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环境规制文献计量分析

2021-01-07 09:13王一涵周豪特孙雪楠
关键词:外文发文规制

李 一,王一涵,周豪特,孙雪楠

(1.宁波大学 中法联合学院/东海研究院/港口经济协同创新中心,浙江 宁波 315201;2.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3.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环境规制概念起源于新古典经济学。1890 年,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Marshall指出外部经济是企业外部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生产费用的减少[1]。Pigou 分析了有害性影响(即外部性问题)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偏离问题,提倡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来弥补两者之间的差异,以使外部性问题内部化[2]。Coase 并不完全同意Pigou 的观点,指出在治理外部性问题的时候,政府规制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3]。总之,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环境规制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促使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的一种手段。大环境背景下,世界各国愈来愈重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环境战略管理理论由此兴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Hart 提出环境战略管理包括污染防控、产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观点[4]。同年,Porter 指出更加严格但设计恰当的环境规制能够激励创新,并能部分甚至完全抵消遵循环境规制的成本,使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5-6]。

环境规制概念提出以来,其内涵在理论学派方面被丰富,在分类度量方法上被改进,世界各国学者对此高度关注与应用。有环境规制工具分类研究[7-8]、环境规制度量研究[9-11]、环境规制影响研究[12-13]、环境规制应用实证分析[14-17]等等,其中,也不乏对环境规制研究成果的总结和综述[18],但大都建立在主观判断基础上。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计量,文献计量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以文献量、作者数、关键词词频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CiteSpace 软件作为文献计量法应用工具,对环境规制概念提出以来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作进一步总结分析,提炼环境规制领域的知识框架,把握该研究领域的演化路径,以期为环境规制领域研究热点的挖掘提供新思路。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 是引文空间(Citation Space)的简称,也是一款着眼于科学分析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最初专门针对文献的共引进行分析,并提供引文空间的挖掘,同时提供其他知识单元之间的贡献分析,如作者、机构、国家或地区的合作等[19]。研究以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法为主,结合Excel 对文献发文数量等进行处理,辅以文献批判性阅读的定性分析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现状分析。本文数据处理采用CiteSpace5.1.R8 SE 版本。

(二)数据来源

环境规制(Environmental Regulation)是指在环境污染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政府、企业等制定实施的各项政策与措施的总和。“规制”也称“管制”,在社会实际部门中通常也被称为“监管”。

为了保证原始数据尽可能全面、准确并具有较高的解,同时考虑到环境规制概念的学科交叉性特点,研究将外文文献检索条目确定为“Environmental Regulation”,数据样本选取自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Web Of Science TM 核心合集,以“‘主题’=‘Environmental Regulation’AND‘文献类型’=‘Article’”为检索条件,选择检索时间范围为1900-2017 年,共得检索结果2392 条,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删除无关条目,最终整理得到1591 篇相关文献,分布在1976-2017年间。将中文文献检索的关键词确定为“环境规制/环境管制/环境监管”,数据样本选取自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总库)1915-2017 年期刊论文,模糊匹配检索,共得检索结果1596 条,对检索结果去重、删除无关条目,最终整理得到1325 篇相关文献,分布在1994-2017 年间。

二、知识图谱分析

(一)文献数量时间分析

为描绘环境规制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将检索所得文献按照发文年份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期间环境规制领域中外文文献数量折线图(图1)。

图1 中外文文献发文数量

中外文文献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中文文献起步于1994 年,晚于外文文献将近20年,但是数量增长迅速,总体呈指数增长趋势,2011 年中文文献发文量超过外文文献发文量,2015 年中文发文量和2017 年外文发文量基本持平。究其原因,国外于18 世纪便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认识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故而较早涉猎了环境规制概念。而国内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从而环境规制引起了国内学界的研究热度。随着国外对研究内容的饱和,以及国内学者对环境规制的高度重视,环境规制中文文献数量逐渐超过外文文献。

