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快乐绘画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0-12-30 16:13周义华
好家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绘画情感幼儿

文 周义华

绘画是利用点、线、面、色等绘画元素进行艺术加工与个性创造的艺术形式,是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与表达的方式。我园进行了长达10 年的绘画教学的实践研究,在感受到绘画独特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绘画教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教师过分关注绘画表现的结果,而忽视了绘画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反应及主体性特征的表现,刻板模仿专家,使绘画活动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找寻幼儿情感与绘画发展的结合点,让幼儿在放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真正体验绘画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开发智慧潜能,我们尝试让幼儿快乐绘画,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

一、支持幼儿“异想天开”

快乐绘画可以激发幼儿活跃而丰富的想象力,让幼儿尽情地表达好奇与快乐。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四种方法鼓励幼儿“异想天开”。

(一)共同特性联想法

让幼儿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发挥想象力,并创造出与之类似的不同事物。如在中班主题活动“鞋子的联想”中,我们让幼儿在把握鞋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抓住“奇特”与“神奇”这两个关键词,发挥想象力。一时间,鞋子变成了漂亮的爱心飞船、飞驰的汽车、灵巧的潜水艇、庞大的鞋子房……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在幼儿的笔下变得别具一格。

(二)图形拼装组合法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将打散的图形进行自由拼装,从而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独特图形。例如,有眼睛上长出了手的外星人,有脖子上长出了许多头的非洲人,有长了许多手的千手观音,有长了翅膀的小精灵……新、奇、异、怪,幼儿创造出的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图画,连老师们都望尘莫及。

(三)异质同构重建法

对不同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替换,组成新的图案。例如,将人的脸与鱼的身体连接在一起重组为美人鱼,对人脸的五官进行替换,将眉毛替换成树叶、月亮,眼睛替换成香蕉、电视机,嘴巴换成飞机、毛毛虫等,这种创造方法极大地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有效地开发了幼儿的智慧潜能。

(四)线形分割丰富法

为了突出绘画主体,我们常常用各种线条与形体对主体或背景进行不规则的分割加密,以求作品结构的丰富性与创造性。线形分割丰富法能够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的需要,深受幼儿的喜爱。

二、鼓励幼儿“随心所画”

“随心所画”是快乐绘画追求的美好意境,这种意境能够激发幼儿的绘画动机。实践中,我们有意激活幼儿的快乐情感,以增强其绘画的内驱力,满足其放飞自我的愿望。

(一)主题生发

主题课程是幼儿在园生活中关注的焦点,它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层层深入的特点,使幼儿能够获得全方位的体验,因此幼儿乐思、乐想、乐画。主题课程为幼儿绘画提供了充足的创作源泉。例如,大班主题课程《我想飞》,从“飞行”切入主题,历经两周,通过对三个版块——“会飞的鸟”“会飞的昆虫”“各种各样的飞行器”的认识,激发了幼儿强烈的飞行愿望,由此生发出主题想象画《我想飞》,尽情表达自己对“飞”的奇思妙想……

(二)生活触发

捕捉生活趣点,让幼儿的思维自由翱翔。如奥运会是幼儿们在体育活动期间谈论最多的话题,于是,我们抓住契机生发了“奥运会上的运动员”绘画活动。因为幼儿对奥运会项目兴致浓厚,所以他们都非常乐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中华健儿奋勇拼搏、勇夺金牌的场面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来。

(三)情景激发

通过创设具体而生动的场景,激发幼儿强烈的绘画意愿,让幼儿体验置身艺术世界的快乐。实践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游戏体验法、艺术同构法、问题悬念法。其中,利用音乐、文学中的审美要素,对同构原理和绘画加以沟通融合,可以极大地开启幼儿的情感闸门,唤起幼儿无限的遐想,推动幼儿进行审美联想和创造。例如,文学作品中《白雪公主》《美人鱼》《小红帽》等童话故事意境优美,都是很好的创作题材,是幼儿绘画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同样,音乐能烘托气氛,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在《化蝶》这一经典音乐的熏陶和优美故事的感染下,幼儿们自然地摆动着各种姿势,想象着化身蝴蝶嬉戏于花丛的美丽情景。这种感染心灵的意境体验,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发散了幼儿的思维,而且给予了幼儿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让美妙的乐声与美好的心愿自然地融入幼儿的绘画作品中。

(四)奇想散发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为丰富、最为活跃的时期。抓住瞬间的灵感,满足情感的需要,以激发绘画创造,是幼儿快乐绘画的动力源泉。如在活动“认识蜗牛”中,当看到蜗牛慢慢爬动的可爱模样,幼儿们突发奇想,要为蜗牛“蘸”上颜料。对于幼儿这个离奇、大胆的想法,我们没有制止,而是因势利导,鼓励幼儿进行尝试。幼儿们边看着蜗牛爬行边兴奋地说:“瞧,它们爬出了五彩路!”

