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问题探析

2021-01-06 09:12李方启朱广余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10期
关键词:床位老龄老龄化

□李方启 张 伟 朱广余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本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结合典型调查、电话调查、现场调研、走访部门等方式,对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产业问题进行初步探析。

|安徽老龄人口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呈现“早、快、深、大”四个特点

1.进入老龄化“早”。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表明进入老龄化社会。1998年,安徽省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02%,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了2 年。

2.老龄化进程“快”。2010-2020 年全省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提高了4.78 个百分点,提高幅度高于全国0.15 个百分点,与上个十年相比,65 岁及以上人口上升幅度提高了2 个百分点。

3.高龄化程度“深”。老龄人口趋于高龄化,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规模从2010 年的107.5 万人增加至2020 年的180.2 万人,增长67.6%,占老龄人口的比重由12.03 %上升到15.7%,增长速度远快于老龄人口总体增长速度。

4.老龄人口规模“大”。2020 年,全省60 岁及以上人口达1146.9 万人,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达915.9 万人。全省65 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4.8%,高于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0.5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居中部省份第3 位,长三角第2 位。

(二)老龄人口收入和消费情况

1.老龄人口月均收入2000 元左右。普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收入主要来自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比为39.1%,其次为劳动收入,占比为25.6%,再次为离退休金或养老金,占比为22.4%,来自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占比为6.5%,财产性收入占比仅有1%。安徽省统计局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全省老人的平均月收入在2100 元左右,其中农村老人的月收入在1000 元左右,城镇老人的月收入在2950 元左右。

2.老龄人口消费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方面。安徽省统计局开展的“老年人消费情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每年消费支出最多的是“日常生活”方面,占69.3%,其次是“医疗保健”“社交休闲”方面,分别占26.0%、4.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社交休闲方面开支占比下降,医疗保健方面开支占比上升。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方面支出(以下为多选项)靠前的是“食品餐饮”“日用品”“居住支出(水、电、煤、物业费等)”,分别占86.5%、69.3%和53.6%。医疗保健方面支出最多的是“门诊”和“药店购买药品”,分别占65.1%和57.3%。老年人在购买商品服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便宜”和“质量口碑”,分别占81.8%、55.2%和51.0%。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 一般都在5000~10000 美元以上。安徽省1998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全省人均GDP 仅为511.5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国内看,近些年全省经济发展水平与老龄化程度在全国的位次也不匹配。2020 年全省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高于全国1.51 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高于全国6.21 个百分点,但人均GDP 仅为全国的88.1%。2020 年全省人均GDP 为63426 元,在全国排第13 位,而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的占比在全国排第9 位,比人均GDP 排名高4 个位次。

(二)空巢化突出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2020 年全省户规模为2.61 人/户,比2010 年降低0.39 人/户,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持续弱化。2020 年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的家庭中,“空巢家庭”(指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包括老两口共同生活或单独生活)占65.1%,其中独居(指一个老年人独自生活)的比例达15.5%。

(三)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家庭护理负担较重

普查结果显示,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方式,60 岁及以上老年人中,与子女一起居住的占29.9%,子女不在身边、与配偶共同居住的占49.6%,住在养老机构的仅占1.0%。全省老年人健康状况总体良好,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的占比为85.8%,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占比为11.6%,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的占2.6%。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照护需求属于刚性需求,全省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约29.8 万人,而通过机构养老的人数仅有9.9 万人(住养老机构的老人里包含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说明至少有超过19.9 万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采用居家养老,加重了家庭照护负担的同时也限制了劳动力的释放,进一步推高社会抚养负担。

(四)老龄人口抚养比上升较快

全省老龄人口不仅规模大,而且增长速度远快于总人口增速。2020 年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2010 年增加307.2 万人,增长50.5%,增速比常住人口高47.9 个百分点。2010 年以来,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2020 年全省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分别为29.26%和22.83%,分别高于全国3.07 个百分点、3.14 个百分点,与2010 年相比,分别提高4.57 个百分点、8.63 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上升速度快于少儿抚养比4.05 个百分点,是人口抚养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

