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独角兽企业发展特点与对策研究

2021-01-07 09:13王益澄葛亚军陈璐璐
关键词:独角兽浙江省培育

王益澄,葛亚军,陈璐璐

(1.宁波大学 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随着全球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逐渐突破空间和时间对企业发展的束缚,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在“互联网+”推动下,以数字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已成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推动城市和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部分创新型企业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实现了估值上的飞跃式增长,成长为独角兽企业(Unicorn Enterprises)。现有研究对独角兽企业有统一的认识:创立不足10 年,市场估值不少于10 亿美元的创新企业,其特点包括利用高端技术,迅速提高市场估值,形成爆发式增长[1]。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企业,独角兽企业与传统经济的生产逻辑存在明显差异,其核心是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创新而提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作为企业发展高级形态,独角兽企业以较强的经济溢出效应,对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带来显著影响。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降低和工资水平上升,传统粗放的资源密集型、人口密集型企业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以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渐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流趋势。中国独角兽企业培育逐渐进入全球领先地位。《2020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Hurun Global Unicorn List 2020)显示,截至2020 年3 月31 日,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已达到227 家,总估值59700 亿元人民币,超过美国的47610 亿元人民币,位列第一。浙江省作为产业升级实验区与独角兽集聚区,共培育24 家独角兽,占全国总数的10.6%,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东[2]。

与此同时,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各级政府积极建立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促进包括独角兽在内的创新企业的培育与发展。在浙江,多层级政府提供大量财政补贴,建立了多个创新企业孵化园,制定了许多专项政策,成功培育多家典型独角兽企业[3-4],如全球排名前50 的蚂蚁金服、菜鸟网络、微医集团等。基于此,以浙江省独角兽为例,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和特点,剖析存在发现问题,为未来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培育提供经验。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2013 年,美国风险投资人Aileen Lee 首次提出独角兽企业(Unicorn Enterprise)概念,包括两个关键要素:创立时间和市场估值[5]。后来,独角兽企业泛指那些发展速度特别快,被各国投资者所追捧的数量极少的创业企业[6]。

目前独角兽企业愈来愈受到政府、咨询公司、研究机构等重视,但现有研究对独角兽企业发展特点和培育机制未形成系统认识。独角兽企业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许多信息较难获取,如企业支出与收入、企业利润、平均工资等。基于此,通过资料分析、实地调研、深入访谈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基于政府官员、独角兽企业员工和第三方研究机构等视角,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浙江省独角兽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与政府培育机制。

访谈问题围绕5 个方面展开:独角兽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浙江省独角兽企业的特点、各层级政府的支持、浙江省独角兽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改进建议。访谈对象为独角兽企业职员、浙江省政府人员和第三方研究机构学者及雇员。研究根据独角兽企业培育主题,在访谈之前,设计一份调研大纲作为访谈框架,选取不同单位、不同职业的32 位相关从业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访谈。受访者根据访谈提纲,论述其对独角兽企业发展特点、培育机制和政府必要的资金与政策支持等看法。其次,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在访谈过程中进行提问,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最后,进行归纳分类,通过系统分析,形成相应的研究结论[7]。

政策文本来源于各省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公开法规文件检索,包含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办公厅文件、各行政机关文件等不同形式的创新型企业培育政策。为了更加科学规范地筛选不同地区的研究样本,对政策搜索设立标准:一是政策标题或内容必须包含“创新型企业”或“科技型企业”等词语;二是保留通知、意见、法规、计划、方案、建设等不同政策类型;三是删除政策解读、工作报告、会议记录等文件。搜索时间从2015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7 月20 日,共搜集各类政策文件890 件,其中,浙江省99 件,北京市588 件,上海市130 件,广东省73 件。

在层次分析中,主要运用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的事物进行综合评价,其主要步骤分为:建立层次结构、构建判断矩阵、单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多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本文以访谈结果与政策研究为基础,构造判断矩阵,增加关键因子的重要程度,减弱那些次要的、影响较小的因子的重要性[8]。

