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中医治疗概述

2020-12-26 22:29袁崇芬李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4期
关键词:情志疗法综合征

袁崇芬,李敏

(1.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2.山东省昌乐县妇幼保健院,山东 潍坊)

0 引言

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压力亦与日俱增,情绪障碍类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广大女性因为特殊的生理特点,像经前期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等患者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此类疾病皆属于中医“情志病”。

经前期综合征( premenstrual syndrome,PMS)高发群体是育龄女性,是中医典型的情志病证,典型表现是经前黄体期出现异常的精神、躯体、行为方面的症状,呈规律性,其中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被称为“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经前期综合征”及“经前烦躁障碍症”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但可见于第 4 版《中医妇科学》“月经前后诸证”。PMS 涉及的脏腑主要为肝,肝失疏泄可导致异常的躯体症状和情志表现,其次还与肾、脾、心等相关。

有资料调查表明,PMS 是临床常见病,在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PMS 的现患率为育龄妇女的30%~95%。国内对PMS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表明,成年女性中该病的发生率41.9%。PMS 在中医学中可分为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感冒、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情志异常、经行风疹块等病证,它们可单独或合并出现。PMS 患者的生理不适症状主要为乳房胀痛、腹胀腹泻、头痛、手脚或面部肿胀、易疲倦、乏力、躯体疼痛、反酸、恶心、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腰膝酸软、体重增加,心理症状主要为抑郁、焦虑、紧张、神经质、易激动、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失眠等。

中医方法治疗此类疾病,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 中药治疗

高明周等认为调肝是治疗 PMS 的基本思路,由白芍、香附及丹皮组成的白香丹胶囊,平肝疗效显著,故用于治疗 PMS肝气逆证,其中,香附可行气而止痛,芍药苷及丹皮酚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三者合用,可疏肝理气,发挥除胀止痛之效[1]。

吴云芳等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此方是 《伤寒论》 中的一张名方,兼治表里内外,以达到中医“中和”的状态,效果良好。程瑛教授善用此经方取其调肝而理胞宫之滞,补气而收敛,郁解结散, 肝气条达而诸症悉除,善治经行乳胀、经行感冒、经行头痛等症[2]。

韩秀林认为经前期综合征辨证论治与肝、肾、心、脾功能密切相关,从阴虚肝旺,阴虚肝郁,肝郁化火,痰蒙清窍,肝病传脾,湿留滞型等五个证型进行辩证取方用药[3]。

2 针灸疗法

刘黎红等综合文献信息,运用Meta 分析法发现在PMS治疗方面,针刺有其独特的优势[4]。

高明周等立足中医针灸学疗法的理论,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得出了如下施治思路:(1)穴位埋线:此法操作方便,疗效持续,太冲、内关、三阴交及肝俞( 双)、、肾俞(双)、心俞(双)、脾俞(双)等穴位皆可选取,临床应用灵活易操作。(2)耳穴贴豆:利用耳与五脏内在联系,通过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方式,改善经前期综合征的不适症状。(3)针刺疗法:如安神调肝针法、腰背部透穴法、俞募通经针法。通过针刺人身穴位,调节全身气血,选穴多但组穴灵活,所用针法皆有传统中医理论作依据,安全性毋庸置疑。根据现有研究看来。与服用药物的疗法比较,上述针灸学疗法在相同条件,疗效较高,可较快缓解患者症状[5]。

曾艳等整理以针灸为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总结发现针灸治疗该病疗效确切,分类如下:体针疗法选四关穴、神庭穴、三阴交,耳穴疗法选内分泌、神门、心、肾、内生殖器,头皮针选督脉循行路线上的额中线和顶中线,相当于神庭、前顶、百会诸穴所在部位,有安神定志、理气行滞、疏肝调经、和调冲任的功效。火针法:火针点刺百会、率谷(双)、头维(双)、阿是穴,具有通络镇痛、化痰祛湿、祛风活血的作用。刺络放血治疗经行头痛,穴位埋线主穴取膻中、内关、三阴交、关元、太冲,配穴取背俞穴;穴位注射选足三里、血海、风池、太冲、三阴交[6]。

