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究

2020-12-23 04:53邵玉萍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邵玉萍

摘 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得到了锤炼和升华,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对激发青少年同心抗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意义重大。通过拓宽思政教学载体、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真正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抗疫精神;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蔓延,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这场斗争中凝练了丰富而伟大的抗疫精神,为新时代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提供了鲜活的教学资源,“可以说中国抗疫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一部厚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教材”[1]。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将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式,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真正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无锡立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究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实践路径,以小见大,期望为中高职院校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提供借鉴意义。

一、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抗疫精神是在中华民族全体人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伟大斗争中凝练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锤炼和升华,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包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3]。将抗疫精神融入中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抗疫精神中蕴含的前往一线,支援疫区的爱国精神彰显了“集全国之力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了其政治价值;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和顾全大局,服从安排的担当精神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文化价值;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奉献精神和积极乐观,信心百倍的乐观自信精神彰显了生命关怀、道德法治等教育價值。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讲好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与思政课的要求、内容和目的高度一致。其实质是对学生进行抗疫事迹和抗疫精神的宣传和解读,把理论融入生动的抗疫故事不仅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增加思政课的实效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距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满一年,每日确诊病例、康复人数等数据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凝练了内涵丰富的抗疫精神,正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最宝贵的资源。基于此,以无锡立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3587名在校学生为例展开问卷调查,分析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形式共计发放问卷3587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416份,问卷有效率为95.23%。统计显示,受访者中,51.99%的受访者为男生,多于女生;受访者年级层次分布合理,2020级的受访者在样本总量中居多,占31.15%,2019级占比16.04%,2018级占比24.47%,2017级占比28.34%。受访者的样本具有较好的覆盖性,具备支撑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二)调查研究分析

本文以无锡立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3587名在校生的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抗疫精神是否融入新时代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结论显示,在了解抗疫精神的渠道方面,85.95%的学生通过收听收看电视新闻,83.49%的学生是通过网络媒体(微博、空间转发等),50.12%的学生是通过社区、学校组织讲座,14.05%的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其中,对抗疫期间钟南山、李文亮等抗疫英雄的了解程度平均值为67.28。有85.48%的学生曾在思政课程中接受了抗疫精神教育;对于是否符合在思政课上了解并学习了抗疫精神的这个问题,有50.7%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46.96%的学生认为符合。在对学校的抗疫精神教育的总体评价中,54.8%的学生和35.95%的学生持非常有效果和有效果的看法。对青少年的抗疫精神教育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中,65.46%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关注度不够,62.53%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关注度不够,41.1%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缺乏抗疫精神教育方面的正面引导。同时,在调查学生最容易接受思政课上运用何种形式开展抗疫精神教育活动中主题班会、课堂讲授、网络宣传教育占比较高,分别为74.36%、70.73%、70.61%,相关影视欣赏、宣讲会或讲座、文字资料阅读占比分别为67.68%、66.63%、55.97%,其中活动互动(如征文、演讲、书画等比赛)的形式占比最少为41.57%。

(三)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统计,当前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程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对抗疫精神有些了解,能较好的利用电视新闻、新媒体网络(微博、空间转发等)、社区、学校组织讲座等宣传途径,但了解的不够深入。这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密切相关,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单一;思政课的网络教学缺乏监督反馈系统,学生学习的效率无法保证。同时,网络思政课程限制了实践教学,学生无法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其次,学生普遍对抗疫精神在思政课程中的融合情况比较看好,在思政课中了解并学习了抗疫精神。学校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方面比较好。但抗疫精神教育的广度、深度、灵活度等层面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力量缺乏整合,学生在思政课和其他文化课中受到了抗疫精神教育,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课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程度较低;抗疫精神教育内容资源挖掘深度不够,在思政课程中简单的复述新闻报道信息并不能使学生更深刻的将现实与理论相连接;学生自身关注度不够,枯燥的新闻信息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够,而且,各种新闻信息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要想上升到理论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

最后,学生在接受抗疫精神教育中普遍能够接受主题班会、网络宣传教育、相关影视欣赏等丰富的语音、视频形式,单纯的理论授课例如课堂讲授、宣讲会或讲座、文字资料阅读等形式却不大受欢迎。无锡立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还不能完全覆盖,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单一枯燥的纯理论教学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有待提高。

三、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抗疫精神既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将抗疫精神融入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彰显抗疫精神铸魂育人的时代价值。

(一)拓宽思政教学载体

教学载体作为一种为传递教学内容而设计编制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和形态,是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而选择的储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最终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论性是“思政课程”的基本属性,坚守理论性是思政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拓宽思政教学载体既能保证理论性的坚守,又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调查显示,利用信息化手段的语音、视频形式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更受欢迎。中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投其所好、应学生所需,树立主动意识,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探索多种教学方法讲好“疫情故事”。首先,在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抗疫精神的学习情况后,将抗疫精神融入课前教学设计,以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帮助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教学目标。其次,将抗疫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相关影视(例如火神山医院的建立、最美逆行者等关于抗疫战斗的英勇事迹)、抗疫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战疫”中的文化自信、后疫情时代的民生等)、网络宣传教育等载体。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简单的视频展示帮助学生提升能力是有限的,教师的理论总结是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所在。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率》课程中展示中美两国对于“新冠肺炎”的不同态度和做法,需要教师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此坚定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后,将抗疫精神融入课外实践活动,以微信、QQ等形式布置课外作业,包括志愿服务、积极宣传防疫知识等。同时,教师注意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在提升学生自身实践水平的同时提高主动参与意识。

(二)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少学校不断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式”的思政教学模式,给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活力。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完全线上”的授课模式给中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提出新的要求,线上教学成为思政课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即使学生已经返校接受教育,但思政课教师的新兴媒体教学技术仍需熟练掌握,这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式”思政教学模式的关键。一方面,“思政课程”离不开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单纯以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内容,与时代脱轨的“思政课程”是无法实现时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外补充要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包括学习强国、国务院、澎湃新闻等官方提供的图文、音视频学习资源的APP。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包括学校教学资源库、著名大学和教授的公开课等等。吸收线上教学资源的精华,改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全面优化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承担起“铸魂育人”的伟大使命。

(三)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

一方面,學校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程教师具有发挥“课程思政”主导作用,挖掘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基础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寻求各科教学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进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将专业课打造成学习、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例如在会计课中融入美国人民不愿意居家隔离的背后是美国超前消费、信用卡消费的潮流,没有工作收入的他们不愿隔离,甚至诋毁中国“武汉封城”缺少人权。以此来澄清网络的流言蜚语,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打出一套给力的“组合拳”。专业课要与思政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体表现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包括设置与“德育”相关的交叉课程、设置公益性综合实践课程等,以此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需要思政课和专业课形成教育合力,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间不仅要明确“思政课程”建设,同时还要与“课程思政”相联合,不断改进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本文的调查问卷以无锡立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样本,数据具有局限性,关于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仅代表本校。基于现状提出通过拓宽思政教学载体、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路径来推动抗疫精神融入中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真正落实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注 释

[1] 刘希良.将抗疫“活教材”转化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新素材[N],长沙晚报,2020-7-23.

[2]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20).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20).

[3] 艾四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导读[J].思想教育研究,2020(09).

[4] 刘希良.将抗疫“活教材”转化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新素材[N],长沙晚报,2020-7-23.

[5] 李戈雪媛.抗“疫”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J].科学与财富,2020(13).

[6] 侯庆双.“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改革的实践[J].文教资料,2020(06).

[7] 王悦.疫情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微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9).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