利用判断矩阵进行层级分析,对特征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转化为同一层次的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重要性的权重向量,然后对权重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计算格式如下:

计算最大特征值:

相应的特征向量公式:

其中n表示判断矩阵的维数,λmax表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表示相对应的特征向量,CI表示指标的一致性指标。

二、独角兽企业发展现状

由于“独角兽企业”定义为未上市的企业,其公司估值一般由第三方机构提供。每年国内外权威机构均会发布一系列独角兽企业报告,其中TechCrunch、CB Insights、华尔街日报、科技部火炬中心和胡润研究所等最为专业。研究主要分析浙江省独角兽发展特征,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机构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独角兽榜单和胡润研究所发布的独角兽研究报告(自2020 年起,科技部火炬中心不再颁布独角兽企业榜单,2020 年数据选用胡润独角兽榜单)。

从2016-2018 年发布的数据来看(表1),浙江省独角兽企业发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分布较为集中,行业分布广,结构趋向多元化。

(一)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

估值超过10 亿美元是独角兽企业必须的条件。市场估值是独角兽核心的判定条件之一,是风险投资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包括企业家才能、股东背景、服务/产品的产业链、企业行业地位与市场占有比例、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引领能力等[12]。估值起伏能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估值增长的企业拥有良好的条件,如微医集团、禾连健康、菜鸟网络等;而估值降低可能是企业运营出现瓶颈,如知豆汽车、微贷网和一下科技等。

浙江省独角兽企业总估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幅为19.8%。2016 至2018 年,浙江省独角兽企业平均估值高于全国平均估值水平,是带动全国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表2)。

(二)空间分布高度集中

根据火炬中心发布的榜单,浙江省独角兽企业全部大多分布于杭州市。杭州拥有培育创新企业的巨大优势,宜居环境、科研基础、技术创新等也有利于创新型人才集聚,为独角兽企业培育提供人才支撑。同时,杭州是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节点之一,人才、信息、资金等交流频繁,能有效促进独角兽企业培育。

浙江省独角兽企业总部多位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等重点区域。杭州市西湖区为浙江著名的科技创新区,形成了以蚂蚁金服、菜鸟网络、涂鸦智能、数梦工场和挖财网等5 家独角兽企业为核心,30 多家准独角兽企业为龙头,10000 余家高速增长的创新企业为主体的创业企业体系。

表1 2016-2018 年浙江省独角兽企业统计

表2 2016-2018 年浙江省独角兽数量、估值变化

(三)行业分布较广,结构趋向多元化

企业行业特征能较好地反映某一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引导新兴独角兽的诞生。2018 年,浙江省独角兽主要集中于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汽车交通、企业服务和文娱传媒等数字经济领域(图1),企业数量超过总数的70%,估值超过总量的90%。这些企业主要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利用云计算、软件外包等信息技术手段,在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提高企业生产方式,优化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迅速占领市场,吸引大量的资本投入,成为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

图1 2016-2018 年浙江省独角兽行业分布

浙江省独角兽行业特点还包括行业数量方面的增加。2016 年,浙江省独角兽企业集中于互联网金融、大健康、电子商务、企业服务和云服务等5 个行业。2017 和2018 年在汽车交通、文化娱乐、物流和工具软件等领域相继孵化出独角兽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恶化、贸易总量萎缩等经济背景下,浙江省独角兽企业表现良好,并孵化出更多独角兽,实现了行业体系更全面的发展。

三、独角兽企业培育发展的基础

独角兽企业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气候”和充足的“土壤”。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重大战略的引导下,浙江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浙江省各级政府以独角兽企业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并积极建立各项政策制度,从城市创新提升、人才集聚、金融科技和氛围营造等方面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3-4)。

(一)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城市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能加速企业创新,并通过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独角兽企业与培育[13]。2018 年,浙江省研发经费(R&D)投入为1416 亿元,占GDP 的2.52%;公共科技支出达到 379.7 亿元,同比增加25.1%,研发投入与科技支出能促进科技创新。2018 年,浙江省新增技术研究中心20家,高科技企业3000 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一万家,新授权专利28.5 万件,科技发展贡献率达61.8%[14]。科研经费的投入为城市独角兽企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以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为特征的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4.9%。总体上,浙江省良好的经济、地理、交通等条件为独角兽企业孵化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地理基础与优质平台。

