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浅识

2021-01-05 19:31陈凯丽王志汕肖绍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8期
关键词:胃气运化五脏

陈凯丽,王志汕,肖绍坚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122)

0 引言

“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1]意在说明胃的生理功能受到扰乱,不能正常运行是导致夜间睡眠不安稳的诸多病源之一。

1 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古今之见

“太阳病……胃中干,烦躁不得眠……令胃气和则愈。”[2]仲景从疾病的治疗过程证明“不得眠”的产生与“胃中干”具有密切相关性,以采取临床手段调和胃气的方式治愈“不得眠”的症状。李中梓将形成睡眠不安的原因总结为五个方面,并明确提出“胃不和”是睡卧难安的众多成因之一。“脉数滑有力不眠者……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3]张璐认为宿食、痰、火侵袭胃部,导致胃的生理功能有悖于常,可引起“卧不安”。程钟龄表明饮食积滞于胃,通降不及,引起胃脘胀闷不适,造成卧不安者,可通过保和汤来治疗。保和汤以消食药为主组成,通过良好的化积导滞的作用减轻机体消化负担,舒缓胃部不适,进而改善“卧不安”的表现。现代医学的系列研究表明:胃肠道菌群失调与睡眠是否良好具有相关性,肠道微生物连同其代谢物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等方式对中枢系统产生作用,并影响睡眠[4]。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与治疗大多以心、肝和肾为主,“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提出与完善使得中医对失眠的认识更加完整与成熟,笔者认为该理论并非单纯论说胃的生理机能改变对睡眠的影响,应结合中医学“五藏神”学说进行论述。“神、魂、意、魄、志”分别藏于五脏,睡眠是一种高级精神情志活动,其质量的好坏与五脏所藏之神息息相关,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如环无端的关系,胃土不和则肝木受其所累,肝魂不安其舍,脾胃表里络属,其生理病理关联密切,“胃不和”则脾运受及,意不居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今“胃不和”致魂不舍肝、意不安脾故夜寐不安。

2 胃不和致肝不舍魂而不寐

2.1 五行生克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1]意思是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对立双方的平衡失调,对“五行”的循环、以及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唯有双方既相互制约,又互相滋生,方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形成一个“如环无端”的五行生克关系。五脏联系五行,肝胆、脾胃分属于木和土,木克土,若肝胆、脾胃各司其职、生克相承,则昼精可作、夜卧可安;胃“喜润恶燥”,肝气不舒、情志郁积,久积化火,肝亢乘土,灼伤胃阴则胃燥,出现胸闷胁痛、胃脘作胀、嘈杂不舒、口臭咽干、情绪不畅、精疲神倦、卧起不安等“肝胃不和”的表征。张仲景在《金贵要略》中提出的患有肝脏相关疾病时应及早顾护脾胃的观点,即是从传变规律中体现了二者在疾病的产生、进程与治疗中密不可分联系。

2.2 升降相因

肝具有升散、条达的特性,主疏泄气机、储藏血液。肝气以升为主,性喜条达恶抑郁,能够调度周身之气运顺畅,使血液在脉管中畅行不壅滞,气畅血行各部正常发挥作用,脾胃则运化如斯。胃气下降,主接收外来饮食物,将其腐熟进而下传至肠道。肝气升,胃气降,肝胃相和则升降相因,配合完成维持机体正常运行的职责。若肝气郁而不升或升而太过,则助脾胃运化精微之气以濡养周身的功能收到影响;胃气不降反升或降而不及,则饮食物停留在胃部,不能顺利下传,甚则随着肝胃上逆之气呕出。肝胃之气不相和,升降不畅达则感烦闷不舒,卧不安眠。

2.3 魂不入肝则不寐

肝不舍魂的不寐以入睡后多梦纷扰不宁为主述[5],“魂”属于神志的一种,同时对人的精神活动具有调控作用[6]。肝开窍于目、储藏血液,通过疏泄功能起到调度浑身血量的作用,白昼清醒之时,血行于目,魂亦汇于此,则双眼迥然有神,入夜则血回于肝,魂亦内舍于此。胃与肝五行生克相关,气机升降相因,生理病理方面亦是密不可分。肝脏疏泄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胃腑功能失常,反之,“胃不和”亦可累及肝魂,使肝气不舒、情志失常,郁久化火,“肝火不得卧之因……肝主藏血,阴火扰动血室则夜卧不宁矣。”[7]“魂不能藏,故夜梦不宁”[8]肝脏气行不畅,郁结日久化热伤血,血液正常运行收到干扰,周流全身循环反复遭到破坏,夜卧之时血不能及时回肝,肝魂不得涵养,无以敛居于肝,因此梦多而寐不安。

3 胃不和致脾不藏意而不寐

3.1 气血化生之源

脾胃同居中焦,共同承担饮食物的受纳腐熟与精微物质的运化输布职责,为人体生命活动补充源源不断的能量,是气血化生的来源,素有“后天之本”的称谓。《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也”[1];《灵枢·平人绝谷》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1]”人体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依赖于气血的充养,补养物质充足,则神清目明、精力充沛。若脾胃不和,气血无从化生,能量供应不能满足日常活动的需求,则精神失养,出现睡眠差、常作梦、疲劳、烦躁等。