1.外文文献发文量时间分析

研究期间环境规制领域相关外文文献的发文数量呈波动性上升态势,结合环境规制领域外文文献年度发文数量、历史环境政策发展以及时滞影响,其文献数量增长情况可大致划分为3 个发展时期:初步发展时期(1976-1991 年)、波动发展时期(1992-2014年)和深化发展时期(2015-2017 年)。

1976-1991 年,环境规制学术研究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该时期外文文献数量基本在低位徘徊,是因为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环境规制并未引起学者重视,其研究尚在摸索阶段。工业革命带领人类进入新时代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等。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82 年内罗毕人类环境特别会议,分析了全球环境现状,指出环境问题已涉及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20]。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对环境保护的远见,国际性会议的号召并未对整个国际社会产生足够影响。

1992-2014 年是环境规制学术研究波动发展时期。全球性环境日益恶化的事实,使全球深刻意识到必须开展实际行动以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21],倡导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因此该时期文献数量总体增长较快,大量学者开始探索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间的内在机理,以期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政策建议。但由于其研究内容与范围尚在讨论阶段,所以文献数量增长还不稳定。

2015-2017 年,环境规制学术研究进入深化发展时期,文献数量攀升明显。2016 年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成功签署[22],意味着全球环境治理框架的日渐完善,环境规制成为热门研究领域。

2.中文文献发文量时间分析

自1994 年以来,环境规制领域中文文献的发文数量除个别年份略有下降外,总体发文数量呈现出增长趋势,结合实际可类似大致划分为2 个时期:初步发展时期(1994-2000年)和深化发展时期(2001-2017 年)。

1994-2000 年,国内环境规制学术研究处于初步发展时期,中文文献数量基本在0-2篇,从1973 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23]、1983 年“环境保护”基本国策[24],到1992 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25]、1996 年“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内环境规制概念开始初步形成。但国内《环境保护法》自1989 年颁布以来没有进行任何修改,由于国内发展重心仍在经济上,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及世界各国环境基本法的发展水平,错过了环境基本法发展高峰,环境规制未引起国内学界高度重视。

2001-2017 年,国内环境规制学术研究跨过波动发展时期,直接进入了深化发展时期,在外文文献的前人基础上以及国内环保意识的增强下,国内环境规制领域文献数量开始呈爆炸性态势增长。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重心逐渐转移,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2017 年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重要思想的提出,国内学界对环境规制领域的研究进入白热化阶段。

(二)文献作者群体分析

1.外文文献作者群体分析

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环境规制领域外文文献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外文发文量高频作者图谱,可知共有2685 个节点,3525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01,其中节点大小反映该作者在环境规制领域的外文发文数量。由图可知,在环境规制领域尚未出现外文文献发文量尤其突出的作者,其中发文数量最多的外文作者有Lanoie P、Muñoz-García F、Böhringer C 以及Millimet D L,发文数量均为6篇;其次是Ambec S、Espínola-Arredondo A、List J A 等,发文数量均为5 篇。核心作者群主要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Muñoz-García F和Espínola-Arredondo A 学术团队、Millimet DL 和List JA学术团队以及Ambec S和Lanoie P学术团队,其中以Ambec S、Lanoie P 为主导的学术团队在环境规制领域颇具权威,Ambec等提出了优化环境规制可能增加收入或降低成本[26],该观点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他发文作者的研究多围绕其研究展开,对其文献引用较多。但从作者群体总体而言,个人发文数量均未超过10 篇,核心作者群较少,表明环境规制领域外文文献发文作者大多为微型学术团队或者独创型作者。显然,作者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纵向深入研究环境规制领域,有推动环境规制学术发展。

