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本科教学准入面临的瓶颈与优化路径初探

2020-12-23 04:53张志波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学质量

摘 要:把好本科教学准入的“入口”是提升高校本科教育水平的基石,是从源头保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多数高校的本科教学准入制度聚焦于“上讲台”之前的过程,忽略“上讲台”之后的考核与评价,形成了“虎头蛇尾”的局面。本科教学准入机制在一定程度陷入了瓶颈之中,因此优化教学准入机制势在必行。本文立足本科教学准入的现状,着重分析“瓶颈”形成的原因,探索优化路径,以期把好“入口关”,夯实本科教育教学的基石,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本科教学准入;教学能力;教学质量

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成功召开。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来的第一次全国本科教育大会,明确了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而要建设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关键在于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提高本科教学准入基准、把好“入口关”,成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第一道“关隘”。

一、本科教学准入的现状

1.青年教师教学理论知识不足,教学技能不足

目前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大多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学历层次较高、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勇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但大部分青年教师主要来自非师范院校,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专业知识的训练、对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教学法等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了解甚少,没有从事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技巧较为生疏,整体教学质量处于低水平。

2.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即可“站上讲台”。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高校师资力量紧张。因此大部分高校将岗前培训与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融合,在教师通过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的考核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后,便可以走上“讲台”。系统的职前教育被忽视,大部分新教师在焦虑中度过职业生涯的过渡期。

3.现有的教学准入难以有效运行。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基本构建了教师教学准入制度,如岗前培训、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青年教师助教制等。但多数新入职教师在学习教学基本技能的同时,甚至在还未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就开始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导致“培训、助教、试讲”等准入环节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保障教学质量的作用。

二、本科教学准入制度进入“瓶颈期”的原因分析

1.教师“内生力”不足,“培训助教”形式化。

高校一般要求教师要参加系统的教学基本技能培训(或系统的职前教育)和一定学时的助教工作,受高校评价机制等原因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不重视参加培训“充电学习”和参与助教学习“老教师”的经验,甚至出现找学生代签到、签到即走等情况,导致“培训助教”形式化,预期效果难以实现。

2.“教学”与“科研”难以权衡,职业规划不明晰。

高校教师一般既要从事科学研究又要从事教学工作,多数新入职教师未能接受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校的职业晋升体系“一知半解”,难以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平衡。一般情况下,部分教师会从自身利益出发,结合学校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薪酬绩效分配的要求,选择性的去重点关注“有利的工作”,未能形成清晰合理的职业规划,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发展,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评价“片段化”,预警退出机制成“纸上谈兵”。

多数高校建立了包括“培训、助教、试讲、授课考察、预警、退出”等环节的本科教学准入制度,但在实践环节中,过于注重“站上讲台”前的各环节,缺乏对如何“预警”和如何“退出”的关注。同时受师资力量不足、工作繁琐等主客观原因,各个环节“片段式”进行,未能形成有机整体,最终导致预警退出机制成“纸上谈兵”,教学质量一般。

三、本科教学准入制度的优化路径

1.落实立德树人,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同时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薪酬分配、绩效奖励等与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评价中,将教学质量、教学能力和教学工作量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并评选优秀教学奖,激励引导教师不断重视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的研究,形成争做“四有好老师”的“内生动力”,从而不断提升教学和育人能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定岗定责。

将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第一课设立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同时为每位新入职教师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帮助新入职教师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与新入职教师签订责任任务书,明确科研型、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等不同类型教师发展的路径,并基于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入评价机制,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借助信息技术,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融合。

教育信息技術为实现“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了可能,打通了物理空间的阻隔。因此在本科教学准入制实践的过程中,应借助信息技术,建设教师发展管理平台,对准入的各个环节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同时结合评价结果,对教师能否具备授课基本要求、能否胜任、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评价。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与过程分析,不断优化教师成长路径,使得“预警退出”机制落地。

四、结论与反思

一流的本科教育需要一直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队伍,教学准入是教师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个“门槛”,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试金石。因此有效的教师准入制度应与学校实际结合,能够将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起来,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统一起来,为教师发展创设广阔和多样化的平台,让教师从内心真正喜爱上教学,从而夯实教师教学的基础,不断提高教学提升,促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万玉凤(新闻记者),“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高校”——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侧记,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22日;

[2] 张甜、尚新生,高校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准入制度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5(06),23-27;

[3] 叶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提提升的外部机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19),22-24;

[4] 张俊超、刘献君,优秀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特殊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08);

[5] 李朝,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 (1),103-105

作者简介:张志波(1990-05),男,汉族,山西临汾人,法学硕士,任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