3.2 气机升降之枢

脾气以升为建,胃气以降为顺,组成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升,饮食物中的精微部分则随脾气运输至全身,营养各脏腑、筋脉、官窍等;胃气降,饮食物中的渣滓顺气下传肠腑,排出体外。脾胃气机升降相因,饮食水谷运化相得,精神情志活动如常,则昼精夜冥。正如薛雪所言:“今人有过于饱食……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9]”不正当的饮食行为会破坏脾胃气机正常的升降,使精微不化、糟粕不去、嘈杂不舒、精神失治,故而卧不安稳。

3.3 意不居脾而不寐

脾不藏意的不寐临床常见以多思多虑致迟迟不能入睡为主述[5],“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是一种高级的神志思维活动,是将接收到的诸多外来资讯进行筛选、整合并经过思考,从而形成记忆的过程[10],这与“五志学说”中脾在志为思交相呼应。脾胃居于中焦,运化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濡养精神,是良好记忆的基础保障。“思气所致,为不眠”[11]脾胃亦是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思多虑重易耗血结气,脾胃气结不行,水谷精微不化,则食饮量少,精神疲累。忧思不得排解、气血凝结不行则伤意,意伤则乱而不安于脾,故神思繁杂扰动久不安睡。

4 肝脾不和

4.1 疏运不及肝气升散主疏泄,可助脾的运化,当肝疏通散泄不及时,脾的运化不可避免的遭受波及,则五谷和水饮不能及时转运、输布。“脾为生痰之源”水饮未得及时转输,蓄积在体内,进而生痰生湿。脾“喜燥恶湿”,痰饮、水湿同为阴性,同气相求,共同阻滞脾气的运行,致使清阳不升,脑窍昏蒙。“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3]日常生活中有喜欢食用肥腻、味道醇厚的饮食习惯的人,痰饮、水湿是脾运不及的病理产物,同时,也可以成为致病元素困厄脾土,阻滞气行,使肝不得舒、脾不得运,进而神明不得清,夜寐不得安。临床上睡眠障碍多为痰热内扰兼肝郁证,使用黄连温胆汤合松郁安神方能有效改善痰热内扰兼肝郁型不寐[12]。

4.2 神志失司肝经循行至巅顶,肝主藏魂,肝阴亏虚,无以守阳,则肝阳循经上越至脑,至魂不安舍,出现头昏、头胀、烦躁、失眠等表现。脾主忧思,多思多虑者气行缓慢,加之肝气郁结,疏导不及,气机阻滞,进一步加重思虑,思虑重则伤血结气。睡眠属于精神思维意识活动之一,受五脏所藏之“神”支配,其中心神居于君位,起主导作用,肝魂和脾意则是佐政大臣,具有重要的辅助睡眠的功能,五脏与五神居舍和合,气行通畅、血脉和利是精神情志活动如常的前提[13]。“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1]脾具有统摄血液运行于脉管内的功能,人夜间安卧于榻时,浑身血液在脾的统摄作用下,有条不紊得回流与肝进行储藏、循环。忧思多虑、血弱气结,则意不安脾,脾意不居无以摄养精神、收敛肝魂,故魂不内守,夜寐不安。

5 与卦象相联

人体脏腑不仅与五行相应,也同样与卦象密不可分,肝、脾与胃分别对应巽、坤与艮三卦,此三卦分别代表风、地和山,具有散、藏和止的特点,象征着人体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疏泄、存储和制约平衡的作用,缺一不可。睡眠的正常与否与这三种功能密不可分,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血液不妄行于脉管外,气血阴阳维持平衡,是获得良好睡眠的基本条件。三者中,巽与坤属阴,艮属阳,阴平阳秘,动静相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活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1]”“卫气不得入于阴……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1]”若肝、脾、胃不和,三者间阴阳互用与制衡的关系遭到破坏,则阴阳不相使,动静不相依,故而昼不精,夜不冥。

6 结语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失眠带来的危害也日渐加深,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如何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当代的重要话题。“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14]”张景岳此间所指的神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之神指心所主之心神,对寤寐具有主领作用,广义之神指五脏所藏的五脏神,即:神、魂、意魄、志五种,五神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是获得良好睡眠得基本保障。睡眠是精神活动之一,不寐的本质在于阴阳失衡、阳不入阴、神失所安。国内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睡眠障碍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可达47.2%[15],达61.9%的失眠人群合并有消化系统疾病[16],通过调节肠道来源的菌群产生的γ-氨基丁酸(GABA)能够有效诱导镇静催眠作用[4]。由此可见,消化系统正常运行是获得良好睡眠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学说不谋而合。“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1]”升降出入是气机的基本运动形式,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不言分说的重要意义,因此,肝、脾、胃气机相合、疏运相及,意安脾、魂居肝,则神有所养、不失所倚,故“胃和”而“卧安”。

猜你喜欢
胃气运化五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