2.中文文献作者群体分析

同样借助CiteSpace 软件可视化分析得到中文发文量高频作者图谱,可知共有1825 个节点,1606 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01,其中发文频率最高的作者分别是韩先锋(西北大学)、宋文飞(西安交通大学)和傅京燕(暨南大学),发文数量为11 篇;其次是彭文斌(湖南科技大学),发文数量为10 篇;环境规制领域的发文数量达到5 篇及以上的作者共有52 位。由图可知,国内环境规制领域研究尚处在“分散型”研究阶段,作者团队内部联系紧密,如宋文飞和韩先锋学术团队,但作者团队间交流联系不多,故中文文献作者同样具有较强独创性,不同学术团队间合作交流欠缺,这可能不利于环境规制领域的持续性学术发展。

(三)发文机构分析

1.外文文献发文机构分析

为统计环境规制领域外文文献发文机构的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外文文献发文机构分析图谱,可知共有153 个节点,72 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062,显然从整体而言,环境规制领域外文发文机构间交流联系较少,但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中心的发文机构群体内部交流紧密。相比国内研究机构而言,国外研究机构间共被引关系较多,学术交流更密切。

以环境规制领域各机构发文量的排名看(表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文量远超其他机构,为25 次。发文量在10 次以上的机构仅占总发文数量的1.88%,表明国际环境规制研究中科研机构间科研能力差异不大。从发文机构的所处国家来看,发文量排名前10 的机构以中国、美国为主,6 所机构所在的美国不仅是波特假说提出者波特所处的国家,也是环境规制领域研究进展领先的国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转而追求绿色经济,对环境规制领域的学术贡献较为突出。

2.中文文献发文机构分析

由环境规制中文文献发文机构图谱可知,共有174个节点,63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042,表明环境规制中文文献发文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有待加强。

表1 环境规制外文文献发文机构及发文量

按照发文数量排序来分析(表2),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30 次),其次是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27 次)、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25 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4 次)和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 次)。出现在10 次以上的科研机构发文量和占总发量的12.7%,说明相比国外,国内科研机构在环境规制研究方面科研能力差异显著。从发文机构所处地域来看,发文量靠前的机构多处于西北内陆等环境污染严重地区,一定程度上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正向带动环境规制研究力度。

结合中文文献作者群体分析,在环境规制领域,韩先锋、宋文飞团队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以及钟茂初、李钢所在的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不仅学术交流紧密,且学术贡献较为突出;傅京燕所在的暨南大学、卢现祥所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强所在的中国矿业大学等发文数量均呈现高频次特点,表明权威作者与权威机构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

(四)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能概括文献中心内容,是文献核心观点的高度凝练,同时简要说明文献具体研究内容。可视化分析环境规制领域内的关键词,利于发掘环境规制领域的研究热点[27]。

1.外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

环境规制领域外文文献关键词图谱显示(图2),共有108 个节点,513 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888,其中节点的大小意味着该关键词在环境规制领域外文文献中出现频次的高低。由图可知,最大节点为环境规制(Environmental Regulation),为研究领域中心,其次是政策(policy)、污染(pollution)、产业(industry)、创新(innovation)、竞争力(competitiveness)等。分析关键词出现频次可知,在环境规制外文文献中,环境规制不仅是政府制定的对企业的各种限制性政策,还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图2 外文文献关键词图谱

环境规制外文文献词频超过30 的高聘关键词(表3)。词频超过100 的关键词有环境规制、政策、污染,表明国际上高度关注环境规制政策的有效性,环境规制是否能减轻环境污染成为热议话题,对环境规制的本质内涵仍受高度关注。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还有工业(industry)、革新(innovation)、竞争力(competitiveness)、规则(regulation)、绩效(performance)等,在有关环境规制的研究中,除了政策成效外,关于环境规制与各产业、各行业间的影响机制、内在机理历来都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产业经济发展间的内在机理联系以及环境规制如何“倒逼”产业进行技术创新,进而增加产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经济发展[28-29]。随着环境规制在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中应用的多元化,反过来又为政府出台环境规制政策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表2 环境规制中文文献发文机构及发文量

