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例

2020-12-31 17:51蓝柳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德育

蓝柳萍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课程思政即课程德育,指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1]。目前许多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在大学生群体,而对于中职生群体进行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的课程思政。中职卫生学校不仅承担着传授医学知识的职责,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学生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要把思政教育准确融入专业课中,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主渠道[2]。本文以结核分枝杆菌这一课为例,探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以下简称病免)课程改革,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形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效应。

1 病免课程特点

病免是中职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主要涵盖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基础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部分。我校采用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医学案例分析和角色转换为辅的授课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对病原生物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并学会分析一些临床常见的有关病原生物感染的疾病,为今后进行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病免课程有以下特点:(1)内容丰富,信息涵盖范围广,多学科交叉渗透,涉及临床医学、临床检验、预防医学等方面知识。(2)每个模块有基本统一的教学模式,如病原生物学部分,从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等方面来讲述,教学思路清晰。(3)与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结合紧密,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分析临床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以及相关的免疫性疾病。

2 病免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意义

2.1 中职阶段是进行课程思政的关键时期

中职护生大部分是15~18岁,处于青春期。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但可塑性很强,需要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市场经济的发展深深影响着当代中职生的思想和生活,在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价值取向到多样化价值取向过程中,社会存在的负能量给中职护生的价值观带来很大冲击[3]。在这种社会环境和背景下,结合中职生心理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刻不容缓。

2.2 课程思政有利于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中职护生第一学期就要学习病免这门课程,但由于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薄弱,自学能力差,医学知识对他们而言比较枯燥,易产生厌学情绪。在以往的专业课教学中,授课教师往往重视专业技能传授,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容易迷失方向,对自身和所学专业认可度不高[4]。作为专业课教师,在讲授病免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接受能力。所以,在病免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恰当融入德育元素,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知自己的职业特点,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和学习病免知识的热情,将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团队合作教育等融入病免课程教学中,既可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又能让学生获得职业道德的情感体验,并将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5]。

2.3 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专业课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潜心钻研业务,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正确的思想政治文化,树立一定的人生目标,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保驾护航。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6-7]。

3 课程思政具体实施

以结核分枝杆菌这一课为例,介绍如何在病免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

3.1 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在导入新课环节,介绍古代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华佗的《中藏经·传尸》、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都有类似肺结核病症状的记载,说明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家已经认识到结核病的存在,并且认识到肺结核的传染性。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医学文化博大精深,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学医的信念。

3.2 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中职护生的文明礼仪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部分中职生缺失文明礼仪及道德,如存在随处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中可以存活,粘附在尘埃上保持传染性8~10 d,在干燥痰内可存活6~8个月。随地吐痰不仅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更会污染环境,可造成疾病的传播。所以,文明礼仪不容忽视,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学生。

中职护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种职业需求和职业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始终贯穿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中。在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标本的收集很重要。对于肺结核病人,一般取痰标本。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一个学生扮演护士角色,一个学生充当病人,看护士如何告诉病人正确留取痰标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语言表达,最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告知学生一些沟通技巧,在临床工作中尽量将专业术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甚至可以用病人的方言与之沟通,这样病人才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善于表达,逐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3.3 与时事政策相结合

为了保证肺结核病人能够得到正规的治疗,卫计委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有肺结核症状的可疑病人和肺结核病人转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统一检查、治疗和管理。国家免费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提供抗结核病药品和主要检查。在病免课程教学中融入时事政策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对疾病防治所做的工作,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

3.4 与生命观教育相结合

生命观教育的本质是有仁爱之心,即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对于结核病病人,教育学生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能疏远他们,要学会尊重和关爱。延伸到其他疾病,如艾滋病,同样要尊重病人的隐私,平等相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坚持治疗和定期复查,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 结语

以结核分枝杆菌这一课为例,对病免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进行初步探索,通过课程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生命观教育和时事政策等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和角色转换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形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效应。当然,要做好病免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还需要不断研究和完善,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发挥集体的力量,深入挖掘和提炼德育元素,上好每一堂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7],使病免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