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1-01-05 07:50吕玉怀
考试周刊 2021年94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当积极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成长需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意味着教师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实施教育,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文章简单分析了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 引言

數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高质量的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对数学理论性知识的讲解与分析,同时也要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当前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并且围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做出了有效的教学尝试,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对学生思维的引导缺乏深刻性,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难以落到实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不断转变教育思路,从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角度着手展开分析,并不断围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创新,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意义分析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核心素养也在不断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以及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以上六点核心素养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也十分全面地概括了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也能很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对学生素质发展而言很有帮助。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在明确核心素养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这是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数学核心素养做出有效培养,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学习方向,并且在接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思维能力,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此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

三、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重视不足

教师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当前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真正意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积极意义,导致教学工作中缺乏针对性。虽然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是由于对核心素养的理念研究不够深刻,没有真正基于初中生的特点而调整教学策略,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还有部分教师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却没有真正做好指引作用,教学过程仍然以观念灌输为主,教师时刻重视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输出,却没有真正体会到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认知。

(二)教学手段枯燥导致学生兴趣不足

当前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由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习惯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授课,一味地强调知识灌输忽略了学生的真实学习体验。此外还有许多教师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与交流,这就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真实需求无法得到反馈,教师也很难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调整教学策略。由于教学形式缺乏趣味性,导致许多学生在接触初中数学知识时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不足,导致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难以落到实处,这也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整体实施情况。

(三)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培养需求

在选择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时,许多教师忽略了教育资源的拓展性,教师将大量精力用于对理论性内容的讲解,对教材存在极大的依赖性。初中数学教材是经过专家专门审批并最终出版而来的,他们本身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教材,难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被动,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影响。此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身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教材中涉及的数学知识虽然较为精简,但是整体而言缺乏拓展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在教学素材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原本充满趣味的初中数学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成长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四、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强化数学抽象能力

数学抽象是指通过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而明确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数量关系的对应以及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的对应,是数学抽象的重要体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数学抽象本身是数学的最基本思路,同时也是理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直观地体现数学的本质特点,并且始终贯穿于数学学科的发展中。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尝试将画面与数学知识紧密融合在一起,以此为基础,实现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之间的有效联系,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以教材为基础,并对相关的教学材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联系生活案例示范数学建模方法

数学建模是指基于对现实问题的有效分析,用数字化的语言表达问题,并且将特定的数学方法构建成具体的数学模型,从而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数学建模本身是数学与外部之间建立有效联系的桥梁,同时也是数学知识有效应用的基础形式,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推动数学学科发展进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数学本身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过程中,还是应当充分运用生活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将简单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的模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现实生活中的爬山活动为例,假设某人从早上8点从山下往山上爬,下午5点到达山顶,次日早上8点再走同一条山路下山,下午5点再次回到旅店,那么是否可以断定这个爬山者在两天中的同一时刻途经过同一个地点?在联系现实生活分享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两天看作一天,将一个人两天的运动看作“一天中两人分别从山上走到山下”,在此过程中同时出发,并且同时到达目的地,则必定有一个时间点两人会相遇。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的案例分析,教师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建模能力。

(三)开展数学游戏强化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是指建立在明确的运算规则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运算对象的关系建构最终解决问题的素养。数学运算是初中生应当掌握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手段,数学运算本身是不断演绎推理的过程,基于对运算对象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运算法则的合理应用,最终按照特定的运算思路而获取运算结果,这是数学运算的基本流程。为了有效实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目标,应当积极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将游戏的趣味与数学教学的严谨紧密融合在一起,确保学生能够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以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当根据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游戏组织形式做出适当的调整,确保游戏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比如在讲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摘葡萄的趣味游戏,首先准备一些葡萄形状的便利贴贴在黑板上,每个便利贴中写有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游戏开始后,学生拥有两分钟的时间上台摘取葡萄,倘若正确计算出一元二次方程,便视为成功摘下葡萄,在规定时间内摘取数量最多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提供的奖励。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数学训练,并且不断强化运算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强化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主要强调对已知事物的有效分析,推断出新的命题或结论,通过归纳和类比等多种形式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转化。逻辑推理的关键在于掌握基础形式与规则并且能够有效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将命题进行验证,并主动分享命题论证的思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基于学生学习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在互动讨论中就某个特定的命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借助集體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方面的提升。举个例子,在讲解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相关知识时,再次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勾股定理进行验证,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体现的验证方式进行思考与尝试,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的相关概念,并尝试还原毕达哥拉斯的阵法,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效率。

(五)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并采用特定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推断的过程,数据分析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带到课堂,并且就生活现象做好相关记录,以此为基础做好有效的数据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设计实践流程,在体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凸显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如在讲解和分析概率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车辆,在某个路口对来往车辆进行统计,根据车辆类别以及颜色做好相关的数据分析。通过对基础数据的收集,让学生做好相关的数据分析,思考不同车型车主偏爱的颜色,并制作成相关的统计数据。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综合保障,同时也是满足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思路,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规律,有效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推动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数学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熊诚燕.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以“函数的概念”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21(16):88-89.

[2]吴微.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67):82-84.

[3]王荣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2):82-84.

[4]王才军.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92-93.

[5]梁昊.初中数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效课堂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4):15-16.

[6]宋振东.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9):20.

[7]周国.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29):40.

[8]叶志英.创设智慧课堂 提高数学素养: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21(20):16-17.

作者简介:吕玉怀,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玉都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