(二)创新型人才的集聚

创新是独角兽企业的重要标志,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企业的基础。各领域优秀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才能推动产业结构性改革,促进独角兽企业培育与发展[15]。浙江省始终将人才工作放在区域建设的重要位置。2016 年,浙江省制定《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意见》,引进世界各地高层次人才,加强院校对人才的选拔和利用,促进人才汇集[16-17];2018 年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健全人才社会评价制度,充分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18]。

杭州市独角兽企业飞跃式发展离不开其对人才的引进与使用。2015 年杭州出台“人才新政27 条”,完善对人才的生活保障、引入培育和创新创业帮扶制度;2016 年出台人才“若干意见22 条”,促进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激励和管理,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2018 年创新性地推出“全球聚才十条”和“开放育才六条”,分别通过生活补贴将外国人才引进来,以及鼓励本土人才走出去,接受国际化培养。同时,杭州市注重“名校名院名所”创建,引入高端科研院校,提高城市吸引力,吸收多方位人才,为独角兽培育提供条件。

表3 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和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培育相关政策比较 件

表4 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和广东省企业创新专项政策对比 件

(三)金融资本的支撑

风险投资是独角兽企业爆发式增长的关键,能充分发挥市场带动能力,从而促进独角兽企业培育。各地城市应结合独角兽发展规律,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特点,打造适合独角兽企业发展的金融生态圈,突破“金融约束”(Financial Constraints),实现风险平摊与利益共享[19]。

浙江经济发展较好,各类政府与民间的金融资金较多。以独角兽聚集地杭州为例,杭州市的金融港湾建设共聚集各类金融服务机构3500 家,金融资本对科技和实体经济的贡献增强。2018年,杭州市共有426个企业项目获得融资,金额超1700 亿人民币,为创新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20]。独角兽企业起源于科技型小微企业,运营初期风险较大,若不能及时得到金融资本的支持,便难以随着市场不断更新,甚至会面临破产[21]。78.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当注重天使轮投资,在企业初创期给予支持,鼓励引导其发展。在小微企业扶持上,杭州市提出双创目标,提高创投、天使基金,保障企业渡过发展起步期[22]。

(四)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

独角兽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规模效益,许多城市高新区涌现出多家独角兽企业。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可以带动多家企业相互学习,一起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23]。

从独角兽企业的空间分布特点来看,超过60%诞生于高新区和产业园。通过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独角兽企业孵化园,能吸引各类创新企业集聚,促进独角兽的培育。目前,杭州市建设的国家级孵化器与众创空间已超过80 家,如贝壳窝、六和桥等,培育创业企业超2 万家,这为新的独角兽企业出现奠定了基础[20]。同时,杭州市创建了之江实验室、浙大超重力离子模拟实验装置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91%的受访者认为孵化园建设是独角兽培育的重要举措,杭州政府制定多个专项规划,允许企业在进行创新试验,为独角兽提供发展基础。

四、独角兽企业培育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揭示了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内在逻辑与外部条件,对标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浙江省在独角兽培育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表5)。

(一)制造业独角兽企业相对缺乏

2020 年,浙江省在机器人、区块链等制造业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少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浙江省工业基础条件良好,企业增速较快,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等高新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是制造业独角兽培育较弱,企业估值增长较慢。80%的受访者认为浙江缺乏制造业独角兽的特点与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不相匹配,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浙江省先进制造领域独角兽企业较少。核心技术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浙江省独角兽企业多是互联网技术创新,“硬科技驱动”或“技术驱动型”的企业比重较小。2015 年以来,浙江省加大了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引进与利用,出台了《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但是在政策数量与力度上,浙江省弱于北京市和上海市,仍需加大高新技术转化力度,为独角兽企业培育提供支持。

