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的发生及护理进展

2021-01-06 11:11吴丽芳黄丽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造口术肠造口性皮炎

吴丽芳,黄丽明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广西 贵港 537100)

0 引言

随着现今下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造口术已成为结肠损伤性病变及结直肠癌临床治疗中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措施[1],特别是上述疾病患者保肛治疗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且可有效控制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术后积极预后恢复[2],但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回肠造口应用中受回肠内排泄物质地稀薄、排泄量多、肠液腐蚀性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周围粪水性皮炎并发症风险[3],需予以重视,应在针对性措施实施下进行有效预防,改善回肠造口预后。对此,本研究将通过对回肠造口后周围粪水性皮炎相关发生因素及相关护理研究文献的综述,为此类护理的有效实施提供研究支持。

1 疾病定义概述

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是指造口术后恢复期间,造口周围因长期、反复性接触粪水所发生的造口周围片皮肤损伤症状,是造口术后临床常见并发症,且以回肠造口患者较为多发。相较其他部位造口者,回肠造口患者回肠排泄物质地较稀,且富含消化酶及碱性体液,在与造口周围皮肤接触后,可迅速引起皮肤糜烂、刺痛等不适,增加造口袋使用困难,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

2 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发生因素概述

在云红[5]等《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中指出在经追踪随访161例行结肠造口术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后发现,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发生率高达26.7%,对患者预后具有显著不良影响。且在相关风险因素分析研究中指出,高体脂率(即肥胖)、造口术后周边皮肤平整性差、造口黏膜低于皮肤水平位置及术后专业健康指导的缺失是导致回肠造口后粪水性皮炎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类型[6-7]。

其中高体脂率(即肥胖)患者在回肠造口术后预后期间,患者虽可在平卧时使造口黏膜高度维持高于周边皮肤2 cm水平状态,但在坐起或站立时,则可由于腹部较厚脂肪层导致会肠造口凹陷,低于周边皮肤水平位置,并出现造口周围皮肤不平整情况,导致粪水渗漏后引发粪水性皮炎[8-11]。而缺乏专业健康指导,则可导致患者在回肠造口预后期间缺乏对肠造口自护知识的有效掌握,进而在自护较低情况下导致造口术后周边皮肤平整性差、造口黏膜低于皮肤水平位置情况的出现,增加粪水性皮炎发生风险,且缺乏对粪水性皮炎的准确自我评估能力,则可导致粪水性皮炎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增加患者预后风险性。故在护理实施中应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开展护理[12-16]。

3 粪水性皮炎评估方法

目前对于粪水性皮炎的评估方法尚无统一方法,由于其发生机制与失禁性皮炎相似(即粪便中酶物质炎性诱因、局部皮肤浸润后通透性提升及皮肤摩擦),导致评估难度较大。故临床中多以失禁性皮炎(IAD)评估方法作为参考进,开展行相应评估工作,并对评估项目进行适当调整,主要从刺激物强度、刺激物持续时间、造口周围皮肤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总分为4~12分,得分越高则粪水性皮炎越为严重[17-18]。

4 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的预防护理措施

4.1 品管圈活动护理。品管圈活动是以自发活动团队组成(相近、互补性质工作基础上)为护理实施基础的一类科学、合作护理模式,可在科学统计方式应用基础上,实现对护理工作问题的完善分析,其后以工作问题为基准对护理措施进行完善后,积极提升护理工作完善性及有效性,使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护理实施过程及目的,符合回肠造口术后护理实施预期标准,故或可在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护理预防中起到显著应用效果。在杨文琴[19]等人研究中指出,在予以观察组品管圈活动护理后其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为17.00%,且患者护理实施满意度为99.00%,较常规护理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相关护理研究中指出,对于品管圈活动在肠造口粪水性皮炎护理中的应用流程主要为品管圈小组成立-护理目标制定-肠造口粪水性皮炎诱因分析-护理实施四个部分,其中发生诱因以护理原因、患者原因及家属原因三部分为主,如缺乏专业健康指导、自护重视程度低、不规范家庭自护等因素。故在此类护理实施中,其护理措施侧重于对患者预后期间肠造口使用及自护实现水平的提升,即在院内健康指导护理实施同时,通过出院指导完善及院外微信延后护理的实施,为患者提供全程肠造口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显著[20-21]。

4.2 造口评估表辅助护理。造口评估表是患者造口术后肠造口愈合情况的重要评估方法,可通过对缓和造口性状、造口高度、黏膜愈合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为患者院内护理及院外护理实施提供相应护理实施依据,故在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的预防护理中同样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在刘娜[22]等人中指出,通过本院自制造口评估表在肠造口术后护理中的辅助应用,观察组粪水性皮炎发生率降至14.95%,且出院1月时各项自护能力评分较出院前均有明显提升,较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研究中指出,造口评估表应用中,其造口评估覆盖面范围较广,造口术后不良预后风险评估准确性较高,且可根据患者各维度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从而在促造口愈合、自护能力培养、自护意识养成方面实现对患者的综合预后护理,使患者造口安全性得以有效保障[23]。

4.3 预警教育护理。预警教育护理是以肠造口预后风险性教育为主要侧重点的临床护理措施,可在完善造口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及造口复诊门诊设立基础上,通过对各类肠造口术后不良预后病例信息的示范性说明,提升患者预后自护意识,其后通过对各类不良预后相关症状的说明、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养成危机评估能力,以便实现对肠造口不良预后的早期评估、就诊,降低严重不良情况的出现,保障肠造口应用安全,故此类护理模式对于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的临床护理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价值[24]。在王志霞[25]等人研究中指出,干预组在经预警教育实施后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为6.10%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预警教育后焦虑评分及护理依从性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由此可知预警教育的实施对粪水性皮炎预防机制的建立具有积极作用,并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5 展望

受回肠造口术后造口袋引流粪水性质特殊性影响,使得此类患者成为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主要发病人群,由于此类并发症发生因素具有明显可控性,故可通过临床相关评估、护理措施的完善予以有效干预,积极降低发生风险,控制患者临床预后,但在现阶段研究中仍然缺乏对相关有效风险评估工具效果的明确,故尚需在未来研究中加强对该方面的临床研究,以提升未来回肠造口护理实施质量。

猜你喜欢
造口术肠造口性皮炎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不同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的临床对比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27例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临床治疗分析
做了直肠癌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