(五)老龄化城乡、区域差异明显

受人口流动和生育共同影响,全省老龄人口城乡、地域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加快发展,人口流动加速。2020 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流动人口为1387.2 万人,比2010 年增加820.1 万人,增长144.63%,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加大了城乡老龄化的差距,农村老龄人口占农村常住人口比重为24.2%,比城镇高9.3 个百分比。合肥作为全省中心城市,人口虹吸效应也最强,皖中①皖中:指合肥、滁州、六安3市。地区乡村与城镇的老龄化程度差别最大,达14.9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区域间生育观念的差异,也导致了老龄化差异。全省生育普遍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皖北②皖北:指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市。地区人口出生率基本维持在皖南③皖南:指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7市。的2 倍左右,虽然皖北有大量青壮年外出,但青壮年人口存量依然较大,相对拉低了老年人口占比。而皖南地区生育率长期较低,叠加人口流出的影响,人口结构老化程度比皖北更深。

(六)女性老人占比高

2020 年安徽省60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中,女性584.8 万人,占比为51.0%,比男性老龄人口多22.7 万人,80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中,女性102.1万人,占比为56.6%,比男性多23.9万人,100 岁及以上老人中女性占比达80.3%。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因此老年女性相对男性数量更多、增长速度更快、丧偶率更高,而且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她们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占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的养老问题和困难更为突出。

|养老产业发展中制约因素分析

(一)优质民办养老院床位紧张

优质私立养老院,尤其是市区医疗条件较好的医养结合私立养老院入住率较高。以合肥市医健新安养老院为例,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不同,费用在每月4000 至10000 元之间,这一收费标准超过了大部分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虽然收费标准较高,但床位依然比较紧张。开业时共有床位368 张,因床位无法满足需求,2020 年改造后床位增加至450 张,目前已有420 人在院养老,超过开业核定的床位数,入住率达93.3%。

(二)兜底保障养老院床位空置

公立兜底性质的养老院床位空置较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合肥市蜀山区金色家园养老中心,该机构床位178 张,工作人员22 人,服务对象为蜀山区农村、城市特困人员、孤寡老年人和失地农民等。目前在院养老的人数为68 人,入住率仅为38.2%,因为该养老中心只招收符合条件的五保老人、三无老人等,只能将愿意付费入住的老年人也拒之门外。该养老中心是非盈利性质的社会福利单位,2020 年养老中心通过财政预算拨付220 万元用于中心日常运营,入住率较低无形中造成了政府投入资源闲置和浪费。

(三)民办养老产业发展滞后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统计,目前,全省运营中的养老机构总数2582 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802 家(含公建民营803 家),民办养老机构780家,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为30.2%,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少于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是面临着资金压力、责任风险、员工队伍建设难等多重困难。一是资金投入大,为降低投资成本,养老机构一般以轻资产运营方式为主,租赁房屋就是减轻运营成本的方式之一,考虑养老院设置位置要方便家人探望,不宜太偏远,因此用房用地成本是养老院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二是责任风险大,养老行业缺乏明确的管理规范和纠纷处理依据,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很可能面临高额赔偿,面临非常大的责任风险。三是人员流动大,医务、护理专业人员一般认为在民办养老机构成长空间有限,将工作视为临时性的选择,流动性大。护工普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

(四)“智慧养老”有待开发

“智慧养老”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问题:一是资金短缺困扰智慧养老机构建设发展。首先,政府补贴力度不大,仅有一些基础投资,不足以支撑智慧养老产业持续发展。其次,民间资本投资较谨慎。社会资本对智慧养老产业投资信心不足,大多持谨慎态度。二是智慧养老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服务质量亟需提高。目前推出的智慧养老服务项目还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尤其是老人最需要的医疗型服务无法满足,政府购买健康养老服务尚需优化,医养结合有待加强。同时,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也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

|安徽省老龄人口发展趋势和养老需求预测

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结合年龄性别死亡率等因素,根据年龄移算法,对全省“十四五”末、2030 年老龄人口数量和养老需求进行了初步测算。

