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新模式探索*

2021-01-03 05:38上海电机学院程明杰朱丹
区域治理 2021年47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大学生

上海电机学院 程明杰,朱丹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了向祖国发展建设输送大量人才的主要任务。要在学生中广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并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崇高,渐渐地能够诚信劳动、创造性劳动、辛勤劳动。劳动育人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更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学习全国教育大会重要精神,高校劳动教育需从确立观念、融合“云”平台、拓宽渠道上下功夫。

一、劳动教育之渊源

人类赖以生存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形态是劳动。然而,在人类传统思想观念当中,劳动却始终处于文明发展的阴影当中被忽视。亚里士多德将技术性的劳作生产看作奴隶从事最低贱的创制活动[1]。在神学话语中,劳动通常被看作是俗世之人的一种痛苦、一种艰辛,是上帝对人类原罪的惩处[2]。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直至近代的欧洲,西方思想家才逐渐关注劳动,劳动作为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在思想界的舞台中心出现。约翰·洛克从作为上帝使命的劳动出发,论证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开篇中指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他从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劳动在人类物质生活中的支撑作用和基础地位[4]。黑格尔主要从哲学层面认为劳动作为人与世界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人类这个伟大物种的精神性本质[5]。

劳动形成了人的本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劳动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针和根本原则。因此,劳动教育观念的改变刻不容缓,必须把劳动教育方针、政策提升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的高度来重视来认识。

劳动教育在我们国家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国家历来相当重视与尊重劳动。2015年4月,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教育学生要从小热爱创造、热爱劳动,充分运用创造以及劳动来播撒种子、播撒希望,从而最终收获果实,同时充分运用创造以及劳动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认真学习领会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深刻认识到劳动在不同教育阶段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性地位,并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及特征,构建适应新时代高校发展更高水平的劳动教育体系。

二、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加强劳动技能教育和劳动观点教育,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各高校都需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当中,逐步做到系列化、制度化。”学生适当参加生产生活劳动,务必成为一门必修课程,不能可有可无,要实实在在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使劳动教育入脑入心。《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完成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必须积极推动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国高等教育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有:

(一)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顾名思义是指高校大学生以个人或者团体的名义,以提高自身能力、缓解家庭经济困难为基本出发点,将社会生产实践与高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经济类活动,是当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与方式,高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生产劳动的机会。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得到劳动报酬,解决经济来源问题,同时对自己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高校勤工助学一般分两类,一类是校外的勤工助学,一类是校内的勤工助学,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是由高校为学生提供助学的岗位,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工作安全可靠,如学校的图书馆、食堂、校园超市等校内实体机构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岗位。校外勤工助学的岗位多是大学生自己寻找的,也有学校推荐或提供的,校外勤工助学学生付出时间多、报酬相对高,但安全性较差。校外勤工助学较复杂,家教、校外兼职都是校外勤工助学的主要途径。

勤工助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助学形式之一,同时受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数量的局限性,只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或者家庭突发状况导致家庭困难的高校大学生才能得到校内勤工助学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学生勤工助学,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要求,更不能有效地给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劳动实践机会。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法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多数以,配合协助课堂教育为主,是高等学校课堂教育的一种延伸,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高校社会实践得到了各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当前各高校通过开展教育实习,专业实习、科技服务、公益性劳动、生产实践等社会见习,为同学们提供了全面提升的机遇和平台,从而全面促进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教育实习、生产见习、公益劳动、科技服务也都是劳动教育与教学的范畴,所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然成为当下高等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生产劳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二者虽然范围不同,但是高校社会实践的开展有效地推动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社会实践已成为高校劳动教育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三)教育教学实习

