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驱动式教学

2020-12-23 04:24王明霞
求知导刊 2020年4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是提升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锻炼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主要阶段,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感肩上的重责大任,及时进行教学理念的革新,积极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为学生营造精彩纷呈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31-02

引 言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小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能够切实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让学生的精神意志受到多方面的熏陶,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语文领域的问题。

一、现阶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设计基于课标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功利有余,意义不足”,片面强调知识、技能的“认知型学习”,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是基于经验或内容,缺少创新意识,语文课堂上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质量问题,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孤立的、随意的、封闭的,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并不能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学生在面对各种新的语文问题时也无法在脑海中形成良好的解答思路。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境界获得显著提升,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每个文本及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同时,有些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讲述最基础的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越发狭隘。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在单一化的语文课堂中不能发现更多的学习问题,他们的思考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需要秉持服务于学生的理念,这样,教师的授课程序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才会更加投入。重要的是,教师只有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够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学生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但是很多教师的思想依旧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禁锢,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不仅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还会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考虑语文课程中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1]。学生即便对某些教学问题存在疑虑,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常常不敢表达出来,而且学生在解决各项问题时也会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将自己的教学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给学生多留出一些课堂思考时间,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思维方式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3.教师没有组织趣味性学习活动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群体,在学习文化课知识时更加愿意参与到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全身心投入语文知识的探究中,还能够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发现各种问题。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语文领域的问题也会自主进行探究,其思维方式会更加独立,他们的思想境界也能够借此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但是,很多教师并不具备前瞻性的眼光,仅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不能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导致学生在理解语文知识时只停留在书本层面,而不能将其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将无法意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会更狭隘,从而导致文化课的学习只能够成为学生取得考试成绩的一种方式,语文学习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完善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

1.教师应制定单元目标,创设问题驱动情境

目标是灵魂,它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支配着教与学的全过程[2]。如何精准确立学习目标?核心素养时代,教师需要跳出課时思维,制定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单元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可以跟随教师的指导来思考问题,并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3]。为此,教师一定要基于课程标准来解读教材,分析学情,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在单元学习中,通过问题驱动教学,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可以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样,语文学习过程更像一场解谜活动,学生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思考问题时也会有更高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但是爱国情怀对小学生而言是极为深刻的问题,学生仅通过文字是无法将教材中的思想感情理解透彻的。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将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到每一课的目标中。教师可以在单元学习伊始向学生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列强的残暴,以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如何爱国?”这样,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就能够有更多的思考,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得到拓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能够在此基础上得以体现。而且,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深刻感知到爱国情怀的重要价值,对具有爱国情怀的文章也会有更强烈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畅想,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由此可见,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2.教师应利用小组教学方式营造问题驱动教学氛围

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及时发现他人思维方式中的闪光点,还可以发掘自身学习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能够发现更多的学习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能够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变化,让教师的授课方式更加多元化。但是,在此期间,教师也仅能够扮演答疑解惑的角色,切忌随意打断学生的激烈讨论。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解答中,教师也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称量重物的主要工具,并让学生考虑自己面对一个庞大物体的称重问题时,有哪些解决方案。随后,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每个学习小组对如何称象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制作出一个巨型的秤。”有的学生说:“可以选择与大象重量相似的参照物,然后将参照物分割成相同的正方体,这样仅需要称量分割后的一个正方体重量,再乘以正方体的数量即可得到大象的重量。”但是,以上做法都无法精确测量出大象的重量。学生此时存在诸多疑虑。随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曹冲的做法,学生便会恍然大悟,并会十分佩服曹冲的智慧。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思维,课堂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更乐于思考语文问题,并运用自己的思想理念解决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3.教师应定期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文章都能够彰显出亲情的伟大,有的学生在学习时没有足够重视,因为有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好的启蒙教育,会给孩子讲述类似的故事,希望孩子能够懂得感恩。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对亲情类文章非常熟悉,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有充分的了解,这种想法导致他们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并不会认真对待[4]。很多教师也抱有同样的想法,认为课文中没有新颖的内容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挖掘,而忽视了文章的重要性。其实这些文章想要告诉学生的不仅仅是父爱或者母爱的伟大,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章激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伟大。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受到家长的溺爱,并没有感恩家人的辛勤付出。为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自己如果脱离了父母的怀抱是否还能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安排自己一周内的饮食起居,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思考,也会对父母有浓厚的感恩之情。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语文实践中。学生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引导下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李彩华.论问题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62.

崔允漷.教学目标:不该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Z2):16-18.

刘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驱动式学习活动实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01):47-50.

顧林芬.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中问题驱动法的研究[J].才智,2018(29):65.

作者简介:王明霞(1984.1—),女,山东潍坊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