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医患绑定模式在驻马里维和中国二级医院批量伤员救治中的应用

2020-12-31 01:05姜晓丽朱四强王立鹏
武警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伤情批量伤员

姜晓丽,朱四强,王立鹏,邱 勇

马里是联合国维和最危险的任务区,武装冲突及恐怖袭击频发,汽车炸弹、曲射武器、路边简易炸弹等常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1]。我国自2013年开始向联合国马里任务区派驻维和医疗分队,组建联马团东战区二级医院,为维和相关人员提供医疗保障,包括突发情况下伤员的前接、收治、后送任务[2]。近年来,针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武装袭击日趋频繁,对维和医疗分队快速反应、卫勤指挥、应急救治能力提出严峻考验。第七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自2019年5月16日进驻任务区,至2020年1月9日,共完成五次批量伤员的救护,救治中全程采用医患绑定的救治模式,收到满意的效果。笔者作为第七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员,全程参与批量伤员的救治、指挥与协调过程。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05至2020-01,中国二级医院先后接收救治五次批量伤员共计23例伤员,人员类别涵盖军事人员、联合国雇员、当地雇员等,其中车辆触发汽车炸弹致伤10例,人员触发简易爆炸物致伤4例,营地遭遇曲射武器打击致伤7例,汽车炸弹冲击营地致伤2例。23例伤员中男21例,女2例,年龄20~47岁,平均34.6岁,头部外伤2例、脑震荡2例,四肢骨折5例,致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7例,全身多发弹片伤7例。

1.2 全程医患绑定模式的构建 按照我军战伤救治原则[3],遵循时效救治、分级救治、整体治疗和精确高效的总体要求,每次批量伤员救治从医患对接开始到伤员后送或出院结束,均采用将医护人员、救治区域、医疗物资与伤员伤情全程对应编号绑定的模式。

1.2.1 医疗资源定位 将医疗区预先划分为红、黄、绿、黑4个救治区域,分别接收重伤、中度伤、轻伤及死亡的伤员。红区收治重伤员,定位在ICU和复苏室,配置5张标准化床位,床头放置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吸氧装置、吸痰器、洗胃机、注射泵;气管插管包、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胸腔穿刺包、止血包扎急救箱、大量清创换药材料及常规护理用品等统一固定位置摆放;黄区收治中度伤员,定位在1号病房,配置7张标准化床位;绿区收治轻伤员,定位在2号病房,配置6张标准化床位,黄区和绿区同样将急救器材包、大量清创换药材料及常规护理用品统一固定位置摆放。各区的急救器材及药品严格对应该区域救治展开需要进行准备。专设的黑区放置死亡伤员,由空运后送组直接将尸体放入黑区。

1.2.2 医护定位 医师和护士根据专业背景及临床和实践经验定位救治区域,其中ICU固定配置高年资有重症抢救经验的医师两名(1名ICU医师、1名骨科医师)和护士两名(1名血透室护士、1名骨科护士)、固定卫生士官一名;复苏室固定配置高年资医师两名(1名呼吸内科医师、1名神经外科医师)和护士两名(1名普外科护士、1名肿瘤科护士)、固定卫生士官1名;1号病房固定较高年资外科医师两名(1名普外科医师、1名五官科医师)、内科医师一名和护士两名(1名普外科护士、1名内科护士);其余医师配置在2号病房,固定两名卫生士官辅助,1名手术室护士机动。

1.2.3 医患绑定流程 绑定原则:伤员全程编号管理,按伤情由重到轻依次编号1、2、3……,到达二级医院后根据收治规则依次进入红、黄、绿区;各区域内医护人员与床位亦按拟接诊伤员由重到轻对应编号1、2、3……,籍此使伤员伤情与二级医院最高效的救治能力达到精准匹配。

具体流程:空运后送组前接伤员到现地后,依据联马团任务信息快速评估伤情,由重到轻编号1、2、3……,并将数字标识贴于伤员左肩;医院接空运后送组反馈信息后,医护按预设定位迅即就位,迅速查看补充医疗物资,将负责救治的伤员编号粘贴于右肩;导诊护士准备对应的医疗文书、腕带,按序号用粘性好的布质宽胶布做好数字标识备用。

伤员到达二级医院,医疗组长与空运后送组长共同对伤情编号进行核实,必要时重新编号,导诊护士给伤员佩戴标有序号的腕带,检查或更换伤员左肩粘贴的序号确保粘牢;贴有序号的医护人员将对应序号的伤员和医疗文书,接至对应区域进行救治;导诊护士按编号登记伤员去向,待全部伤员导诊完毕后带法语翻译到伤员床头进一步获取伤员个人信息,将患者信息补录入电脑系统。救治全程伤员左肩序号及腕带序号、医护右肩序号、医疗护理文书序号、床位序号全程对应,直至伤员出院或后送。

