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构建基于STEM教育的学习社区

2020-12-23 04:45马裕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STEM教育教学做合一构建

马裕

【摘  要】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STEM学习社区,就是把分散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融通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架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STEM教育;学习社区;构建

儿童,一个本真的缪斯,丰富而独特,多样而精彩。学校的教育,就应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儿童发展为目标的STEM学习社区,需要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学习与运用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素养。

一、学校STEM课程学习社区的实践

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民需要“大众教育”。STEM课程落地生根同样需要“平民教育”思想,应该成为一种“大众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在STEM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围绕操作材料的价格低廉、操作平台的简单易设、操作流程的有序简约进行学习社区的构建。

1.学习社区的STEM体系建设

儿童的成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也具有基本的范式。STEM课程的生态群落建设应该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建立三级课程体系。首先是STEM学段课程。学段课程是指向儿童长程发展,具有一定的层次梯度的课程。如“创客空间”课程,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第一阶段是学习体验,在真实可感的环境中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找到学习研究的内容;第二阶段是动手操作,围绕第一阶段提出的研究内容进行验证假设;第三阶段是尝试思考,围绕研究主题进行多维度、多层级、多方向的实践学习。简单表述为发现阶段、实践阶段、优化阶段。其次是STEM学年课程。学年课程是立足一些条件简单,梯度不高的学习内容。如“创工坊”的剪纸课程,通过一学年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就能获得基本的技能素养。最后是STEM学期课程。学期课程紧紧围绕一个小专题,如“菊花”课程、“小小养蚕家”课程、“数学测量角”课程等。三级课程体系建设中,“做”是核心,“学”是途径,注重的是学科之间的融合交叉,是在项目引领下的自主探究。

2.学习社区的STEM目标建设

STEM课程目标多元,关注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多学科融合,但课程的目标不是四门学科目标的总和,而是四门学科目标在整合基础上的融通,形成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强调的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导下的知识整体建构。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断推进,最美小镇成为当下热点话题,围绕STEM教育的跨学科社区建设理念,就可以整合不同学科,服务家乡的最美小镇建设。针对家乡沭阳是“全国花木之乡”的特点,从“绿色”与“健康”两个角度,就可以确立课程为探究花木的秘密,设计花粉自动传播机器,引入“花木对于居家生活的好处”的课题,借助教师关于家乡花木相关的数据,制作家乡游览一日流程图等。这些项目目标需要从知识回顾、方案设计、主题拓展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在学生讨论、分享、操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不同学科的整合运用,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

3.学习社区的STEM活动设计

學习社区的STEM活动设计,借助学校的活动场馆,结合学校的学科活动规划开展。首先,基于国家规定课程的活动设计。如,“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活动类别中,三年级的“东篱花田菊花种植”活动和五年级的“无土栽培快乐种植”大蒜种植活动,就是源于各自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前者是对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回顾;后者是对植物生长条件的科学探究。再如,“我与鲁班有个约定”类别中,四年级的“小小船儿浮起来”和五年级的“小小高塔立起来”源于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前者是动手操作实践,后者是原理探究。其次,基于学校办学特色的活动设计。如围绕语文的“书法的奥秘”,围绕音乐的“音色与声音的高低”,围绕数学的“七巧板设计”,围绕美术的“小书签制作”等内容。最后,围绕学生个体特长发展的活动设计。如围绕学生的口语表达,通过参观学校科技馆,进行科学知识讲解,为什么无弦琴会响,为什么距离最短的铁球最后到达,法拉第笼的原理是什么等讲解活动,实现学生“学”与“用”的结合。

二、学校STEM课程学习社区的朝向

遵从儿童的个性发展,唤醒儿童的自我需要,让最美的儿童拥抱STEM社区,让最美的STEM社区献给儿童。让STEM课程的学习社区朝向美好、朝向明天、朝向学生的“教学做合一”。

1.在项目整合中打造STEM教育的学习社区

当下,STEM课程建设基本上都是围绕单个项目进行的活动,很少有围绕综合性项目的STEM课程。为了打通不同学科的界限,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实现STEM课程的社区建设。“荷”你相遇就是我们开发的STEM综合课程项目。项目中,我们选取了常见的几个活动内容:“荷”你相聚在池塘。首先,由生活情境引出荷花的生长知识;然后,和学生一起观察荷花,了解荷花在生长中需要哪些营养,分析荷花各个部分的功能作用,这样学生对于荷花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接着,进入第二个活动环节:“荷”你相遇在厨房。借助身边的工具进行藕粉提纯实验,学生首先根据公式计算藕粉的得粉率,接着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制作,形成制作工艺流程,检验自己的思考。第三个环节是“荷”你相遇在墙上。让学生寻找语文学科与“荷”相关的诗词,音乐学科与“荷”相关的歌词,美术学科与“荷”相关的图画,科学学科与“荷”相关的生长知识。这样就打通了不同学科的界限,实现了跨学科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STEM素养。更为主要的是,通过课程社区建设,我们可以为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同一事物提供帮助,实现学习社区内的同生共长。

2.在课程拓展中丰富STEM教育的学习社区

STEM学习社区课程拓展,不是国家课程补充,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的不同角度的课程补充。这些课程首先是来源于学生生活所得。陶行知先生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可供学习的资源。因此,来自生活的拓展课程当中,学生需要进行校本化设计,实现学习社区的多元。其次,来源于教学活动的补充。由于课程内容的局限,有些活动必然不能够形成知识的完整链接。如科学活动中探究营养的秘密,不同学生的营养来源不同,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最后,源于学生兴趣的需要。当学生对某一项技能产生兴趣,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生成点,进行课程的再出发。如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手工方式,当学生希望尝试一些形态复杂的作品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简易机床,进行继续研究。

3.在学习样态中完善STEM教育的学习社区

STEM教育课程是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挑战,是立足于儿童生命个体发展的探究性课程。因此,我们需要围绕STEM课程的学习社区建构,把课程的内涵与课程的外延进行联系,实现学生的发展。首先,STEM学习社区课程是基础。只有当这些课程实现了相互之间的关联,建立起了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整合,才能够成为学习社区。其次,要具有课程意识。全人教育,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向;全科教育,是未来学科建设的内容。STEM课程建设,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最后,它应该是培养学生,发展教师,改造学校的一个系统性的学习生态。这样的学习社区不断改变着学校对人的培养目标定位,是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课程意识与育人意识,是推动学生不断形成综合学习能力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工程。

总之,STEM学习社区的建设,关注的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向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实现从“教知识点”向“教方法”转变,关注学生课程活动中的经历,带动的是学校办学内涵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惠锋明.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STEM课程的学校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0(03):68-71.

[2]唐晓勇.数字技术引领学校创新发展——一所新办学校构建未来教育的实施构想[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02):18-20.

[3]周玉芝.基础教育阶段STEM教育的性质和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03):1-3.

猜你喜欢
STEM教育教学做合一构建
体现STEM教育特征的中职Flash实训教学设计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STEM教育中心:美国STEM教育新发展
例析“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基因型频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