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海军医疗救治经验对我国海警医疗救治发展的参考

2020-12-29 12:15李伟鑫孙洪涛石恒源李景泽陈旭义综述郭春良审校
武警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卫勤伤病员海警

李伟鑫,顾 欣,孙洪涛,石恒源,李景泽,陈旭义 综述 郭春良 审校

多数发达国家海上军事力量成立较早,有较丰富的作战航海经验,海上医疗救治体系相对完善。目前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海上力量的情况下,其医疗体系共同特点除了表现在开展基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外,医疗设备齐全且伤病分级救治明显。我国海警于2018年7月转隶武警。海警转隶前由国家海洋局管理,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各项海上医疗救治主要依靠地方医院。转隶武警后,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海警的医疗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海上救治而言,就需要有自身的医疗救治体系来应对新任务、新形式下在海上出现的各种伤病情况;此外,海警所拥有的船舰较小,设施相对老旧且不完善,很难应对在新形势下的任务需求及在任务中出现的 各种伤病情况;加上卫勤保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救治能力参差不齐等,使加强海警医疗救治保障体系建设迫在眉睫[1]。笔者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对成熟的医疗救治体系,结合我国海警自身医疗现状和任务特点,对海警医疗救治体系进行综述。

1 国内外海军医疗救治现状

1.1 中国海军 近年来,我国海军保护国家海洋权益、海外航行安全等各项任务有所增加,对船舰的职能要求更高,但在任务中出现伤病员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所以对海上医疗保障能力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海军构建了海上单舰艇-编队救护所-医院船医疗救治体系,并且建立了救护艇、卫生运输船、救护直升机、医院船等海上机动医疗救治力量体系。船舰所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平诊、战伤急救、特殊情形下的手术,伤病员的收容和医疗用品保障。同时体系还配备远程手术指导设施以提高手术救治能力,随船的医技保障为此提供各项诊断检查。与专门的医疗船和大型后勤补给船相比,船舰空间有限。为合理利用空间“一舱多用”,设置医疗舱室时兼顾非医疗时期情况,平时充当其他舱室,任务需求时用作医疗救治舱室。根据美军相应伤病员收容标准,船舰上医疗救治床位数应为舰员的1%~2%,而我国的床位比例为2%~3%,伤员随船舰的治疗比例较高[2]。我国海军在任务需求上可满足对伤病员进行现场紧急救治和部分病患的早期治疗分级,并积极组织后送。在远程医学方面,已经成功地应用海军远程医学会诊系统,利用我国自有海事卫星传送实时影像、电子病历及手术直播,但是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目前条件下能解决轻、中度疾病的诊疗,对于实现更多远程医疗救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军医疗救治方面与美欧等先进国家相差不大,而对舰船遂行任务人员心理疾患等方面的关注程度,相对于国外较弱[3]。

1.2 美国海军 美国海军医疗救治较为规范化、系统化,制定有各项规章标准,同时重视船员的医疗培训[4,5]。船舰设计了专门的医疗舱室并配备相应的医疗装备,用于船舰人员日常疾病救治。海上齐全的医疗系统配置主要得益于美军对战伤救治的研究,各种海战伤救治技术、装备和药材,皆可配备到相应医疗救治单位[6,7]。在规范的体系和物资保障下,海上医疗卫生体系在平时对舰上人员进行日常健康维护,战时主要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处理和转移后送,并加强了远程医疗支援功能。为此,美军船舰上配备了医疗信息系统,保证了海上医学信息的监测、传输、分辨等功能,实现了部队与支援力量的远程医学联系[4]。

同时美国海军的舰艇装备具备机动后送能力,能及时将伤病员后送至最近医院进行救治康复。针对医疗后送体制,根据伤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四级医疗阶梯实施救治。第一级为船舰的急救,随船医护人员提供所有基础疾病的治疗,并对舰船的人员进行疾病的预防控制。第二级为初步复苏,开展手术和医学复苏,挽救生命和肢体功能,伤员情况基本稳定后通过舰船或飞机后送到第三级医疗阶梯,进行后续的治疗,第三、四级医疗救治以伤病员康复治疗为主[5,6]。美国海军的医疗救治体系最为完善,这些优势能为我国海警救治的发展提供很多借鉴。

