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研究

2020-12-31 13:32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硕士检索中医药

郭 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2012年教育部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为“临床专硕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各大中医院校纷纷开展临床专硕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探索。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1],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临床专硕生科研素养偏低,尤其是分析、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偏低。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目前所开设的中医药文献检索课进行改革。

1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现状

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是中医院校临床专硕生规培前所上的重要科研基础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1)客观方面,首先是教学时数不够。由于中医院校的临床专硕生大多要在第一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内把研究生阶段必要的基础课程全部学完,所以各课程的学时均面临被压缩的情况。以笔者所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时数,学术型硕士为50学时,而临床专业硕士只有36学时,只比本科多4学时。教学时数不足导致种种局限。第一,教师只能精讲检索技术、数据库检索、专利知识以及论文写作等内容,其他如中医药古代文献检索、循证医学文献检索、查新报告撰写等内容无法深入和拓展。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偏重于检索理论的讲授,忽视文献分析和评价,以致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第二,教学内容不能覆盖不同专业,导致授课内容僵化局限。临床专硕生来自不同的临床专业,教师在讲课时只能以一些常见、简单的疾病的检索为例,不能针对不同的专业面面俱到。比如以内科疾病为主要内容进行检索举例时,就无法顾及妇科、骨科、皮肤科等专业学生的问题。第三,上机练习时数不足。因为课程总的教学时数有限,所以教师为保证理论课的教学时数,上机练习时间势必要缩减,通常仅能安排6学时左右。一般来说,临床专业硕士班级人数较多,而电脑数量有限,必须分批次分时段安排练习,导致学生的练习时间更少。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一届临床专硕生数量往往为150人以上,而图书馆能上机练习的电脑仅有50台,且常有因损坏而无法使用的。因此学生不得不分组轮流上机,每人每次仅能练习40分钟,上机时间严重不足。这势必导致学生对各种数据库的检索途径不熟悉,无法掌握查准、查全的技术,无法有效分析文献以了解学术前沿内容。

其次是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由于教材一般几年才修订一次,但是一些数据库经常更新系统,导致检索界面不断变化,与教材编写的内容不一致,致使教师在讲课时无所依据,学生在学习时亦常常无所适从。此外,教材中关于文献管理工具、循证医学以及文献计量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不利于临床专硕生科研素养的提高。

(2)主观方面,首先,临床专硕生课程密集,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一些学生主要把精力放在主干课程的学习上,如统计学、实验动物学等,而对中医药文献检索课不太重视,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其次,学生在课下与教师沟通较少,无法及时解决专业研究的检索问题,致使学生到临床后检索专业知识和科研选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再次,临床专硕生没有养成文献检索的习惯。这一不足不仅存在于临床专硕生中,在本科生和学术型硕士当中也非常普遍。许多临床专硕生即便在上文献检索课期间进行过上机练习,但在规培之后,由于临床实习工作任务比较重,鲜有主动查阅文献及进行科学研究的,因为疏于实践,所以对文献检索相关知识和检索技巧仍旧比较陌生。最后,偶有学生在完成本课程期末考核作业方面存在偷懒作弊现象。如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篇综述论文,个别学生直接拷贝和剽窃网上的论文来搪塞应付,这些行为不仅无助于教学效果的检验,更无助于学生信息道德的提高。

2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对策

2.1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在临床专业硕士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临床专硕生除了临床实践外,还必须写论文、做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出色的科研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及日后工作至关重要。因此临床专硕生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应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具体包括文献检索能力、文献分析及评价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

2.2 教学内容的选择

针对临床专硕生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时数少、检索练习时间少的现状,对其信息素养的培育,重点应放在信息能力的培养上。基于信息检索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数据库检索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研究生阶段应把精力放在提高分析、利用文献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讲授文献数据统计分析、论文写作、科技查新等方面的知识,使研究生了解科研方法及流程,及时了解学术动态、研究空白,合理选题,掌握标书与论文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科研素养。

2.3 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往的文献检索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临床专硕生人数多、课时少的情况,应尝试采取多种方法混合的教学模式。比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如选择学生上台演示相关课题检索的操作,或抽选学生负责课程部分章节内容的讲授,教师予以辅正指导;或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课题检索的感想等。另外,除教师课堂讲授外,可以结合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手段,建立文献检索课微课、慕课学习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利用线上学习资源的反复学习优势,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在指定时间内按需学习,学习时间自由度较高。利用在线自主学习环节,能够有效缓解传统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教学资源链接掌控学习进度,在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形成学习风格[2]。

2.4 课程考核改革

“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3]以往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考核形式多为综述论文或开卷考试,考核形式过于简单,学生不重视,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改革后应采取练习加闭卷考试的方式,既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又注重检索能力的提高,深化对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利用等内容的考查,检索练习和考试内容贴紧现实课题研究。

2.5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

在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应强调信息道德教育。教导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尊重信息来源与归属权,保持端正的学术态度,不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自觉践行正确的学术研究道德观。

3 结语

临床专硕生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方面,注重学生文献筛选、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献检索不仅是信息收集,还需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管理和分析,要注重经典文献、综述文献和最新文献的筛选阅读。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使研究生快速了解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现状,只有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才能谈创新。文献检索是科研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因为它对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方案和撰写论文等都有重要影响,因此中医院校临床医学硕士科研素养的提高必须加强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建设与改革。

猜你喜欢
硕士检索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