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某队属医院新兵集训卫勤保障的实践与思考

2020-12-29 12:15刘彩霞
武警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卫勤新兵总队

刘彩霞,张 羡,范 丽

随着部队医院体制编制改革任务的完成,我院由总队医院转型为队属医院,承担总队各类遂行任务(战时)的卫勤保障工作[1],其中基地化新兵集训保障就是重要实践。自2014年起,我总队新兵训练依托综合训练基地集中组织,由各支队卫生队派驻军医和卫生员进行医疗保障。今年根据上级指示要求,结合新训任务特点和卫勤保障的实际需要,考虑到疫情防控面临的严峻形势,医院在新训基地组建前置医疗点,实现医院和支队联合保障。配强医护力量,配备常用药品和部分急救器械,全面开展门(急)诊诊疗、医疗巡诊、流感和腺病毒病原快速检测、发热患者隔离观察、食品卫生监督、健康宣教等工作,全时全程驻点保障,圆满完成总队“基地化”新兵训练卫勤保障任务[2]。

1 主要做法

1.1 科学谋划、统筹部署,做足备的工作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新训期间卫勤保障工作。设置前置医疗点,开设隔离病房,备足常用药品,重点是奥司他韦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医用防护用品等物资。突出卫生防疫科、医学心理科“防”的作用,及时制订疫情防控预案,规范卫生防病防疫工作流程,制定体温监测、就诊登记、病员转诊、饮食卫生监督、防疫消杀、紫外线消毒登记等制度,按计划开展心理测查、心理辅导工作,整合内科、外科、急诊科的救治力量,为新训基地卫勤保障提供充分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1.2 驻点保障、处置高效,落实治的要求 前置医疗点成立以1名内科医师、1名外科医师、1名护士和1名司机组成的卫勤保障小组,人员实行7日轮岗制,配救护车1辆和相应的诊疗器械急救药品,全时全程承担新训期间门(急)诊诊疗、发热患者病原快速检测、急重症患者后送、消杀防疫、卫生监督、遂行保障等工作。并按照人员数量的3%~5%设置隔离留观床位,针对体温≥37.3 ℃的发热人员严格落实“不治愈不归队”的刚性要求。保障人员立足基层需要,主动走进班排、走到训练场,为参训官兵提供诊疗服务。对于新训中出现的突发性晕厥、骨折、头部外伤、高热、电光性眼炎等急症病例,驻点医护人员在早期救治基础上,实施医疗后送。医院每月派出医疗专家小组到新训点开展医疗巡诊,负责疾病的会诊和伤病早期专科治疗指导,同时补充前置医疗点物资耗材和药品[3]。新训期间处置伤病员693人次,呼吸系统疾病、军事训练伤及皮肤病的发病率居前三位,与陈静怡等[4]的调查相符。医院把专业力量前置一线进行保障,可改善基层卫生人员缺乏的状况,及时发现卫生防病和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上的薄弱环节,重点把握入营时机组织新兵学习健康防病知识,全程指导环境消杀灭工作,做好卫生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线巡诊,指导军事训练的安全防护,更好地保障新训任务顺利完成,提高新兵训练质量[5]。

1.3 卫生防病、疫情防控,解决防的问题 医院把疫情防控和预防食物中毒作为重点工作,畅通各大队与医院、医院与总队沟通渠道,建立传染病预警机制。各班班长为本班体温监测员,每天早中晚3次监督体温测量并做好登记,及时发现发热人员,早期发现传染病患者,落实2 h上报制度。医院卫生防疫科调动全科力量在一线保障,人员每周一轮换,持续开展食品卫生监督和防病防疫工作督导。严格落实总部卫生局关于疫病信息每日上报要求,对所有新训大队的发热和传染性疾病数据进行统计上报,每周再进行汇总,及时发现疫病集中暴发苗头,采取干预措施。新训期间未发生一起聚集性发病事件,做到传染病零扩散。

1.4 体格复检、心理测查,把好筛的关口 医院高度重视新兵体格复检工作,在总队卫生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试行)》对全体新兵进行体格复检和心理测查。成立体格复检专家小组,严格把关,严格标准,医学心理科派出专职人员跟随总队心理测查小组以电脑问卷的形式对全体新兵开展心理测查工作,与心理指数偏高的战士面对面座谈,进一步排除心理疾患,最大程度保证了新兵以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生活、训练和勤务中。

1.5 临时任务主动遂行,拓宽保的范围 医院派出的驻点保障人员在执行新训任务期间,还承担了多种临时性保障任务。如武警部队在综合训练基地组织某培训班的医疗巡诊、新训实弹训练前弹药运输、总队营团级干部考核、新兵野营拉练等伴随保障等,充分体现了医院官兵的服从意识,提升了保打赢能力。

1.6 科研工作贯穿始终,体现钻的精神 医院结合医疗卫勤保障和科学指导训练的任务需要,开展医学研究,用科研带动业务技术发展。在本次新训中,医院相关科室以支队为单位组织新兵肺功能测定,研究新兵肺功能的个体差异对军事训练成绩的影响;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对新兵集训期间心理应激状况开展相关研究等。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指导基层防病,加速队属医院诊疗护理、预防指导等业务技能的提升[6]。

2 思 考

2.1 紧贴卫勤保障实际,提升科技化保障水平 医院卫勤部门应加强卫生技术评估,根据新训保障的总体目标,对“基地化”新训环境、新兵身体和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以及医疗技术保障是否满足日常需求、是否便于操作、是否适应演训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估,为方案制定、装备选择、药品准备、医疗后送、伤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为精细化卫勤保障和科学决策提供证据支持[7]。鉴于新训基地与队属医院距离较远,应突出医疗巡诊的作用,尽快从送医送药的巡诊模式拓展为集健康宣教、心理服务、诊断检查、现场治疗、疾病回访的综合性服务,真正解决官兵看病难的问题。从医疗点接诊情况看,口腔疾患对官兵造成生活和训练上的困扰不容忽视,配置筹建便携式流动口腔治疗平台,可现场诊治龋病、牙髓病、牙周炎、冠周炎等口腔高发疾病[8]。同样针对就诊不便的问题,在医疗点接入军字一号和远程医疗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伤病就医的网络化管理,优化医疗资源,满足疑难杂症的专家会诊[2,9]。根据新训任务需求科学化抽组保障力量,既要有临床专业业务骨干,也要有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和心理工作人才,防治结合,一组多用,力争发挥最佳效能[10]。

2.2 强化备战练兵意识,加强单兵卫勤保障能力建设 用强军思想统领医院全面建设,加强思想引领[6],全体人员应充分认清当前形势,明确队属医院职能作用,落实“后勤变前勤”的总体要求,把保打仗、保打赢、保战斗力作为主责主业。卫勤训练应按照《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贴近实战,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使训练和实战达到一体化[11]。同时加强全科医师力量建设,以应对复杂环境下卫勤保障任务需要,全面提高单兵卫勤保障能力,真正实现“一专多能”[12]。

作为总队遂行任务卫勤保障的主体力量,医院承担着一线部队的卫勤保障工作,通过此次基地化新训卫勤保障的实践锻炼,医院的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新的形势对平战时的医疗卫勤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应尽快找准职能定位,上下合力早日完成转型重塑,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13]。

猜你喜欢
卫勤新兵总队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年《武警医学》刊稿情况统计
所有的“象”往之路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新兵,请入列!
点亮初心,打造出版精品——出版新兵成长记
2019年《武警医学》刊稿(含照片)情况统计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