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互动发展探究

2021-01-01 21:01关绮薇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互动发展双一流

[摘要]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一流学科建设是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有力推手,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又能有效促进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实施。艺术类高校应将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纳入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和评价体系,加强一流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报特色栏目作者队伍建设。艺术类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应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树立问题意识,加强对学科研究方向的引领作用,扩展学术交流空间,深度参与一流学科建设。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学报;一流学科建设;特色栏目;互动发展

艺术类高校学报作为依托于高校的知识传播与学术交流平台,肩负着培养科研人才、传播学术成果的使命,其办刊水平是衡量高校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能力的重要指标。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战略启动实施。2017年9月,在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计42所,艺术类高校榜上无名;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计95所,艺术类高校占比为6.32%。而早在2004年,为了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升高校社科类学报的整体水平,强化高校学报栏目的特色和优势,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启动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名栏建设工程,共评出名栏65个,其中与艺术有关的仅有两个,分别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民族音乐研究》和《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

《艺术学研究》,占总数的3%。“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既为高校的发展提供

了新的机遇,又为高校学报突破发展瓶颈创造了机会。艺术类高校如何按照《方案》的建设目标继续深化学科建设;未被列入“名栏”的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如何利用“双一流”建设的契机,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当前,学界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论述高校学报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针对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互动发展进行论述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探究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以及二者互动发展的契合点,对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学科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一、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息息相关,二者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基于学校重点学科、特色学科设立的学报特色栏目,可以凭借自身的展示、传播、交流功能,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学术支撑,一流学科建设又能反过来促进学报学术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一流学科建设是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有力推手

首先,艺术类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为学校学报提供优质学术资源。一流学科建设有助于高校彰显办学特色、打造特色学科。一方面,艺术类高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是其学报特色栏目专业化程度提高的基础。完善的学科建设有助于高校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进而提升学报特色栏目的学术质量。另一方面,艺术类高校在建设一流学科师资队伍的过程中,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培养的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都是其学报潜在的作者群体。

其次,一流学科建设有助于强化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公共性。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学报学术资源的封闭性已经被打破[1],艺术类高校学报展示本校科研成果的窗口属性已经被淡化,其已成为社会公共产品,以及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学术成果发布平台。而一流学科建设使艺术类高校学报的这一公共性得到了强化,推动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的作者来源十分广泛,除中国大陆以外还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印度、韩国、越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其已成为国际人类学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2]。

最后,一流学科建设有助于提高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学术导向性。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所提出的“坚守初心、引领创新”,是高品质学术期刊的评价标准之一。一方面,一流的学术水平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是世界一流学科的题中之义。艺术类高校学报应当坚守学术规范、引领学术风气,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建立规范严格的审稿制度,完善编辑校对流程,营造严谨务实的学术风气。另一方面,与世界一流学科相匹配的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也应成为学界的风向标,对学界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研讨,为相关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平台,为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建议和理论依据。

(二)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能有效促进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实施

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具有巩固、发展、培育、引导高校学科建设的功能。一方面,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性质、功能定位和内容与艺术类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紧密相关。艺术类高校学报可以根据本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具体方案,设置相关的栏目,并通过选题策划、约组稿等方式来展示本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的科研成果。在教育部公布的8所一流艺术学科建设高校中,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报与本校一流学科的匹配度较高;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学报中设有《艺术学研究》栏目;中国传媒大学可能因为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且同时具有两个一流学科,所以它的学报《现代出版》主要刊发的是新闻传播学、出版学的相关论文,该校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期刊或栏目。另一方面,艺术类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还具有引导学术研究的功能,如通过发表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成果,将该学科的理论前沿、研究动态进行发布。

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有助于学校学科人才的培育。一方面,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与学校教师联系密切,其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推介学校教师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对学校一流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进行扶持与引导。另一方面,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发表论文,开展学术研讨,为学校学术研究营造浓厚氛围,拓宽学校教师的知识领域和研究思路。

二、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互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将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纳入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和评价体系

一流学科的评价指标由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声誉影响力四个部分组成[3]。艺术类高校学报作为高校展示学术成果、彰显学术底蕴的重要窗口,是评价高校声誉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有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艺术类高校学报也应当有特色栏目与学校重点学科相匹配。当前,我国一流学科建设艺术类高校都拥有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如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美术研究》、中央音乐学院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美术学院学报《新美术》、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等,它们均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其中,《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民族音乐研究》还是教育部名栏。由此可见,我国一流学科建设艺术类高校的学报质量肯定要优于普通艺术类高校学报。艺术类高校将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纳入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体系中,依照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打造个性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栏目,对高校和高校学报而言可以达到互促、共赢的目的。

