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与桐城文化研究的相互促进

2020-12-28 06:55叶当前
关键词:李公麟桐城派桐城

叶当前

安庆师范大学坐落在桐城派的故里,《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桐城派研究”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该栏目一直重视在桐城派领域组稿。新世纪20 年来,共发表桐城派与桐城文化方面论文117 篇。自2007 年第5 期开设“桐城派研究”专栏起,学报不断提升栏目用稿的质与量,至2014年逐步形成范式,每年至少有4期刊载专题组稿,每组2-3篇,其中2015、2016两年年均刊发12篇。

综观本栏目刊发论文,主要涉及明清桐城文化与清代桐城派研究,对象包括桐城籍与桐城派名家42人、名作《古文辞类纂》《龙眠风雅》《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等、桐城派内部交往及外部交游、明清以迄民国时期文人与桐城派关系、桐城方氏姚氏马氏家族等望族、桐城派诗学、桐城派文章学、桐城文人的游幕治生与经世思想、桐城派研究史、桐城文人的书画等。专栏论文时间跨度较大,上起归有光对桐城派的影响,下至陈独秀、老舍与桐城派的关系,乃至当代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综述;论及地理空间较广,除重点关注桐城籍文人与桐城地域文化、家族文化外,还兼载桐城派在全国各地传播的学术成果;研究学科较全,桐城文人与桐城派的哲学、史学、文章学、诗学、文献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均有所及。

然而,本专栏论文仍存在不平衡现象,如从专人研究上看,关于方以智、吴汝纶的研究各9篇,数量最多;方东树7篇、姚鼐6篇、方苞5篇、马其昶4篇,居中游;戴名世、钱澄之、曾国藩均为3篇;刘大櫆、梅曾亮、马瑞辰、吴德旋、黎庶昌、姚永朴、林纾等多数人的研究才1篇。管中窥豹,亦可推测新世纪刘大櫆、梅曾亮等桐城派名家的研究亟待加强。再如桐城派综合研究,本栏目虽刊有桐城派《庄子》学、母教、女性诗学、诗学演变、思想史等相关论文,但桐城派文学史、经学史、评点史、诸子学、教育史等的宏观梳理尚待推进。最后,如何学以致用,寻找桐城派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机契合,也是学报该有的文化担当与出版使命。

近年来,“桐城派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热点,安庆师范大学亦着力将本学科建设成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集中精力打造本栏目,旨在为学科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为学界探讨流派文学与地域文化开辟一个学术平台,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稿,共同耕耘经营“桐城派研究”这片学术园地。

本期本专栏两篇论文均属于桐城文化研究范围,一者属文化诗学的研究,一者属文献与田野双重考据的研究,各有特色。章建文《张英请假归里同僚送别活动的话语考察》一文以康熙二十一年同僚送别张英乞假归里葬父的赋诗作文活动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康熙平定三藩之后赐宴群臣、祭献祖陵两次赋诗作文的重大事件与本次活动的同质性对话关系;进而考察送别诗文的作者身份、地位,凸显本次活动的规格及其向内的号召力、凝聚力与向外的强大辐射力;最后从赞美品学功业、叹羡深受眷宠、期盼早日回朝三个方面分类解读本次集体送别诗文对张英的高度评价,揭示本次送别活动的文化意义。吴章进《龙眠山及李公麟籍贯归属地争议问题》一文从历史文献、李公麟《龙眠山庄图》、实地田野考察三个方面考证龙眠山的地理归属与李公麟籍贯问题,认为龙眠山主体在今桐城境内,李公麟籍贯应为庐州舒城,可备一说。

猜你喜欢
李公麟桐城派桐城
李公麟《五马图》首度公开亮相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论“桐城歌谣文化带”的形成
融通诸体的桐城派文学理论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桐城派文化的创新与现代传承研究
本期拉页
安徽桐城六尺巷
坚持不懈的李公麟
论《西洋杂志》的延与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