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处理好三个问题

2021-01-01 02:13汪凤炎
中国德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传授中式中华

汪凤炎

新时代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宜妥善处理好“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谓“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假若选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乎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难度系数得当、传授方法科学,那么,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傳承与发展,也有利于培育儿童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进而生成既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又有中国文化根基的健全人格,为其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思想源泉和灵感,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传授什么?这涉及筛选标准。若从“原创性+独特性+价值性”的标准看,最具中国特色且至今仍生机勃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十五大类:汉字及其书写工具以及书法、篆刻艺术;经典中式哲学及其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观与待人处世之道;中华传统教育思想;中华文艺作品;中医;中式传统服饰及相关工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华传统茶文化;中华传统建筑及其建筑技术;中华传统美术及技法;中华传统音乐及其传统乐器;中华武术与气功;中华传统工艺品及其创作技法;经典中式娱乐器物及与之配套的文化;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此基础上,挑选那些难度系数符合或者稍高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内容,将之作为教育重点。

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启蒙与阵地作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像陈寅恪、冯友兰、辜鸿铭、胡适等大师之所以拥有渊博的国学知识,原因之一是出于厚实的家学渊源。可见,父母的榜样作用和家庭的文化熏陶能有效提高子女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率。其次,要发挥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考虑到“互联网+”的现实环境以及青少年是网络主要受众的事实,可适当制作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优秀数字产品,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国传统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设法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主要通过师德建设和继续教育培训,消除 “重洋轻中”的心理,提高教师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传授中式中华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传授技艺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蒋海霞新中式家具设计作品
谈初中生英语授课方法
我的十年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