满足了教务管理的日常需要,保证了教学秩序。但是随着学院规模扩大,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学分制的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的缺陷和服务器、宽带的负载能力不断显露出来。如何改进和完善系统,使其安全高效的运转是当前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如今,系统中各类数据迅猛增加,让系统高效灵活运行、系统安全、选课、数据智能处理分析、数据共享、成绩录入等问题都需要解决。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逻辑关系的严密性是更加重要的问题。

2016年群团组织下的学历教育被剥离,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历教育专业被停招,三校合并后有些专业停招,相似专业整合,但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在校生学籍还是属于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归城建职业学院托管,所以复学到2017级以后年级的学生都插入到城建学院的对应的专业学习,学信网上和学校的各系统里都要分别存在。对各类统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缺少实时的数据共享,数据通常存在滞后问题。

2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国家优质校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建设水平的重大举措。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如何融入到这一建设工程中,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学校教科研活动、专业发展应根据市场、师生需求及专业特色等构建,促进人才、学科、科研良性互动。因此,教学管理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科研活动服务、为学校专业发展提供基础资源保障,增强交互性与开放性。立足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及优质校建设要求,依托信息化技术,围绕教学质量评价及专业设置,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

三校融合期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本人有30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多年来立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一线,曾经参与过为学院量身定制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编程工作,对教学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及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熟悉。在“两校合并,三校融合”的大局下从本着“一家人、一盘棋、一块干”的理念指导下快速走到了深度融合阶段,如何把三个校区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统一化是我们教务工作者面临的责任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学管理模式统一化的前提在于建立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三校区通用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学校可以依托高效的功能整合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强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采用三校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相结合,从原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的信息化系统着手研究,开展对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与学院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研究,着重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剖析原因,研究学院教学管理的制度改革与建设,探究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逻辑关系的严密性。

(1)近年来有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建设方面的资料,为学院教学信息化建设实施寻求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比较分析相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适合本研究的最佳途径。

(3)比较学院新老管理系统的功能及使用率。

(4)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逻辑关系研究实施方案,基于目前教务处使用基础上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管理各个模块之间的逻辑性数据的关联状况,以说明本次研究所采用方法与实施途径的有效性。

(5)在实践环节进行访谈,了解二级院教学秘书使用当中的问题,了解教学管理信息化编程人员对业务要求的理解程度,是否符合业务要求,说明本研究实施的成效。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方针政策的新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内涵建设的新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更需要先进的教学设施,作为教学运行的保障。所以教务处应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引进合适的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快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信息化服务。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基于原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研究教学管理各个模块之间逻辑关系不够严密的解决办法。在使用中验证编程的真伪可靠性、逻辑关系,既考虑工作的连续性、承上启下,又注重学院发展、从远谋划,经过充分酝酿、慎重研究做出决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明确各项具体模块目标,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在定岗定编时明确责任,从经费上给予保障,从具体工作上狠抓落实,努力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构建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

教学管理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学籍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学籍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是复杂繁琐,虽然有每年的正规的培训,但是有效的对一些新的政策做出正确判断不一定能够到位[1],若未对新人做好业务的相关培训与工作的衔接,易产生丢失学籍资料、学籍管理工作脱节等症结,又因工作体量大,容易产生误差,给学籍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部分师生不熟悉学籍管理制度,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如每年上报高基报表、填报信息采集平台、大学生医保数据等,各部门所报的数据往往是各不相同。

3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逻辑关系的解决办法

3.1 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法治校,科学管理

教学管理存在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是各个环节的纽带和桥梁。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对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范的管理是教学质量的基础,优质服务是提升水平的保障,特色创新是一流教学的根本。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高职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由三所高职院校合并,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转变管理理念,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好管理和服务。对教学管理数据进行整合和优化,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重点梳理。在二级学院的重新整合下梳理课程代码、专业代码的编辑,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源头。教学计划要严格按有逻辑性、有可操作性编辑制订,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后续的一系列教学工作,教学进度表、课程表、学籍学历、质量监控、教师工作量计算、毕业审核等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关系。