(二)加强一流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报特色栏目作者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学科人才梯队两方面。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与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联系密切的群体。很多艺术类高校学报的编委会多由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如《音乐艺术》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的学科优势成为其稳固的基石。该刊编委会的编委既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又是刊物的作者,如洛秦教授基本保持每年有一篇论文在《音乐艺术》上发表的频率。此外,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既要刊发该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也要关注中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群体的研究成果。学校通过政策激励,鼓励这些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本校学报上,培育学科骨干力量,充实栏目作者队伍,进而达到一流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报特色栏目作者队伍建设互相促进的目的。

(三)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应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

艺术类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在对自身进行定位时,应当重视学报作为专业学术期刊的公共性,打破学报原来的内向性,致力于成为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与传播平台。目前,多数高校学报被定位为“直属机构”或“教辅部门”,与学校的二级院系、研究所和行政部门相比,处于边缘地位。高校学报要想改变“小、散、弱”的局面,走向“特、大、强”,就必须要打破封闭的办刊模式。因此,艺术类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建设,要坚持开放原则,立足刊物所处地区,面向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征稿。如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作为同时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的期刊,其每期刊登校外作者文章的比例超过80%,既为全国范围内的美术学研究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又反映了美术学界的学术发展状况和研究动态。

(四)艺术类高校学报要树立问题意识,加强特色栏目对学科学术研究方向的引领作用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的起点,是期刊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体现[4]。艺术类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应当具有引导学科学术研究方向的主动性、自觉性,以“问题”为中心,做好栏目的专题策划。在这方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走在了前面,为众多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该刊早在2005年就立足于广西民族大学的人類学学科优势,每期推出一个《人类学主打栏目》,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刊发知名专家、学者的高水平论文,在人类学界形成学术热点,引领学术研究方向。除了参考上述内容,艺术类高校学报还可以聘请具有独到学术眼光和丰富学术人脉资源的学科带头人或是相关学科前沿学者作为特色栏目的主持人,由他们策划和组织专题研究,向其他专家、学者约稿,可以加强学报编辑部与相关学科领域的联系。艺术类高校学报应在出刊后通过赠送纸质期刊、公众号发布等方式,让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及时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新思路、新观点,推动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

(五)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要扩展学术交流空间,深度参与一流学科建设

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可以组织召开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或者学术论坛,邀请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学者对同一主题进行研讨。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栏目《艺术史》,一直注重美术史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分析,已经成为有深远学术品牌效应的特色栏目。为了使栏目发展与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从2016年开始,《艺术探索》每年都会举办“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让相关学科的专家与学者的学术观点自由交流与碰撞,以产生大量学术成果。艺术类高校学报通过学术会议带动特色栏目建设,能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能间接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搭建与相关学科专家、学者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科体系创新性发展。此外,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设置应凸显学校所在区域的地理、历史、人文特色。如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广西与东盟国家毗邻的地缘优势,开设了《东南亚艺术》栏目,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

学科建设内在发展的逻辑是从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到一流著作、一流期刊环环相扣的学术链条[5]。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深入实施为艺术类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机会。艺术类高校学报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在进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学报服务于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学报与学科建设互动发展的协同性,对学报进行精准定位,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艺术类高校学报特色栏目也应抓住一流学科建设提供的契机,聚焦学术前沿,从专题策划、宣传推广等方面深度参与一流学科建设,使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作者号召力得到有效积聚,最终实现一流学科建设与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铄.高校社科学报发展与“双一流”建设关系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146-151.

[2]廖智宏.立足学科优势,打造名栏名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研究”栏目创办15周年回顾[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74-178.

[3]尚利娜,牛晓勇,刘改换.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关系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09):929-936.

[4]金一超.“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学报的发展支点[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55-160.

[5]倪贝贝.特色栏目的成长性与教育部名栏工程的再建设[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151-156.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高等艺术院校学报名栏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互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B201944)。

[作者简介]关绮薇(1984—),女,广西南宁人,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编辑部副编审。

猜你喜欢
互动发展双一流
商贸流通业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机制探析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的互动发展研究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比较研究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