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1-01-05 07:50董伟伟
考试周刊 2021年94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运用高中语文

摘 要: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会出现教学雷同的情况,且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了。这种不好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复制的感觉,并且对语文逐渐开始产生抵触心理,渐渐失去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好奇心。是致使高中的语文教学效果一直不明显的原因所在。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发散思维,运用求异思维来实施教学,激发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文章分析了求异思维的运用现状和其运用意义,探讨了在实践的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方法,供教育工作者借鉴参考。

关键词:求异思维;高中语文;运用

一、 引言

高中生处于身体和思维快速发育的阶段,很多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渴望求新求变,不愿意拘泥于固有状态的变革。而求异思维的教学理念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更加注重教学的创新性,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比较符合当前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很多同类化的问题用多种解题思路和不同的解答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我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求异思维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对语文的认知也更加深入。

二、 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教学方式并不常见,而标准化的模式却泛滥成灾,特别是在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模块。由于考试的压力,学生以及老师似乎都更习惯于应试教育。他们从高考的答题模式中总结经验,得出标准化的答题方式,并美其名曰答題技巧。更有甚者在学生刚进入高中,就开始将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方式当中。这种方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在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创新性扼杀在摇篮之中。他们只能依靠教师去学习,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比如诗词鉴赏的模块,直接将高考的试题作为教学的目标。对于考试考什么,应该如何作答都有相应的对策。在具体教学时,只是将诗词按照考试内容简单拆分。更将一些类似于借景抒情、以动衬静等程式化的词语要求学生背下来作为考试答案的模板,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题目就直接套上去。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久而久之就使得学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使得在考场上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这就是许多学生明明很努力,却依然考不出好成绩的原因。

三、 求异思维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知识,教师内容的实施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如今,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全面综合性的人才。在教学中更加提倡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求异思维的运用,更加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倡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举一反三的能力等。在具体的讲解中,注重让学生从多角度发散思维,不断去尝试着创新,这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文化素养

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素养的提高存在必然的联系。在高中的学习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文化素养。在语文学科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是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将知识消化吸收,从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求异思维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维的差异。这种方法的应用将更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它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此外,教学中不同思维的表达要求学生解决多个问题,从多个方面看待同一事物。将求异思维融入语文教学后,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知识的许多方面都将得到扩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四、 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一)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培养求异思维

想要提升教学效果,就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喜好,以及教材内容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虽然不是课堂的主体,但是应起到引导课堂的作用,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朝着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去努力。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去向学生指引一个正确的学习计划,学生才能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前做好教学方案,将教学目标,以及引导学生的内容等都清晰地规划出来。例如,在讲解“祝福”这一课时,学生应该通过对故事和人物的分析来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问题。角色分析是我们在课堂上需要详细展开的一个环节。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具体分析祥林嫂的性格。读了这篇文章后,大多数学生的第一感觉可能是,他们对祥林嫂的印象是:贫穷、善良、单纯和不幸。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挖掘祥林嫂在其他方面的特点。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集中阅读一些段落,然后根据教师指出的段落进行思考和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祥林嫂,从而对她有更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发散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突出教师的位置,但是新的教育方式却更倾向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作为课堂教育引导者,帮助学生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过,在实践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的语文课堂内容比较枯燥、单调,没能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课堂上的语文知识,更多的是教师进行大致的讲解,然后划出文章的重点,以记忆性的内容比较多,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严重抑制了学生的语文思维。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并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比如,在学习了相关的课程后,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去阅读类似的课外文章,进行自主分析问题,独立去剖析文章,给他们留有一定的自主发挥空间。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抽查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把课外相关的阅读文章内容与学生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外的阅读量。其次,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切入分析”,注重对语文材料中的背景进行深化分析。最后,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结论,并对比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差距,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总结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运用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思维的意义,自己见解的价值。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兴趣是求异的前提,又是求异的核心。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写作“故都的秋”这一课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回答他们眼中故都的秋是怎么样的,并让他们搜集描写秋天的句子,不同的学生看到的秋天也不同,对于秋天也有不同的感受,只要能自圆其说,就有一定道理,就加以肯定,而不必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思维空间。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秋天的景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秋天,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其学习兴趣,从而愿意主动去学习语文。

(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有一种错误的认知,那就是习惯性在语文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

也就是很多教师口中的问题教学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认为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提出预先设置好的问题之外,还要和学生之间产生一个良性的互动,让学生去回答,但是,对于最终的答案教师可以不需要进行预设,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着不一样的思维,为此,教师要把求异思维模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同一个问题,统一的答案,它的生成结果在课堂上应该是多向性的,不同层次的答案都可以作为参考。假如教师预设的问题的答案只有一种,但是到了课堂上,经过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它的结果可能就不是唯一的了。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入手。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创设氛围,激起学生自己心中的疑问,而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由老师牵着鼻子走,被动的配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自己找到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简单地给予答案,真正的求异思维的培养不只是老师的事情,更多的是学生的事,因为他们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比如学习高二“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这篇文章由一个简单的引题,直接进入故事的主题,要想让学生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等问题,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那个时代的黑暗,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分析文章的细节和故事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五)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如果教师给学生一种严肃的形象,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解,给学生只能唯唯诺诺的应声,使得语文课堂的气氛比较有压迫感,学生无法活跃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亲切一点,适当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对课堂上一些结论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看法的权利是平等的。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对一些学术界尚未解决的课堂问题,我们不妨只列出当前学术专家的不同观点以及教师同意的观点,以便学生在探索时作为参考。另一个问题是,在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上,课堂教学的讨论和探索不能局限于学生。由于是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教师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思考的主体,课堂中的合作与探索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双向、多维的探索;因此,在培养学生求异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中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更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变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必要培养全面的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求异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求异思维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求异变通,培育创新的思维火种,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昕.浅析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3):20.

[2]周月芬.浅析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41):67.

[3]张梅华.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語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课外语文,2017(19):85.

[4]蒋建琳.“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16):68.

[5]甘双.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研究[J].散文百家,2019(3).

[6]龙玮.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8(12):98.

作者简介:董伟伟,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运用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