表5 2020 年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和广东省独角兽企业对比

(二)企业家创新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已经成为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24]。62.5%的受访者指出浙江省一些企业家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便不再冒险,不愿将企业股份化,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政府应通过系统教育与相关政策措施培养创新型和管理型企业家,保护其创新获得的财富,同时树立企业家的光荣形象,激励和鼓舞企业家创新。

浙江省政府在《关于全面实施“三名”工程的若干意见》中重点提出企业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知名企业家缺少仍是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通过培养100 名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现代企业家,100 个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企业管理团队,努力使浙江省成为全国企业家和管理的创业创新高地[25]。

(三)制造业场景创新相对不足

在全面创新的时代需求下,技术创新已经不再局限在研究开发环节中的技术创新,产业链后端的场景创新也十分关键[26]。在新经济时代,场景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孵化平台、试验空间和产业载体,其主要包括无人场景、平台化场景、个性化服务场景和智能化场景。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浙江省独角兽通过建立综合支付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培育出多家独角兽企业,如蚂蚁金服、挖财网、贝贝网等。在制造业,浙江省企业在无人工厂、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创新不足。

在《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中指出,浙江省创新场景不足是制约企业创新和独角兽培育的一个主要问题。《计划》通过建设5G 网络、云数据中心、区块链设施、人工智能融合平台等加快“智慧浙江”建设,同时建立应用场景“空间站”创新应用场景供给方式、推广应用场景最佳实践,为创新实践提供必要的场景支持[27]。

五、培育发展独角兽企业的对策建议

独角兽企业代表着企业、区域乃至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各地政府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抓手。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省政府应当加强科技创新,针对当地发展状况,提出更多扶持政策,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

(一)提高创新型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

核心技术是新时代企业竞争最关键的要素,浙江省独角兽企业多是互联网技术创新,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等创新明显不足。政府应着眼于创新型企业的原创性技术创新,支持各研究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形成独创性产业,同时鼓励本地创新型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合作,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将具有成长性的成果引入浙江的企业进行商业化培育。2020 年,浙江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诞生了合众汽车、零跑汽车和天际汽车等3 家独角兽企业,在数量上超过广东、北京等省份[2]。浙江省可以依托吉利、大众等传统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孵化培育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创新制造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孵化更多独角兽企业。

(二)引导优势企业平台孵化独角兽

平台型企业通过拆分部分业务,孵化多家独角兽企业,是目前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一大特征,也是未来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发展趋势。浙江省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成功的平台型企业阿里巴巴,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通过自孵化、战略投资等方式,成功培育出蚂蚁金服、口碑、菜鸟网络等独角兽企业。浙江省应深入分析阿里巴巴集团发展模式,吸取各平台企业成功经验,引导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孵化平台,发展适合独角兽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系统,提高平台型企业孵化独角兽企业的概率。

(三)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创新场景

创新是独角兽企业的活力源泉,场景创新是创新创业发展的基础。针对浙江省制造业独角兽数量相对不足,政府应当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从政策、财政、人才等企业发展要素对制造业进行扶持,为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同时,各地政府需要建立一系列系统完善的众创空间,以孵化制造业独角兽企业为目标,提供企业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的制度与场所,鼓励众创空间高效利用创新要素资源,促进制造业创新链、创业链、金融链的深度融合。

六、结论

本文以独角兽这一新兴企业群体为目标,以创新密集的浙江省为对象,重点剖析浙江省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特点与支撑政策,以期从企业发展环境和创新氛围的角度,发现独角兽企业集聚,爆发式增长的基础。由于本文着眼于独角兽企业的培育与发展,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没能从企业内部对独角兽企业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发展中面对的如高新技术、经济社会和同业竞争等机遇与挑战。因此,针对中国日益壮大的独角兽企业群体,未来可以从一定区域、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等角度,进一步分析中国创业企业创新历程以及区域内部互相竞争、相互协作、协同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创新创业影响与制约的内部与外部因素,为不同地区独角兽企业的培育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独角兽浙江省培育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中国的独角兽在哪里?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独角兽”沈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认不出了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