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出版物的儿童心灵诉求关照现状及其实现策略分析

2021-01-01 21:01王春霞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现状策略

[摘要]儿童心灵诉求是构建儿童出版物与读者之间阅读兴趣和知识转化的关键。因此,关注儿童心灵诉求,实现文本与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输入,提升儿童心智健康是当前儿童出版物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对我国当前儿童出版物的儿童心灵诉求关照主题进行系统剖析与研究,旨在探究我国当前儿童出版物的儿童心灵诉求关照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儿童出版物;儿童心灵诉求;关照;现状;策略

根据国际公约规定,“儿童”是指包含0—18岁的群体,该群体不仅年龄跨度较大,而且身心发展差异巨大,为儿童出版物的发展带来了现实挑战。儿童出版物的发展,既对儿童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又对我国各年龄段的儿童心智成长及家庭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影响。儿童是儿童出版物的主要阅读对象,好的儿童出版物对该时期儿童群体的感知觉发展、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提升,乃至思维力、想象力的启迪均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促进儿童的心智发展,而且对幼儿、青少年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行为习惯的养成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现代儿童出版物必须关照儿童群体的心灵诉求,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对儿童出版物的要求,担当起时代责任,并获得长足发展的生命力。

当前,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儿童身心发展呈现快速且复杂的变化,这对儿童出版工作的全面转型和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须认清儿童出版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选题与图书策划过程存在的以市场和利润为主导的功利主义思想,图书设计与定位忽视儿童心灵诉求和阅读需要,儿童文学脱离基础教育和童真、童趣的儿童心灵发展需要,以及超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定位等问题。因此,关照儿童心灵诉求,加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提升儿童出版物的出版质量是当前儿童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检索法,对我国当前儿童出版物的儿童心灵诉求关照主题进行行业分析与研究,探究其关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出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市场需求提出可行性策略,助力我国儿童出版物契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升儿童心灵关照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多个地区儿童出版物的儿童心灵诉求关照现状及读者阅读需求,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着重选取北京、上海、广州,兰州、西安(代表西北地区)和贵州、南昌(代表西南地区)7个城市,面向拥有2一18岁儿童的家庭发放问卷200份,共划分2—5岁、6—8岁、9—12岁、13一18岁4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调查对象为50人,共回收问卷198份,有效率99%,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事实依据。

(二)文献检索法

儿童出版物内容包含儿童诗、绘本、科普等多个板块,由于其内容及行文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且相关研究内容繁杂,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以获取儿童出版行业对儿童心灵诉求的相关数据和关照现状。

(三)数理分析法

本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文献检索结果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二、儿童出版物的儿童心灵诉求关照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儿童出版物的儿童心灵诉求关照现状

1.从内容上看,当前儿童出版物以绘本和传统名著为主,现当代作品占比较少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参与问卷调查的家庭平均每年的儿童图书购置量为20本/家;从图书购买题材来看,60%的低幼阶段家庭购置的儿童图书以绘本和传统名著为主,故事性、识字性绘本和教辅书占据家庭儿童图书采购的主体,《唐诗300首》《上下五千年》《格林童话》等为代表的名著家庭购置率较高,而现当代儿童作品占比数量较少,科普类图书则主要以

《恐龙星球》《世界上的植物》等为代表,儿童诗等儿童图书不仅市面供给量少,而且家庭购置率极低,仅占被调查家庭的1%。13—18岁阶段的儿童家庭购置的儿童图书主要以学校阅读书目为主,内容主要为名人名家作品和经典名著,自主选择图书占比较低;内容风格较为正式,风趣幽默和风格多样的读物不足,类似“杨红樱系列”和“米小圈系列”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广受欢迎的读物仍然较少。

2.从呈现形式上看,儿童出版物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主,缺乏丰富的开放性话题与互动性活动设置

