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的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效果

2021-01-01 11:21骆静容黄志刚郑杰芳陈环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3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健康管理慢性病

骆静容 黄志刚 郑杰芳 陈环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的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820例,是我院联合碧江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所有人员均接受健康管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后,入选者对健康信念、健康知识以及健康行为等知晓率有显著提升,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同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入选者膳食健康、心境良好、坚持运动、坚持体检、血压、血糖正常等健康行为有明显改善,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从预防角度来说,对慢性非传染性高危人权加强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其健康行为,达到预防慢性发病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行为;健康管理;慢性病;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216-02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患者年纪较大,身体免疫力较低,其自身患有的慢性疾病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脂肪肝等,若患者不加以控制,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故而对慢性疾病的防治管理工作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2]。影响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饮食不节制、运动不合理、生活习惯紊乱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故而加强预防控制,能够降低疾病发病率[3]。本次研究就健康管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的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820例,是我院联合碧江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入院患者均病史资料完整;精神认知正常;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文件,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男性与女性分别占比为62.20%(510/820)和37.80%(310/820),入选者年龄范围(42~78)岁,平均年龄为(57.14±3.89)岁。

1.2方法所有入院者均接受健康管理,干预内容如下:(1)建立个案,将每位入院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疾病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基本信息进行登录,同时也要仔细询问入选者是否有无不良生活习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要制定疾病预防方案并进行有效干预。(2)管理计划:a.加强健康教育:根据入院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知识理解能力,采用卡片展示、视频、宣传册导等方式来对入院者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讲座与培训,让其能够充分了解慢性病知识、诱发因素以及危害等,叮嘱高危人员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此外还可通过社区宣传专栏、广播、网络、微信群等途径来进行全面、仔细的慢性病知识普及,认真解答入选者的每一个疑惑,确保其能加深对慢性的认知[4]。b.心理疏导: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需要及时对入选者进行心理宣教,鼓励其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该疾病,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切勿情绪激动,可鼓励入选者多参加社交活动,如绘画、展览以及社区运动会等,让入选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其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能够减轻入选者的心理压力,利于树立健康生活理念[5]。c.饮食指导:对于肥胖的患者,要注意体重的变化,控制饮食,减轻体重。每日进食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100g,鱼肉类食物应当合理控制在50~100g之间,少吃糖类和甜食,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不要食用油腻、辛辣、含脂肪量高的食物,多食用膳食纤维丰富、维生素含量高、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保证合理饮食。每天需摄入一定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以促进膳食结构的营养均衡;若病人合并糖尿病,还需要考虑到对糖分食物的摄入,尤其在食用水果方面,应当选择中糖或低糖水果,比如苹果、柚子、枇杷、樱桃;另外,每天还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保证饮食清淡,减少食用动物内脏,还需要戒烟戒酒,杜绝不良嗜好,每天的一次三餐要规律,不能够暴饮暴食,饮食要多样化[6]。c.运动指导:让入选者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可以通过慢走、骑自行车以及游泳等有氧运动,或者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帮助其减轻的体重,提高免疫力。每天运动的时间持续不应该超过1小时,保证在运动以后患者的疲劳感在20分钟内消退,循序渐进进行运动。嘱咐入选者者要每天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7]。e.加强随访,护理人员每月上门随访一次,电话随访3次,随时掌握入选者身体情况以及健康管理的实施效果,为入选者制定定期体检计划,便于不断完善管理内容,确保健康管理的效果。

1.3观察指标(1)对比观察入选者干预前后健康信念、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知晓率情况。(2)记录入选者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是否有明显改善,包括膳食健康、心境良好、坚持运动、坚持体检、血压、血糖正常等,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采用SPSS23.0展开整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知晓率比较经过干预后,入选者对健康信念、健康知识以及健康行为等知晓率有显著提升,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详见表1。

2.2健康行为比较同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入选者膳食健康、心境良好、坚持运动、坚持体检、血压、血糖正常等健康行为有明显改善,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见表2。

3讨论

慢病是指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等为主的非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的发生多是因患者的膳食习惯、环境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等特点,疾病较为隐匿,潜伏期长,若能及时加以干预可避免疾病恶化,可有效提高高危人群的生存质量[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同干预前相比,经过健康管理干预后,入选者的健康信念、健康知识以及健康行为等有明显提升(P<0.05)。可以看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对健康管理未有充分的认知,并不能认同健康管理干预,而这不仅需要医院、社区的权利支持,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普及和推广,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如视频、报纸、网络等来加大宣传健康管理对慢性病的意义和价值,让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有充分的认识,并明确该管理方法能够提升其健康生活意识,不断重视個性化健康管理,能够对各种慢性疾病起到预防作用[9]。此外研究还表示,经过干预后,820例入选者同干预前相比,健康行为有明显改善(P<0.05)。充分表明,健康管理中,生活方式的健康干预是重点内容,加强心理指导、生活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各种慢性病的预防指导等针对性干预,不断促使入选者提高自己的健康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慢性病发生,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庭的身心压力,更有助于社会健康、国家健康,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0]。

综上所述,从预防角度来说,对慢性非传染性高危人权加强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其健康行为,达到预防慢性发病的目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德吉,多吉班丹,万霞,等.西藏自治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防控体系管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133-137.

[2]杜美丽,许维娜,滕玉霞.生活方式持续干预对健康管理成效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8):1571-1572.

[3]杜君宏,李剑虹,马吉祥.智能化知己健康管理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3):261-263.

[4]袁恩梅,张碧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接受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效果[J].国际感染杂志,2020,9(3):2-4.

[5]耿庆山,刘贵浩.慢性病管理与行为干预[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6):497-500.

[6]王天星.河北承德市社区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效果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17,33(8):846-848.

[7]于锡峰.浅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J].医药,2016,(2):108-108.

[8]王燕玲,黄燕,廖素娟.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在预防慢性病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0):1418-1419.

[9]余良军,邓祥明.生活方式管理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J].智慧健康,2019,5(4):75-76.

[10]曾庆花.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预防控制方法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0(12):79-79.

作者简介:骆静容(1980.12-),女,汉族,海南儋州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腰围管理在社区慢性病健康干预中的研究。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健康管理慢性病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家庭医生制度下高脂血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探讨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