3 心理疗法:身心同治的心理开导法

酉海蓉等依据中医“形神统一”的理论,从身心互动的角度,按照了解患者心理、纠正错误认知、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正向强化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步骤,综合身心干预经前期综合征带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7]。

王居义等提出通过身心同治的方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理论依据,如五脏一体、形神合一,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如下心理开导法:一用语言开导;二顺情从欲,如《内经》言:“百姓人民,皆欲顺其治也”;三移情易性,即精神转移,《灵枢·杂病篇》言:“虑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四宁神静心,倡导平心静气,以此调节自我心境,《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五情志相胜,结合五行相克原理,遵循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的规律,情志相胜的应用在中医典籍中并不少见[8]。

4 中药联合心理疗法

李靖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本院收治的40 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的同时,第1 周:与患者进行谈话,时间以2 小时为宜,找出发病根源,第2 周:若患者情绪太过伤悲,可以配合播放相关短片,引导患者将不良情绪充分宣泄,宣泄后患者会轻松、困睡,若患者饮食、睡眠仍欠安,时皱眉叹息,需要继续调理情志;第3周:继续谈话或播放喜剧短片,舒缓患者悲伤情绪,让其开怀一笑;第4 周:教会患者调节情志的能力方法,学会宣泄不好的情绪,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养生功法、生活习惯、饮食方案等。对比治疗前后,黄体期、卵泡期的不适症状,如抑郁情绪、失眠健忘、不思饮食、乳房胀痛、头痛等均明显改善[9]。

5 中药联合子午流注开穴法

梁洁莎等将60 例PMS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0 例及对照组 30 例,前者给予西医治疗,后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开穴法+ 自拟和肝调冲降逆汤治疗,2 组均治疗 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的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头痛、失眠多梦、性欲降低、小腹胀痛、胃脘胀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明显减轻,子午流注开穴法联合中药治疗 PMS 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明显增强单用中药的效果[10]。

6 针灸配合心理疗法:正念认知疗法配合针灸疗法

正念认知疗法是让患者进行正念冥想的同时进行认知疗法,目的改善情绪和身体感受,是治疗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念干预,它可以调节PMS 功能状态,又可以改善其心理症状,根据中医“形与神俱,不可分离”的理论,再配合针灸疗法,可以取得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从而形成更为完善、高效的心身治疗方法。

叶霖等用通督调神针法,选百会、神庭、腰俞、腰阳关穴运用针刺联合正念认知疗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效果良好[11]。

7 总结

女性经期有明显的气血盈亏变化,冲任变化亦较正常时急聚,容易出现亏虚或者壅滞,这个时期容易出现病理变化,涉及的脏腑主要有肝,其次为脾、肾。发病机制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包括不及和太过。女子肝失疏泄,容易导致冲任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出现生理及心理情志异常,而发为本病。对于PMS 的病因病理,西医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社会心理因素、人格因素、生物学因素有关,现在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PMS 的研究深入到脑神经递质及其与性激素相关性的研究,对PMS 情感症状和应激行为反应失常的原因达到了分子层面。但是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西医对PMS 病因病理机制存在各种不同的学说,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PMS 的治疗方法亦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故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方法,主要还是对症治疗、调控精神症状、抑制排卵等,虽能较快地缓解症状,但对身体危害大、副作用多、远期疗效不肯定。而中医学依据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治疗PMS,单用或者联合应用多种自然疗法,调节人体内环境,全面调节患者肝失疏泄及气血阴阳失衡的病理状态,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精髓所在,疗效显著。今后若能对中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盲法和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可增强中医治疗PMS 的有效性的说服力,加强广大中医从业者的临床经验交流,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情志疗法综合征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考前综合征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开学综合征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