从被调查家庭所购置儿童图书的呈现形式上看,儿童图书主要是以插图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从排版和字体设计来看,当前儿童绘本正文的字体主要为楷体小三号字和宋体四号字,排版方式主要是先图后文,行文在插图下方;从字体使用和行文设计上看,当前儿童图书设计正统,着重编辑的规范化操作,呈现形式略超越读者的阅读年龄及其身心发展水平。虽然其插图配色和绘画方式兼顾了活泼,但是行文设计较为正式,文字类型、字体字号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全盘书面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缺乏“儿童本位”思想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关照,难以唤起低龄儿童的形象思维,促使他们对文字、标点符号等知识形成初步认识,更难以从文字类型、字体字号等形式上激发儿童群体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3.从研究体量与质量上看,儿童出版物的相关研究开展过少,难以对行业规范形成影响

就出版行业整体而言,我国儿童出版行业不仅起步晚,而且发展相对较慢,与其他文学领域相比,儿童文学所受到的关注度是最低的,专门针对儿童图书出版与创作的研究也极少。从笔者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以及超星阅读的检索结果看,目前,针对儿童出版物的数据统计与相关理论研究无论是体量,还是数量都极少,呈现碎片化现象,缺乏行业的整体关照与横纵向比较研究,对我国当前儿童出版发展与儿童文学创作提供的借鉴价值有限。

(二)我国当前儿童出版物的儿童心灵诉求关照主题现存主要问题综述

1.儿童出版物的题材较窄,题材研究和拓展能力有待加强

根据问卷调查和文献检索结果来看,当前市面上主流的儿童出版物题材主要集中于启智内容的关注和拓展方面,涉及心理健康及思维发展等更高层次的题材较少。而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袋鼠》为代表的绘本系列是目前广受幼儿园儿童欢迎的儿童出版物,其内容以家庭教育为题材,插图采用水彩画形式,兼顾了儿童的接受能力,但行文未能做到朗朗上口,缺乏活泼与幽默感,使得儿童的代入感弱,信息转化率不高。

2.阶梯阅读概念尚未建立,儿童出版物分级制度尚待加强执行

早在2017年4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第二十二条明确要求,“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出版单位应当根据阶梯阅读的要求,在出版物显著位置标识适宜的年龄段”。图书出版行业及市场针对未成年人阅读实行分级制度,可推动儿童出版物发展,为我国儿童出版物的供给结构合理发展与本地儿童阅读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保障。但笔者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当前,市场上儿童出版物的阶梯阅读概念尚未完全建立,仅有45%的儿童出版物标注了具有浮动性的适用阅读年龄标识,部分儿童出版物仍然存在文章体裁多样性不足、图书文本内容供给分类标识性信息模糊、缺乏明确的分级推荐制度等问题。在7个被走访城市的市立图书馆及儿童图书市场中,除了北上广一线城市注重儿童图书阅读场景布置,其他二三线城市严重缺乏儿童图书阅读场景布置和阅读氛围营造,难以较好地激发儿童群体的阅读兴趣[1]。

三、儿童出版物的儿童心灵诉求关照实现策略探究

(一)加强法规研究,严格落实“儿童本位”思想,在内容上做到多样性与互动性

儿童出版物是儿童群体接触文字与图画的主要阵地,也是打开儿童探索欲望和接触世界的主要途径,儿童出版物的发展水平对我国儿童群体的学前教育和心智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关注和遵循儿童群体的心理诉求和身心发展规律。当前,儿童出版行业存在的多种现实和发展问题,除了与儿童出版物所面对的阅读群体年龄跨度大、身心发展差异大相关,主要还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我们要探究儿童出版物对儿童心灵诉求关照的实现策略,首先,法律法规应加强对儿童出版物的规范和引导,严格落实“儿童本位”思想,为行业整体发展明确定位与建立发展规范。当前,我国儿童出版行业发展多适用的是普通出版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少其专门化的法律法规研究及行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该行业发展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其内容思想应构建主体指导思想和行业发展依据,儿童出版物要做到多样性,注重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探索[2],要做到精耕细作,充分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使儿童出版物成为搭建儿童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二)加强执行阶梯阅读分级制度[3],提升儿童出版物契合度,满足儿童的实际需求,提高阅读能力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相关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与阅读兴趣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儿童的心理特征对儿童出版物的发展定位及内容创设均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儿童出版物在探索儿童心灵诉求关照时,应主动调研并尽可能地使图书接近与适应该群体的阅读特点和趣味,形成发展特色。低幼类童书应强调与幼儿的互动和文字体验,通过新颖活泼、色彩鲜艳、形态丰富的插图来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兴趣,以设置开放性问题来注重与小读者的互动,引导父母与孩子交流,加强稳定的亲子关系建设。科普类童书则可以借鉴法布尔的《昆虫记》,利用轻松有趣的故事来传递科普知识,进一步增加该类图书的阅读趣味。体量最大的绘本则应加强文字与插图之间的平衡研究,讲求插图活泼有趣、风格多样,文字设计要充满想象力、趣味性以及艺术性,使儿童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对文字、标点符号产生一定的认知,为其学习和生活建立文字认知的连贯性、规范性和适用性。

