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理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020-12-26 22:29杨玉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4期
关键词:通则风湿性关节炎通络

杨玉良

(隆昌顺泰和诊所,四川 隆昌)

0 引言

杨玉良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多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对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本文就杨玉良主治医师运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理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总结报道,以期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学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并不是十分明确,基本的病理学改变是:滑膜炎、血管翳形成,继续发展,逐渐会出现关节的破坏,主要包括关节处的软骨和骨,从而最终导致关节畸形改变甚至融合,进而出现关节功能丧失,生活无法自理,残疾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呈全球性分布趋势,本病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大概在0.32%~0.36%,虽然患病率不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因此患病人数也是非常的多[1]。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发病率、高致残性,导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目前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只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改善疼痛症状药物,免疫抑制剂、抗风湿药、植物药及最近使用较多的生物制剂等改善患者关节破坏、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2]。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有自己的理论和体系,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张政医师为我院临床高年资医师,多年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系统相关疾病,特别是应用“不通则痛”、“不荣则通”理论,总结出了“温补通络”的治法,并在应用多年,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特此报道,以期未来为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更广阔的理论依据。

1 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认识

类风湿性关节炎祖国医学认为其属于“痹证”、“尪痹”、“骨痹”、“历节病”等范畴,也在有的文献中被称为“白虎历节”、“鹤膝风”等病名。自古以来,很多文献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所记载:《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将痹症分为三种,“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临证指南医案·痹》指出:“痹者,闭而不通之谓也。”对痹症的病名做了解释,后又分析了痹症的病因“皆由气血亏损,腠理疏豁,风寒湿三气得以乘虚外袭,留滞于内,致湿痰浊血,流注凝涩而得之”,认为其成因为气血亏虚,风寒湿三气乘虚外袭是导致痹症的主要病因。《类证治裁·痹证》云:“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此古籍中认为先有营卫虚弱,再有外邪入侵,从而导致了“痹”的发病。总结上述古文献,中医认为痹证发病的基本病机主要为人体正气的虚弱,导致关节部位失去濡养,不荣则痛;继而寒、热、风、湿、瘀、痰等邪气趁机的入侵,从而导致人体肌肉、关节、筋脉、经络阻滞,不通则痛[3]。

2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理论与“温补通络”的治法

疼痛是临床上由患者自身的疾病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中医学认为,根据疼痛产生的病机不同、疼痛性质不一,也有虚实之分,所谓的实痛多数是因为阻闭,所以叫做不通;虚痛多数是因为亏乏,所以叫做不荣不荣[4]。“不通则痛”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记载:“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又说:“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这是说“不通则痛”的由来。古人对“不荣则通”相关理论早有论述,如《素问举痛论》云:“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云:“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菀槁不荣。”......《素问·五常政大论》:“名木不荣。”这叙述了“不荣则痛”的由来。张政医师在临床中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首先表现、较多表现、最痛苦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而疼痛又分为实痛和虚痛,因此运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理论,总结出来了“温补通络”的治法,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总结为脏腑亏虚为本,导致营卫气血失调,从而导致“不荣则痛”;内虚为本,遭受外邪侵袭,风寒湿热等外邪为标,导致经脉瘀阻不通,形成“不通则痛”,两者相合作用,最终形成了痹症。由于“不荣则通”根本是脏腑亏虚,因此采用温补的方法,主要包括补益气血、健脾益肾、养肝;还要采用“通法”,主要包括理气祛邪、疏肝活血,“通法”和“荣法”在一起治疗痹症即活血化瘀,舒筋健脾,清热祛湿,散寒祛湿,通络止痛,补肾健脾、养血通络[5]。

3 临床应用个案举例

患者女性,51 岁,因“全身多关节疼痛2+年,加重1 年,复发3 天”就诊于我门诊部。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多关节疼痛,以双手、双腕、双肘、双肩、双膝为主,呈持续性冷痛,偶伴阵发性加重,遇寒疼痛加重,保暖后稍缓解,伴晨僵,>1 小时,无皮肤破溃,无红肿热,无口干、眼干、口腔溃疡,曾先后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后反复发作,后反复就诊于专科医院(具体不详),予以先后输注“云克、鹿瓜多肽注射液、骨瓜多肽注射液”,长期使用“甲氨蝶呤片+叶酸+来氟米特片+羟氯喹片+雷公藤多苷片+强克”控制病情,病情有所好转,因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患者停用甲氨蝶呤片,改为输注“甲强龙 40mg qd”后改为“泼尼松片10mg po qd”,症状反复发作,控制不佳,后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予以“来氟米特片+羟氯喹片+甲氨蝶呤片+叶酸+乐松+瑞巴派特片+阿达木单抗”控制病情,自诉病情控制尚可。3 天前,患者因天气变化上述病情加重,主要为双肘、双膝关节疼痛,腰背部胀痛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症见:双肘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晨僵,得温则舒,遇寒加重,双膝关节疼痛,爬楼梯时加重,全身乏力较明显,无明显口干、口苦,睡眠差,饮食差,小便可,大便不成形。中医舌脉:舌红苔白腻,脉滑。患者西医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明确,除了西医标准化治疗,中医诊断为:痹症-脾肾阳虚,气滞血瘀,予以中药自拟方,具体用药如下:人参9g,茯苓30g,麸炒白术30g,甘草15g,黄芪30g,防风15g,熟地黄15g,仙茅10g,骨碎补9g,当归12g,白芍15g,独活10g,羌活10g,葛根15g,红景天30g,续断15g。7 剂,每日1 剂,水煎服,嘱其睡前用药渣熬水泡手脚。西医标准化治疗加上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并长期坚持在门诊口服中药,病情控制尚可。方意分析:该自拟方为四君子汤、玉屏风散、补骨活血汤的组合,旨在补肾健脾,祛湿通络,益气固表,从而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疼痛的目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高致残性的疾病,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尤为重要。目前,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对该病的认识时间短,很多不良反应尚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而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及治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西医标准化的治疗的前提下,加上中医中药的治疗,往往效果会更让患者满意。本文总结张政医师基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理论总结出的“温补通络”的治法,在临床上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以期未来为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通则风湿性关节炎通络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新旧版比较
通则有路
请遵循《联律通则》——对某地春节出句征对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