(一)未来老龄人口较快增长

1.“十四五”末老龄人口。据测算,到“十四五”末,全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431.1 万人,比2020 年增加284.1 万人,增长24.8%,年均增长4.5%。其中65 岁和80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分别增加67.5 万人、62.2 万人,分别增长7.4%和34.5%。

2.2030 年老龄人口。据测算,2030 年全省60 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777.1 万人,比2020 年增加630.1万人,增长54.9%,年均增长4.5%。其中65 岁和80 岁以上老龄人口分别增加306.1 万人、134.5 万人,比2020 年分别增长33.4%和74.6%,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高速增长尤为明显。2030 年全省常住人口预计为6300 万人左右,60 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将达到28.2%,接近三成,逐渐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二)机构养老床位数需求缺口大

全省共有养老床位40.5 万张,其中公建公营床位16.1 万张,由于公建公营养老机构仅承担兜底保障职能,不对社会开放,不能形成有效市场供给。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在承担兜底保障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将空闲床位对社会开放,公建民营和民办养老机构能够为市场提供的床位数不足24 万张。

1.按目前住养老机构人员占比(1%)测算。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老龄人口实际居住状况测算,“十四五”末全省需到机构养老的人数为14.6 万人,比2020 年增加4.7 万人,增长47.5%,2030 年末,机构养老需求人数达17.5 万人,比2020 年增加7.6 万人,增长76.8%,床位需求的增长速度快于老龄人口增长速度。

如果不能自理的老龄人口机构养老需求能够充分释放,“十四五”和2030 年末,机构养老需求人数将分别达37.2 万人和46.2 万人,比按1%测算基础上分别增加22.6 万人和28.7 万人。

2.按“9073”养老需求格局测算。“9073”需求格局是指养老服务行业一般认为,我国老年人90%以上选择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养老,3%选择机构养老。省统计局电话调查显示,2.6%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意愿。这说明,随着经济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养老观念的不断转变,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如机构养老人数占老龄人口比重达到3%,则“十四五”和2030 年末,机构养老需求人数将分别达42.9 万人和53.3 万人,比2020 年分别增加33.0 万人和43.4 万人,与目前市场能够提供的养老床位24 万张相比,分别存在18.9 万张和29.3 万张的缺口。

|养老产业问题对策建议

(一)加强宏观政策总体规划

加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标准、养老服务业从业标准等行业标准及行业监管制度,规范行业发展;制定养老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资待遇保障机制。以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为引领,加强对现有政策资源的整合,细化实化配套政策和措施,强力推动各类政策有效落地。全省各地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争取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大力推动民营养老产业发展

一是在规划建设、土地供应、税费优惠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二是完善保险制度,开展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意外保障险,降低运营风险;三是重点发展普惠性养老,围绕“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的基本原则,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三)加强护理人才培养

一是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培养;二是鼓励养老机构与高校加强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壮大专业队伍;三是加大本土医护人才的培训力度,支持医务人员到养老机构执业。

(四)优化养老机构资源

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鼓励私立养老机构通过合理竞争,有序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品牌效应,增大市场供给,积累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经验,探索经验输出、加盟等方式的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构建安徽养老模式样板。针对公立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较高的现象,积极探索改制方案,通过政府入股和商业运作或购买服务方式进行兜底保障,将过剩的床位释放到市场。

(五)推广互助性养老服务

将“时间银行”互助性养老服务纳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积极宣传推广,支持低龄健康老年人与高龄老年人结对关爱服务,争取在以低龄老人参与为主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探索建立互助性养老服务时间储蓄、兑换等激励、保障机制,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长期可靠的记录管理和通存通兑。

(六)推广智慧养老服务

加大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养老服务,丰富养老产品供给,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促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融合等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引领和推广全省智慧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七)大力发展银发产业

一是着重抓好银发相关行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老年医疗康复保健业、老年文化娱乐业、养老人力资源开发业、老年用品供应业等。二是引导金融、保险行业开发银发产业投资理财产品。

猜你喜欢
床位老龄老龄化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国医院儿科床位资源配置和利用现状研究*
基于床位效率分析的床位精细化管理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嘻哈段子铺
我国养老床位约有一半闲置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