(1)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还是在教学运行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中,对其现代化与专业化程度上的要求日趋提高。因此,若要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须全力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其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与开拓创新精神等,还应定期进行管理知识培训。

(2)负责信息化建设的人员应该站的高看的远,统筹兼顾,能提出前瞻性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相当于学校的“宪法”,不仅要思想意识上重视,还要通过现代化手段严格控制执行力度。所以,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逻辑关系的严密性,对获取准确数据尤为重要,首先,各模块之间数据的关联,其次,关联数据的逻辑关系要有严密性。最后,通过信息化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流程,稳定教学秩序,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作用。

(3)随着学校规模的日益扩大,对教学管理灵活性以及人性化管理的要求愈高,以二级学院为办学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重要性得以凸显,管理重心下移,既要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又要坚持宏观管理和把关原则是目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打造出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既能满足具体的日常教务管理,如学籍学历管理、智能排课、成绩管理、考务管理、毕业审核等,更重要的是起到监控、分析作用。

3.2 摆正业务需求与技术开发的关系,准确定位,相互促进

业务需求和技术开发的关系,技术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只有在实现业务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前提下,技术的存在才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讲,开发者其工作最终应指向某个特定业务问题。没有业务,技术的存在就没有意义。技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就没有价值。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技术是现实业务虚拟化的必要条件,没有技术,现实中的业务就无法被虚拟化。所以,多数时候,是业务决定技术、业务统领技术。业务和技术具有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成绩单就是一种业务,教务系统内运转的软件,要解决的业务就是生成的成绩单。软件是用来解决现实中的业务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软件是现实业务虚拟化的载体,对业务的理解,任务的拆分,一定是要以业务为导向。业务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而技术的发展,又必然落实到具体的业务上。业务贯穿于信息化服务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开发商要讲究诚信,不能“拿一把”,不能拿所谓的“技术”来压客户,不懂落地,所谓的“技术”失去开发的意义。

3.3 加强开发商与需求方的沟通,各负其责,合作共赢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业务性要求非常强,精准沟通是准确表达教学规律的基本保障。只有比需求者更懂得教学管理才可以深入开发。开发商与需求方的沟通问题就是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内部技术实现问题,整个系统分析及业务实现的问题;如何将实际业务转换为信息化平台,而且实现率要能够达到80%以上,才能真正做到技术落地和维护与升级等问题,特别是对业务性要求超强的教务系统,只有在彻底的熟悉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度开发。一旦采用行政班建制的系统,那么将会对学分制管理造成混乱,只有深入客户,深入研究业务才会有业务与技术的精确沟通。沟通产生共鸣才会有合力。明确了业务与技术的关系,开发商与需求方才能准确定位,各负其责,合作共赢。

3.4 加强学籍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稳定秩序,提高质量

培养高素质、社会性的多元化人才一直是众多高等学校追求的办学目标,要想实现该目标,建立学籍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也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教育部第4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有十余条修改为“由高校规定”,突出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学生利益以及强化服务意识的宗旨。

(1)因招生规模扩大与培养方式追求多样化,以往学籍管理的流程早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不仅学籍异动具有特殊性、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学生的学籍数据在学校部门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滞后等问题,这都会给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率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学生对学籍管理规定的了解不够全面和及时,需要时到教务处和学工部等部门咨询。尤为突出的是成绩低劣的学生不办理留降级或退学手续就离校,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说教后才能回校补办手续。还有些学生对学籍异动手续的办理流程不清楚,这样不仅影响学生本人带来许多后续问题,更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3)学籍管理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如教务处负责的图像采集、学信网信息核对、毕业资格审核、学籍异动等,学生奖惩、火车优惠卡等是学工部在负责、学费交财务、大学生医保是医务室在负责,学生就业注册又属于招就业办公室负责等,需要各部门的沟通协作。

