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预设 突出“虫”围

2020-12-30 16:13朱传兰
好家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冉冉虫子预设

文 朱传兰

一、背景:评优课堂,“虫虫”包围

这是本学期教研评优课——大班主题教学《美丽的秋天》。回想自己一周以来几个昼夜的伏案深思,与同组教师们的反复磨课,我深吸了一口气,暗暗给自己加油。望着幼儿们身后一群听课的老师,我镇定自若地带领幼儿们一起走进畅游大自然的课程。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充分,我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活动中的前两个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带领幼儿们走过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悠悠自在林、多多趣果园、来今廊……让幼儿们尽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幼儿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小手触摸,兴趣盎然,为整节活动课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到此,我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教学任务。由于课堂真实、自然、有趣,幼儿们热情洋溢、兴趣高涨。于是,我开始进行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园内寻秋活动后的情况反馈。

幼儿们分享了自己的活动所获:

“我闻到了含笑花甜甜的味道。”

“我抱了抱大树,树皮很粗糙。”

“我发现紫藤花的形状像一串葡萄。”

“我看到菊花不但有很多种颜色,而且有多种形状。”

“老师,爬山虎的叶子又红又黄。”

“秋风吹在身上凉凉的,地上的小草有点黄了。”

……

这时,突然从后面一群男孩子中间传出了一阵尖叫声,所有幼儿和听课老师的视线都投向了那群男孩。

“老师,冉冉在脚下找虫子!”一个幼儿大声嚷道。

“天哪,虫子爬到我胳膊上来了!”另一个幼儿边用手掸衣服边从地上跳了起来。

“抓到了,抓到了,哈哈!”冉冉从其他几个幼儿身后钻了出来,如获至宝似的捧着几只虫子。

其他幼儿则像看魔术表演一般,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此时此刻,活动因“虫”而沸腾起来,虫子已然成了活动主角,而我则被遗忘在一旁。意外的一幕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想赶紧将幼儿们重新拉回到预设的活动中来,继续交流刚才在园中的发现,但看幼儿们这阵势,还能拉得回来吗?就算拉得回来,也是“强扭的瓜不甜”了。于是我立刻做出了一个决定:干脆由孩子们去吧,后面的教学环节也只能见机行事了。

二、措施:潜入虫中,突出“虫”围

“让老师也来瞧一瞧,什么虫子这么有趣!”我边说边轻拨开围着的幼儿们,好不容易挤到捧着虫子的冉冉面前。幼儿们见我也参与进来,兴致更加高昂,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我从来没见过这种虫子!”

“这虫子爬得可真快!”

“从哪里捉来的?”

只见冉冉小心地将虫子放进口袋里,只留出一点点口袋缝,生怕虫儿再次爬走。

“孩子们,想不想更仔细地看看虫子?”我高声问道。

“想!”幼儿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我们一起回教室,仔细看看冉冉捉的这些虫子吧!”

话音刚落,幼儿们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活动室里坐了下来。冉冉看到我的手势,小心翼翼地把他捉到的几只虫子放在了投影仪上,并对我说:“老师,快来帮帮我,要不虫儿又要爬走了。”

一切准备就绪,还没等我发问,冉冉就滔滔不绝地炫耀起他的虫子:“这叫臭屁虫,仔细闻的话它身上有股臭味,是我刚才在草丛中发现的。只是它太爱爬了,捉回来我一直把它放在口袋里。地上还有很多呢,我好不容易才捉回来几只。”

听着冉冉的解释,我禁不住笑着说:“你的这一发现实在是太有趣了!”

“老师,只有冉冉发现了这种虫子。”一名幼儿羡慕地抢答着。

“是啊,大自然蕴藏着许多奥秘,它是有生命的。今天,冉冉小朋友就为我们揭晓了大自然的小秘密,让我们一起为他鼓掌!”活动室里一片掌声响起。我顺手在表演区拿了一只袋子让冉冉装好虫子,冉冉在掌声中乐滋滋地回到座位上。

听着四起的掌声,看着冉冉喜悦的背影,我终于暗暗地吁了一口气,更多的是因为惊喜。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但此时的课堂似乎更加生机勃勃,幼儿们的眼神中涌动着一股掩饰不住的活力。

三、思考:返璞归真,生机盎然

《美丽的秋天》这一课先后上了有三次,但效果最好的还是这次教研评优课,因为这次课程有意外嘉宾——虫子的出现。

教研优质课堂中发生的“虫”事件是我对课堂预设的临阵挑战,至今让我回味无穷,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点:

(一)返璞归真

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说,幼儿感兴趣或关注的对象应该成为我们的活教材,这是超越预设和课程生成的重要途径。案例中,如果我无视幼儿们对于虫的兴趣点,并强行将幼儿拉回到预设方案中,我想无论后来我怎样循循善诱、情真意切,课堂效果都不会太好。因为老师在幼儿们最兴奋的时候将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叫停,这等于把幼儿划在了自己的对立面,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我大胆摒弃了“叫停”的念头,追随幼儿们的兴趣和真实的体验,顺其自然,突出“虫”围。在“一弃一捉”中,我和幼儿们一起超越了课堂的预设,同时也跨越了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束缚,让幼儿真正回归到一种纯自我、纯天然的氛围中,而这种课堂氛围不正是我们课堂教育所追寻的吗?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案例中,我遵循了幼儿的生活轨迹,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课堂与生活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从而使教学源于生活、富含生活、高于生活,这样就凸现了幼儿园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在生活的课堂中折射出了情感体验的魅力。

(二)生机盎然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上述案例中,我从“虫”出发,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实质上我是从“幼儿”出发。因为在优质课堂中幼儿们制造的“虫”事件,其实是创造了一种即时性的教育资源。如果我坚持遵循预设方案,浪费了这一资源,那么势必会抹杀幼儿的兴趣。我把幼儿玩虫看作是一种教育资源的重要结构,课堂教育要善于捕捉这种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资源,这样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幼儿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能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如果按部就班地执行预定的教学设计步骤,课堂就会显得死板而单调。灵活的课堂来源于幼儿、教师、教材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的灿烂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中,师幼对话的空间大,幼儿可以实现身心自由、思想自由、表达自由,幼儿的思维才会有张力,兴趣才会有焦点,情感才能被点燃,体验才会被内化。案例中,我对“虫”事件的处理方式,不但没有影响教育效果,反而使整个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幼儿、教师、教材、课堂有机地相融,和谐地构建,从而让幼儿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真正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冉冉虫子预设
住在砖底下的虫子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雨浥红蕖冉冉香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虫子的信
幸福的虫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请不要随意捉虫子!
嘟嘟学成语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