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对香豆酰氨基酸乙酯的合成与抗氧化活性

2021-01-04 13:18翟文丽穆凯代斯太外库力
合成化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亮氨酸乙酯羟基

王 东, 翟文丽, 肖 潇, 穆凯代斯·太外库力, 祝 钧,2*

(1.北京工商大学 理学院,北京 100048; 2.中国轻工业化妆品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过量自由基会加速食品中脂类的氧化,降低食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接受度[1]。抗氧化剂可减少慢性疾病(如DNA损伤、突变、致癌)的发生,这通常与生物系统中自由基传播的终止有关[2-3]。因此,筛选高效的抗氧化剂对减少自由基损害有积极意义。

对香豆酸(p-CoA),属于天然存在的简单酚酸化合物[4],主要分布在植物中[5-6],具有抗菌[7]、抗氧化[8]、抗病毒[9]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和药品领域有广泛应用[10-11]。p-CoA由于溶解性、稳定性较差[10],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对香豆酸酰胺是p-CoA的重要衍生物,自然界中对香豆酰胺衍生物的提取纯化过程较复杂。Fu等[12]将p-CoA与3-甲基-2-烯胺在苯并三氮唑-1-基氧基三(二甲基氨基)磷鎓六氟磷酸盐(BOP)耦合剂下生成(E)-N-乙基-3-(4-羟基苯基)丙烯酰胺,并证实了化合物的抗菌能力。Stankova等[13]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与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p-CoA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与缬氨酸噻唑反应,合成了对香豆酰缬氨酸噻唑型酰胺。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及抗流感病毒功效。

氨基酸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缬氨酸和酪氨酸具有抗菌作用[14],赖氨酸和精氨酸具有抗氧化作用[15]。Noh等[16]利用曲酸与氨基酸结合,发现与氨基酸结合后的曲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明显强于曲酸单体。

受此启发,本文采用EDC法,以p-CoA和3种氨基酸乙酯盐酸盐为原料,合成了对香豆酰缬氨酸乙酯(a)、对香豆酰亮氨酸乙酯(b)和对香豆酰蛋氨酸乙酯(c),目标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Scheme 1),其结构经1H NMR, IR和MS(ESI)表征。并利用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实验研究了目标产物抗氧化活性。

Scheme 1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Bruker AV 600 MHz型核磁共振仪(DMSO-d6为溶剂,TMS为内标);Nicolet IS1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LC201-AB SCIEXAP13200型液质联用仪。

p-CoA、L-亮氨酸乙酯盐酸盐、L-缬氨酸乙酯盐酸盐、L-蛋氨酸氨酸乙酯盐酸盐、EDC、1-羟基苯并三唑(HOBt),北京伊诺凯科技有限公司;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菲啰啉,北京化玻站生物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a~c的合成(以b为例)[17]

将p-CoA 1.354 g(8.25 mmol)、L-亮氨酸乙酯盐酸盐1.614 g(8.25 mmol)和HOBt 1.15 g(8.5 mmol)溶解于DMF(25 mL)中,冰浴冷却下,搅拌10 min;缓慢滴加三乙胺3.45 mL(24.75 mmol),滴毕,搅拌反应10 min;撤去冰浴,加入EDC 1.6 g(8.35 mmol),搅拌下于30 ℃反应20 h。加入100 mL蒸馏水,用乙酸乙酯(150、100、50 mL)萃取,收集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50 mL)洗涤,回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过滤,滤液浓缩,残余物蒸除溶剂后经硅胶柱层析(洗脱剂:A=乙酸乙酯/石油醚=2/3,V/V)纯化得白色粉末状固体b2.0624 g,收率81.98%, m.p.99~102 ℃;1H NMRδ: 9.86(s, 1H, OH), 8.31(d,J=7.7 Hz, 1H, NH), 7.43~7.37(m, 2H, ArH), 7.34(d,J=15.7 Hz, 1H, CH=C), 6.82~6.76(m, 2H, ArH), 6.48(d,J=15.7 Hz, 1H, C=CH), 4.38(ddd,J=10.0 Hz, 7.8 Hz, 5.1 Hz, 1H, CH), 4.09(qd,J=7.1 Hz, 1.1 Hz, 2H, OCH2), 1.70~1.62(m, 1H, CH), 1.62~1.49(m, 2H, CH2), 1.19(t,J=7.1 Hz, 3H, CH3), 0.91(d,J=6.6 Hz, 3H, CH3), 0.87(d,J=6.5 Hz, 3H, CH3); IRν: 3340.59(N—H), 1714.89(C=O), 1212.04(C—O), 1194.69(C—O)cm-1; MS(ESI)m/z: 306.18{[M+H]+}。