专业实习作为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显得非常必要。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同学,生产实习课程、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专业实验课程等与专业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实习非常重要。当前,很多高校都把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实习纳入了教学计划,有条件的院校或科系,不仅要开设专业劳育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集中安排相关专业的劳动实践课程,并把新时代劳育课程作为学校必修课程进行相关考核,比如,农学院一般都设置农业类的操作课程,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在医院实习,师范学校学生必须进行教学实习等。学生通过参加专业劳动实践,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因此,与专业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实习也成为高校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

(四)专业理论课渗透

国家历来都非常注重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与教育相融合,并要求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专门的劳动课、劳动技术课或者活动课。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很多学校不再把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而是把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的课堂教育中。高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各学科的基础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主要是进行劳动理论知识的教育。高校通过开设《法律基础》《法学概论》等法学类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类的教育教学;通过开设《人生修养》《大学生道德修养》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通过开设各学科专业课,对学生进行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通过开设其他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劳育的培养。高校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各类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要有所涉及、有所渗透,这也是高校劳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当前,高校已通过各门专业课教学使劳育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全面透彻地渗入各类专业课当中,同时,通过科技活动、科学实验、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方法使劳育得以有效开展。高校劳动教育已经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三、新时代创新育人路径,提升劳动育人效果

(一)强化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正确把握高校管理服务育人的内涵,坚持管理育人理念、环境育人理念以及服务育人理念,既为高校的同学们创造适合学习、生活、工作的良好环境,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管理和服务之中育人。“三育人”科学合理地揭示了高等学校后勤等相关管理服务工作的根本属性问题[6]。DJ学院以学生为根本,提出了要为同学们解答做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做、为何这样做的根本问题,并且通过设立不同的辅助岗位,如助教、助研、助管等涉及教学、科研等岗位,鼓励更多志趣相投的学生能够参与高校教书育人工作中,同时大力提倡和鼓励高校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体力和脑力方面的劳动,鼓励同学参与教学科研,通过加强高校校园内环境的整治,以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从而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形象,加强服务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将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相融合,看到问题的本质,在人文关怀、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引导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师生活力,使学生广泛参与到空间利用、课程建设、食堂监督、基础设施改造、校园环境维护等高校硬件方面的设施建设以及校园秩序管理、安全教学、服务等软环境建设中。

(二)搭建融合“云”课堂教学平台与家庭实践平台

切实推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需要搭建好的平台,平台的搭建将为高等学校劳动教育创造更多的机会、营造更好的氛围,同时提供更多的指导,社会实践平台与课堂教育教学平台相结合,充分克服了劳动教育课堂上与课后实践两张皮现象,加深大学生对劳动的热爱、认同。所以,加快社会实践平台与课堂教学平台融合与发展,对于高校劳育的发展是一项非常有效的举措。一是展开主题鲜明的线上线下“云”课堂教学平台的搭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理论类的劳动教育,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弘扬劳模精神,学习他们的“钻劲、闯劲、干劲”。二是创建易操作、多样、全面的社会实践类平台。劳动教育是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实践的过程,在实践当中可巩固提升在线上线下课堂所学、所思、所想,用理论联系实践,将劳动教育入心入脑。三是通过加快融合社会实践平台与课堂教学平台,通过改变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平台相脱节的状态,实现社会实践平台与课堂教学平台之间的有效联动,搭建线上线下课堂与校内外平台的融合,将更多的资源纳入到“云”课堂当中,将劳动教育与高校学生自身的职业技能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拓宽劳动教育的多元渠道

新时代加快“云”劳育基地的建设,线上教学期间,一方面学校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并尝试做平常一直想做但是没空做的事,制定一些“愿望清单”,比如,阅读、绘画、学乐器、养植物等,让宅在家中的假期成为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时光。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居家实践活动,培养高校学生的必备技能,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创设良好的劳动育人环境,把厨房、客厅变成劳动育人的课堂,把做饭、扫地变成考评加分的项目,让学生学会生活、爱上生活。另一方面,结合留校学生的特点,加快线下劳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以DJ学院“心灵花园”建设为契机,促进线上“云”劳育与线下劳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