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幸福感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2020-12-30 16:13黄小慧
好家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幸福感幼儿教师个体

文 黄小慧

一、专业要求,引领职业幸福感

幼儿园是幼儿迈向社会、融入集体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和学习基本礼仪规范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教师响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号召,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引领幼儿健康成长,这也是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所在。

二、自我剖析,诠释职业幸福感

(一)幼儿教师职业角色的自我剖析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多才多艺;作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幼儿教师要公正严明,以身作则;作为幼儿的代理家长,幼儿教师要无微不至,和蔼可亲……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导致了他们要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大多数幼儿教师在刚步入工作岗位时,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对幼儿充满了爱心。但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逐渐降低,但教师依然要有坚持的精神和强大的毅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也是职业幸福感的体现。

(二)幼儿教师教育观的自我剖析

在过去的幼儿教育观中,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幼儿个体主动性的发挥,理所当然地认为幼儿都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理应承担起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幼儿从一开始入园就受到教师方方面面、条条框框的制约,要学会分辨什么是“不可以”“不要做”“不对”“不能”,这些过时的思想观念早已不符合我们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时代的育儿观要求教师要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引领者,而不是主导者。

(三)幼儿教师适应性的自我剖析

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繁杂且琐碎:每个幼儿的健康状况要关心,班级的环境创设要管理,幼儿家长的需求要满足,甚至日常工作结束后还要写教案、做研究课题……而这所有的一切,教师都要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就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会夹杂负面情绪,产生职业倦怠感。教师也需要社会的肯定、鼓励、支持与关心。

三、全方位改进,强化职业幸福感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观要求教师将幼儿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注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知识的获得不再单一地依靠教师的灌输,还要依靠幼儿自主的挖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爱护幼儿,幼儿尊敬教师。完全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感。

(二)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教师要明确幼儿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并爱护这些个体。第二,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磨炼毅力,确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奋斗目标。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自身修养,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三,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修养。

(三)完善园所管理制度

第一,让园里的每一位主班教师、配班教师和保育教师都明确自己的职责,端正行为态度,并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标准。第二,要积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心理需求与发展期望。必要的时候,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确保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第三,师幼关系要平等,教师与规章制度之间也要平等。只有让教师体会到公正公平,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幸福感。

(四)优化教师生存环境

如果能够给教师提供宽阔而多维的教研平台,那么教师会从中获得自我肯定,同时也能够汲取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职业幸福感。幼儿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是变化的、动态的,也是不可复制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与自我修正,这样才能体会教育研究带来的成就感、充实感,使教育工作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对幼教事业充满幸福感和热爱感。

正如徐特立所说:“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每一位教师都要格外珍惜和不断积累这种愉快的、热爱的真情实感,让它成为推动我们成长的巨大力量。

猜你喜欢
幸福感幼儿教师个体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