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1-01-05 19:31刘梦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8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情绪老年人

刘梦媛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严峻社会问题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老年期抑郁症(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泛指发生于六十岁及以上特定人群的重性抑郁障碍,可分为原发性抑郁(即青少年期发病,老年期病情复发)和老年期各种原因导致的继发性抑郁。抑郁症作为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日趋提高。2006年林茵[2]对上海闸北区北站街道社区133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的检出率为27.07%。截止2019年我国老年期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5.55%[1]。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和不典型性,与中青年抑郁症患者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以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贫乏无力、失眠便秘等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形式而非心境障碍,故给临床疾病诊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抑郁症患者因其消极的情绪心境所致,易产生厌世自杀的念头。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愿明显高于一般正常人群[3-5]。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及居高不下的自杀率使得老年期抑郁症的危险系数大幅增加。本文从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治疗概况予以综述,以期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老年期抑郁症的认识,为临床制定相应治疗策略,及时诊断、治疗抑郁症患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老年期抑郁的发病机制

截止目前,临床有关老年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患者本身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体征或实验室指标异常,多数认为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所诱发而产生的[6-7]。老年人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退化,其中大脑生理功能的退化被认为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NE和5-HT作为存在于大脑结构中调节情绪的物质信号,其水平高低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朱炼[8]等研究指出,NE和5-HT水平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均明显偏低,而提高患者NE、5-HT水平能够有效改善其抑郁症状。此外,国外有学者通过构建小鼠抑郁症模型研究表明,抑郁症病人腹侧海马CA1区内兴奋性神经元活性降低,使得基底外侧杏仁核后部pBLA-vCA1环路活性减低,可介导抑郁症的发生[12]。

2 老年期抑郁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相比中青年人群症状呈现多样化和不典型性。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多数以躯体不适为首发症状就诊,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乏力、头晕头痛、颈背部酸痛以及胃肠道不适等,焦虑抑郁等低落情绪出现较晚或难以察觉,故临床漏诊、误诊、错诊概率极高。约15%的严重抑郁症病人会出现幻觉或妄想,称之为妄想性抑郁症。病人常感觉到自己正在被监视、监听,会和不存在的人对话,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控诉或谴责自己。老年期抑郁患者由于缺乏安全感及不被周围人所理解,常产生低落情绪和无价值感,病人悲观厌世,严重时可有自杀念头[10]。老年抑郁是老年人自杀的高风险因素,下定决心后,病人常信念坚定,理智选择自杀时间及地点,自杀计划性强成功率高。另有部分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症状呈季节性,表现为冬季症状加重,而春季或夏季缓解。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抑郁对老年人存在严重的认知损害[13-14,38-39],江开达[15]等通过对2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和26例对照组所作的精神心理学量表分析得出结论,即老年抑郁症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且损害程度随抑郁严重程度不断加深。左丽娜[16]等研究显示出高年龄组的认知损害更为严重。

3 老年期抑郁的影响因素

3.1 个人因素

3.1.1 性别

多项研究已证明,老年期抑郁症的患病率与性别因素有关,老年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抑郁症。杨家甜[17]等对云南省宁洱县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状况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老年女性抑郁率显著高于男性,这与陈丽[18]等对江西省农村老年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结果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理论解释,可能与老年女性的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以及社会支持系统较男性差,社会活动少,应对生活中突发负性事件的承受能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3.1.2 身体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老人的生活主观幸福感。研究表明,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生活完全自理的老人拥有更高的生活幸福感,而患有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则是老年期抑郁症的好发人群[19-22]。徐琳洁[23]等通过对于广安门医院就诊的96例抑郁障碍的患者研究调查显示,包括内分泌、消化、泌尿、心血管在内的各系统躯体疾病均为引起老年期抑郁症的常见诱因。

3.1.3 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对疾病认知的深浅。林茵[2]选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133名社区老人进行调查,并选出其中84名从未接受过抑郁症知识教育的老人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老人对抑郁症的疾病认识,研究显示老年人文化程度与抑郁发生有关。老年抑郁症的检出诊断情况与老年人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关系密切,受教育程度低、对疾病认识浅的老年人往往无法将自身躯体及心理的异常状况重视起来,导致病情延误。

3.2 家庭因素

3.2.1 担心儿女

马颖[34]等在安徽省的调查显示,不论是在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担心子女的老人患抑郁症的概率高出不担心子女的老人患病概率的数倍。许多老年人受到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的熏陶,即使步入老年仍对子女的生活产生过度的担心和忧虑。外加如今生活和娱乐方式的改变,新一代年轻人的许多观念往往不能被老人所理解,这种忧虑如不能及时排解即可导致焦虑抑郁,严重者发展成为抑郁症。