在学生学籍处分工作中,学籍管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这就要求其要责任心强且业务素质较高[2],更需要用信息化平台来约束进行规范的流程。

(4)学籍管理记录着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生活和学习的全过程,新生入学注册、新生入学资格的审核、学年电子注册、学历电子注册、学籍信息资料的收集、学信网上学生基本信息的核对、毕业图像及信息的核对;毕业资格的审核(奖惩、补考、学费;开具学籍证明、在读证明、成绩单、学历证明;学籍异动(休学、复学、退学、升留(降)级、转专业、转学、保留学籍);学籍档案移交等[3]。

目前学籍管理虽然已网上办理各类审批流程,但学籍异动信息无法同步于相关的业务部门,难以在不同部门间实时共享,这就给统计分析学生的学籍异动信息带来困难,造成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下降。比如学费收缴情况的统计、在校生人数的统计等,存在信息滞后、信息漏报、误报等隐患,在同一套信息化系统中难以同步,造成信息孤岛化,致使补考统计、学费收缴的变更等工作量增大,容易出错、经常返工。

(5)学籍管理工作繁琐但却责任重大,对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要求较高,应配置先进的设备(目前学籍异动佐证材料基本上用自己的手机拍照上传学信网),包括高配置的办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必备的硬件,对学籍档案数据进行整理、核对、上传等工作需要数据的匹配、组合、检索等,不仅涉及到Excel还要需要dbf、Access数据库的要求。

(6)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非常细致的工作,其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从宏观上看,呈现周而复始循环状态;从微观上看,呈阶段性,要按照先后次序逐项实施。因此,我们始终坚持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并扎实落在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之中。

从以上实际情况来看,学籍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校风、学风的建设。对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4]。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更加需要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严密性。首先,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到位,避免人为干扰,维护学籍管理的公平性与严肃性,这是学校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其次,建立二级管理制度。若学生发生学籍异动情况(如休学、退学、旷课等)情况,各二级学院教学秘书要第一时间上报至教务处学籍管理负责人员,将该情况在学籍平台作异动处理。学籍管理人员在依据学籍异动审批表或红头文件进行学籍异动处理时,需要学工部管理员、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等的积极主动配合,做到有据可依,在源头上杜绝学生家长与学校可能存在的纠纷隐患,也能保证学籍管理信息的一致性。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学籍管理制度改革。搭建局域联动信息化系统,使学生事务管理更具有科学性。此外,针对学籍异动情况应做好日常监测、监控及预警系统建设工作,避免教学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实现多流程审批过程中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籍异动审批流程不仅是某一或两个部门的工作,以休学、退学学生为例,学生离校后应对其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标注,在学校资源重新分配环节中涉及教务处、学工部、财务处、后保处、图文信息中心等多个业务部门,通过信息化平台优化业务审批流程,统筹协调好各部门间的业务环节。做好人员间的沟通反馈,是今后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的部分。

维护教学管理秩序,共同树立优良校风学风。应注意并践行各项规定,学生对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以及专业课程及选课、考试等制度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明确方向,对三年大学生活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和规划。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了较为准确、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如课程分类、专业特色与教学特点、课程的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考试和考查课程、主干与非主干课程的分类和功能,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及其教学特色,学分制度与留(降)级、毕业、退学的关系,认识到规划学习的重要性,对自己今后的行为规范有了新的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是学生从入校注册取得学籍到毕业资格审查认定获得毕业证书全过程的管理。即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间的新生入学审查关、学习过程的考核关和毕业资格的审查关[5]。

3.5 加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数据的关联,实现数据实时同步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模块之间数据的关联是否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尤其重要,其对各流程生成的数据的准确度起着保障作用,实现管理过程优质高效的目的。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把控学校教学管理实际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结合学院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研究,着重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剖析原因,探索和研究解决教学管理信息化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与教务处各岗位一样,不仅相互有关联还有递进关系。所以要遵循教学规律按照递进的逻辑关系建立各个模块。避免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同步。