用类似的方法合成a和c。

a:收率43.2%,淡黄色固体粉末, m.p.141~143 ℃;1H NMRδ: 9.85(s, 1H, OH), 8.19(d,J=8.2 Hz, 1H, NH), 7.43~7.37(m, 2H, ArH), 7.34(d,J=15.7 Hz, 1H, CH=C), 6.84~6.76(m, 2H, ArH), 6.62(d,J=15.8 Hz, 1H, C=CH), 4.28(dd,J=8.2 Hz, 6.2 Hz, 1H, CH), 4.18~4.06(m, 2H, OCH2), 2.13~2.02(m,J=6.8 Hz, 1H, CH), 1.20(t,J=7.1 Hz, 3H, CH3),0.91(dd,J=10.4 Hz, 6.8 Hz, 6H, CH3+CH3); IRν: 3356.98(N—H), 1731.76(C=O), 1199.51(C—O), 1173.95(C—O)cm-1; MS(ESI)m/z: 292.02{[M+H]+}。

c:收率47.6%,淡黄色固体粉末, m.p.109~111 ℃;1H NMRδ: 9.86(s, 1H, OH), 8.37(d,J=7.6 Hz, 1H, NH), 7.44~7.37(m, 2H, ArH), 7.35(d,J=15.7 Hz, 1H, CH=C), 6.83~6.76(m, 2H, ArH), 6.48(d,J=15.7 Hz, 1H, C=CH), 4.47(ddd,J=9.1 Hz, 7.6 Hz, 4.9 Hz, 1H, CH), 4.11(qd,J=7.1 Hz, 2.5 Hz, 2H, OCH2), 2.58~2.50(m, 2H, CH2), 2.05(s, 3H, SCH3), 2.10~1.87(m, 2H, SCH2), 1.19(t,J=7.1 Hz, 3H, CH3); IRν: 3316.96(N—H), 1737.07(C=O), 1211.08(C—O), 1173.95(C—O)cm-1; MS(ESI)m/z: 324.21{[M+H]+}。

1.3 活性测试

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18]:待测样品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不同浓度。取0.5 mL待测液与2.5 mL DPPH·(2×10-4mol/L)乙醇溶液混合摇匀,避光放置30 min,在波长517 nm处测定吸光度。

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19]:取200 μL 0.75 mM菲啰啉乙醇溶液,依次加入400 μL磷酸盐缓冲液(0.2 mol/L,pH = 7.4)和200 μL待测液混合摇匀,加入200 μL 0.75 mM 硫酸亚铁溶液,混匀,加入200 μL 0.01%双氧水,于37 ℃水浴1 h,在波长536 nm处测量吸光度,并计算羟基自由基抑制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合成[17,20]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了b的合成条件,因素水平见表1。由正交实验结果可知,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为C>B>A,最优反应条件为A2B2C2,即反应温度为30 ℃,反应时间为20 h,反应溶剂为DMF。

表1 正交实验的因素和水平

2.2 自由基清除活性

对香豆酰氨基酸乙酯清除自由基结果见表2,各物质清除自由基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b>p-CoA>a。与对香豆酸单体相比较,化合物b和c清除自由基活性明显增强(P<0.05)。各化合物清除自由基能力的与其侧链氨基酸基团有关(蛋氨酸乙酯>亮氨酸乙酯>缬氨酸乙酯)。在生物膜系统中,抗氧化活性不仅与羟基的数量有关,还取决于化合物本身的溶解度,疏水性(或分配系数,logP)[3]。3种化合物结构相似,b比a多了一个亚甲基,与c相比用硫原子取代了碳元素并变换了空间构型,不同氨基酸的疏水值不同(缬氨酸>亮氨酸>蛋氨酸)[22],推知氨基酸疏水值越小,清除自由基能力越强。表明氨基酸基团对于对香豆酰胺酯类物质的抗氧化性影响显著。

表2 自由基清除活性

3 结论

合成了3种新型对香豆酰氨基酸乙酯(a~c),并进行了初步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b和c对DPP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9.67±0.51、71.72±0.51 mmol/L,显著高于p-CoA(88.51±0.50 mmol/L)(p<0.05);a、b和c对羟自由基的抑制率分别为25.71±3.4%、37.38±0.6%、44.72±1.5%,显著强于同浓度p-CoA(8.15±0.6%)(p<0.05)。

猜你喜欢
亮氨酸乙酯羟基
豉香型白酒中三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在蒸馏及原酒贮存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工艺
钡盐法从二氯苯磺酸-亮氨酸复合物制备亮氨酸的研究
运动结合补充亮氨酸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促进C26荷瘤小鼠骨骼肌蛋白质沉积研究
亮氨酸—脑啡肽结合H+和Li+的氢氘交换实验与理论研究
提高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可溶性表达量研究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螺虫乙酯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
羟基化合物比较与例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