批量伤员救治遵循优先使用优质医疗资源原则,当实际接收伤员数量与救治区域收治计划不相匹配时,伤员按伤情轻重就位顺序为ICU 2例→复苏室3例→1号病房7例→2号病房6例;联合国分配的伤员数量一般不会超出二级医院接收能力;如实际到达二级医院伤员数量超出预定床位时,伤员仍依据病情轻重编号按顺序进入预定的红黄绿区,将超出既定收容数的患者统一安排在会议室,由提前协调的中国另两家分队军医和士官负责处理,护士长提前将医疗物资配备到位。救治批量伤员中人数最多1次为7例,每次未配置到伤员的医师和护士由医疗区组长和护士长统一调配,所有救治工作开展遵循医患绑定的原则。

2 结 果

采用全程医患绑定模式收治的五批伤员完成分诊平均时间(1.5±0.4)min,物资保障率100%,伤员信息登记完整率100%,病情稳定后全部安全转运至2+医院,全部伤员住院时间<7 d。无一例伤员因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而造成不良后果,无误诊、漏诊,无医护间配合不当等不良后果发生。

3 讨 论

突发状态下快速完成对伤情及致伤机制均不明的批量伤员救治是现代战争对医护人员提出的必然要求[4]。紧急突发状态下的批量伤员救治,除了需要高超的医术,同样有赖于有效的组织指挥和充分的应急保障。王一镗教授[5]提出灾难医学存在着“三七”理念——三分战时,七分平时;三分业务,七分管理,这是众多灾难医学专家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高效救治理念。因此,对于批量伤员的救治,救治区域的合理划分、医疗物资的科学储备、救护人员的精确配置及救治流程的省时顺畅等是成功救治的保障[6]。从积累的几次批量伤员救治经验来看,医疗资源与伤员伤情绑定有助于最好的医疗资源用于最准确的救治[7],科学充分的救治准备有助于医务人员紧急情况下思路清晰,从容展开救护,确保救治过程中多学科参与时对接准确、流程顺畅,避免因救治环节不同人员参与而造成纰漏,避免因急救物品和器材保障不到位而延误救治,避免突然到来批量伤员时因应对不足而造成混乱。因此,全程医患绑定模式有以下优势:

3.1 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是确保伤员紧急救治的根本保证 科学划分救治区域,将医疗物资按需集中配置到红、黄、绿区,确保仪器设备、药品耗材等准备齐全,制作专项技术急救包,急救物品管理遵循临床“五定”原则,均为方便快速救治做最充分的准备。医护人员根据专业背景科学地配置在恰当的救治区域,可以最充分地利用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使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在救治过程中思路清晰、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并实施可行的救治措施[8]。有助于形成最快速反应、人和物最大效率匹配救治需要的良好状态,使救治工作专业规范、准确高效,尽快使每位伤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2 全程医患绑定的救治链路使救治各环节无缝隙衔接 医护与伤员全程对应绑定,将抢救物品放置与医护人员站位相匹配,可以使人员熟悉物品的放置;将救治内容与所用物品相匹配,便于物品快速取放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伤员待治时间;参与救治的医护熟悉自己在救治流程中担任的角色,对本救治区域的伤员伤情熟悉,熟练掌握需要实施的救治技术;伤员按伤情编号分配救治区域可以使医护牢牢锚定所救治患者,规避了因语言不通、肤色面貌易混淆的风险。由此看似简单的配合却使抢救场面由一条所有人员心中非常明确的纽带把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在一起,医护之间彼此配合默契、衔接紧密,每个人都能及时发现需要增援环节,主动支撑到位,保证了救治工作高效有序的地进行,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3.3 对救治实践持续改进是提升战斗力的必然途径 维和行动对提升部队的卫勤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作用,实战是检验一切战斗力的标准,只有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确保救治能力的提升,每完成一次批量伤员抢救,组织所有参与人员共同探讨救治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而优化救治流程的各要素,完善细节,并在下次的批量伤员救治中进行验证,从而使医护的配置更加合理,救治资源准备更加准确到位,救治流程更加流畅,批量伤员救护链的实效不断得到提升。

在批量伤员救治中探索应用全程医患绑定模式,优化了救治预案,精炼了救治流程,提升了整体配合,收到了最大化的救治效果,在实战中检验了救治效能。在实战状态下对救治流程的探索能对我国其他维和任务区批量伤员的高效救治提供依据,能为在国内的卫勤训练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猜你喜欢
伤情批量伤员
伤员转运
——担架介绍及简易担架制作与使用
批量精装房项目工程信息管理综述
云南:铁路“520”运输鲜花4万余件 高铁批量运输创新高
批量提交在配置分发中的应用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短信
小山余梦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贤成矿业公司的四大“伤情”细察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