因硬件环境、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灵活性等限制,系统会因成千上万的并发用户访问发生崩溃,导致学生选课、教师成绩录入、师生的评学评教期间出现严重的拥堵情况,给教学秩序造成很大障碍。针对目前三校区师生人数较多的现状,通过在系统进行限制,在不同的时间分校区选课或按年级选课,特别是对于优先制的选课方式来说,分校区、分年级选课可以分散同时访问服务器的人数,大大减轻服务器的负载压力并提高学生选课的速度,同时限制同一账号的多页面登陆来减少同一用户对服务器的请求次数,从而减轻服务器的压力[6]。不能同时进行大型数据转换,比如排课、选课、评教、成绩录入活动要有计划有顺序的分阶段进行。

对于三校区的管理方式,达到了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的目的,从而减少管理层级并提高管理效率。关于教务系统负载能力、选课优先权、成绩录入等问题:在系统功能和性能上都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教务处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开发推免系统、出国成绩预约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外围系统。同时,教务处也考察过其他公司的教务系统,如强智、青果、金智等,但从国内其他兄弟院校的反馈来看,体验效果并没有很大区别,而且数据迁移可能带来数据丢失等问题,为避免造成日后的麻烦与不便,不敢轻易尝试。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导致在某些特殊时段,外围系统会影响到核心数据库的正常运行,比如期末期间出现“老师录不了成绩,学生选不了课”的现象。教务处针对这些问题召开了讨论会,分析出最大的原因是“第三方软件”对系统的影响,比如超级课程表、课程格子等。目前教务处方面已着手处理这些问题,争取可以缓解外围系统对核心数据库的压力问题。主要是软件系统没有让硬件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达到:分流访问量,不要所有访问都压在主数据库,提高系统承载能力。教务处不是技术部门,是教学管理部门,只能尽力去管理,借助网络中心、软硬件运维公司等第三方力量来解决问题。更换系统,首要考虑教务管理系统能否平稳过渡,其次考虑用户体验及系统功能能否满足学校教学管理个性化需求。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3.6 加强硬件与网络的建设,切实保障教学秩序有序运行

当前正处于“互联网+”时代,各高校通过高水平信息化网络技术对师生信息进行多种管理,教务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学校运作的中心枢纽便开始发生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师生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对教学课程进行多项管理,这提高了教学的工作效益和管理水平,保证任务完成的有序和高效。逻辑关系严密的教务管理系统会让用户拥有清晰的业务方向,因此开发并推广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以取代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非常必要。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Spring+Spring MVC+MyBatis的B/S模式的系统,是一个标准的MVC模式,将整个系统划分为View层,Controller层,Service层,DAO层四层,使用Spring MVC负责请求的转发和视图管理,Spring实现业务对象管理,Mybatis作为数据对象的持久化引擎[7]。

DAO层:Data Access Object,包括三个部分。接口:一系列操作数据库的方法,就是对某个表、某个实体的增删改查,不加业务逻辑。实现类:操作数据库的方法。工厂类:返回一个DAO实现类对象。主要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创建DAO接口,然后达到实现类。DAO设计模式可以减少代码量,增强程序的可移植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使一个方法对外表现为实现一种功能

Service层:又叫服务层或业务层,Service层的业务逻辑有利于业务逻辑的独立性和重复利用性。和DAO层一样,先设计接口,创建要实现的类,在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其实现的关联。在service层调用接口进行业务逻辑应用的处理。

Controller层:Controller层负责具体的业务模块流程的控制,controller层主要调用Service层里面的接口控制具体的业务流程,控制的配置也需要在配置文件中进行。业务控制层,负责接收数据和请求,并且调用Service层实现这个业务逻辑。