1.3 日本海军 日本自二战战败后,国家保卫力量是在美国的扶持下重建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海上力量为海上自卫队,担负海上各项任务。其医疗卫生体系领导制度为逐级负责制,参谋部设首席卫生官,负责海上自卫队的卫勤事务,船舰医疗卫生体系相应项目有不同医疗人员[7]。普通任务中,军医不伴随保障,其船舰人员具备日常的医疗自助服务能力,不但更为便利,还减少了舰船载荷。特殊任务时,军医随舰进行保障,可提供与一般诊所大致相同的诊疗服务,具备医院船的功能。若在执行任务中出现危急症患者无法处理,可开启远程医疗系统及NTT电讯通信系统与世田谷区自卫队中央医院或横须贺医院连通,以获取远程医疗支持。考虑船员的生活与战时救治的情况,设置舰船战情控制中心、军官生活起居空间与医疗区域[8]。目前,服役的舰船都配备海上医疗救治平台,配备人员能够救治各类常见疾病并开展相应的手术。并具备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具体表现为舰船的医疗设施配置完善,布置多个模块化医疗舱,同时根据需要增设放置标准的医疗舱。并具备在大规模灾难应急救援时,目前所拥有的舰船可改变为“医院船”使用。这种灵活化的医疗模块不仅我国海军可以借鉴,针对海警船只较小的情况也能有效应用。

1.4 英、法等国家 欧洲以英、法等国家为代表,其海军经历长时间发展,积累较多海上医疗救治经验。英、法海军医疗主要由军医和医助承担医疗任务。军医主要职能为治疗伤病员,发挥医疗组织在军事行动中的效能。医助是英国皇家海军医疗部门的骨干,受过良好的训练和培训,担负着基本医疗,协助军医的角色。当船舰不执行任务时,船舰上的医务工作者会前往各军队医院代职培训,并定期进行专业考核,确保具备应有的医疗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三军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改变各部队自成体系的做法,在战时让伤病员得到及时的处理[9]。相比美军类似的四级救治体制,英法海军的医疗系统更为完善。一级救治包括初级救治、专业急救、检伤分类、复苏和稳定伤员,伤员有限度地留治、做好伤员的后送准备,成为医疗体系中的基础。另外将伤病员分为绝对急救和相对急救,在这级医疗中配备急救设备、医疗小组和急救员,并有相关药材配备标准。医疗保障方面,相对其他国家更重视船舰上人员的牙科保健,建立牙科保健系统并拥有21个医疗中心站,为护卫舰和驱逐舰上人员提供牙科医疗服务[10]。

1.5 俄罗斯 仍保持苏联时期的编制结构,船舰的医疗卫生体系不变,维持原有医疗救治体系。俄罗斯海军拥有比较完善的卫勤保障系统,各医疗单元模块分工明确且细化。海军配备舰队医院、基地医院、疗养院,为整个舰队提供医疗救治。海上突发小类常见疾病由随船的卫生员进行处理,对于船员的疾病预防有所加强。全员依托舰队医院进行急重病救治,并开展全员的医学基础教育和紧急救治训练。俄军目前只有“额尔齐斯河”号医院船服役,设施完备,除常规医疗救治配备外,还配备康复健身配置用于官兵的保健疗养。海上医学科研方面,近年俄罗斯海军卫勤体制改革过程中裁撤一些重大海上医学实验室,对海军之后的放射防护工作影响很大。在其他各国大力发展战争医学防护救治的情况下,俄罗斯是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国,应该引起我国海军和海警的警示,重视相关科研的发展[11]。

