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风险与解决对策

2020-12-25 04:05吴焕华王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6期
关键词:监护室病房重症

吴焕华,王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广东 深圳)

0 引言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急症、重症新生儿展开临床救治工作的重要场所,由于新生儿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展完全,加上病情危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开展难度。与常规科室新生儿护理工作相比,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潜在的护理风险[1]。这种情况下,要求全面分析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风险,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135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针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风险与解决对策,展开以下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对135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其中男性患儿80例,女性患儿55例;日龄1~23d,平均(12.25±3.36)d。本组新生儿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本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重症监护室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确定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潜在风险,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优化与完善,提供参考。

2 结果

统计分析发现,本组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过程中,一共出现35例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93%。具体风险类型:13例误吸事件、10例交接班不清事件、5例用药剂量不准确、5例院内感染事件以及2例医疗设备故障问题。

3 讨论

3.1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风险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确定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儿自身因素。新生儿各个系统或者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机能发育不健全,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出现误吸等风险事件。比如:新生儿胃容量相对较小,责门括约肌发育不完成,在进食过程中,容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的情况,进而造成误吸事件。

(2)医护人员因素。在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责任心不强或者未熟练掌握相关护理技能等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药剂量不正确或者交接班不清楚等问题的出现。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容易诱发更加严重的后果,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

(3)医院管理因素。综合分析,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院内感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与医院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未做好手部的清洁工作,部分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对较差,会进一步导致新生儿感染问题的发生率提升。与此同时,在病房管理过程中,未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分区,也会增加染源流通速度,加上重症监护室消毒、通风工作落实不到位,均会导致医疗器械等多种固定装置细菌浓度过大情况的出现,诱发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

(4)医疗设备因素。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大多为急症、重症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配合给予保温箱、呼吸机等多项辅助仪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护人员对于所用辅助医疗器械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不熟练,则会增加新生儿护理风险。此外,如果辅助医疗器械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失误,而出现损坏或者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可能会因此诱发严重的医疗事故。

3.2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风险的解决对策

结合上文,可以初步确定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风险主要与新生儿自身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医院管理因素以及医疗设备因素相关。对此,为了进一步强化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干预的有效性,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针对新生儿自身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问题,要求切实强化对新生儿的监护。综合考虑科室护理管理实际情况,针对新生儿误吸等常见护理风险事件,作出集中的反馈与分析,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相关风险事件的重视程度。加大基础护理培训力度,使护理人员可以掌握新生儿喂养技巧,严格遵循医嘱落实配奶、喂奶工作。比如:在喂奶之前,要求确定新生儿保持平稳的呼吸状态,以此来降低呛咳的发生率。

(2)对于由医护人员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问题,需要在强化护理人员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对科室班次安排作出合理的调整。同时,明确护理岗位要求,切实保证每一位医护人员,可以熟练掌握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要求。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工作,促进医护人员责任意识的增强,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缺陷风险[2]。

(3)对于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问题,需要每日安排专人,对病房实施全面的消毒与清洁。与此同时,对于新生儿重病监护室的病房,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分区界限进行充分的明确,严格划分无菌区。特定区域需要设置相应明确标识,因此来避免无关人员随意进入,增加细菌感染风险。对于使用过的医疗仪器,需要按照要求对其实施消毒,确保患儿不会发生交叉感染[3]。

(4)在医疗器械的管理与使用方面,需要安排专人对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落实对仪器的定期检测与保养工作。同时,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作出详细的说明与解释。当发现功能性故障问题后,需要立即停止使用。

3.3 其他风险因素和干预措施

通过上文描述可以发现,在医疗活动中安全、环境问题是导致新生儿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具有较高的传染率,如果不加强监护室环境管理,或在治疗过程中未做到无菌操作,就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的情况。比如:在治疗过程中,置留管或置针操作前,未进行全面的消毒,就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几率。或在此过中进行插管治疗。这些情况就会使感染风险增加。另外,医护人员不注重个人卫生,同样会使感染风险增加。此外,在用药过程中未加强对用药安全的重视。例如:在药物治疗期间,抗生素的使用未做到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导致新生儿体内良性菌群失去协调性,而且还增加了部分细菌的耐药性,这些情况是安全问题的主要体现,不仅会导致风险系数增加,还会对患儿造成二次感染。除此之外,在病区环境规划方面的问题,也是促使风险增加的原因。在病房区分的过程中,未能将新生儿病房、感染病房和肺感染病房分开,这种环境下会滋生较多病菌,使病菌持续增加。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院方应该构建完善的病房安全问题及环节问题的管理制度。首先,依靠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加强管理,并提高医务人员无菌操作的意识,规范操作环节。在实际管理中要做到从小事做起,如:规范洗手步骤,提高医务人员对个人卫生的重视程度。医院管理层和感染科要加强对病房环境及操作过程的检查力度,主要检查病房划分是否合理、是否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等。为了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相关人员要定期进行空气、菌落培养,以此对空气质量进行明确,便于对病房空气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湿度和温度的适宜。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若发现病菌携带者,要及时将其转移到隔离监护室,阻断病菌的传播途径。

不健全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也是导致风险因素提升的原因。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患者多为感染严重患儿、早产儿等病情危急患者。想要提高护理安全系数,必须有严格的病房管理制度、护理制度、消毒制度、隔离制度等。然而在实际制度管理中,多数制度未能做到完善性制定,从而导致许多细节之处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如,不彻底的脐部护理、管道脱离、探头脱落等现象。基于此,相关管理人员要根据重症监护的实际情况完善以上制度,并做到及时更新。组织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构建监督小组,定期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检查或抽查,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同一不良护理事件,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情节严重者要给予一定的处分。反之,对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此完善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优质化实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风险发生率,为新生儿生命健康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次研究表明,本组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过程中,一共出现35例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93%。具体风险类型:13例误吸事件、10例交接班不清事件、5例用药剂量不准确、5例院内感染事件以及2例医疗设备故障问题。因此,通过以上干预方法加强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对风险的避免有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下诸多风险,为了最大程度上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强化对护理风险的分析,促进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对于提升医院形象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监护室病房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