View层:View层一般与控制层联系密切,二者需结合起来协同开发。View层用于负责前台jsp页面的表示。

在具体的项目中,其流程为:Controller层调用Service层的方法,Service层调用Dao层中的方法,其中调用的参数是使用Entity层进行传递的。层像是一个服务员,把客人(前端)点的菜(数据、请求的类型等)进行汇总什么口味、咸淡、量的多少,交给厨师长(Service层),厨师长则告诉沾板厨师(Dao 1)、汤料房(Dao 2)、配菜厨师(Dao 3)等(统称Dao层)我需要什么样的半成品,副厨们(Dao层)就负责完成厨师长(Service)交代的任务。

在DAO层上构建Service层,而Controller层也是要搭建在Service层上,因此Service层作为一个中间层,不仅能调用DAO层的接口,还能提供接口调用Controller层的。每个模型都具备Service接口,而每个接口对各自的业务处理方法分别封装。

学生、教师以及管理员是学校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员可以注册、登录、查看、增加、修改、删除学生信息、教师信息以及课程信息,查看学生选课情况,发布教务通知,上传教务文件等;教师可以登录、注册、查看所开设的课程信息、录入课程成绩、查看该课程的学生信息[8];学生可以注册、登录、查看、修改个人信息、在线选课以及查阅成绩等。

3.7 加强网络安全维护,防止黑客,保护数据

B/S模式是Brower/Server的缩写。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它不必是专用的网络硬件环境,安全性和访问速度的多重考虑是基于对更多优化的需求,B/S模式能够统一客户端,在服务器上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聚在一起,实现了系统开发、维护和使用的简化[9]。此外,因只需要管理服务器而无需维护客户端,系统维护和升级方式也随之变得简单,这使得工作量减少,工作成本降低,还有效地保护了数据平台与管理访问权限,让服务器数据库有安全保障。

2018年暑假教务系统被入侵,因为其软件本身不够完善,容易成为黑客的目标,进而形成一个很大的利益面,虽然学校网络中心在校园网入口设有防火墙,教务系统内网也设有防火墙,但黑客仍然可以通过同学们的电脑或者闲置的服务器作为“肉机”对教务系统进行入侵。教务处只能采取相对较好但也不是绝对安全的方法;禁止外网登录(学校内网可直接访问教务管理系统,外网需要vpn才能访问教务管理系统)。增加相关的网络基础设备和安全设备,优化网络结构,提升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性能,保证数据库中信息的安全。依靠现代技术,使用常规的安全措施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已不适应现行要求,要对其进行保护,让系统能够一直能够安全运行。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基于目前使用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中心平台、一站式服务中心、迎新管理信息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及配套硬件。系统具备清晰、完整的记录操作日志功能,包括使用系统的用户名、登陆时间、客户端的IP地址、所操作的内容。若发生用户误操作或受到恶意攻击时,系统管理员可立即实施跟踪,恢复原有数据,维护服务器的稳定。

学校互联网已覆盖,已经形成大致的平台框架,还需进行细化。目前策划紧紧围绕职业院校内涵发展需要,以及优质校建设要求,进行前期调研。最后确定构建信息化建设,并依据不同专业对部分资源进行聚合分类,实现精准服务。

优化我校教学管理流程,满足学校师生学习和科研需求,真正实现与师生的无缝对接;针对学校专业特色和行业分布,开展精准服务,主动推送专业资源,服务学校高水平专业建设。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和无纸化,提高管理效率,规范管理过程。

3.8 加强各个模块之间数据的关联,解决信息孤岛

在原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化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稳定教学秩序,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作用。比如,学籍学历管理方面,学籍异动数据的准确表达,逻辑关系关联,一方面是文字阐述逻辑关系,休学原因一般是因病或出国留学,复学原因一般是康复或留学不适应、退役复学等;另一方面是数字变动的逻辑关系的关联,比如学生退学后在校生人数应同步减少,学生补考或重修成绩覆盖学生成绩单,培养方案,学期课程,任课教师,教室等基本信息与课程表的逻辑关系的关联等。解决学籍异动过的学生的成绩单、行政班生成的成绩单、教学班生成的成绩单存在问题。