(三)注重儿童出版物图文设计视觉效果和低幼群体的接受力之间的契合度研究,提升共情创设能力

除了13—18岁儿童具有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转化能力,0—12岁儿童缺乏足够的社会认知和文字转化能力。因此,儿童出版物设计要注重图文设计视觉效果和低幼群体的接受力之间的契合度研究,提升共情创设能力。例如,在文字呈现效果上,结构助词和意群可通过在关键助词后加空格或者在意群后加隔词符号的形式,将句子分解成更小的意群,以降低阅读难度,保证低幼龄儿童群体的文字认知连贯性和适用性;汉字注音要有选择性和目的性,注重视觉呈现效果,难理解的词汇可以添加着重号,方便与读者产生共情,降低儿童的阅读焦虑。绘本原创故事应以儿童的视角讲述,使语言的代入感和共情性更強,增强儿童阅读的形象思维,注重参与性,以提升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启迪心智[4]。13—18岁阶段的儿童出版物应注重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追求“独立、自主”的群体特点,通过多元创编、探索,在内容上促进文本与读者之间言语和精神的共生,注重出版物内容的质量提升和价值观引导[5],为该年龄阶段儿童的正确成长保驾护航。

(四)注重挖掘儿童出版物的教化价值,注重言语和精神的共生,促进精神与情感的共鸣

由于儿童个体及其家庭成员对文本的回应方式和感知能力具有差异,儿童出版物关照儿童心灵诉求,提升儿童群体的阅读体验,促进个体阅读世界的建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其故事解读能力和深层社会意义的延伸,对儿童情感世界的发展和社会认知将产生重大差异。因此,我们探索儿童心灵诉求关照,应注重挖掘儿童出版物的教化价值,注重言语和精神的共生,促进精神与情感的共鸣,从故事和文本中诠释隐喻和深层阅读意义,帮助儿童孕育多元的言语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6],提升其同理心和读写能力,最终完成儿童心灵关照。

四、结语

儿童出版物是联系儿童与外界的重要桥梁,只有关照儿童的心理诉求,根植于该群体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出版物的价值诉求,实现社会意义和行业发展价值[7]。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检索法,对当前儿童出版物在内容、呈现形式和理论研究三个层面的儿童心灵诉求关照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拓展多元化题材及其互动呈现、构建阶梯阅读机制、丰富内容开放性与读者互动的共情创设以及注重挖掘儿童出版物的教化价值,注重言语和精神的共生,促进精神与情感的共鸣四个实现策略,以期解决我国当前儿童出版物在儿童心灵诉求关照上存在的问题,为儿童出版物的出版工作认知提供参考,从而推动行业的时代发展,多出精品,充分实现行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航,张毅.西南地区儿童出版物的供给侧改革思考:基于重庆图书馆和四川省图书馆[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14-120.

[2]陆三强,白海瑞.新的时代语境下的儿童文学研究:兼评谭旭东《儿童文学的多维思考》[J].关东学刊,2018(06):133-136.

[3]施玮.台湾地区儿童出版物分级制度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7(09):111-114.

[4]杜佩娟.杨红樱绘本日译版的“儿童本位”思想对我国绘本出版的启示[J].语文学刊,2021(03):69-73.

[5]王泉根.新世纪十年中外儿童文学交流综论[J].理论与创作,2010(03):34-40.

[6]张兴文.关照童心:让儿童阅读走向“私人定制”[J].江苏教育,2015(01):32-34.

[7]赵燕.儿童出版物中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机制[J].编辑学刊,2019(02):110-115.

[作者简介]王春霞(1974—),女,河南洛阳人,现代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现状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