三、允许幼儿“自圆其说”

绘画是幼儿最为开心、最为自由的时刻。他们可以尽情地想,尽情地说,尽情地画。太阳的形状可以是方的、五角形的、菱形的……太阳的颜色可以是蓝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只要幼儿乐在其中、知其所然,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我们都会给予赏识与支持。

(一)津津乐道

大班绘画主题“暑假趣事”中,君君小朋友画了一幅自画像《看小鸟》,表达了她从北京旅游回来的深切感受。她在衣服上画上地图,在脸上画上万里长城。绿色太阳当鼻子,弯弯的月亮当嘴巴,当老师指着绿色的“太阳”问她是何意时,她神气地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爬长城,天好热好热,所以我要画个绿太阳,让人们凉快一点,让许多小鸟都飞来,让这里的树长得更绿、更高大。”尽管她的画面随意、稚拙,但是那份天真、可爱与自信却透露出一种趣味情感、一种思想精神、一种生命张力。

(二)情感宣泄

在小班绘画活动“小兔吃青草”中,我们让幼儿学画小兔吃青草,红红小朋友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小兔子,我给你吃青草,多吃点呀!”当我走过去看时,发现她的画面上全是青草,看不见小兔。我问:“你画的小兔呢?”她说:“蹲在草丛里吃草呢。”虽然红红画得并不像,但是她却找到了宣泄情感的乐趣。这就是快乐绘画特别强调的“在体验中感受美”,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情趣,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实现幼儿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

(三)泛灵表现

幼儿的天真决定了他们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因此他们的画总是富有生命力,充满了奇思妙想。如小班绘画活动“神奇的吹画”中,幼儿们会边吹边讲:“吹呀吹,颜料变成了大马路。”“走呀走,颜料变成了蚂蚁迷宫。”他们自言自语、相互讨论,让吹画活动变得富有情趣,为吹画活动赋予了生命内涵,这无疑给幼儿的绘画增添了情趣和乐趣。

四、给予幼儿“成功体验”

幼儿快乐绘画的心理体验过程蕴含着成功的喜悦,这种快乐也融入了自我欣赏、同伴认同和师幼互勉中,也是幼儿积极情感的充分体现。

(一)“说画”中感受快乐

“说画”即作品解读,这是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最为快乐与自豪的时刻。因为每一幅作品都蕴涵着幼儿独特的心灵故事,而说画正是幼儿引领大家走进自己心灵的契机。实践中,我们为幼儿创设“说画”的平台,让幼儿收获成功的喜悦。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全身沾满颜料的幼儿正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自己的画里,他们眉飞色舞地对自己的同伴或家人说着画里有趣的故事……

(二)“展画”中体验成功

快乐源于成功的体验。实践中,我们创造条件为幼儿搭建“展画”平台,如在区角中设置展示台,在教室墙上布置“我们都是小画家”专栏,在走廊上创设各年级绘画展示区,在节日中开设画展……总之,为幼儿创造一切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绘画的信心。

(三)“评画”中增强信心

当看到同伴及成人对自己绘画作品的欣赏与肯定时,幼儿会自然生出快乐与自信。如大班绘画活动“用我的名字画画”中,我们要求幼儿在自带的马甲袋上用自己的名字画画,然后请幼儿穿上自己设计的、独特的“马甲”向同伴展示,并相互评价。幼儿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互相欣赏、互相赞美、互相点评,这种体验中的交流评价让幼儿产生了收获成功的快乐。实践中,我们非常注重“评画”环节,做到用“童眼”看作品,最大限度地放大幼儿优点,以欣赏、鼓励幼儿为主,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增强其自信,以“评画”激励幼儿绘画。

总之,在快乐绘画教学中通过灵活运用上述教学策略,不但可以使绘画教学丰富多彩、趣味盎然,而且使幼儿的绘画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有效促进了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猜你喜欢
绘画情感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