表3 环境规制外文文献高频关键词

为进一步验证说明环境规制领域研究热点,采用Kleinberg 提出的突发检测算法[30],Burst 值大的点一定程度可以代表短期内该关键词在研究领域内的增长势头,从而发现该研究领域中的局部热点变化。提取关键词Burst 值及年份得到如下前沿术语:污染(pollution)(9.13,1995)、政策(policy)(7.65,1995)、强制(enforcement)(5.92,1995)、惩罚(penalty)(4.60,1996)、技术(technology)(4.05,1996)、成本(cost)(8.25,1998)、竞争力(competitiveness)(3.81,1998)、联邦制度(federalism)(4.45,2006)、卫生(health)(4.45,2009)、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3.95,2012)。分析发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后,各国处于环境规制学术研究初步发展时期,对环境规制学术研究敏感度不高。但20 世纪90 年代,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得各国开始进一步重视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逐渐强化了环境规制监管手段[31],对政策有效性给予高度关注。20 世纪末,“波特假说”的提出使得技术创新成为环境规制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环境规制在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是否具有正向或负向影响,各界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探索[32-34]。21 世纪初,随着环境规制领域学术成果趋于成熟,各国政府纷纷开始考虑环境规制成果在实际政策中的可行性[35-37]。

归纳来说,环境规制研究从制度政策直接研究开始,到与产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竞争力等间接研究,再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进而不断调整找到最适合经济发展的环境规制政策,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以最优绩效实现经济环境双向发展。

2.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

环境规制领域中文文献关键词图谱显示(图3),共有355 个节点,782 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124。最大的关键词节点是环境规制,环境管制是仅次于环境规制的第二大关键词节点。环境规制中文文献中词频超过30的关键词(表4)。由表可知,除环境规制、环境管制外,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主要有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FDI)、波特假说、全要素生产率、环境污染等,结合文献数量时间分析可知,国内环境规制研究晚于国际,在信息高速传递和交融的时代,国内学者完全可在国际已有的环境规制研究基础上,利用国内数据,实现理论的可重复性,进而研究国内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图3 中文文献高频关键词图谱

同样利用突发检测算法,提取关键词Burst 值及年份得到如下前沿术语:不发达国家(3.25,1995)、竞争力(3.96,2002)、FDI(6.13,2003)企业竞争力(4.74,2004)、外商直接投资(6.21,2006)、低碳经济(3.88,2010)。结合Burst 指数分析和检索所得文献发现,20 世纪末,世界各国,尤其是不发达国家,愈来愈重视环境保护[38-39],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明确表示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国内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强,学界愈来愈重视环境规制研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高速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中国产业不断吸引外商投资,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学者纷纷深入研究环境规制与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间的关系[40-44],且该研究热点反复出现。

根据中外文文献高频关键词内容可知,中外文文献并未出现本质上的较大差异。因此,可将国内外环境规制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分为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三大类。

(1)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影响研究。“创新(innovation)”以及“技术创新”关键词均表明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波特假说”详细阐述了环境规制“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围绕波特假说的逻辑框架,大量学者对其实证检验的结果却不尽一致。一些经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45-46],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不具有显著的效率[47]。

(2)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高频关键词表明环境规制研究注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与环境规制水平的关系。有学者支持“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高环境规制水平会限制外商直接投资流入[48-49],但有学者持相反观点[50],认为高环境规制水平会一定程度上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正向刺激作用。还有学者证实环境规制对FDI 的影响可能存有“门槛效应”[11]。

表4 环境规制中文文献高频关键词

(3)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力(productivity)”关键词表明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对主流观点的归纳,“遵循成本说”认为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增长存在负面影响,“创新补偿说”认为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增长存在正面影响。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51]。

从环境规制中外文文献关键词中可以发现,门槛效应、税款、气候变化、经济增长将会逐渐成为环境规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关键词。结合环境规制领域中外文知识图谱分析可以发现,环境规制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环境规制的内涵外延。从本质属性到一切对象的外延,环境规制内涵指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环境资源利用,外延指从行政法规、市场机制政策制定到区域协同化、行业具体化、制度拥挤研究等。环境规制类型可根据形式、适用范围的不同将其分类。从研究群体来看,发文作者、机构呈现单独或小团体合作现象,对环境规制内涵尚无明确、权威的界定。