2 我国海警医疗救治体系的构建

2.1 当前背景 当前,中国领海所面临的周边及国际安全环境趋向复杂、海上维权斗争趋于频繁,海警新转隶武警后,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责、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海上治安和安全保卫等任务[12]。海警目前的装备多为小型船舰,由于船只吨位的区别,海警不能直接沿用海军的海上救治体系,其医疗救治体系应当参照战伤救治规则。

海警任务活动范围主要在我国领海,范围不及海军任务范围大,因此有部分医疗可以依靠陆地解决。同时海上环境及任务情况也给海警的海上医疗救治提出挑战。根据对海警船员日常疾病统计情况看来,主要为皮肤病、骨骼肌肉疾病、耳鼻喉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可随船进行救治与预防[13];对于伤病情况看来,主要为开放性伤口及溺水情况的出现,需要得到紧急救治;因此需要舰船自身具备一定的应急医疗保障能力,在短时间内对伤员进行时效救治。

2.2 卫勤使命任务 海警所承担的卫勤使命分为两种状态:(1)执行任务状态,应为所有舰员提供常规的医疗保障,满足海上隧行任务期间伤病员的诊治及后送要求;(2)非任务状态,海警部队官兵的健康维护预防[14]。我国海警舰船需做到“一舰多用、平战结合”,在满足跨海执行任务的同时,医疗救护、运输救援等多种任务需同时兼备[15]。医疗救治体系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1)平时门诊。具备日常医疗,尤其是口腔疾病治疗。舰员生活集中,活动较少,执行任务期间远离陆地。为有效开展舰员的日常医疗,应当配备有诊疗室,基本检查设备、理疗设备等。(2)突发情况的救治。突发医疗保障需求出现时,要临时征用会议室等大空间船舰舱室,组织紧急救治,并结合通讯设备与陆地医院联合救治,提高救治能力。(3)常规药品及医疗设施的配备。包括药品、手术器材、检查设备等在内的医用设备有必须的存储空间。(4)非任务状态下的医疗系统维护,所属人员的疾病预防保健及健康宣教。

3 海警医疗救治体系思考

根据我国海警现状及卫勤使命任务要求,可沿用海军的医疗后送分级体系,借鉴美军的海上医疗救治体系,参考日本的近海医疗救援的模块化灵活性及英法医疗经验,同时参考俄军的医疗保障,提升我国海警适用于实战所需的医疗卫生后勤保障力量。

海警医疗救治体系的构建需满足海上基本医疗救治需求,同时可借助地方医疗资源,以保障救治能力最大化。首先解决海上常见疾病的救治,因此单舰艇上医疗救治是医疗救治体系的重点和基础。其次建立完善的医疗后送分级体系,对于危急重伤病情,进行紧急救治并后送至最近的地方医院进行治疗,加强与地方医院的链接,融合使用地方医疗资源[16]。并且可以针对不同任务情况,对任务中可能伤病情况进行预估分级,并根据等级进行配备医疗救治且最大限度满足突发状况,合理利用人与物等资源。对于船舰的构建设计和物资后勤保障可参考日本,设置相应标准。船舰的布局设置有能扩充收容伤员和舰上临时医务人员的住宿空间,同时兼顾船舰空间有限的条件[17]。在医务人员配备方面,随船医务人员具备海警特殊医疗保障能力,能开展较常见手术,同时船舰配置远程手术指导设施,提高手术救治能力[18]。药品等物资保障方面,可参照我国海军相关标准,在船舰设置一定容量的储藏室,储备相应的药品器材。疾病预防方面,对于可预防疾病加强干预。同时关注舰船上人员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诊室,使船舰上具备一定的心理疾患防治能力[19]。

虽然我国海警成立较晚,卫勤保障能力相比海军及国外海上力量有较大差距,但是我们坚信,随着军改的继续推进和不断完善,海警系统各类人员及卫勤医疗装备的进一步整合,紧跟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增强的步伐,海警的卫勤保障水平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海上医疗救治体系会最大程度地满足各项任务的需求。

猜你喜欢
卫勤伤病员海警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惠爱医院
部队医院对住院军人实行全程优质服务及管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