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0-12-31 00:16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文曲星希望小学李凤丹
亚太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兴安岭词句批判性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文曲星希望小学 李凤丹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笔者始终围绕以读为主、以生为本,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了合理运用,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是重点,因此,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重点词句,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生动和精妙,感悟小兴安岭美之所在。

一、课堂教学实践

(一)新课导入环节进行情境创设

作为一线教师,对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其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非常容易开小差,很难将注意力全程集中于学习中。教师平铺直叙地开展教学,更是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身心压力,进而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下降。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当中,应当首先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只要能够通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够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全程集中注意力,配合教师教学的开展,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课堂导入的设计可以如下:“(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你们快看!美丽号列车来了,作为本次列车的列车长,我要带领大家去一个风景如画、物产丰富的地方。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伸出食指书写课题。”

(二)进行课外品读,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1.初步感知小兴安岭的特点

在阅读和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先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感知,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基本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需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非常深入的阅读,而只是需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简略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捕捉到一些相关的信息即可。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如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小兴安岭的特点。

师:同学们先翻开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快速阅读了第一自然段后,除了小兴安岭的位置,我们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吗?

生:望不到边的树木,树非常多。师:你们是从哪儿看出的呢?

生1: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生2:放眼望去,绿树成荫、郁郁葱葱。

师:哇!同学们真厉害!小兴安岭不光有许许多多的树,美丽的景色也是多不胜数。

2.重点语句掌握,感知小兴安岭春季之美

语文的教学是以单篇课文为主要载体的,而一篇文章则是由若干的语句组成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强调学生对语句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只有在正确、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语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课文形成正确的认识,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语句的掌握。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的列车来到了第一站——小兴安岭的春天。接下来,大家对第二自然段进行阅读,一边读的时候,一边思考小兴安岭的春天能够见到哪些东西呢?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并且,边读边标记相关的语句,然后进行交流。

师:有没有想要主动分享的同学呢?

生1:最能吸引我的是春天的绿叶,树木抽出的枝条中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它让我感受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师:嗯,你说得真棒!老师从你的表述中,也见到了春季的生机勃勃。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你们知道“抽出”的意思吗?

生2:长出的意思!

师:那若直接用“长出”来替代文中的“抽出”可以吗?我来做一个抽出书本的动作。(结束动作后)我们一起来做一次将书本抽出的动作。(学生一同做这动作)从刚才的动作中,你们有什么体会吗?

生3:我知道了“抽出”有着很快的速度。

生4:我发现“抽出”需要力量。

师:那么能够将“抽出”换为“长出”吗?

生5:我认为不能,因为“抽出”表示很快的意思,而“长出”是慢慢的,枝条的生长用“抽出”来形容更为生动。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比于“长出”,使用“抽出”能够更好地呈现春天树木生长的状态,使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万物复苏。

(三)再读课文,总结升华

对于一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显然不是通过一次阅读就可以形成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意境深远、思想深刻的文章,往往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够理解其内涵。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小学生本身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较低,而且缺少对生活的经验与感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础字、词、句、段的前提下再读课文,对课文的中心思想、精神内涵进行总结与升华。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师:小兴安岭的春天,为人们呈现了生机盎然的美景,你们喜欢这样的小兴安岭吗?

生:喜欢!

师:那请同学们对第二自然段进行大声朗读,将你们内心的喜欢释放出来吧!(学生对第二自然段展开齐读)我们在这节课上,了解了春季小兴安岭的美,那小兴安岭的其他季节,又会有一番怎样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

(四)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形成个人的认知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的是接受性教学,这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大打折扣,未能形成自身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还使得学生的学习、发展趋同,体现不出学生的个人发展特性,也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对学生将来的社会性发展非常不利。而批判性阅读不接受对阅读内容的既定安排,如知识、思想、情感、道德、价值判断等,都需要在阅读过程当中,通过一系列的环节来自主构建,如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对阅读内容进行解释、分析、推理、评判、甄别、选择,然后再对阅读内容的价值、意义等进行构建,并从中选择真正对个人有益的内容进行吸收、内化。因此,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形成个人的认知。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我们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对课文的学习,不过现在大家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对于课文的思想认识几乎相同,那么大家有没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和解读呢?你是否从课文描述以外的角度,体验到了小兴安岭其他的美丽所在?在课后大家进一步阅读课文,启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联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观光经验、游玩经验等,对文章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暂不考虑所有课堂教学当中的内容,而是思考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二、教学反思

(一)重点词句把握,理解文章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毋庸置疑,《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好词佳句,修辞手法也用了很多种,其生动准确的用词具有极强的美感。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把握,使学生对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有了一次身临其境的全方位感受。例如通过比较“长出”与“抽出”,使学生对文章中用词的生动性和准确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使其感受到春季时小兴安岭的生机勃勃。

(二)重视朗读训练

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优质写景文章,笔者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如齐声读、指名读、示范读、自读等,让学生多读,从读中获得感知、感悟。通过自身的阅读,能对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有良好领会,正如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采用此种方式,往往比教师直接告知效果更好。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的时候,要注意联系学生平时的生活,有效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学生走入课本,对小兴安岭的美景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此,学生自然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三)要让学生懂得欣赏文章

学生是否会欣赏文章,将决定其是否能运用文章中的遣词造句方法、修辞手法等,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懂得欣赏文章,才可在阅读其他文本时对作者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有清晰理解,进而明晰作者表达的意思。并且,唯有对文章有着欣赏的态度,学生才能将日常生活和文章所表达的事物进行有机结合。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生知识的时候,不可过分追求知识的传授,更为关键的是要通过实际教学,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悟、自己的领会,学会学习的方法,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四)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指导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和眼光进行课文的阅读,通过自我的思考、质疑、探究,获得自身主观性的阅读理解与体验,从中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成长与发展,并学会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认识事物,辨别事物。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小兴安岭词句批判性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