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案评价

2020-12-24 00:22孔祥凤杨晓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置管无菌激素

孔祥凤,杨晓春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重症医学科,山东 威海)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CVC也随着临床中适应者的增加而增加[1]。CVC有着维护方便、操作简单、使用时间长以及对患者的创伤性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营养治疗以及血透等治疗的临床中,并广受青睐[2]。但在CVC过程中,患者常常发生CRI事件,严重影响着患者导管的使用情况,造成不良后果产生,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因此,为了确保CVC使用的安全性,减少CRI发生显得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就CVC过程中发生CRI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观察,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行CVC导管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年龄 30~90 岁,平均(64.84±24.67)岁。

1.2 诊断标准

(1)全身感染诊断标准:患者伴有肌肉酸痛、发热、寒颤以及全身不适症状,为全身中毒症状,同时患者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均有升高,在排除肺部和其他器官感染的情况下,患者体温>38 ℃,并经导管检测呈阳性,患者在拔管后其体温恢复正常,此外导管穿刺口以及皮下隧道存有硬结、红肿症状,伴触痛感以及渗出液的情况。

(2)导管置管部位感染诊断标准:置管部位伴或不伴脓性分泌物,其局部皮肤存有疼痛以及红肿的情况,通过对分泌物进行培养后发现其呈阳性,且无其他部位感染病灶。

1.3 方式

通过对CVC患者出现CRI的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其中包括激素的使用、并发症合并情况、留置时间、置管次数、静脉高营养时间以及治疗周期等。

1.4 统计学方式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以(±s)表示,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行CVC导管治疗的患者中共有7例患者出现CRI,其发生率为7.14%(7/98);其中使用激素的患者有5例(71.43%),留置时间≥15 d的患者有6例(85.71),合并有并发症的患者有5例(71.43%),置管次数≥2次的患者有5例(71.43%),存有静脉高营养≥10 d的患者有5例(71.43%);而其余未发生CRI的92例患者中,存有影响因素的患者比例为:15例(16.30%)留置时间≥15 d,15例(16.30%)使用激素,35例(38.04%)存有静脉高营养≥10 d,20例(21.74%)置管次数≥2次,12例(13.04%)合并有并发症(P<0.05)。

3 讨论

3.1 CRI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CVC术在临床中逐渐广泛应用,因其所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高,CRI作为CVC术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会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5]。而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发生CRI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使用激素、留置时间≥15 d、合并有并发症、置管次数≥2次、存有静脉高营养≥10 d均为导致CVC术发生CRI的影响因素。由于置管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创伤性以及侵袭性,若在多次且反复的置管穿刺下,会对患者皮肤黏膜屏障造成致命性的损伤,从而导致感染发生可能性大大增加;而长时间的留置导管,可能因为频繁的使用导管后,导致导管接口受到污染,一旦创口卫生处理不适宜,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致菌血症;使用激素则会导致患者白细胞水平减少,使得患者自身抵抗力降低,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高静脉营养药物的长期使用会提供给细菌一个极好的培养环境,相应的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6]。

3.2 护理干预方案

通过对CRI因素的分析后得出,通过采用下述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降低以及预防CRI发生的概率。

①定期组织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插入以及并发症防治方面的知识和操作,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避免因操作不合理等人为干预因素所导致的CRI发生;同时每日对患者使用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尽早拔除导管[7]。

②在CVC术的整个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置管操作必须在特定的治疗室进行,同时确保治疗室环境等均符合相关管理要求;另外,CVC操作者必须完全掌握置管技术,防止出现反复多次的置管操作,并且要求无论是在置管前或置管后均必须做好无菌处理[8]。

③保障置管时其导管接头的消毒工作已完成,对导管情况保持密切的关注,监测其是否通畅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并且,在达到CVC治疗的目的后,及时拔除留置导管,减少导管留置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所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此外,按照患者病情情况,采用腔数偏少的导管,同时置管部位不宜选在股静脉,穿刺点需要保持干燥,穿刺后密切观察其是否有感染症状,若没有发生则无需更换导管;若疑似发生CRI,在没有禁忌存在的情况下则应立即拔除导管,将导管尖端送至微生物检测[9]。

④在进行CVC术时,置管操作者尽量选择患者锁骨上或颈内静脉进行置管操作,同时对置管周围皮肤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采用含量≥2 g/L氯已定70%乙醇溶液对置管周围皮肤进行2~3遍的反复擦拭;另外,在使用碘酒或酒精等进行消毒时,切勿使酒精等消毒物品接触导管,待消毒完毕后使用无菌透明胶固定;此外,无菌透明胶的留存时间不得>7 d,同时,在固定过程中,若出现脱开以及卷边等情况,需及时更换。

总而言之,CVC-CRI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发生,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置管无菌激素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研究马铃薯激素配比 为品种选育提供支持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