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小儿川崎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1-01-06 20:38龚雪骆美容黄曼玉陈秀凡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广东惠州516001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川崎监护人小儿

龚雪,骆美容,黄曼玉,陈秀凡(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001)

小儿川崎病属于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典型病理表现主要是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常见发病群体为5岁以下的儿童[1]。对小儿川崎病若是不能予以及时的治疗及干预,患者常容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扩张、心肌梗死等,严重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冠状动脉瘤,这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2]。而因为小儿川崎病的患者年龄普遍比较小,性格心理均发育不成熟,在发病后因身体不适或害怕治疗针具,使得患儿常容易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情况,这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小儿川崎病也强调在患儿治疗期间开展科学的护理干预[3]。本次研究中,纳入147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对患儿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的措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47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儿均未患血液及免疫等疾病。③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晓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②合并血液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患儿。③哭闹极度不合作的患儿。对患儿进行分组,具体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各组基线资料如下:实验组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0.6-5岁,平均(2.71±0.42)岁;病程3-11d,平均(7.42±1.15)d。对照组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0.5-5岁,平均(2.69±0.41)岁;病程2-12d,平均(7.26±1.13)d。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予以对症治疗,主要是确诊疾病后采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的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予以对照组的患儿常规的护理,具体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及皮肤护理等,而实验组则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同患儿监护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指导,具体可采取面对面讲解、发放宣传手册及播放视频等方式宣教,宣教内容上主要涵盖川崎病的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并发症类型等,可让家属自由提问,对于家属的提问予以针对性的解答,以通过健康宣教显著提高患儿监护人对于疾病正确的认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此外同患儿监护人教导川崎病的正确护理措施,比如口唇、皮肤及发热等护理,明确坚持遵医用药的重要性及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干预。②心理疏导。川崎病的患儿容易出现恐惧、哭闹等情况,这也是患儿不配合的关键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就要充分关注患儿情绪及心理状态,同患儿主动接触且运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同患儿进行交流沟通,多用肢体语言及物质奖励患儿,让患儿充分信赖医护人员,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同患儿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倾听监护人的表述同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有效缓解监护人的焦虑、抑郁及担忧等不良情绪,提高监护人的理解及配合度。此外告诉患儿监护人若是患儿出现胸闷、乏力及哭闹等属于比较常见的情况,告知不必担心,尽早的通知医护人员即可。③治疗护理 依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特点以及体质状况严格遵医联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在使用药物期间需要加强对患儿基本情况的观察,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精神状况、心率等,这样方面及时对患儿病情变化以及预后进行观察。针对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则在给药方式上尽可能的予以输液泵用药,注意在用药上需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输液速度先在缓慢的状态,后续可逐渐增加滴住速度,且输液量也可以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做合理调节,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患儿及时报告医护处理。④饮食护理。小儿川崎病患儿多存在食欲不振的情况,对此需要做好对患儿的饮食护理,具体饮食上主要是可以给予患儿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食物以流质或者半流质类型为主,在患儿病情允许条件下对食物类型进行调节,适当增减,饮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对不能自行进食的患儿可给予喂食以确保患儿的营养摄入。⑤并发症护理。小儿川崎病容易发生多种多样的并发症,为此就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具体工作为嘱咐患儿需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对患儿活动量则要严格的进行限制,尽可能的避免患儿出现哭闹情况以及剧烈活动,维持病房内环境在安静、舒适的状态,保证室内通风满意,这样可以预防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瘤破裂这一并发症;对患儿的体温进行密切的监测,若是体温在38.5℃以上可以给予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对患儿指甲应经常的进行修剪,避免患儿因为瘙痒出现抓挠皮肤情况,防止皮肤破损;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干燥,每天均更换内衣裤并且在便后使用温水对臀部进行擦洗,有效避免皮损与感染的发生。对患儿的面色、心率及心电图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是患儿出现明显异常的情况则是需做及时的处理,有效预防心血管损伤的出现,对于使用口服类药物的患儿则需要对患儿凝血功能进行密切的监测,出现恶心呕吐即刻反馈给医师以明确患儿是否并发心悸。

1.3 观察指标 ①干预3d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痊愈:皮疹、高热、口腔黏膜出血与肝肾功能异常均恢复正常;显效:80%的症状消退或者明显缓解;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及改善;无效:症状未见改变或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②在出院时刻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对患儿监护人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内容涵盖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安全等,总分为100分,问卷效度0.865,效度0.924,根据得分对应具体满意度等级,其中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③对两组患儿院内期间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总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70/75)高于对照组的77.78%(56/72),差异显著(P<0.05)。

2.2 满意度 在出院时对患儿监护人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情况上,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33%(7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2%(6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 在具体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实验组的患儿共计4例(5.33%)并发症,其中2例心绞痛、1例冠状动脉狭窄及1例心肌梗死。对照组则13例(18.06%)发生并发症,包括5例心绞痛、4例冠状动脉狭窄及4例心肌梗死,对比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0.016)。

3 讨论

川崎病是儿童这一群体最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该病高发于学龄前的儿童,患儿的典型表现主要是发热、结膜炎、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4]。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亚裔儿童川崎病的发病率高于欧美,男性川崎病患儿的占比高于女性,该病在全年均可发病,但多见冬春季节,主要是冬春季节的平均温度角度,患儿容易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患病[5]。川崎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及生命健康均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给予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6]。

对小儿川崎病的治疗,常是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的方法,通过联合用药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7]。但由于小儿川崎病的平均年龄比较小,患儿好动及发病后容易哭闹,并且因为药物的使用上需进行穿刺,小儿对穿刺往往持恐惧的态度,这样也让患儿会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情况,这样势必会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患儿治疗效果,因此为了确保小儿川崎病的有效治疗,应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工作[8]。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对小儿川崎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在经3d的干预,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时刻患儿监护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院内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小儿川崎病患儿的干预效果满意。分析原因主要是对小儿川崎病,在患儿治疗的过程通过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对患儿监护人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监护人对疾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的认识,且配合心理疏导可以缓解监护人及患儿的心理情绪,使得监护人与患儿的配合度提高,为患儿治疗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对患儿进行治疗、饮食及并发症方面的护理,能够确保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使得患儿的各项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控制,良好饮食指导明显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使得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及病情尽早康复,并发症护理措施通过规范预防方案实施,有效避免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这样也可改善患儿的预后及提高患儿监护人的护理满意度[9]。

总之,对于小儿川崎病,在对症治疗的期间予以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川崎监护人小儿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夜盗小儿(下)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