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探究

2020-12-31 17:51林佩斯梁杰芳杜光宗林培君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龙 杰,林佩斯 ,梁杰芳 ,杜光宗 ,林培君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2.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1436)

1 医学院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发展高度社会化和综合化,在“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务人员要注重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价值观情况不仅关系着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涵养,还关系着医疗卫生服务,甚至关系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保障[2]。构建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医学生形成良好医德医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 构建医学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面临的挑战

2.1 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

社会阶层多元化与不同阶层利益的多元化,使得社会思潮多元化。多元文化带来的是一场思维变革,当代医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出生和成长在文化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往往自我意识强烈,思想更加活跃。

2.2 医疗卫生行业不正之风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价值追求日趋多元,使得其原有价值观念受到冲击。部分医务人员受到诱惑,不讲医德,表现出市场化倾向,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收受红包、收受回扣、开大处方、做过度检查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正之风对医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在坚守医德和利益诱惑之间发生了动摇。

2.3 医学生自身价值观不稳定的影响

受社会和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医学生大多思想较为活跃和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化,且自我意识强烈,行为特立独行,思维方式多以自我为中心,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极具个性化。他们很容易受社会环境、家庭、周围同龄人的影响,却不太容易接受学校教育。

2.4 医学院校理论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影响

关于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秉承什么样的信念,如何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规范自身行为等,医学生大多是从医学院校学习并固化下来的。但对于学校理论教学,部分医学院校只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大班式集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教学时也没有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契合度不高,特别是与医疗卫生行业热点结合不够紧密,且较少融入临床实习见习问题,学校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差甚远,难以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5 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有待改进

实践决定着主体价值观的生成、发展与实现,决定着主体价值观的基本指向。大部分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高的认知度,能够自觉抵制和反对医生收受回扣、过度治疗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医德的行为。但他们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思想层面,而在复杂的临床实践中,他们往往容易出现意志不坚定情况,不能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实际行为统一。

3 构建长效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3.1 科学性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德教育中的融入不是一般的简单整合,而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德教育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1)深刻理解和把握培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2)认识到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特殊性。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要使命,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医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3)遵循青年学生成长规律,把握不同层次医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素质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医学生提供针对性教育。从医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现实问题入手,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临床、检验、影像和药学等不同专业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3.2 整体性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最重要的方法在于整合力量,实现教育效果的持续化和最大化。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德教育时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1)发挥家庭基础性教育的作用。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这个基本组成单位,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风、家教及家庭生活习惯、文化氛围和对外交往等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典范,传递责任与担当的家庭正能量,用亲情力量感化学生,积极发挥家庭基础性教育的作用。(2)发挥学校核心性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医学院校要以医德教育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既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医德教育相融合,又要注重校园文化生活的隐性育人作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德。同时,还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介质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同医德医风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3)发挥临床实习支撑性教育的作用。临床实践是培养医学生医德、人文情怀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深入了解医疗工作内容,明确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和职业道德要求,提高对职业的认识。(4)发挥社会保障性教育的作用。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社会形态和社会环境、文化的影响,要注重发挥社会保障性教育的作用,创建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正确引领舆论导向,弘扬时代精神和社会正能量,树立榜样,培养医学生人格品质和职业精神。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事业,倡导先进的价值理念,优化社会大环境,建立社会公平机制、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使学生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 长期性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德教育必须坚持长期性,要有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在高校发展、高校管理、高校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于管根本、管长期、见长效。一方面,医学院校要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多元的评估方式,科学合理地评估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特别要注重对医学生认知层面的评价;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相关机制,最终形成科学的长效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德教育的顺利开展。

4 路径选择

4.1 注重教育内化机制

医学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教育内化机制,使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一是理论引导。一方面,医学院校要培育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思政课程、党团日活动等,帮助医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另一方面,医学院校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利用医学生喜爱的新媒体技术开展相关教育,借助多样化的表达手法,使医学生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真正走进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医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外化为医学生的自觉行为[3]。二是榜样激励。积极在医学生中宣传医疗卫生领域中医德医风方面的模范典型,以先进榜样的事迹激励医学生,激发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环境熏陶。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校园氛围,运用文化引导、文化传播、文化渗透和文化同化等方法,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提高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4.2 注重践行外化机制

实践养成路径主要指将长效机制融入医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医学生通过参加校内的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校外的社会实践以及虚拟的网络实践活动,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时代要求,此外,注重运用榜样示范、实践体验、社会教育等方法手段,引导医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一方面,医学院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注重将医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义诊服务、健康咨询等与医疗卫生工作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医学生将医德情怀、职业道德等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另一方面,医学院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临床实践中,注重在临床工作中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同时引导医学生高度重视医疗安全,杜绝医疗事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尊重患者的各种权利,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怀和职业涵养,从而更好地在医疗实践中践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 健全贴近需求机制

医学院校既要注重传播主流价值,又要满足医学生精神成长的多元化需求,尊重医学生主体地位,从医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现实问题入手,以“深度”和“温度”来提升“效度”。比如,如何正确处理繁重的学习任务、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理性看待当前的医患关系、如何调整就业心态等,通过实践,培育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医学生学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看待现实问题,进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学生的成长是分阶段的,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不同阶段医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状况和情感。而且学生之间客观上也是有差异的,有学习能力较好的,也有学习能力较差的;有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也有家庭经济困难的;有心理健康的,也有存在心理障碍的,等等。因此,医学院校开展思想引领工作要遵循青年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分层分类地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4.4 健全常态评估机制

医学院校要努力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评估相关理论研究工作,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多元的评估方式,这是增强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5]。一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估体系。注重评估医学生政治素质,了解其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对医疗卫生领域热点问题的态度。同时,注重对医学生认知层面的评价,如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创新教育评估形式。注重把握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积极开展社会综合评价,对毕业生实行动态评价。此外,注重评估结果的反馈,这既能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