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与改革

2020-12-31 17:51黄维琳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实验室实验

彭 斌,刘 文,黄维琳,胡 霞,童 蕊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科学发展与进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实验室作为“现代化大学的心脏”,已成为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是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载体,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任[1-5]。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在教育投资方面力度加大,大学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得到改善,这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实验室管理日益受到实验室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各高等院校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了针对性探索,有的已取得一些成效[6-10]。但不同高校实验室有其自身特点,实验室管理方案不能生搬硬套。因此,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符合本校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与规范,成为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使实验室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我们对高职医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医学类高职院校情况,设计符合医学实验室管理特点的模式。

1 医学实验室管理现状

1.1 实验室规模小且独立

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一直沿用国内医学院校传统模式,按课程分散地设在不同二级学院(系)教研室。各二级学院独立进行实验室建设,缺少学校层面的宏观设计。这种自成一体的实验室体制存在的问题是实验室规模小,实验经费明显不足,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落后;管理分散,各实验室从自身利益出发,重复购置相同仪器设备,造成资源浪费;大型仪器大多被配置在实力相对较强的学科或专业,不利于资源共享,且造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对于仪器设备的操作及保养培训不到位,导致部分设备仪器使用时间缩短,实验室仪器损坏严重。这些情况的存在也使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在内容上有的重复,有的又脱节,不利于各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1.2 实验技术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实验室管理质量主要决定因素为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目前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及能力与先进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方面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究其原因:(1)部分在岗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职称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人员缺乏竞争意识与上进心。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中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同学科实验室岗位差异大,工作业绩较难量化,造成“大锅饭”现象严重,这无法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2)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待遇偏低,政策导向不利于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大多按专业设置,主要服务于本专业学生。为了迎合理论教学需要,理论教师往往成为实验技术队伍的一员,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院校对实验技术队伍的需求,比如,由于他们没有接受先进仪器培训,因此,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不能对紧急事故进行有效处理。(3)大多数实验技术人员存在专业不对口现象。尽管他们有能力从事基本的实验管理工作,但对于精密仪器及危化品等,因缺乏专业管理知识而不能进行专业管理,同时他们没有协助实验教师指导或帮助学生的能力。

1.3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院校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整改不到位,安全意识需增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只给出一个大体框架。这就使一些没有太强安全意识的人无法提高警惕,甚至完全忽视。虽然有一些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但教师和学生很少去学习,实验技术人员也很少监督。医学实验室由于其独有的专业性,使其实验内容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危险性,涉及实验室安全的内容较多。如医学实验室通常会有毒害性、致病性微生物,可能还会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动物等。虽然实验室规章制度涉及相关管理方法,但是安全意识不强的人总是不按管理规定存放危化品,而是随意放置,如随意丢弃废液废渣、随手乱扔带有危险性的空瓶。这些行为给实验室管理增加了难度,埋下了安全隐患。对于实验所需动物,有时未能明确动物来源,造成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进入实验室,给做实验者带来健康隐患。

2 医学实验室管理措施

2.1 整合、共享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验室应从学校层面进行宏观设计,采取全校共用制。建立综合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仪器使用率。这样就可以节约仪器购买成本,加快陈旧仪器的更新,增强昂贵仪器的购买力。同时进行实验课程改革,对于具有独特专业性的实验室,可单独设置。基础实验室承担解剖实验、药理病理实验、生化实验、免疫学实验、血液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等医学基础实验及实验室管理安全等课程教学任务。摆脱实验室从属于各教研室的旧体制,确定实验室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有效发挥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2.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增加硬件环境投入,改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学习条件,明确实验教学中心人员在行政上由实验室设备与管理处负责,如政治、工作、学习情况;业务上由实验管理处职能部门指导,如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对于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员,需征求相关院系意见,结合职能部门的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考核。为了拓宽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需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实施实验技术人员互岗培训,安排每位实验技术人员在不同专业轮流学习。实验技术人员要掌握医学专业实验技术,做到一专多能。另外,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引进,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和交流。对于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行全员岗位责任制。加强监督,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可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上级监管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实行学生不记名打分制,学生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进行打分。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责任范畴,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建立并落实“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机制。

2.3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由日常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管理、危险品管理、特种设备管理构成[11]。在日常安全管理方面,按照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项点的类别和数量,划分为一级隐患、二级隐患和三级隐患。做到安全检查常态化,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制订预案,认真登记检查结果和整改记录。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注重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提供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供师生学习。利用职能部门网站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漫画小册子或专题讲座等进行学习。在危化品管理方面,购买前填写购买申请表,由院校管理部门领导审批,对于管制类危险化学品,还需提交安全责任承诺书及供应商的资质情况等。对于危化品的使用和存放,要求使用记录、出入库登记、清查盘点等信息登记完整无误并签字确认。对于专控试剂,实行双人双锁、双人收发、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人记录的“五双”制度。对于危险废弃物管理,要有回收登记、处理记录以及回收单位的资质证明存档。对于特种设备管理,要求按照使用申报、批准、使用记录、检查管理等方面规范程序,严格管理。此外,可改造危险化学品仓库,添置耐酸耐碱防腐蚀、具有排风除湿功能的化学品试剂柜;在相关实验室设置废液回收桶,加强绿色实验室建设。

3 结语

总之,通过对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就实验室管理改革提出建议。如果这些建议能被采纳,将会显著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当然,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有信心克服重重困难,争取早日实现校实验室管理改革大计。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实验室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