在信息化系统存储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数据完整性要得到保护。在系统设计与开发阶段,长距离数据传输中要充分考虑网络传输质量对数据完整性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传输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10]。

动态数据的互动,直接生成与省教育厅或教育部相匹配的上报的电子注册数据(新生/在校生/学籍异动/毕业生)以及高基表的方法;按年级、专业等要求查询、统计、生成相关数据、打印相关EXCEL表格的方法。

具备灵活的数据导入、导出的功能,支持多种常用的数据格式如EXCEL等方法与途径。

3.9 逻辑关系严密性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遵循教学规律,规范操作

结合三校合并的发展特色,利用原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用于日常教务管理、教务运行等,还能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进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与参考,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新的教学管理系统与服务模式:

一级模块:

学籍管理、课程库管理、师资管理、教学场地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执行计划管理、开课管理、拍客管理、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重修管理、免修与缓考、等级考试、毕业审核、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管理;

二级模块:

学籍管理—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学生注册管理、学籍异动管理、学籍预警管理;

课程管理—课程库维护、学院新开课程申请;

师资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工作量管理:

教学场地管理—教学场地信息维护、教学场地借用设置和申请审核:

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变更申请及审核、教学计划输出;

执行计划管理—执行计划制定、执行计划变更申请及审核、执行计划输出;

开课管理—计划课程任务落实、计划外课程任务落实;

排课管理—板块课管理、校历信息设置、可排课时间设置、排课限制条件、优先级设置、板块课安排、自动排课、人机交互智能排课、课表查询、输出、停课补课管理、排课结果统计分析;

选课管理—选课条件及要求设置、学生配课(生成教学班)、学生选课、学生筛选、选课过程监控及统计分析、选课情况查询;

考务管理—考场信息维护、监考老师维护、自动排考规则设置、统考考试试卷号生成、统考考试自动排考、统考考试人机排考、监考教师安排、补考、毕业补考排考、查询打印;

成绩管理--成绩修改、补考、毕业补考成绩录入、成绩加分处理;

重修管理--重修单开班、重修重组班;

免修与缓考--免修、缓考;

等级考试--等级考试报名设置、学生网上报名、报名名单调整、学生缴费确认;

毕业审核--毕业生信息、课程替换、毕业审核条件设置、毕业审核以及查询;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评教、评课程

实验教学管理--实验计划、任务管理、实验排课管理、实验选课、实验成绩录入;

系统管理--系统角色、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参数设置、系统日志管理、信息发布。

教学管理主要有四大部分:业务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监控管理。业务管理主要是学校教学业务工作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11]。过程管理的对象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等教学要素,是最接近课程实际教学的管理部分。质量管理要求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对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管理活动,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合理的、尽量不妨碍教学的方式对教学各阶段进行监管控制,实现监控管理的过程主要分为三步:主动发现教学问题,整改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整改后的结果进行评价,如果仍有问题则继续整改。教学管理四大部分相辅相成,涵盖了教学管理全过程中的所有关键要素。

高校教学管理因其管理对象本身体量大、课程门类广、生源地广、授课软硬件要求高等特点,对于教学管理方式的选择也应该慎之又慎。合理选择对应合适的教学管理方式可以说是对于未来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4 结语

总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高职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模块之间数据的关联是否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尤其重要,教学管理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学籍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其对各流程生成的数据的准确度起着保障作用,实现管理过程优质高效的目的。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把控学校教学管理实际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遵循教学规律按照递进的逻辑关系建立各个模块。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用于日常教务管理、教务运行等,还能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进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与参考,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化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稳定教学秩序,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教务学籍教学管理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初探
教育部要求小学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为其注册学籍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