(2)环境规制的量化指标。国内外学者对环境规制强度衡量有不同的测量指标方法,从基于污染治理投入、污染物排放等单一衡量指标,到综合型评价衡量指标,还有基于自然试验和替代指标的衡量方法,用以解决环境规制的反向影响。指标选择的不同会影响关联的研究成果,要根据所选择的研究对象,科学合理选择指标体系。

(3)环境规制的作用机理。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为环境规制的具体影响、地区差异、阶段变化的研究。具体影响表现为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内在联系;地区差异表现为环境规制强度强弱与各相关因素间的省际差异、区域差异;阶段变化表现为环境规制政策从“一刀切”、相互借鉴到转向因地制宜、差异化实施,环境规制研究也从逐步摸索到趋向成熟。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CiteSpace 时空知识图谱以及内容知识图谱,对国内外环境规制研究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主要识别环境规制领域的研究热点、核心作者群、发文量以及主要科研机构等,通过对 1976-2017 年国外以及1994-2017 年国内环境规制研究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

(1)自环境规制相关概念兴起,国内外环境规制领域文献发文量均呈现缓慢波动递增到爆炸性递增的趋势。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会影响学界研究风向以及热度,一个政策指令的下达将直接影响着对某领域研究的积极性、敏感度。环境规制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环境规制的内涵外延、环境规制的量化指标、环境规制的作用机理。

(2)文献作者群体分析和发文机构分析可知,主要发文作者有Ambec S、Lanoie P、韩先锋、宋文飞等,主要发文机构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南开大学等。发文作者所在的发文机构在学术方面贡献突出、学术交流紧密,说明权威作者与权威机构有一定正相关关系。

(3)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中外文文献关键词没有出现较大差异,国内外环境规制领域的热点主题可归纳为三大类: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其中某些热点在研究期间反复出现;环境规制研究重心逐渐向门槛效应、税款、气候变化、经济增长等转移。

结合软件与文献分析,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未来研究热点将朝着典型区域、典型行业、环境规制的制度拥挤等三个方向演化。

(1)典型区域(流域)的环境规制协同化研究。新时代典型区域是指在党中央持续推进协同发展战略进程中的区域(流域),诸如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等。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刻认知区域生态环境、环境规制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分析区域内不同行政主体之间在协同化发展下的动机异质性和驱动机制的差异化研究,开展环境规制如何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从而对如何通过环境规制协同化(一体化)实现区域发展“一加一大于二”成效,为其他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成功案例和经验参考。

(2)典型行业的环境规制具体化研究。特色产业块状化、集群化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为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早期的环境规制“一刀切”政策,对诸如江苏、浙江、广州等沿海省份的纺织印染、纸浆造纸、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集群起到了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落后产能往中上游转移的负面影响。当前中国已经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污染密集型行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更与环境规制的具体化密切相关。特色产业集群与环境规制间关系、环境规制与行业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结构变化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性。

(3)环境规制的制度拥挤研究。中国特定国家—社会结构的政府管理,除了有宪法、法律、法规之外,个别管理者为了完成上级环保考核(督查),出现了“不惜代价出通知”的懒政,书面通知、口头通知、短信(微信)通知等过多,出新速度远远低于正式文件的撤销速度,这些文件具有部分的制度刚性,且临时性强,造成“制度过度拥挤”,对企业的消极作用大还是积极作用大,是否有“制度失灵”,均没有得到有关的论证。未来的环境规制研究需要对制度的刚性、强度等指标进行刻画,是对传统环境规制分析以制度数量分析为主的一种创新。

猜你喜欢
外文发文规制
互联网平台的封禁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外文字符标准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pressing Gratitude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完善地方政府行政作为法律规制的思考
内容规制
外文局期刊目录
对“外文字母”的看法