3.2.2 居住情况

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子女忙于为生活奔波,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独居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研究显示,独居老人抑郁的发生率高达94.40%[25],提示独自生活而缺乏与亲人朋友沟通交流的老人患抑郁风险更高。独居老人因无法时常与家人或朋友沟通,常常情绪低落、生活积极性下降、思维减少,继而产生抑郁症状。

3.2.3 婚姻状况

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面对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另一半的突然离去,多数老人无法坦然接受。没有了情感寄托,老人极易产生抑郁情绪,如果此时没有得到良好的关心和照护,抑郁的发生率将显著提高。陈向一[25]等研究表明,77.80%的丧偶老年人产生了抑郁症状,明显高于未丧偶老年人。

3.2.4 经济状况

经济水平低可能意味着物质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生活和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简陋的居住环境,贫乏的生活资源,难以保证的医疗卫生设施等,无一不是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严峻考验,抑郁发生率与经济状况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杜本峰[29]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3.2.5 家庭支持情况

陈向一[25]等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对300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按得分高低将其分为高功能家庭、低功能家庭和无效家庭,并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判断300例老年人的抑郁患病情况[22]。结果表明,家庭支持情况与老年抑郁患病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无效家庭中老年人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高功能家庭。家庭作为老年人主要活动地点及心理重心,是老年人最重要的感情寄托地。高功能家庭能够更好地为老人提供心理上的感情依靠,减少老人的孤独感,从而减少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3.3 社会因素

3.3.1 生活负性事件

生活负性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可显著提高老年人的抑郁倾向。大脑功能的衰退降低了老年人的情绪调节能力,使其更易受到低落情绪的影响,增加抑郁的发生率。生活负性事件作为老年抑郁的高危因素,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30-32]。此外更有研究指出,连续多次的负性生活事件给老人情绪上带来的打击远远大于单一事件带来影响的简单相加[29]。原因可能是单一事件带来的负性情绪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心理调适逐渐趋于平缓,给老人带来的影响相对短暂,而连续发生的负性事件使老人情绪长时间处于低落、悲痛、焦虑和抑郁状态,如果不能及时缓解疏散,极易造成抑郁症的发生。

3.3.2 其它人际关系

除家庭外,老人与其他朋友及邻里的人际交往也至关重要。相关研究指出,城市社区中与朋友交流每月一次的老人抑郁患病率是每天一次的10.9倍,在农村社区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24]。与朋友邻里的沟通交流能够有效减少老人的生活孤独感和消极情绪的产生[33],增加邻里亲密度,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3.3.3 娱乐与活动与宗教信仰

丰富的娱乐活动有助于提高老人的社会参与感,减少老人独处的时间,同时能够转移老人对于生活不良事件的注意力,改善低落情绪。截止目前,宗教信仰对老人心里情绪的影响并不确定,不同的研究甚至得出了相反的结论[34]。有文献报道[35]指出,宗教信仰问题纷繁复杂,不同的宗教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差异较大。总体而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能够提升信教者的生活幸福感,对心理健康有着正面影响,而佛教则会放大社会压力,不利于抑郁情绪的释放,但具体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4 老年期抑郁的治疗现状

4.1 药物治疗

最常见的抗抑郁药物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以舍曲林为代表,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疗效良好且耐受性高。此外,段天云[36]等研究表明,舍曲林相较于帕罗西汀用药安全性更高,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明显。服药初期可见轻微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失眠恶心等副作用,但继续服药症状可消失,故对治疗无影响。

4.2 心理治疗

我国心理治疗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11]。心理治疗的方式并不单一,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26]、问题解决疗法(PST)[27]、支持性心理治疗、怀旧治疗[28]等多种方法,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CBT和PST。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积极引导纠正患者对自己、他人或社会的不良认知,消除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问题解决疗法则更加注重提高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解决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应对技巧,能够改变患者的抑郁现状。宫本宏[37]等为探索老年抑郁的整合心理治疗模式,采取自愿入组的方式将12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开展整合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12周,对照组在此期间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中整合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家庭治疗技术、个体治疗技术及团体心理治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治疗联合整合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幸福感,降低患者低落情绪的产生。

4.3 物理治疗

此外,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电休克治疗作为物理治疗方法同样被研究证实有效。朱炼[8]、宁远征[9]等研究均指出,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阿戈美拉汀对于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疗效显著。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电技术,可以对大脑皮质功能起到兴奋或抑制作用,朱炼等设计对照实验观察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阿戈美拉汀在老年期抑郁症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该种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 总结与展望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深入,世界范围内老年群体的队伍不断扩大,抑郁症作为老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重点关注。目前来看,老年期抑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现已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但仍需进一步发展完善。本文综述发现老年期抑郁的发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不同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有关老年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如宗教信仰)还有待作进一步研究,以期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更有效地筛选出老年期抑郁的高危人群,采取措施及早干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此外,也提示家庭儿女不要疏于对老人的关怀照护,做到多陪伴、多倾听、多交流,以降低老年期抑郁的发生率,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情绪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