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内科学理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23 19:45柳星卢会琴胡培佳张闻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8期
关键词:医学生教学法理论

柳星,卢会琴,胡培佳,张闻东*

(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安徽 合肥;2.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一科,安徽 合肥)

0 引言

内科学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其主要目标是要求医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诊治疾病的能力。内科学理论教学由教师在课堂中完成,学生通过教师的授课,从而掌握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内科系统疾病诊疗的基本思路。中医院校中医学课程设置多,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单纯的填鸭式内科学教学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导致影响内科学教学质量,一定程度甚至影响医学生对其他临床课程的掌握,限制了临床诊疗思维,影响到今后的职业生涯。内科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思维,教研室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摸索、总结分析,形成了一套特有的、针对中医院校内科学教学的模式,通过教学效果评价,以期为中医院校内科学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模式。

1 中医院校内科学理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科学是一门复杂性较强的学科,课程难度大,教学要求高,要求授课教师和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在实际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内科学课堂教学还是以授课教师的教授为主,缺乏学生互动,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如板书、PPT、动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这种单向、被动、静态的知识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给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带来挑战。基于内科学理论教学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内科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课程,既是对以往基础医学知识的总结,也是医学生通往临床诊疗的桥梁。在中医院校教学模式下,由于医学生的医学理论课程繁多且杂,基础医学授课教师们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如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等课程的授课,难以做到让学生做到真正地理解并掌握,医学生们除了要掌握多门西医基础知识,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放在中医基础知识上面,所以在大学前三年级,医学生们多在疲于应付各种考试,这种情况导致多数医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给后期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2)中医院校的内科学理论教学的课时少,临床老师在进行内科学理论教学时,不得不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主动去思考、总结、分析充分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课堂上的时间很少,课堂上难以做到细致教学。(3)课堂上互动形式单一,常为授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缺乏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灵活多变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授课方式,学生表现为被动学习、懒散学习,参与率偏低。(4)授课环境限于课堂中,缺少多变的授课氛围,加上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难以理解课堂知识,不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内科学复杂的理论知识,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倦的情绪。

2 内科学理论教学的实践与分析

基于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同教研室同事经过多年摸索实践,教学质量较之前有一定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总结分析并加以改革,笔者总结分析如下:

2.1 加强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一名优秀的医生临床医生,不仅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还需要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知识覆盖面广,交叉学科多,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可塑性强这一特点,除了需要传授医学上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处理医患关系的思维,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医生这行业,从根本上认识内科学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2 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结合

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在学校,临床课程的教学多在附属医院,教研室之间沟通较少,联系脱节,并且在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少会涉及临床病例或其他临床专业知识,这都给内科学理论教学带来难题[1]。

针对中医院校医学上西医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教研室在学校教务处下达内科学理论教学任务后,第一时间与相关专业辅导员及班级干部联系,提前布置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要求学生在假期做好相关功课的复习并牢记。各内科学理论教学的授课教师在备课时,会适时补充联系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学生通过相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加深对内学科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事实证明,通过学科之间知识点的交叉补充,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学生的接受程度得到很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3 多种教学手段并进提升教学质量

2.3.1 PBL结合CBL教学法相结合

PBL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由著名神经病学专家Barrows在1969年提出,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在授课老师带领下,基于疾病本身提出相应的问题,医学生通过自主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假设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CBL教学法是案例为前提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新型教学方法,要求授课老师实现做好相关教学策划,指导学生进行预习。CBL教学法能够系统性的向学生传授内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内科学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但CBL教学会忽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法和CBL教学法相结合,可避免不同教学法存在的不足,协同提高课堂授课效果,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掌握内科学相关理论知识。授课教师提前将准备好教学材料和病例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提醒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图书馆专业文献检索等方式对案例进行了解分析,结合即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分析病例资料。课堂上,授课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检查资料,对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形式进行,各组指派一名学生分析病例,授课教师进行点评,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掌控教学节奏,对每组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补充、总结。通过PBL结合CBL教学法相结合,学生们踊跃发言,让以往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均得到提升[2-3]。

2.3.2 发挥模拟病人在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模拟病人是通过一系列特定训练的正常人或者慢性病患者,同意充当特定疾病的模拟患者[4]。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当完成相应章节理论学习后,授课教师会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总结,对重点部位强化。之后,模拟患者将走进课堂,模拟相应疾病,学生通过与模拟病人进行沟通,在模拟病人身上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学习兴趣大大提升,授课教师针对模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在一定程度再次强化了知识点。模拟病人不仅可以模拟相关疾病所呈现的临床症状,还可自述“病史”,通过模拟病人,让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直观,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其次,医学生还可相互模拟病人,增加课堂互通,医学生在扮演模拟病人的同时,会活跃自身思维,提高其探索、发觉内科学理论学习过程的相关难题,还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临床操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模拟病人教学环节,还可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智能手机等对授课过程进行录制,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回放,强化学习、查找不足,提高对内科学知识的掌握。

3 小结

内科学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一个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影响深远,甚至会影响到医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在中医院校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唯有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内科学的教学质量。在这条道路上,广大中医院校的内科学理论教学的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素质、实用性、创新性、复合型的现代化中医药从业人才。

猜你喜欢
医学生教学法理论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